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
1院士的級別待遇
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
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繼續享有諮詢、評議和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義務;但不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
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本院及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本院贈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參加選舉活動。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國國籍,可轉為本院院士。
2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
中科院院士更注重基礎科學的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則是注重實踐應用。前者主要是理論上的,屬於理學,後者主要是應用工程領域,屬於工學,由於工學的範圍廣,院士也更多,所以省科協可以推薦,而理學範圍小,工學人才也是我國和世界各大國大學培養的數量最多的,所以工程院院士數量多,科學院院士數量少。
論貢獻,二者的含金量是一樣的。不過有網友說省部級科協可以推薦工程院院士而無法推薦科學院院士,從而認定科學院比工程院好點。但這樣其實是錯誤的,推薦程序只是根據兩院院士的類型不一樣而指定的程序而已。國家給於的待遇也是一樣的,都是副部級。就像我們不能說袁隆平是工程院院士,就比科學院院士含金量低吧?
3院士的選舉程序
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每次增選名額的分配,由院士大會的常設領導機構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院士候選人通過以下兩種途徑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
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限額不超過兩名;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為有效。對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推薦,僅適用此款。
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此類候選人,必須經過其主管部門、中國科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初選。
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審和選舉。評審必須堅持標準,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選舉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差額比例為百分之四十。各學部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應超過本學部院士人數的二分之一。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本學部應選名額,根據得票數依次當選,滿額為止。選舉結果分別由各學部常務委員會檢查確認,經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審議批准後,以書面形式向全體院士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