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春節符號的文化譜系與文化敘事

2021-03-01 和悅讀書

落下閎(前156~前87),姓落下,名閎,字長公,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漢武帝元封年間(前110~前105),為了改革曆法,徵聘天文學家。經同鄉譙隆推薦,落下閎由故鄉閬中趕到京城長安。他與唐都等合作,精心製成《太初曆》。《太初曆》優於當時提出的其他17種曆法,為漢武帝採納,於前104年正式頒布實行,並定此年為太初元年。《太初曆》確定了「以孟春正月為歲首」的曆法制度,即規定春季的第一個月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月,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使國家歷史、政治上的年度與人民生產、生活的年度協調統一起來,並將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由此可推斷,今天意義上的中國統一的春節是從《太初曆》的推行開始的。那麼《太初曆》的制定者落下閎理應成為春節的核心人物。2004年9月16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現今,中國老百姓則稱落下閎為「春節老人」「春節先聖」「春節先祖」。漢武帝是推行《太初曆》的帝王,則可以被稱為「春節先皇」或「春節皇帝」。落下閎的家鄉四川閬中,也被冠以「中國春節第一城」「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之名。近年來,當地政府為了挖掘春節文化內涵,講好春節故事,塑造落下閎的身份標籤,樹立地方文化形象,嘗試著將落下閎塑造為「中國年爺爺」的春節符號。

姑且不論「中國年爺爺」的符號是否能得到政界、學界及廣大民眾的普遍認同,但就春節文化本身而言,至少從源頭上找到了譜系建立的重要元素。圍繞「中國年爺爺」的核心敘事,可以梳理天文曆法、歲時節令的來龍去脈和發展歷程,這便可以釐清春節的時間譜系;「中國年爺爺」落下閎的故鄉四川閬中可看作春節文化的重要空間,可將春節文化與閬中的地域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凸顯春節的地方性特質,由此延伸到中華民族的各個地區,直至上升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整體層面,並在國際上成為象徵著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從地方的民俗到區域的民俗,再到國家的民俗、世界的民俗,從橫向維度勾勒出春節文化的空間譜系。與此同時,春節文化的族群譜系也得到建立,其包括地方民眾、整個中華民族以及海內外華人,甚至熱愛中國春節文化、對中國春節文化有強烈認同的各國民眾。

從文化自身形式結構的維度看,春節包括複雜多元的文化要素,很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分類方法。如田兆元認為可分為春節的視覺系統(年畫、春聯等)、聲音系統(鞭炮、拜年聲等)、飲食系統(餃子、年糕等)、行為系統(拜賀、祭祖、團圓飯等)、價值系統(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幸福生活的構建等),等等。這些都是春節文化不可或缺的表現形式。筆者參考前輩的觀點,依據春節文化本身的特質和發展規律,並結合四川閬中塑造落下閎為「中國年爺爺」的案例,將春節文化的形式結構譜系歸為歲時文化、吉祥文化、地域文化、家國文化等四個方面。其一,春節是據於天文曆法、歲時更替而形成的節日,歲時文化是最為基本的層面。這可將中國的天文科技、曆法演進以及二十四節氣等相關的文化遺產結合起來,融入春節的歲時文化。其二,春節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自然因素表現為人們對天時物象周期性變更的認識,人文因素則體現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智慧,以及除舊迎新、趨吉避害的美好願望,總的來說是一種吉祥文化。傳世至今的春聯、年畫、爆竹、餃子、年糕等符號,無不體現了吉祥美好的主題。其三,春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慶,但必須由具體的地域來承載。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春節習俗共同構成中國春節這一宏大的節日體系。以閬中為例,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人文歷史,其孕育出積澱深厚的風水文化、三國文化、門神文化等具有濃烈地方特色的文化類型。在塑造落下閎「中國年爺爺」符號的同時,應將地方文化納入其中,並輻射到更廣博的巴蜀文化,呈現出春節文化的地方性特質。文化個性是形成共性的基本要素和前提,只有講好了「地方的」春節故事,才能進一步書寫中華民族的「整體的」春節文化。其四,在凸顯春節文化地方性的基礎上,提煉出節日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春節對於中華民族而言是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闔家團圓、家和萬事興是永恆的主題,屆時人們無論「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一家一戶和諧了,國家社會才能安寧。春節文化的精神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條件。所以,家國文化是春節重要的表現形式,也是立意最高的文化層面。

總之,春節符號是一個文化譜系,包含時間、空間、族群、形式結構等多重維度。通過落下閎作為「中國年爺爺」符號的案例,可以以節日文化的核心人物為基點,進行譜系的建立。譜系是節日符號的依據,節日符號是譜系的形象化、視覺化呈現,兩者相得益彰,構成了整體且具有文化個性的節日體系。

相關焦點

  • 創世神話,中華文化之基因-創世神話的概念、類型和譜系
    著有《神話與中國社會》《盟誓史》《商賈史》《文化人類學教程》《神話學與美學論集》《敘事譜系與文化傳承》《中華創世神話六講》等多種。緣起近年來,上海興起了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學術研究的工程,被視為民族國家培根固元,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大事。
  • 廟會:北京春節文化的亮麗符號
    作為春節的「保留節目」,不少市民一大早就帶著全家老少一起出動。2018年,北京市採用政府購買文化服務和「網際網路+文化」的方式,向首都市民發放了30萬張免費門票。  走進第三十三屆地壇廟會,許多市民正在吉祥物「福狗迎春」前拍全家福。今年的地壇廟會以「唱響地壇迎春曲攜手邁進新時代」為主題,推出仿清祭地表演、優秀民間花會展演、歌舞薈萃、天津曲藝、臺灣風情和河北雜技共6項演出近百場次。
  • 2020春節廣州寶墨園醒獅民俗文化活動一覽
    最新消息:原定於1月25日至1月30日在寶墨園舉行的「醒獅賀歲、福鼠迎春」新春嶺南醒獅民俗文化表演取消,寶墨園內各大展館即日起閉館,寶墨園園區正常對外開放。不便之處,敬請諒解!諮詢電話:020—84745678 / 020—84747238。
  • 2020北京通州張家灣春節民俗文化大集(時間+地點)
    2020北京通州張家灣春節民俗文化大集圖片來源攝圖網(ID:400084267)  民俗文化大集時間:每逢農曆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  民俗文化大集地點:張家灣鎮東永和屯村  為方便百姓售賣土特產商品、置辦年貨及生活物品——張家灣民俗文化大集每逢農曆「五」和「十」都會舉辦。
  • 24節氣的民俗文化特徵
    其民俗文化特徵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符號性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在長期自然生活中觀測的經驗總結,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時間變化,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是我們古人時間體系標誌,是指導民間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同時不同節氣根據物候特點來命名,充分體現了二十四節氣鮮明的意象符號特徵
  • 從堯舜到明清,帶你看看春節的傳統文化符號和來歷
    說到春節,人們立刻會聯想到如燈籠、爆竹等玩物,或者餃子、年糕、魚等食品。這林林總總的元素都稱為春節文化符號。它們是非常典型的具有引申義的文化符號,依託中國社會文化背景,結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呈現出不同的差異化表徵。
  • 體現特色民俗文化 兩節期間晉祠備下文化大餐
    晉祠21日發布消息說,春節、元宵節期間,將以體現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為主基調,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並注重引導遊客「文明旅遊」。除夕至正月初五,晉祠在水鏡臺及臺前安排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通過晉劇、風火流星、蓮花落、晉陽三三叉、剪紙、麵塑、鏤空葫蘆雕刻等非遺演出,讓遊客了解晉祠文化和太原地方民俗文化。
  • 【網絡祝年】秦平:民俗文化扮靚美美中國年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歷經千百年積澱,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也已形成了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年味」需要民俗文化支撐,春節就是各種民俗活動最豐富的節日。不管信與不信,「年味」都從未走遠,就在你我身邊,在那一項項民俗文化裡。  傳承精神命脈,民俗文化更有味道。
  • 十二生肖排座次,民俗文化有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其實,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即十二地支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作為歷史悠久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等。
  • ...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關於暫緩舉辦春節期間各類文化旅遊民俗活動...
    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關於暫緩舉辦春節期間各類文化旅遊民俗活動以及暫時關閉全市公共文化體育活動場館… 2020-01-24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心推出系列春節文化活動
    本報訊(李光宇、焦陽)2018年春節將至,為讓高碑店市民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文明的春節,該市精心準備了民俗廟會、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夢幻花燈嘉年華、門窗博物館科普遊等數十場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春節期間廣大群眾文化生活。
  • 敬凌 | 中國最特色知名的100個文化符號
    中國又稱華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的文明古國,五千年以來,留下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各種文化標誌符號,我分為人文社科歷史,自然地理非遺,和民俗國粹等三大類。最具中國特色及最知名的100大文化符號我試著列舉如下——此榜單純屬個人愛好,以供聊資而已。同時歡迎大家補充!
  • 絢麗的山西民俗文化
    五千年時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時而厚重,時而婉約,時而悲愴,時而詼諧。各成一體,各具特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典型的山西民俗文化。 晉劇 晉劇作為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戲劇品種,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 南京春節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新華社南京1月9日電(記者沈汝發)鼠年春節將至,文化名城南京又將端出豐富的文旅活動盛宴,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服務。據南京市文旅局副局長黃琴介紹,1月12日起至2月,南京城牆將在各城門舉辦「城門掛春聯,南京開門紅」系列活動。
  • 掃碼線上看元宵 莆田向國內外推介特色春節民俗文化
    2月3日,在莆田市「疫情防控宅在家 掃碼線上看元宵」活動新聞發布會上,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惠黔介紹莆田當地獨具特色的春節民俗文化,推介全國獨一份的莆田元宵節,讓更多人了解美麗莆田,吸引更多人前來莆田做客。
  • 三晉文化研究會山西民俗文化研究院成立
    本報太原消息 11月29日,三晉文化研究會山西民俗文化研究院在太原智創城舉行成立儀式,邢保鎖受聘院長。山西民俗文化研究院由業內資深的民俗專家組成,首批38名成員及在民俗研究領域卓有成就的特邀研究員均為本科學歷以上,碩士研究生佔到35%,高級職稱的人員佔到半數。研究院內設古村落、農村節慶、地名研究、民歌民樂戲曲等六個研究室。
  • 民俗文化的意義與價值
    民俗文化是中國文化中瑰麗的寶藏,傳承和保育民俗文化,對延續古典之美、豐富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民俗文化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又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具有物質生活價值、精神生活價值和社會生活價值。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
  • 電子競技文化的符號建構與意義傳播
    總決賽多以遊戲畫面為場景元素,以史詩級宏偉敘事為現場主題,以「夢想」「榮耀」「信仰」為情感依託,具有較強的群體凝聚與社會動員能力,現場呈現為一種神聖、莊嚴的精神場域。本文以《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為例,從總決賽現場的符號構建角度,探討大型電子競技比賽的符號構建與意義傳播, 並分析這一賽事所映射的文化價值。文化是某個社會或社會群體特有的精神與物質、理智與情感的不同特點之總和。
  • 寶應縣鄉賢文化民俗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
    寶應縣鄉賢文化民俗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時下已到了大雪節氣,室外寒風凜冽,天氣陰冷。 12月12日下午,在寶應縣城五瓊漿大酒店二樓的會議大廳裡,卻熱鬧非凡,歡歌笑語,不絕於耳,到處透出濃濃春意。原來,寶應縣鄉賢文化、民俗文化研究會暨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正在這裡有序、熱烈、隆重地舉行。友好縣市代表,縣政協、縣委宣傳部、統戰部、工商聯、民政局、社科聯等單位的領導和寶應新聯會、健走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代表60餘人參加了成立大會。
  • 蒙古族民俗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蒙古族;民俗體育文化;保護;傳承前言蒙古族體育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中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它隨著蒙古族人民長時間的生活、生產和社會經驗積累,不斷地增加新的內容,形成獨特的蒙古族民俗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