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近期在新型病毒肆虐期間,我們對於鍾南山院士的風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樣李蘭娟院士的實力也相當強,還有雜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們三個人獲得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而高福、舒紅兵、施一公都屬於中科院院士,對於以上6位院士,由於分屬於兩個不同的類別,主要區別有哪些呢?
如果簡單說的話,中科院院士更注重基礎科學的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則是注重實踐應用。前者主要是理論上的,屬於理學,後者主要是應用工程領域,屬於工學,由於工學的範圍廣,院士也更多,所以省科協可以推薦,而理學範圍小,工學人才也是我國和世界各大國大學培養的數量最多的,所以工程院院士數量多,科學院院士數量少。
論貢獻,二者的含金量是一樣的。不過有網友說省部級科協可以推薦工程院院士而無法推薦科學院院士,從而認定科學院比工程院好點。但這樣其實是錯誤的,推薦程序只是根據兩院院士的類型不一樣而指定的程序而已。國家給於的待遇也是一樣的,都是副部級。就像我們不能說袁隆平是工程院院士,就比科學院院士含金量低吧?
但很多小夥伴也會根據二者建立的時間先後進行一個簡單的區分,中科院在1949年1月建立,目前已有69年的發展歷史,定位上是作為我國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和諮詢機構。而中國工程院的成立時間是在1994年1月,至今有24年的發展歷史,在定位上是工程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和諮詢性機構。其中很容易發現中科院是最高學術性機構,但是工程院是最高榮譽性機構,所以在定位上工程院要略輸一籌。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國家並沒有對其進行區分。
我們通常說科學技術,科學院院士偏重科學研究,更多的是基礎科學,而工程院院士研究的重點是技術。我國目前的短板更多在技術方面,如光刻機,其科學原理我們是知道的,但我們的技術達不到,所以做不到ASML那麼極致。航空發動機也是這個情況,其工作的科學原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現在生產不出那麼好的材料,做不出那麼好的發動機,就因為我們的材料技術和工藝技術達不到。我們目前的短板就是科學的高度達到了,而工程技術的高度沒有達到。大家覺得科學研究更重要還是實踐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