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唯有「沙和尚」沒獨立電影,當孩子最該學他,不是麼

2020-12-23 方圈圈子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西遊記》這個大"IP"相信大家絕對是耳熟能詳的,除去"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個頭銜,不同年代出品的影視版本也是深受老少喜愛。

而大家都知道,《西遊記》這部作品講述的就是唐僧帶著三個徒弟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一路上必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歷盡艱難險阻方可完成使命。

86年版本的電視劇《西遊記》可以說是最"得民心"的,被稱頌為經典版,之後隨著影視業的發展,雖然也陸陸續續有新的版本出現也不能撼動其地位所在。

可除了《西遊記》這整部完整版作品外,現還有很多作品都是將其中的人物拿出來拍攝成為獨立作品,比如由甄子丹主演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由吳亦凡扮演的"史上最帥"版本的唐僧,甚至就連白骨精也由鞏俐扮演,作為獨立人物作品題材。

但是仔細一整理,不難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身為西天取經四人團隊中的"沙和尚"卻沒有獨立的電影,而很多人對此表示不難理解,畢竟沙和尚這個角色在原著中就顯得不是那麼突出,甚至有些過於"默默無聞"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深入了解和剖析了沙悟淨在《西遊記》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行動安排,你就會恍然大悟的發現,他才是人們最應該學習的角色,尤其是站在育兒的角度來看,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多學習沙悟淨身上的優秀品質。

一:捲簾大將——沙悟淨

《西遊記》中的沙僧,被俗稱為沙和尚,法名悟淨,叫做沙悟淨。

而不論是原著還是刪減後後的影視版都有介紹,沙僧曾是天宮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是玉帝的侍從,他交遊護駕,收支隨朝。但因為失手打碎王母的琉璃盞後,觸犯了天條,被貶下了人世。

被貶下人世的沙僧在流沙河中無事生非,危害一方。在唐僧到來後,遭到觀音菩薩的點化,賜予了法號悟淨,自此沙悟淨皈依佛門,他和孫悟空、豬八戒就這樣一同侍從唐僧,維護唐僧去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西遊記》中唐僧也可以說是收了三個"保鏢",而且這三個保鏢的性格也不盡相同。比較來看,沙僧不像孫悟空那麼變節,也不像豬八戒那樣貪心美色,能夠說他是專心皈依佛門,專心跟著唐僧去西天取經的。

雖然說沙僧表面看上去有些"悍匪"氣質,但是他仍是比較厚道和赤膽忠心的。

在受點化後就專注跟著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一直是一個勤勤懇懇的存在。

忠誠老實、勤勞能幹是沙僧的最大特點,卻不料也給人留下缺乏主見、唯唯諾諾的印象。

但事實上,原著《西遊記》中的沙僧,是有著豐富生動、鮮過立體的多面性格的,是整個取經團隊中必不可缺的人物存在,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沙悟淨身上都有哪些優點?

沙僧總是給人一種不露鋒芒、踏實肯幹的印象,如果不是刻意注意的話很容易就忽略了他的存在。但是細究起來才會發現沙僧在取經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就讓我們仔細剖析一下沙悟淨身上都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1.冷靜機智,溫和不懦弱

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路上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這註定是一場充滿了艱難險阻的旅程,不僅僅是需要對抗外界的侵襲,也需要人物之間的不斷磨合相處。

而我們如果仔細去看,不難發現當出現爭議時,往往沙悟淨都是非常鎮定沉穩的,他審時度勢,切中肯饋,提出更好的處理方法,讓人信服。

比如,《西遊記》第八十一回中,唐僧在悟空和妖怪金鼻白毛老鼠精的打鬥過程中,被妖怪擄走。悟空對八戒、沙僧看護師父不利十分惱怒,"怒氣填胸",連聲大喊,揚言要打死兩位師弟。

面對暴跳如雷的大師兄,八戒無計可施,可沙僧因為"是個靈山大將,見得事多","就軟款溫柔,近前跪下",向悟空解釋,就算打死了他們兩個,也要馬上去救師父。

可是悟空情緒仍時難以控制,沙僧只好想辦法先儘快讓他冷靜下來,所以繼續笑著勸導:

"兄長說那裡話!無我兩個,真是"單絲不線,孤掌難鳴"。兄啊,這行囊馬匹,誰與看顧?寧學管鮑分金,休仿孫龐鬥智。自古道:"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望兄長且饒打,待明天和你同心戮力,尋師去也。

沙僧在情緒失控的悟空面前,用溫和而誠懇的態度緩解悟空的憤怒,結合引用典故和俗語,證明團隊合作的必要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而悟空因為"明理識時",聽完沙僧的勸說後立刻原諒了兩位師弟,準備三人一起去尋找師父。

總的來說,被觀音菩薩點化成為唐僧徒弟之後的沙僧有點木訥,從來都沒有說過或者贊同散夥的提議。不過雖說沙僧的性格有點木訥但是還是比較聰明的,並且他很有自知之明,懂得審時度勢,冷靜機智,溫和但卻也不懦弱。

2.精通人情,世故不圓滑

沙僧雖然在《西遊記》中是個靜靜無聞的人,但是絕對是一個的存在。

他在取經的部隊中是作為一個和事佬的存在,他著孫悟空和豬八戒還有孫悟空和唐僧師徒之間的敵對,假如沒有沙僧的諧和西行的路程並不會如此的順暢,能作為和事佬這一存在,這和沙僧"精通人情,世故不圓滑"的性格特色是分不開的。

在與人相處時,他表現的有禮有節,靈活應對。原則是既要解決問題,又不能失去做人的底線;既能堅持自己立場,又不至於過度老練圓滑。

在第五十七回中,孫悟空打暈唐僧,搶走了行李和公文,逃到花果山。沙僧承擔起討回公文和行李的重任。這個時候的沙悟淨還不知道這是個假孫悟空,所以在面對假悟空拒不相認的強硬姿態時,他克制住憤怒,沒有翻臉,而是先賠禮道歉:

"上告師兄,前者實是師父性暴,錯怪了師兄,把師兄咒了幾遍,逐趕回家。"

沙僧想以此滿足悟空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從而獲得進一步對話溝通的機會,這樣悟空在怒氣消退後就可能會歸還行李。

但是儘管話語委婉曲折,寬容豁達,給予悟空足夠的尊重和充分的選擇空間,可是假悟空對沙僧的好言相勸蠻橫不理,不僅不願歸還行李,而且還揚言要拿著公文自己去西天取經,甚至利用法術變化了一模一樣的唐僧、八戒、沙僧。

看到其這番做法,沙僧再也無法抑制住心中怒火,與拼殺起來。

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先禮後兵的典型代表,前面的勸告既體現出師弟對兄長的必要禮貌,又堅定地表達出自身的立場。沒有預設價值判斷,沒有絲毫的責備抱怨,但字裡行間都始終透露出要拿回行李的信念。

這也是體現出了沙悟淨"精通人情,世故不圓滑"的人物性格特徵。

3.拒絕分裂,執著不愚忠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很有印象,豬八戒是那個最喜歡提"散夥"的人,而沙悟淨在整個取經過程中,則是最反對這一提議的。

沙僧的竭力反對鬧分裂的行為,在一些人看來,認為沙僧過於懦弱膽怯,對師父言聽計從,甚至具有了奴才一般的性格傾向。

其實,沙僧對取經大業篤信虔誠,不是出於外力的屈服和壓制,而是發自內心的追求和信仰。

沙僧的善良不用說,雖然武力不如二位師兄,遇事卻從不退縮,總是發自內心的心疼關愛他人。

沙僧對唐僧忠誠這一點毋庸懷疑,唐僧將他從流沙河裡救起,使他擺脫了萬箭穿心的痛苦並助他修成正果,所以沙僧對唐僧十分感激。取經途中他對唐僧畢恭畢敬,噓寒問暖,死心塌地,就是八戒和悟空也會與師父爭辯,唯獨沙僧從不逆師父之意。

贖罪觀念根植於沙僧心中,化用到具體的取經過程中,成為一種信仰,一直激勵他克服重重困難,相信承受苦難終會得到超脫和解救。

但是沙僧的忠誠也並不是奴顏婢膝,而是宗教意義上的皈依和信仰。當師傅誤會了大師兄後,他也在努力的引導師傅認清真相,讓團體再次團結。

他的執著信念和崇高信仰,成為取經團隊凝心聚力的關鍵因素,在危難來臨時具有了團結眾人、增強信心的強大力量

三:送給孩子們的話

看過《西遊記》的孩子們大多會喜歡上英勇善戰的孫悟空,但家長們不妨試試讓孩子更多的去了解沙悟淨的人物性格特點。

通過上面對沙悟淨這個人物的剖析,我們不難發現,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背景下,具備同沙悟淨一樣的性格特質也實屬難得。

· 真誠善良,讓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更加的如魚得水,更有可能獲得一份真摯的情感關係。

· 勤懇堅韌,幫助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更有勇氣和堅持不懈的決心。

· 團結負責,生而為人,不僅是享受更需要承擔起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感悟人生的真諦,才能懂得如何為集體作出貢獻,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沙悟淨這個角色一直都深受誤解,家長們需要帶領孩子去進行正面認識和了解。

我是方圈圈子,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最聰明的人——沙和尚
    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的取經之路充滿了坎坷和艱辛,與其說是一部神話劇,卻更像是一部生活勵志劇。命運把幾位性格各異的人物安排在了一起,通過不斷的磨合跟歷練,最終圓滿的通過了取經之路。要是說到師徒幾人中誰最聰明,可能每個人都會有給出不同的答案,不過在老夫看來,最聰明的人當屬沙和尚,為什麼這麼說呢?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可能這就是聰明人,我們經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沙和尚,那麼最恰當不過了。
  • 西遊記中沙和尚在取經的路上看著沒有什麼磨練,其實並不然
    影視《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幾人在前往西天的路上可謂是精彩不斷,對唐僧和八戒的美色誘惑,對悟空的陰謀詭計。對幾人的心性考驗可謂是屢見不鮮,但是對其中的沙和尚似乎毫無考驗。提到西遊記中的沙和尚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實人,難不成是因為沙和尚的老實本分讓上面的高層人物決定對他從輕處理嗎?但其實並不然,大家還記得第一眼對沙和尚的印象嗎?在沙和尚剛剛出場的片段,唐僧師徒三人到達了沙和尚的地界,當時沙和尚因為打碎了玉帝的心愛之物琉璃盞被玉帝貶下凡來,遇見了觀音菩薩,被菩薩點化,願意陪唐僧去西天取經。
  • 《西遊記》中,孫悟空是猴子,豬悟能是豬,那麼沙和尚是什麼呢
    《西遊記》中,取經團隊以大唐高僧唐三藏為首,跋涉十萬八千裡,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靈山,取得佛國真經,造福於民。在取經團隊中,唐僧是人,孫悟空是猴子,豬悟能是豬,那麼,沙和尚是什麼呢?很多人覺得沙和尚是人,吃了仙丹得道成仙,但是一個普通凡人怎麼能浪蕩乾坤呢?
  • 西遊記完全按照原著拍,會怎麼樣?(沙和尚篇)
    西遊記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拍?結果會是什麼樣?與我們看到的影視劇中一樣嗎?這個問題,之前寫過了孫悟空篇和豬八戒篇,介紹了從形象到取經路上,他們與影視劇的不同。今天,繼續寫沙和尚。是的,西遊記完全按照原著拍,沙和尚會是什麼樣?先說形象觀音到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時,曾遇到沙和尚,不過當時沒提到他身高。
  • 《西遊記》影像及各種卡通圖畫中沙和尚形象設計是錯誤的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來深受國人喜愛,被製作成各種影視、卡通、圖畫供人們觀賞,近日讀《西遊記》原著,發現許多人們對《西遊記》的認識理解錯誤,這裡先談談人們對沙和尚的理解錯誤。我們先來看原著對沙和尚形象的描寫。第一次形象描寫是觀音菩薩與木叉行者遇到時的描寫: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撩牙撐劍刃,紅髮亂蓬鬆。
  • 《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中,藏得最深、最不出力的是沙和尚
    在取經隊伍中,沙僧為什麼表現平平呢?因為他的實力太差了嗎?並不是,白骨精一句話說出真相,原來沙僧在隱藏實力!《西遊記》原著中,「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在白虎嶺上,白骨精本想捉住唐僧,卻發現唐僧有沙僧護著,於是不敢以真身去捉唐僧,她心驚肉跳的說了一句:「沙僧是捲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洩。」沙僧曾經是捲簾大將,作為玉皇大帝的貼身保鏢,武力值怎麼會差呢?
  • 在西遊記中,沙和尚挑的擔子裡裝著些什麼?
    相信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大家都是看過的。在這部作品中,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為故事主線,描寫了許多精彩絕倫的故事情節,也出現了許多形象鮮明的人物,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師徒四人。這師徒四人各有各的特點,唐僧慈悲為懷,孫悟空神通廣大,豬八戒好吃懶做,而沙和尚忠厚老實,總是挑著擔子走在隊伍的後面,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個。有很多人都會猜測,沙和尚一直挑著的擔子裡到底都裝著些什麼。
  • 西遊記中沙和尚的擔子裡挑了什麼?至今還是一個謎團
    西遊記中沙和尚的擔子裡挑了什麼?至今還是一個謎團《西遊記》以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為線索,描繪了「悟空頑空是真空」的修仙道理!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五聖成佛的故事!其中,在四人中沙僧常年挑著個擔子,卻很少有人知道擔子裡裝的是什麼?那麼,擔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呢?
  • 為啥來得晚的沙和尚不挑擔子要豬八戒挑?
    在《西遊記》原著裡挑著擔子走了十萬八千裡的是豬八戒而不是沙和尚。沙和尚在《西遊記》原著裡面是不挑擔子的。央視的電視連續劇把現實生活當中,誰進公司晚誰打雜的習慣做法搬到了取經團隊裡面,所以讓沙和尚挑著擔子,同時也是刻畫沙和尚老實忠厚性格特點的需要。在原著裡面卻不是這樣的。
  • 電影中和尚為什麼自稱貧僧,並不是因為窮
    經常在電影或電視劇中看見一些和尚自稱貧僧,比如86央視版《西遊記》中,唐僧每次上前都會說一句「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在周星馳食神電影中也有「貧僧乃少林寺方丈」,那麼為什麼他們總如此自稱呢?難道是因為很貧窮嗎?
  • 沙和尚的師父是誰?盤古的兒子,玉帝和如來見了都要行禮的人!
    沙和尚的師父是誰?盤古的兒子,玉帝和如來見了都要行禮的人!說起沙和尚,我們不陌生,是《西遊記》中的主角之一。《西遊記》說的是,唐僧師徒,為了取得經書,一路上降妖除魔的事情,在這師徒四人中。我們最熟悉,最喜歡的角色,莫過於是孫悟空。
  • 挑擔子的活豬八戒沒能轉給沙和尚,原來竟是因為這些原因
    沙和尚最後加入,按照這個傳承,擔子理應由他來挑,(所有的《西遊記》電視劇也是這麼演的)但實際在原著中挑擔子的活一直都是由豬八戒來幹的,沙和尚偶爾挑一挑。豬八戒最後受封為淨壇使者菩薩也是因為挑擔子的功勞。那麼為什麼沙和尚加入後,豬八戒沒有把挑擔子的活轉給沙僧呢?要說原因應該有這麼幾個。
  • 西遊記中,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唐僧九次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所謂的城府深,其實不是讓我們看著就覺得陰柔特別陰險的那種,而是一種大家看著非常老實,但卻綿裡藏針的人,這樣才叫城府很深。例如筆者在讀西遊記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以前最喜歡四人之中的沙和尚,因為他最卑微,因為他最老實。
  • 沙和尚為了修成正果後混得好,西天取經忍受了一路
    名著西遊記裡,回頭率最低,最沒存在感的人是誰?那當然是每次都說:「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這個沙和尚。沙和尚又名沙悟淨,五行屬土俗稱沙僧。玉帝身旁捲簾將軍一枚,一失手成千古恨,打破了琉璃盞。可事實偏偏是這樣,這個老實的沙和尚真的做到了。唐僧在五行山收了孫悟空,在高老莊接待了豬悟能,來到流沙河。沙和尚經觀音點化,找到了一份長期工作。西天取經,在這條取經路上。沙和尚挑著擔屁顛屁顛的跟在唐僧師傅,悟空、悟能師兄後面。從不言語,也不喊累,十足一個職場上老師工作,大錯小錯不犯,毫無怨言,也無建樹的普通員工。這樣的人不論是沙和尚還是職場的普通人,都有個共同的稱呼,被人叫做老實人。
  • 不管在什麼公司,千萬別做「沙和尚」
    這也讓我們不禁深思:為什麼西遊記裡唐僧取經團隊,最容易被裁掉的是沙和尚呢?文:小人物當鋪首先對人物進行分析。在取經團隊裡,唐僧是大唐皇帝欽點的取經人,又是金蟬子轉世,受到如來、觀音等人的照顧,可以說背景強大。
  • 《西遊記》中猴子和豬到底誰厲害?
    最近閒來無事又拿起《西遊記》看了起來。《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老爺子的著作,加上楊潔導演拍攝的電視劇《西遊記》,其中的故事想必已經是家喻戶曉。取經五人組(值日功曹、六丁六甲等姑且不算)性格迥異,這導致有人喜歡猴子、有人喜歡豬還有少部分人喜歡師傅和沙和尚。坊間一直有傳聞說其實豬很厲害至少和猴子不相上下,只是在取經途中藏拙沒有表現出真正實力,那麼猴子和豬到底誰厲害呢?
  • 《西遊記》原著中有哪些細節讓你感到細思極恐?
    因此,很多人把《西遊記》的原著和電視劇混淆在了一起。 比如說《西遊記》裡面有很多細思極恐的內容,在電視劇裡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說明,例如唐僧的9次輪迴,其實都被沙和尚給吃了,當然,這類的細節還有很多。
  • 非人哉:九月饞豬八戒的身子,沙和尚登場,神秘能力適合做神偷
    ,跟《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形象完全不同,完全沒有了肥頭大耳朵和豬鼻子大肚子的形象,反而是一個大帥哥,黑色短髮偏分,還扎了個小辮子,非常的俏皮,眼睛也挺大的,笑容陽光隨和,看來這經沒白取啊,已經是脫胎換骨的改變了。
  • 西遊記中你不知道的18個真相
    第八回,沙和尚被觀音菩薩降伏後,情願皈依正果,主動講道:「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
  • 米津玄師,這可不是和尚的名字,他可是神
    說真的,小編我第一次接觸這位來自日本樂壇的「神」大人的時候,真的以為這是一位……和尚。因為日本的取名習慣,真的讓小編我產生了很大的誤會。當時還在想,這個和尚唱歌好厲害啊。現在想想,我還真是蠢出新高度了。米津玄師分明是人家的本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