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東:傳承中華武術  激發愛國情懷

2020-09-05 德州冷墨欣語



8月31日,秋高氣爽,藍天白雲映襯下的德州長河公園風景如畫。一武者正在錄製武術視頻,只見他身姿矯健、動作迅猛飄逸,手中紅纓槍如同出海蛟龍,靜如潭水,動如脫兔,上下翻飛,左右盤繞……如同古代俠義英豪浮現的畫卷。這位武者,正是德州市赫赫有名的武術跆拳道冠軍教練張華東。提起張教練,在德州武術跆拳道界可謂人人皆知,他是德州市跆拳道、空手道創始人,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運動員,培養出省、全國、世界冠軍百餘人,創造了德州體育史上世界冠軍「零的突破」,三次榮立「二等功」,被稱為「冠軍教練」!


據了解,張教練正在積極錄製古武術視頻,以傳承優秀中華民族文化,利用微信視頻號平臺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國粹。當天錄製的「子龍槍」,是由三國時期五虎上將趙子龍編創的槍術套路。「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推進文化自信,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希望廣大青少年深入了解學習國學國術。由管虎導演拍攝的電影《八佰》正在熱映,片中以趙子龍形象詮釋壯士們保家衛國、誓死抗爭、英勇無畏的精神。今天錄製這個視頻,也是向先烈們致敬,激勵大家做自信自強的中國人!」張華東教練一番正能量的話,令人心潮澎湃,豪情滿懷。目前,張華東教練已錄製了《武松刀》、《五郎八卦棍》、《關公大刀》、《子龍槍》等視頻,在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 (李佔鋼)

相關焦點

  • 中華武術《綿張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
    中華武術《綿張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中華武術在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深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響,逐步形成了「精忠報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尊老愛幼」等諸多世人所崇尚的傳統美德和思想觀念,形成了佔據主導地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思想觀念是蘊藏在武術文化深層的武術精神。
  • 抗日愛國武術宗師--高芳先
    高芳先宗師全家福
  •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 佛漢無疆,縱橫天下,武術文化,耀世傳承----- 中華武術佛漢拳精英代表團赴美之旅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體現了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和文化凝聚。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武術運動是一門提振全人類精神意志的科學技術。一個國家文化的提升可以升華一個民族的思想;武術的振興可以提升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一個有思想的民族是有理想有目標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有精神的民族這個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
  • 紀錄片《藏著的武林》——讓真正的中華武術回歸大眾的視野
    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和精神感召。但時至今日,許多人卻對中國武術的理解有所偏頗。所以亟需對其建立冷靜、客觀的理性認知。為了讓真正的中華武術回歸大眾視野,亟需從根本上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攝製並推出了 6 集紀錄片《藏著的武林》。該片直面社會關注的中國武術焦點話題。
  • 談談現代武術的真正作用
    其實並不是沒落了,只是傳統武術的主要功能在太平盛世、法治社會、新文明時代失去了應用的價值,沒有了用武之地,只延續了其中的演法和健身的功能,是時代的發展對傳統武術作了取捨。中華武術作為傳統武文化的載體,以現在的形式延續和傳承,絕不是什麼沒落,只能叫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是另一種進步。
  • 臨湘市坦渡中心幼兒園:傳唱經典紅歌 激發愛國情懷
    紅網時刻嶽陽12月23日訊(通訊員 李磊)「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乾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為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國情操,激發愛國情懷,弘揚愛國主旋律,12月22日,臨湘市坦渡中心幼兒園開展了「愛國教育紅歌會」主題活動。
  • 「弘揚傳統武術 傳承菩提拳法」 農家大院大有作為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更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靈魂。已有200多年歷史的朱氏菩提拳,在幾代傳人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傳承和發揚,推動了全民健身在農村深入開展,在基層遍地開花。據了解,朱氏菩提拳是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流派的一種,在朱家村歷經朱法堂、朱德恆、朱登閣三代傳承人近二百年的傳承。朱氏菩提拳其風格獨特,變化多樣,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形神兼備。在傳承中融合了白猿拳形體輕盈、動作敏捷和點子拳短、平、快的特點,逐步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朱氏菩提拳,如今的拳法凝聚著歷代傳承人的智慧和結晶。
  • 愛國情懷
    我就一直思考從《葉問4》到《李小龍傳奇》,觀眾到底想要看到什麼東西,他們看影視劇是為了什麼,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以及對這兩部影視劇的對比,我得出結論:觀眾想要看到的是一種情懷——愛國情懷!㈠哥連狠打華人武師,李小龍胖揍山本岡夫,前者讓人來氣,後者讓人解氣哥連是軍隊中空手道的教練,認為空手道是所有格鬥中最厲害,對中華武術嗤之以鼻,所以在中秋節等會上大傷了很多華人武師,看著華人武師一個個被打打倒,心裡特別的不舒服,感覺這個空手道教練很囂張,讓人十分來氣,所以人們想到了李小龍。
  • 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這場「冠軍面對面」別開生面
    女排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也體現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9月30日,一場以「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題的徐匯區青少年排球嘉年華「冠軍面對面在現場的互動環節,四位排球明星通過生動的講述,向青少年學生展示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將體育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學生心中,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團結奮鬥 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 王登峰:以學校武術教育助力國脈傳承
    學校體育(包括武術教育)要實現的「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運動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三大目標,是國運昌盛、國脈傳承的基礎。 激發運動熱情,奠定國運昌盛、國脈傳承身體基礎 學校體育工作的第一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體質健康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礎,是學生個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礎,也是民族奮進、國運昌盛、國脈傳承的基礎。
  • 濰坊三中2020陽光中隊旭日小分隊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活動
    為貫徹落實「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重要指示精神 ,濰坊三中2020級陽光中隊旭日小隊在祖國母親71歲華誕到來之際,組織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旨在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繼承優良傳統,激發隊員的愛國主義情懷!
  • 籌建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文化
    2020年10月1日,四川省高科技產業化協會高級專家工作站常務副站長兼秘書長、全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工程,智樂享微運營師商學院全產業循環經濟分院院長楊純,巴蜀雄關文武學校(籌)總教練、世界武術冠軍、國家級武術教練、中華武狀元獲得者、江油市中劍體育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在綿陽市涪城區涪城會館就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 厚植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
    為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轄區居民的愛國熱情,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青山社區第一、二、三、四網格攜手老幹部健康藝術團組織轄區志願者走進劉公島,揭開那段塵封的記憶,開展:「厚植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老幹部的帶領下,大家乘船抵達了劉公島,重走紅色革命之旅,推開了歷史厚重的大門,傾聽戰爭的警示啟迪。
  • 8萬師生愛國激情燃爆長安
    據了解,舞龍表演和太極拳表演項目都是中山小學新開設的社團項目,旨在讓學生熱愛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此次也是這兩個項目首次在大型活動中亮相。來自中山小學的學生廖家棟表示,活動有助進一步領會「中山文化」及其精神,也大大激發了他濃烈的愛國情與強國志。學生李欣妍也說:「活動燃起濃濃的愛國情懷,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愛國的重要性。」
  • 傳承屈子愛國情懷,老兵夢召回
    詩文/劉國佼(儒子叟) 傳承屈子精神,弘揚愛國情懷;老兵夢召回,重新扛起槍。今日端陽節,整理新作七絕六首(平水韻),敬請老師、同學和戰友們斧正。
  • 膠州玄真太極武術館開館 傳承中華武術精神
    8月22日上午,嶗山玄真派傳承基地——膠州玄真太極武術館第一分館在山東省青島市膠州舉行了隆重的開業慶典儀式。本門弟子河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金闕宮主持鄧元富道長,深度按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慶西大夫以及青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城陽武術協會主席於蘭峰先生,四川省武術協會副會長張建國先生,螳螂拳名家張炳鬥老師,著名導演朱時全先生等嘉賓參加了慶典儀式。
  • 傳承女排精神 激發愛國熱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女排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也體現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9月30日,徐匯區組織了一場以「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題的青少年排球嘉年華「在現場的互動環節,四位排球明星通過生動的講述,向青少年學生展示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將體育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在了青少年學生心中,激發了青少年的愛國熱情
  • 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女排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也體現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9月30日,徐匯區組織了一場以「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題的青少年排球嘉年華「冠軍面對面」活動。在現場的互動環節,四位排球明星通過生動的講述,向青少年學生展示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將體育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在了青少年學生心中,激發了青少年的愛國熱情
  • 利用高校思政課和實踐活動,激發大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愛國情感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新時代培育和發展大學生愛國情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