李蘭娟等13位院士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獎,網友:力挺鍾南山院士!

2020-12-26 騰訊網

據悉,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已經結束,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已經有13名專家獲得了提名,根據評選規則,每年最終當選的人數不超過2名,而且在2004年和2015年曾經出現過空缺的情況,目前已經有33名科學家摘得了此項殊榮。

此獎項設立於2000年,目前是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獎項含金量很高,因而備受矚目。

目前,已知獲得提名的13名專家均為院士(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其中5人為教育部提名,2人為中科院提名,5人為地方省市提名,李蘭娟院士為專家提名,提名不分先後,其中有7人來自高校,而且均為教育部直屬211工程高校,除北京科技大學外均為985高校,此外有4人來自中科院系統,還有趙梓森元院士來自企業,吳祖澤院士來自軍事醫學研究院,他們均為各自行業的傑出代表,下面大家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部分被提名人的光輝事跡。

部分人物簡介

李蘭娟院士

對於李蘭娟院士,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因為今年以來,她曾先後多次前往武漢,很難想像她已經有73歲高齡,她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今浙江大學),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餘年,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她曾先後發表論文400餘篇,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可謂成果豐碩。

葛昌純院士

葛昌純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物理冶金專業,他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工作。1980年,他憑藉乙種分離膜項目取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他的乙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獲得國家發明獎一等獎。

程國棟院士

程國棟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他創造性地提出近地面厚層地下冰形成的重複分凝機制,被國際凍土界譽為「程氏假說」。近年來提出的冷卻路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青藏鐵路建設中被全面採用。他先後獲得各類獎勵3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

趙梓森院士

趙梓森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是中國光纖通信公認的開拓者之一,他直接參與和技術總負責的項目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4項,郵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

鍾南山院士

這些提名公布後,很多網友紛紛表示鍾南山院士應該獲得提名資格,因為他為社會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實以上僅為2020年最高科技獎的部分提名,並不全面,即便今年沒有被提名,以後也還有機會,大家不必過分糾結,其實被提名的這些科學家也都很優秀,都是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獲得提名也毋庸置疑。

鍾南山院士出生於醫學世家,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今北京大學)。他的人生堪稱傳奇,1959年,在首屆全國運動會上,他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但他並沒有因此選擇成為一名運動員,多年來,他躬身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事業,更難能可貴的是每到關鍵時刻,他總能挺身而出,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先後獲得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成果20餘項;此外,他還榮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

時勢造英雄,今年我們遭受了多年難遇的疫情,在這個時候,鍾院士帶領團隊迎難而上,為社會做出了重大貢獻,贏得了人民的尊敬,授予榮譽本毋庸置疑。但趙梓森、程國棟等院士又何嘗不是時勢造就的英雄,他們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通訊難題,青藏鐵路修建技術難題……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人民英雄臺上見,為何不見李蘭娟?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站在人民大會堂領獎臺上,接受最高領導人的頒獎,這是最高的獎賞,這是無上的榮譽。
  • 李蘭娟院士漢語為美國授課,美方自帶翻譯,網友喊話高福、鍾南山
    李蘭娟院士威武!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寶」級專家李蘭娟院士向美方介紹中國抗疫經驗。視頻中,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自己配翻譯,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授課」效果,美方的專家們各個都認真得像小學生,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
  • 鍾南山入選共和國勳章人選無可厚非,但是李蘭娟院士呢?
    當初鍾老在被提名的時候底下很多評論都在說李蘭娟院士也應該加進去。簡單的來說我們要清楚三點:第一點就是李蘭娟院士在這次抗擊疫情中確實貢獻非常之大,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第二點就是共和國勳章名額有限。第三點就是這次共和國勳章授予時機的特殊性。下面我詳細闡述我的觀點。
  • 1.6萬個骰子拼出鍾南山袁隆平畫像,網友:沒想到竟還是雙面的
    網友評論延伸閱讀鍾南山袁隆平罕見同臺,鍾老勸袁老戒菸,網友:醫食無憂組合!此前,一條袁隆平和鍾南山的視頻在微博上熱傳。2011年,鍾南山在某頒獎盛典上為袁隆平頒獎,期間還打趣說:「我剛給隆平大哥檢查過身體,但是以後別再抽菸了,好不好?」
  • 李蘭娟為何無緣共和國勳章?
    實際上,鍾南山的兒子鍾幃德也是名醫,享受國務院津貼,憑什麼就不能戴愛馬仕了!國家把共和國勳章頒給鍾南山院士,主要是因為他在本次抗疫中的功勞,同時也是警告那些別有用心的網友。為何李蘭娟無緣共和國勳章?鍾南山院士獲得共和國勳章是理所當然,眾望所歸,但網友疑惑,同為本次抗疫功勳的李蘭娟院士為何無緣共和國勳章?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這一篇論文將SCI打下神壇
    該研究納入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來自全國31個省(市)共552家醫院的1099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研究得出的中位潛伏期為4天(四分位距,2-7),重度、非重度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不過,團隊認為,單純根據最小、最大值評估人群的潛伏期容易引起誤讀。
  • 2020世界十大科學人物,戰疫功勳李蘭娟入選
    近日,世界頂級科學學術期刊《自然》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由於今年新冠疫情的特殊情況,本次年度科學人物,大部分是參與新冠疫情防治、新冠疫苗研發的科學家,其中我國抗疫功勳李蘭娟和張永振2人入選。巾幗英雄李蘭娟,率先提出「封鎖武漢」2019年年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我國春節的喜慶。年逾古稀的李蘭娟院士臨危受命,逆勢而行,前往武漢市評估當地新冠疫情的情況,並首先提出了「武漢封城」的建議,並被國家採納。封一座城,護一國人!
  • 1.6萬個骰子拼出鍾南山袁隆平 通過45度和135度不同方向就能看到不...
    1.6萬個骰子拼出鍾南山袁隆平 通過45度和135度不同方向就能看到不同的人物時間:2020-11-27 17:00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6萬個骰子拼出鍾南山袁隆平 通過45度和135度不同方向就能看到不同的人物 2020年11月25日,北京大學顆粒藝術實驗室團隊用
  • 抗疫英雄中,鍾南山等4人獲得最高榮譽,當初提出封城的李蘭娟呢
    2020年是庚子年,而庚子年則是中國傳統紀年法的開始,都說只要一到庚子年,便會發生一些震動世界,影響安定的時間。 《地母經·庚子年》詩云:「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當然,這只是古代人民的迷信。然而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影響世界的疫情。新冠病毒的出現,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 李蘭娟院士:「我打算長期在武漢,救助病人!」
    大家都高度認可李蘭娟院士的治療方法論,並將其團隊比喻成「定海神針」!願這5位李院士的團隊成員們平安歸來!湖北的同胞也會感謝浙江的幫助,感謝全國的幫忙,來幫助湖北一起度過這次難關。作為湖北人,看到這幾天的一些事,真的好心痛,這麼多一線人員還在用生命在「戰鬥」!卻還有人在背後傳謠!
  • 李蘭娟院士夫婦相愛45年:幸福的婚姻,要講究「16字」真言!
    李蘭娟院士夫婦相愛45年,不僅讓人羨慕,也讓人追問:什麼是幸福的婚姻?在這場疫情中,我們認識了李蘭娟院士。而在她的背後,竟然有著一段讓人羨慕的幸福婚姻。她的丈夫鄭樹森,被人號稱為「肝移植第一刀」,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1973年,26歲的李蘭娟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同年,23歲的鄭樹森也是從這所大學畢業。
  • 聽鍾南山和李蘭娟院士怎麼說
    別擔心,讓我們聽聽鍾南山和李蘭娟院士怎麼說。1、我能出去玩嗎?這位鍾南山院士前段時間在接受採訪時說:新鮮露天的地方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李蘭娟院士說:「五一」是我國春暖花開長假,我們應該趁著這個節日好好休息一下,人員不是太多聚集的地方,也可以出去走走,看看,但要避免過多的人權聚集。所以兩位院士的意思是可以出去玩,但地點的選擇非常重要。2、你想要面具嗎?
  • 兒子眼裡的李蘭娟院士:她一直都沒有拋棄自己醫生的身份
    圖說:鄭傑和母親李蘭娟院士的合照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媽,等你回來。」2月1日,鄭傑發了一條朋友圈。同一天,《李蘭娟院士帶隊出發馳援武漢》的新聞被無數人轉發。抗疫之戰打響以來,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員備受社會關注。被網友稱呼為「李奶奶」的李蘭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疑問,我們專訪了李蘭娟院士的兒子鄭傑先生,希望從他的視角裡,閱讀到一些關於李院士的別樣片段。
  • 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全程講漢語,學英語還有用嗎?
    近日,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的視頻又火了,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原因是美國請她跨國遠程視頻講解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她全程用漢語講。這些美國專家們聽著李蘭娟院士「江浙」口音的漢語,有的認真的做筆記,有的甚至聽不懂直接帶了翻譯,表情豐富多彩。
  • 噩耗,2020年十五位院士去世,老輩科學家在老去,年輕人該奮鬥了
    2020年是全球非常艱難的一年,這一年全球都進行了與病毒的戰爭,我國是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一線的醫護人員居功至偉,其中最閃耀的戰鬥英雄必然屬於我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英雄不懼高齡毅然衝鋒在抗疫的第一線。這一年鍾院士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無人不識。
  • 李蘭娟等院士出席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
    中新社衡陽12月13日電 (記者 餘湛奕)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13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舉行。在當天上午的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聚焦「抗疫大數據應用」「產業數位化與數學產業化」「工業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作主旨演講。
  • 女藝人沈佳欣質問鍾南山院士:敢問鍾院士,你做了什麼貢獻?
    說起鍾南山院士,相比如今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了!疫情初發期間,年過耄耋的鐘南山院士,第一時間奔赴了武漢,在武漢殫精竭力數月,為抗擊疫情立下汗馬功勞!因此,不少的網友,紛紛讚譽鍾南山院士是:國士無雙,南山風骨!
  • 美麗的約定,幸福的六一,李蘭娟院士深情寄語葛雲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
    據悉,在今年新冠疫情最焦灼的時刻,葛雲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曾於2020年2月8日向李院士團隊寄去一封手寫信,表達孩子們對李院士的牽掛和敬意,為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們加油鼓勁,並且與院士奶奶相約在勝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