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國際經驗

2020-12-26 大眾網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規劃與政策,不斷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包括實現發揮地區比較優勢的區域分工協作、形成互聯互通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區域經濟運行新機制等多方面內容。其中,形成互聯互通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能為區域分工協作帶來更高水平經濟效益,提供不可或缺的交通網絡等硬體條件,以及跨區域自由貿易和交往的統一市場等軟體條件。世界各國發展區域經濟都經歷了從交通孤立到互聯互通、從市場分割到市場統一的一體化過程。深入觀察世界不同國家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

  縱觀世界各國發展歷程,區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普遍現象,國土空間是不可移動的生產要素,交通運輸硬體條件和貿易政策軟體條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這些都制約著產品和服務,以及人力、資金、技術和可移動的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在區域空間上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從而影響著區域經濟整體布局效率的提升。為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有效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更好滿足區域經濟分工協作的客觀要求,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不同的國情、地理環境條件和歷史發展背景,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發展條件的、各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路徑和政策體系。

  具體來看,美國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有近百年的時間,除了實施「西部開發」等戰略,還構建了全美交通運輸一體化系統,包括全國性的運河和河流運輸體系、聞名世界的鐵路交通運輸體系、世界最早的州際高速公路體系和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航空運輸體系,並制定了確保產品、服務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德國較為注重區域均衡開發,其主要靠促進區域均衡開發的相關規劃和政策來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比如,構建以事權劃分和分稅制為依託的財政平衡機制等。英國區域政策和一體化發展的主線是以促進各地區就業均衡為中心開展的,旨在促進經濟發展較慢地區的自我發展和就業增長,實現地區工業布局的均衡。日本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非常重視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強大的交通網絡延伸至日本各地。韓國則注重發揮城市群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作用,按照非均衡發展的思路,以城市群為依託,計劃通過幾輪非均衡和均衡發展周期,最終實現區域一體化均衡目標。

  (二)

  不同國家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上有不同的政策著力點,但這些國家的一些共同做法值得關注。

  第一,重視區域規劃對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作用。區域經濟一體化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關係協調,需要政府有力的幹預與支持,各國都制訂了符合自身發展現狀和條件的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相關規劃。規劃內容主要包括:明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最終目標;依託各類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群綿延帶,構建技術越來越先進的互聯互通交通通信體系;制定區際自由貿易和要素合理流動的規則、標準和渠道;根據各區域發展的資源環境條件、區位稟賦以及歷史進程的差異,制定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的協調發展政策,以及區域經濟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構建有利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運行體制機制;等等。

  第二,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區域發展法律法規體系。各國都根據國情、區域經濟一體化所處階段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制定了眾多區域經濟一體化法案、法規和條例,包括推動重大制度安排、重大工程和措施的規劃,以及重大區際利益的安排和調整程序。

  第三,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政府引導作用。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由於各地區在產品和服務的標準、技術和定價習慣上,以及在經濟活動的生產條件、社會福利、生態環境、相關法規乃至文化習俗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而需要有更高層次的政府加以協調和引導,才能有效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標。因此,這些國家一方面尊重市場機制,讓市場在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上起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第四,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和均衡一致的公共服務體系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軟硬體環境,也是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各國在構建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上,主要在交通、通訊、電力、水利和生態環保等方面發力;在構建均衡一致的公共服務體系上,主要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的一體化,以及就業培訓、招商引資、研發推廣、技術人才、政策中介等服務體系的均衡化。

  第五,重視扶貧和落後地區的發展。在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不同國家都設計了相應的制度來消除可能出現的區域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現象。

  (三)

  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國際經驗對我們有多方面啟示。

  一是提供制度保障。需制定目標明確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和法律機制、不斷完善跨區域治理模式等。特別是在完善跨區域治理模式方面,需有常設的協調機構、明確的合作內容、穩定的經費支持,還可以鼓勵區域間各類企業積極建立協作關係。

  二是充分發揮市場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作用。進一步清理和消除妨礙區域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制度,反對地方保護、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改善營商環境,提升區域發展的整體水平和效率。

  三是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實現全國層面的互聯互通,為構建空間市場一體化提供硬體支撐。要加快建設集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於一體的現代軌道交通運輸體系。在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重點是建設公共運輸、能源、通信等公用基礎設施,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構建社會就業、收入分配、福利保障等公共制度,促進公共服務的普惠共享。

  四是積極建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適應新的形勢,需增加地級以上中心城市的數量,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培育更多的區域增長極。同時,根據培育和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條件和要求,形成優勢互補的分工協作,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巡視員、研究員 劉 勇)

相關焦點

  • 鹽滬合作,推動區域警務一體化!
    鹽滬合作,推動區域警務一體化!貫徹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深入推進鹽城「兩海兩綠」發展路徑探索新形勢下社會綜合治理模式共同推動區域警務一體化合作
  • 太平洋聯盟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
    會議通過《利馬聲明》,承諾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利馬聲明》指出,太平洋聯盟將進一步擴大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繼續推進自由貿易,推動地區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太平洋聯盟作為拉美地區一個主要貿易一體化平臺,將建立同亞太經合組織的協商機制,加強同其他區域性組織的貿易合作。
  • 廣州南沙推動環內灣區域一體化,大灣區超級CBD浮出水面
    日前,廣州市南沙區委三屆十次全會暨中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工作委員會2020年第二次工作會議提出,南沙要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主要承載區,積極構建全鏈條創新發展體系,建設大灣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加快南沙港區、南沙港鐵路、國際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加快建設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營造與港澳相銜接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環境
  • RCEP籤署——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的裡程碑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2012年由東協發起,成員包括東協10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共16方而制定的協定。自2013年正式開始,至2019年11月,舉行了3次領導人會議、19次部長級會議,28輪正式談判。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發布
    狠抓落地落實,在服務一體化中擔當重大使命,在融入一體化中拓展發展空間,在推動一體化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有效,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建立健全,與國際接軌的通行規則基本建立,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基本形成。  到2035年,區域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成為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城鄉區域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務水平優質化並趨於均衡,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全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國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前列。
  • 國際上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的四大趨勢及其啟示
    加快推動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不斷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舊金山灣區、波紐華城市群等為代表的先進創新區域在全球創新網絡中加快崛起。研究這些區域的創新一體化發展情況可以發現,以創新中心城市為中樞和引擎,區域內不同城市圍繞創新鏈、產業鏈高度分工協同,以規劃和制度協同持續加強區域創新體系整合完善,正成為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充分借鑑國外創新先進區域發展的成功經驗,有助於幫助破解當前長三角科技創新發展一體化中的瓶頸和難點。
  • 《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
    10月30日,《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發布。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長株潭區域將建設成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全國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 商務部國際司負責同志解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之一
    這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總體看,RCEP是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RCEP一體化大市場的形成將釋放巨大的市場潛力,進一步促進區域內貿易和投資往來,這將有助於我國通過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和投資布局,不斷與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接軌,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RCEP將助力我國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RCEP將促進我國各產業更充分地參與市場競爭,提升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
  • 膠東一體化藍圖繪就!打造國際海洋創新中心、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本次大會由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人民政府主辦,以「融入新發展格局 打造新的增長極」為主題,分為開幕、致辭、展望「十四五」、共促「一體化」四個階段,旨在展示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新形象、搭建資源對接新平臺,推動膠東五市加快構建合作機制完善、要素流動高效、發展活力強勁、輻射作用顯著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 【發改研究】德國魯爾地區一體化機制經驗借鑑
    二、魯爾地區一體化發展經驗總體上研判,魯爾地區一體化發展與轉型的成功源於德國聯邦政府和北威州政府致力於推動地區協調發展的精準施策。進一步來說,魯爾地區一體化發展與結構轉型是一個自下而上推動的開放過程,目的旨在調動包括53座城市(鎮)在內各參與主體的首創性和參與性,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地區發展的整體合力。
  • ...而RCEP可通過區域一體化效應,增加共識,深化實踐,推動該領域在...
    2020-11-27 07:12:14來源:FX168 【專家:RCEP有望推動區域數字貿易發展】日前剛剛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受到各界積極評價。
  • 商務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加速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
    央視網消息:在今天(11月19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高峰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籤署將加速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各成員在亞太地區將深度融合,區域貿易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 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公布
    ,出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擘畫了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宏偉藍圖,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改革開放空間格局,對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好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意義重大。
  • 劉晨陽:「後2020」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大有可為
    隨著「茂物目標」時間表的到期,「後2020」時代的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進程應如何規劃成為APEC和國際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而《2040年亞太經合組織布特拉加亞願景》的發布,正如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部長阿茲明·阿里所言,將指引亞太地區接下來至少20年的長期發展方向,也為今後20年的APEC合作進程確立總體導向和主體框架。
  •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抓好重點工作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
    大家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戰略思想,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一年多以來,三省一市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工作抓得緊,有不少亮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 王慧芝 曾愛平:拉美與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比較:基於歷史的考察
    作為發展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雷維什把地區經濟一體化作為解決市場狹小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擴大內部貿易來增強拉美工業化的動力。在拉美經委會經濟一體化思想的推動下,拉美成為發展中國家經濟一體化實踐最早、影響最廣的地區。20世紀90年代,拉美經濟一體化進入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這與當時的國際環境及開放的地區主義密不可分。
  • 肖金成:疏解核心城市功能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12月9日,由新華網與莫幹山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推動與完善都市圈建設高端對話——數字經濟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順利舉辦。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研究員就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見解。
  • 經濟一體化先行 長株潭不走「合併」路
    同時,長株潭都市圈不走行政一體化,而是直接走省內行政自上而下推動跨區域發展的方式。目前,長株潭已經形成「高位推動、強頭帶動」的格局,保持住當前發展勢頭,長株潭發展未來可期。長株潭都市圈同城化顯著「長株潭一體化的做法更像廣佛都市圈的同城化,確實屬於區域經濟一體化,而非行政一體化。」
  • 郭佔恆:長三角民營經濟跨區域協同發展的政策指引、現實基礎和制度...
    郭佔恆 浙商智庫 前天文|浙商智庫副院長 郭佔恆自2018年11月5日領導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這塊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從此承載起非同尋常的國家使命。
  • RCEP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經驗和模式
    文/孫興傑經過8年、31輪正式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最終落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言中說,這是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的勝利。RCEP 15個成員國,其經濟體量、總人口和貿易總額均約佔全球的三分之一,RCEP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