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鐵生《病隙碎筆》:任何災難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個「更」字

2020-12-22 好書天天伴

一個好端端的人,突然之間面臨一場災難,該如何去面對?如果某一天,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時,你是否做好了準備?這場席捲中華大地的疫情,讓我們人人自危,是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病隙碎筆》發表於2002年,是史鐵生的一部長篇哲思散文隨筆。史鐵生21歲時便以輪椅為伴,後來又身患尿毒症,在病床上,他前前後後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隨筆。

史鐵生以一個哲人的視角,提出了他對生命的意義、人生的苦難等問題的思考,他用深沉的話語,以一種平靜的語調,將他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娓娓道來,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輝。他又像你的一個知心朋友與人們促膝低談,讓人感覺到親切而溫暖。

這本書,對於史鐵生來說,不是一本簡單的隨筆,包含的是他對人生的徹底思考。他明白,生命留給他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因此,他要擠出時間將自己的所思所悟全部記錄下來。

他說,自己的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他努力去消解命運給他帶來的一切苦難,將視角投向宏大的時空中,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卻理解人生。

史鐵生說:「生病的經驗就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咳嗽了,才明白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不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瘡,才明白端坐的日子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的時光。終於明白,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任何災難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個『更』字。

對於在黑暗中踽踽前行的人來說,讀到這裡就像是注入了一劑清醒劑,讓人醍醐灌頂。一個人只有在遭遇到不幸時,才會懷念以前的時光。

筆者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女子,丈夫出軌,女兒夭折,便來到了海邊,縱身跳入水中。後來她被一位老和尚救了起來,女子醒來後說:「我沒有了丈夫,也失去了孩子,活著還有什麼意義?」老和尚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大笑了起來。女子於是問他為什麼笑。

老和尚問她:「三年前,你來這裡時,有丈夫嗎?」

女子搖了搖頭。

老和尚又問:「三年前,你來這裡時,有女兒嗎?」

女子又搖頭。

老和尚又問:「三年前,你來這裡時,是準備自殺嗎?」

女子沉默了。

老和尚於是說:「三年前,你沒有女兒,也沒有丈夫,今天你也是一樣,你不過是還原了最初的自己。但是,你增加了人生經歷,這是一筆無價之寶,讓現在的你和以前的你有了很大的不同。」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人明白自由的日子是多麼可貴,讓人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眼前人,懂得感恩與惜福。

一位遊客曾經問一位大師:「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大師說:「只有不斷地感到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是一個證明題,而是一種滿足感。外在的東西,帶給人的幸福感永遠是短暫的。人的欲望是永遠無止境的。一個欲望滿足後,我們又會去追逐更多的欲望,欲望無法滿足時,人就會痛苦。貪婪的人,即使擁有了全世界,也不會感到幸福。擁有一顆知足之心時,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縈繞。

史鐵生認為,生命的意義本不在向外的尋取,而在向內的建立。如俄羅斯思想家弗蘭克在其《生命的意義》中說:生命的意義不是被給予的,而是被提出的。

史鐵生又說:「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放棄希望。」苦難,是一個人無法逃避的事實,指不定哪天就會降臨到人的身上,我們只能祈禱苦難是一個永遠不會落到自己身上的小概率事件。就像上飛機前,很多人都會默默祈禱這架飛機千萬不要罷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苦難終有一天會落到每個人的頭上。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到。坦然地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事實,用心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會懂得什麼是幸福。

曾經看到一個公交站的站牌,最後一站是「某某殯儀館」,讓我感慨良久。人的一生,也如同坐一次公交車,不管你多麼輝煌,還是多麼落魄,終點站不都是殯儀館嗎?人生百年,放在時光長河中,也只是「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漸漸地我們都會老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最後不帶走一片雲彩,回望這場旅途,不禁會感嘆這一切如同一場大夢。

史鐵生以打趣的口吻說,生病對他來說,也是一場旅行,和遊覽名山大川沒有什麼區別。沒錯,來到這個世界,苦難就是人生這場旅途中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有了苦難,我們才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有人評價說,在消費主義的時代裡,多數作家放棄了面對人的基本狀況,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

這場疫情告訴我們,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感恩的心來對待這個世界上的一切苦難,去澆灌埋藏在心中幸福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開花,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可以驕傲地說一句——這個世界我曾經來過,我很幸福。

相關焦點

  • 史鐵生:人活著,必須要有一個最美的夢想
    這些紀錄是我順便記住的,田徑運動的魅力不在於紀錄,人反正是幹不過上帝;但人的力量、意志和優美卻能從那奔跑與跳躍中得以充分展現,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比任何舞蹈都好看,任何舞蹈跟它比起來都顯得矯揉造作甚至故弄玄虛。也許是我見過的舞蹈太少了。
  • 陳希米嫁給雙腿癱瘓的史鐵生:她嫁給了愛情,人生結局卻可悲可嘆
    艱苦的環境,簡陋的生活對他來說都不算什麼。正當年輕力壯的他也從來不將一些小病痛放在心上,期間腰疼曾經回北京治療過一段時間後,就又返回了陝北農村,繼續勞作。直到有一個傾盆大雨加冰雹的天氣,他和一頭牛被困在山裡,回來後高燒不退,回到北京治療後,醫生最後的診斷告訴他下肢徹底癱瘓了。這個21歲的青年從此開啟了他輪椅上的人生。
  • 史鐵生與陳希米: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
    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當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嗎?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欲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
  • 史鐵生:​說死說活
    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短篇小說集《命若琴弦》,散文集《我與地壇》《記憶與印象》《扶輪問路》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長篇隨筆《病隙碎筆》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及華語傳媒大獎2002年年度傑出成就獎。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去世。
  • 史鐵生在該飛翔的年紀被折斷翅膀,看他如何突破局限,斷翅飛翔
    他在《給盲童朋友》一文中寫道:「一切外在的艱難和阻礙都不算可怕,只要我們的心理是健康的。殘疾無非是一種局限。健全人呢,他們想飛而不能飛……這是一個比喻,就是說健全人也有局限,這些局限是送給他們的困苦和磨難。」這樣說來,人本身就是一種限制,一種局限,因為,人不能做,不會做的事情太多。
  • 史鐵生不是勵志型作家,他的作品也不是心靈雞湯
    《救贖的可能:走近史鐵生》顧林著,商務印書館 寫作,為了不至於自殺1972年,21歲的史鐵生正是「最狂妄的年齡」,卻被一場災難擊倒,脊髓上的一小塊腫物使他終身殘疾。最初幾年,他經常沉浸在地壇內的精神生活中。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3):史鐵生
    他是一個將人生與寫作同構的精神跋涉者、一個無時不面臨著生活苦難和人生困境的生命體驗者、一個漸悟生死崇高美學的靈魂超越者,看透生活再去熱愛生活,如此艱辛,如此難得。史 鐵 生 其 人史鐵生是北京人,生於1951年,1967年從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畢業。
  •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我登記了器官捐獻」
    朋友說做這樣的決定,她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更不是盲目的跟風,她是一個絕對可以對自己負責的成年人,也是她自願籤寫的捐贈協議。因為她始終認為與其以後燒成灰,不如留給有需要的人。生活有驚喜也有意外,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我問她,以後你會不會後悔?
  • 史鐵生:21歲癱瘓,31歲寫作,59歲去世,一生堪稱「生命奇蹟」
    在我國就有這麼一位作家,即使自己生命中經歷了種種苦難,但是在他的文字中透露出的卻是對生命的樂觀。在他的一生中,他將自己的積極樂觀傳進了自己的作品中。讓每一個閱讀過他作品的人,感受他的堅強與偉大,他就是史鐵生。
  • 史鐵生逝世十周年:他是作家中的思想家,今天我們懷念他!
    有一回,鐵生一下子送給我們三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厚重的《史鐵生作品集》,在每本集子的扉頁上都寫上了我和妻子的名字。對於史鐵生的每一部作品,我都是抱著十分虔誠的態度,就近放在手邊,一點一點慢慢看,細細讀。在我自己寫作的間隙,需要休息一會兒,就捧起他的書,看上那麼一兩頁。我在書中不僅夾有書籤,還有原子筆,看到讓我會心的地方,我就會暫停閱讀,用筆在文字下面畫上橫線做標記。
  • 2020中考語文部編版七年級上文學常識《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一、文常     《秋天的懷念》體裁:散文 ,選自《史鐵生作品集》。     作者: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代表作: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
  • 《重讀八十年代》⑤ | 史鐵生:一切苦難,都是修行
    輪椅上的史鐵生很多人知道史鐵生,大概是因為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裡的那篇《秋天的懷念》。一個只顧自己痛苦的兒子,不理解母親的苦心和擔憂,直到母親離開多年之後,才明白「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 言葉之庭告訴你:都可以
    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看一看的作品就是被網友稱為"新海誠新生"的《言葉之庭》,如果你看完《秒速五釐米》之後覺得心中有一股難以言喻的酸苦,不妨再看一看《言葉之庭》,即使啤酒配巧克力沒有想像中的可口,你也能在其中發現:其實什麼都有可能,或許也都可以。
  • 合適、有好感、喜歡和愛有什麼區別?
    愛情是人天生的傾向,是人生貫穿始終的誘惑1、合適是你們三觀一致 學歷一致,家庭也差不多,你們也大概互有好感,在一起不吵不鬧,能過得下去。3、喜歡是忐忑不安,是驚慌失措,你會在短期內對他有強烈的徵服欲,想交往的念頭盤踞腦中,見到他會羞澀,容易不知所措,幾乎憑本能反應,感性佔據上風。來不及分析自己在幹什麼,經常是回家之後暗罵自己當時腦抽,反省提醒自己下次應該怎麼怎麼做,然後等下次見面後照樣短路。
  • 不管你對多少異性失望,一定要讀一下史鐵生的語錄,會影響你一生
    甚至一直堅信張愛玲這句名言,「我要你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 不管在什麼時候, 不管在什麼地方, 反正你知道, 總有這麼個人。」相信很多到了三四十歲依舊沒有結婚的人,依舊還在等。只要有錢了,五六十歲都可以再娶,都不成問題。
  • 從煉獄到天堂:永遠的地壇,永遠的史鐵生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一個人,他有著比我更悲慘、更不幸的遭遇,但卻有著比我更堅強、更樂觀和更睿智的思想。在史鐵生身上,我看到了不幸之外的東西,看到了在殘缺的生命之下,站立著一個更健全、更豐滿的靈魂,看到了在痛苦地守望之中,一個倔強的身影,艱難地搖著輪椅,微笑著,向我們緩緩走來。
  • 懷念史鐵生:他用文字照亮我們內心的幽暗之處
    然而他以頑強的毅力,奪得了一個甲子的年華,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而且他更以超強的智慧,獨闢蹊徑,把苦難變為深厚的精神資源,為中國當代文學譜寫了嶄新的篇章。浮躁風中他把輪椅變成「冷板凳」史鐵生的創作生涯幾乎與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同齡。
  • 有哪些表達對未來美好祝願的文藝句子
    ——蘇悅 3.希望你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從此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4.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 ——北島《北島作品精選》 5.願你的生命有夠多的雲翳,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