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飲茶」,更早被稱呼為「嘆茶」,或是「嘆一盅兩件」。為什麼叫「一盅兩件」呢?「一盅」指一盅茶。而「兩件」,指的就是點心。「嘆」一字,在粵語中意為享受,要達到「嘆一盅兩件」的境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水滾茶靚,二是要點心精美,經濟實惠。
1960年代的油麻地雲天大茶樓,不少人帶著鳥籠來品茗
一盅好茶
水滾茶靚是從前評判一間茶樓的一個重要標準。最早的時候,茶樓裡必須要有「較茶師傅」(較:調製,配置)坐鎮,較茶師傅在辨別茶葉種類、品質方面經驗深厚。
何謂水滾?有的說法是,水在廚房裡先被燒開(滾)一次,而後將水放在大廳裡的電熱爐上,一直處於被燒開的狀態,這樣沖出來的茶才會特別好喝。
兩件點心
為什麼是「兩件」點心呢?其實,香港初期的點心款式十分之少,主要是包、蝦餃和燒賣,來購買(幫襯)的對象主要是不太富裕的階層。因此當時的點心大多又便宜又大(抵食夾大件,夾:和),吃兩款點心,就夠一頓了。
不論是分量、做法和款式,現在的點心都和從前有許多不同
舊式茶樓的古韻和意趣
隨著舊式茶樓的日漸減少,不少人感歎:點心或許依舊,情懷已然不再。香港現存的舊式茶樓已經不多,中環的「蓮香樓」,就是現存為數不多的舊式茶樓之一。
吊扇、鳥籠、茶盅、大水壺,蓮香樓的每個角落都彰顯著這間茶樓的悠久歷史。
除了保持了原本的裝修風格,蓮香樓也很難得的保存了「點心車」的傳統。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點心阿姐從廚房推出一大車的點心。食客如果想吃東西,必須自己去點心車去挑選,而不能坐著等人上菜。在高峰時段,點心車一推出來,就被圍住了,要拿到一兩籠點心,實在是很不容易。
在這裡,「搵食」可謂相當艱難!但努力是有回報的,在蓮香樓,我們可以見到在大多數現代茶樓早已銷聲匿跡的點心,比如鵪鶉蛋燒賣、豬肚燒賣、魚翅餃、棉花雞、雞球大包、芝麻糕等等的傳統點心,實在是大飽口福。
豬肚燒賣
鵪鶉蛋燒賣,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當真是童年的記憶
魚翅餃
棉花雞
雞球大包外貌巨型,餡料豐富,包括雞、叉燒、雞蛋、和豬肉,可謂是成本重、毛利低。
來舊式茶樓,不是為了「醫肚」,更多是為了領略傳統茶樓的風韻,為了「買少見少」的情懷。如果真的想嘗試一下,除了中環的「蓮香樓」,還可以探索一下中環的「陸羽茶室」,黃竹坑的「珍寶海鮮舫」,元朗的「大榮華酒樓」,荃灣的「端記茶樓」等等,看看在那裡是不是還能「嘆」一盅兩件,享受難得的緩慢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