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2020-12-11 勵普教育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

1院士的級別待遇

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

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繼續享有諮詢、評議和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義務;但不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

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本院及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本院贈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參加選舉活動。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國國籍,可轉為本院院士。

2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

中科院院士更注重基礎科學的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則是注重實踐應用。前者主要是理論上的,屬於理學,後者主要是應用工程領域,屬於工學,由於工學的範圍廣,院士也更多,所以省科協可以推薦,而理學範圍小,工學人才也是我國和世界各大國大學培養的數量最多的,所以工程院院士數量多,科學院院士數量少。

論貢獻,二者的含金量是一樣的。不過有網友說省部級科協可以推薦工程院院士而無法推薦科學院院士,從而認定科學院比工程院好點。但這樣其實是錯誤的,推薦程序只是根據兩院院士的類型不一樣而指定的程序而已。國家給於的待遇也是一樣的,都是副部級。就像我們不能說袁隆平是工程院院士,就比科學院院士含金量低吧?

3院士的選舉程序

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每次增選名額的分配,由院士大會的常設領導機構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院士候選人通過以下兩種途徑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

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限額不超過兩名;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為有效。對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推薦,僅適用此款。

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此類候選人,必須經過其主管部門、中國科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初選。

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審和選舉。評審必須堅持標準,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選舉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差額比例為百分之四十。各學部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應超過本學部院士人數的二分之一。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本學部應選名額,根據得票數依次當選,滿額為止。選舉結果分別由各學部常務委員會檢查確認,經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審議批准後,以書面形式向全體院士通報。

相關焦點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院士都是什麼級別?能享受哪些待遇?為何處級以上幹部不得當選?
    眾所周知,院士不僅是重點大學的標配,更是中華民族的國寶,因為他們的數量實在太稀少了,中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清華大學也僅僅只有51位中科院院士和37位工程院院士。可以這麼說,如果一所大學連一個院士都沒有,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牌大學,因為院士是一所院校實力的標杆與旗幟,也是所有學者和專家都嚮往的稱號。
  • 袁隆平等為何評不上科學院院士?又如何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院士作為科研人員的最高奮鬥目標,是國際通用的榮譽稱號,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有院士這一群體。如美國的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德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和工程院以及澳大利亞科學技術與工程院等。但是在院士增選和投票中,還是當做兩個學部進行分票和看待。在中科院相關領導的支持下,技術科學部還嘗試加入國際工程組織,在報紙上發表「大力工程技術重要性」的建議,為成立中國工程院做輿論上的準備。因此,在1992年春天,在第一次上書建議失敗後,張光鬥、王大珩等6位學部委員再次上書,請求成立中國工程與技術科學院。
  • 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
  • 中科院外籍院士張翔獲A.C.Eringen獎
    中科院外籍院士張翔獲A.C.Eringen獎 2016-12-30 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 【字體:大 中 小】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特約記者 王展 記者 王奇 報導10月22日,市委書記江敦濤分別會見了來淄出席國創中心(淄博)先進車用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揭牌與籤約儀式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林建國。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真實情況怎樣?
    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袁老才在1995年最終當選。2011年饒毅和施一公落選,饒毅之後公開發布聲明,稱今後永遠不再參選院士。2017年,清華「美女教授」顏寧(施一公的學生)落選院士,也曾一度引發媒體關注。尤其是顏寧又離開清華,出走美國兩年之後,又評選上了美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逝世,今年共和國已送別17位兩院院士
    2020年共和國痛失的兩院院士名單再一次拉長。據@光明日報 消息,6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因病於北京逝世。陳肇元長期從事爆炸、撞擊作用下防護結構性能與設計方法的理論與實驗研究以及混凝土結構性能的研究,取得成果有許多納入國家設計規範或用於重要工程,在研究推廣現代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和土釘支護技術,並編制相應結構設計施工規程的工作中也取得顯著成績。
  • 中國工程院院士池志強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
    池志強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圖1月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官網獲悉,我國著名神經藥理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離休幹部池志強,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09-08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此次遴選活動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主辦。
  • 屠呦呦和顏寧為何不能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屠呦呦和顏寧,說明院士評選制度真的"病了" 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價值或多或少都有許多困惑。中國有句古話道:「君子不受嗟來之食」。 屠呦呦 2015年,屠呦呦帶領自己的團隊經過多年來的苦心研究與不懈努力,在國內外對於「青蒿素」的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並被頒布諾貝爾獎,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全世界的華人中掀起了巨大的風波,畢竟作為國際公認的世界最高級別榮譽的
  • 顏寧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卻在中國院士評選中落選,終於知道原因了
    屠呦呦是我國諾獎獲得者,但卻不是兩院院士;袁隆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在我國卻是工程院院士。為何這麼多頂級科學家輕易地就能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在中國評選院士卻如此困難呢?這和兩國院士的評選方式和地位有關。
  • 兩院院士四川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禮立:蜀道難 難在自然環境和自然...
    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王眉靈【院士名片】謝禮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在推動交通建設過程中,對四川來說,自然災害治理更為重要9月18日,在成都舉行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現代交通與航通航天專題對接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禮立提出這樣的觀點。在他看來,蜀道難,難就難在自然環境和自然災害方面。多年來,四川通過努力,實現了從「蜀道難」變「蜀道暢」,但這其中,最重要、破壞力最強的是地震和地質災害。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200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 年 8 月起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常務副主任。2004 年 11 月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5 年 9 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 中南大學柴立元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星辰在線11月2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晨星)2019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柴立元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20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裴健,芮勇,朱佩英當選,華人近三成
    今天,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最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共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其中近三成為華人,包括我們所熟知的裴健、芮勇等計算機領域的著名研究者。當地時間 6 月 15 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發布了 2020 年新增院士名單。本次新增的院士名單包括 50 名院士和 2 名外籍院士。
  •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0-11-29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堅守中國
    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她一直致力於量子研究,前後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卻遭到拒絕,最後無奈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雖然人在美國,但她的心卻一直向著中國。她就是著名的李愛珍院士。經過她20多年的研究,我國的量子級聯雷射器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三、坎坷的院士申請之路按理說李愛珍為國家的量子研究做了那麼多的貢獻,應該得到肯定的。但她的院士申請之路卻一直不順,她前前後後申請了4次中科院院士,卻都被拒之門外。
  • 《Light》人物:專訪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
    本期,很榮幸能夠邀請到雷射光學領域的著名學者和領軍人物、新加坡工程院院士、《Light》編委、《Light》新加坡辦公室負責人、活躍在科研與產業化一線的跨界明星科學家——洪明輝接受本人的採訪。初識洪明輝院士,他給我的印象是一位精力充沛、積極上進、溫文爾雅的學者;相處下來,發現洪院士更是一位熱愛生活、幽默風趣、有血有肉的人生贏家。
  • 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