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驚人的速報系列之唐昭宗與朱全忠

2021-02-13 胖胖說歷史

歷史上有很多驚人相似的地方,比如大宋從孤兒寡母手中奪了天下,又在孤兒寡母手中失了天下。不過宋太祖雖然黃袍加身,但是善待後周柴氏家族,所以宋朝的孤兒寡母失了天下之後也沒被虧待。元朝皇帝為了讓宋恭帝避禍,還特意給他來了個佛袍加身,讓他到西藏去當高僧。到了西藏的宋恭帝在青燈黃卷下觸景生情寫下了「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的詩句,這和同樣亡於大宋的李後主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和曾相似。果不其然,宋恭帝和李後主一樣,都因為展現了自己的詩詞天賦而死於文字獄。但這相隔320年的相似用報應學的角度來說還只能算是生報,即間隔了很多生很多世的報應。那麼歷史上有沒有讓人感覺更快、更直接、更驚人的速報呢,當然有,而且有很多,首當其衝的便是唐昭宗和朱全忠。

唐朝末年,當朱全忠到了權傾天下、稱王稱霸,想遷都就遷都、想封王就封王、想殺誰就殺誰之時,篡取李唐江山對他來說已成探囊取物之勢、剩下的懸念就是怎麼篡、何時篡了。朱全忠本可學魏文帝曹丕、組織一個隆重的禪位儀式,再推讓個幾次,封唐昭宗一個好聽的爵位,最後再說句類似「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這樣的客氣話,如此這般篡位也算對得起唐昭宗多年來的厚愛了。可朱全忠顯然不願意,他選擇用極其暴戾、極其殘酷、極其血腥的方式篡位,他甚至連開啟殺害禪位君主先例的劉裕都不如,劉裕尚且知道要給遜位的皇帝留個顏面,賜毒酒留全屍。朱全忠竟然令人髮指到讓手下直接衝入禁宮亂砍亂殺,手下先殺盡了唐昭宗的侍女妃子,然後舉刀追著唐昭宗就砍。螻蟻尚且偷生,天子固然惜命,死前的唐昭宗求生之念極為強烈,縱使被叛賊提刀追砍亦不肯就範,他繞著禁宮大殿的柱子反覆奔跑躲避這來自朱全忠的篡位弒君之刀。天子平時養尊處優的生活在深宮大院內,哪裡跑的過行伍出身的叛賊,況且朱全忠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縱使唐昭宗博爾特附體成了奔跑天才,又能往哪裡跑。繞著柱子跑了幾圈後,力氣逐漸用光的唐昭宗最終被叛賊擒住亂刀齊下,砍成了肉泥。

大唐天子就這樣在極其悲慘和絕望中離開了人世,而讓唐昭宗如此悲慘和絕望的正是被他賜名「全忠」的朱溫、朱溫用如此卑劣的行徑來詮釋自己的御賜姓名「全忠」二字,真是普天之下最大的諷刺。要知道大宋朝如此仁義,仁義到農民起義都鮮有發生,尚且逃不過天道輪迴、因果報應,何況罪惡滔天的大叛徒朱溫。

短短八年之後,速報便來了。大叛徒朱全忠雖然篡位篡成了梁太祖,但當年篡位弒君,對李唐後人趕盡殺絕的他,不但德不配位,而且很快就迎來了滅頂之災。朱全忠篡位稱帝後的這短短幾年,日子是如坐針氈,內憂外患從來不曾中斷。不僅江南出現了一眾稱孤道寡,想與之分庭抗禮的諸侯,中原腹地更是有李克用家族芒刺在背、如鯁在喉。這些人讓朱全忠一統天下的願望成了痴人說夢。而朱全忠特殊的喜歡自己兒媳婦的癖好更是讓自己的骨肉血親都對他有磨刀霍霍之念,最後刀磨的最快、最好、最鋒利的是次子朱友珪,朱友珪的老婆張氏長得天生麗質、丰姿綽約,自然是逃不過朱全忠的手掌,被朱全忠收入宮闈帳下。當張氏被迫在朱溫床前伺候時,探得朱友珪已無望繼承大位,不但繼承不了大位,還要被發配。這張氏可不是溫婉可人的善男信女,他就是那個年代的極惡之花,聽到如此噩耗的她很快將此消息告知了朱友珪,並與朱友珪說「老賊可以弒君篡位稱萬歲,你為何不能殺父奪權當皇帝,切記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被老爸親手送進綠帽子協會的朱友珪哪裡還有半點父子情、君臣義,當得知自己要頂著綠油油的腦袋發配邊疆後,朱友珪和他那顆綠油油的腦袋、以及他那隻氣炸的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把自己那把最快、最好、最鋒利的刀緊緊的握在手中,尋找一切機會砍下去、砍下去、砍下去。。。。。。

皇天除了不負苦心人之外,看來也不會辜負綠帽子協會會員。乾化二年(912年)六月二十二日,朱友珪尋到了砍下去的良機,用高官厚祿行賄,還不忘做出自己當皇帝之後保證不給大家戴綠帽子的許諾,以此來買通廷臣守衛。買通廷臣守衛後的他帶著自己手下千餘親隨趁夜殺入皇宮,直奔朱全忠寢殿。當朱全忠看到自己兒子帶著大隊人馬,拿著寒氣逼人的刀對準自己之時,竟還天真的質問道:「你如此悖逆,殺父篡位,老天爺會放過你嗎?」,朱全忠也不想想自己當年是如何篡位弒君的,如何對待李唐後裔的。接下來的一幕令人唏噓不已,「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朱全忠自然不可能是君子,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沒有選擇自我了斷、也沒有選擇不屈而死、他選擇撒腿就跑,幾乎就是複製黏貼了唐昭宗生命的最後時刻,朱全忠甚至是和唐昭宗一樣繞著柱子逃跑。歷史如此驚人的相似,確實令後人讀史至此感嘆不已。60歲的朱全忠,可能還跑不過37歲的唐昭宗,沒跑幾圈就被朱友珪的人馬追上,朱友珪和他的手下亂刀齊下將朱全忠砍成了第二個唐昭宗,我猜測朱友珪邊砍可能還邊喊,「讓你給我戴綠帽子,讓你給我戴綠帽子」。

唐昭宗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悲慘境遇一模一樣的發生在朱全忠身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朱全忠是被自己親兒子領著人砍死的,這就比唐昭宗又多了一層悲涼、憤懣和悽楚,畢竟朱全忠只是想把朱友珪發配邊疆,沒想過要殺兒子。讓無緣繼承大統的兒子遠離京城恐怕多少也有幾分保護的意思,當然給朱友珪這個親兒子戴綠帽子還是挺可恨的。

    發生在唐昭宗和朱全忠身上的這如出一轍的「篡位、弒君、繞柱子逃跑、亂刀砍死」前後只差了8年,那麼歷史上還有沒有更快的速報呢,就等這個系列的第二集來給大家講述吧。

 

相關焦點

  • 梁王朱全忠是什麼人,為什麼稱朱全忠為篡位皇帝
    唐昭宗李曄即位後,初則為宦官所困,繼又為藩鎮相挾,名雖帝王,實同傀儡。此時唐室衰徽,天下割據,戰亂頻繁,朱全忠經營汴州,十年中之間表面侍奉唐室為名兼併河南,攻掠河北,加兵河東,昭宗的命運早就被捏在自己的手中。此時,他的勁敵只剩一個,就是晉王李克用。
  • 朱溫為何背叛唐昭宗?誰才是徹底摧毀大唐帝國的劊子手?
    但是,大唐王朝此時已經積重難返,李曄想以一己之力挽救將傾的唐朝大廈,實在是回天乏術。最終,落了個被亂兵殺害的下場。悲乎!乾寧五年(公元898年),朱全忠佔據了東都洛陽,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導致李茂貞、韓建和李克用建立起暫時的聯盟,他們決定寧可讓唐昭宗回到長安,也不能讓他落到朱全忠手裡。於是,乾寧五年八月,唐昭宗從華州回到長安,同時宣布改元「光化」。
  • 《後宮·何瑪麗傳》:如果唐昭宗何皇后是瑪麗蘇文女主角
    但因為唐昭宗專寵何瑪麗一人,所以其實其他皇子皇女要麼是妃嬪勾引昭宗所生的,要麼是何瑪麗生下後送給妃嬪撫養的。唐朝末年,皇權不振,皇室衰微。因為蒲州護國軍節度使繼任人選之爭,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邠州靜難節度使王行瑜、華州鎮國軍節度使韓建竟然發兵逼宮,唐昭宗只能登樓和他們對話。三位節帥看到了唐昭宗身旁的何淑妃,驚為天人。
  • 亂世梟雄朱全忠:為何說他只適合做亂世之雄卻難以擔當治世之君?
    朱全忠經營汴州(治今河南開封)十年中,以奉唐室為名兼併河南,攻掠河北,加兵河東,及至晉王李克用之勢既衰,則轉兵西向關中,置唐昭宗於掌握之中,遷唐室於洛陽,於是篡唐建梁之勢便成為定局。公元907年,朱全忠在開封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令唐昭宗無語又無奈的極品宰相韋貽範
    然而,這樣一個無德無才之徒,卻不是一般的朝官,而是一朝宰相。這天下是沒有人才了嗎,連百官之首的門檻都那麼低了?  唐昭宗大呼冤枉:你以為這種人當宰相是朕樂見的嗎?  無能狂怒  如果韋貽範是一個傑出的人才,史書應該會對他著墨頗多,而不是簡單地記載他曾任龍州刺史,又貶為通州刺史。這兩個地方都在現在的四川。
  • 大唐終結者朱溫10:不是幫助而是個大麻煩,朱溫煩了,唐昭宗死了
    朱溫離開並非是把皇帝和整個長安城扔下不管,不但留下朱溫的另一個親侄子朱友倫率領步騎萬人守衛長安城,還留下一批心腹包括張廷範、蔣玄暉等人在朝中、宮中擔任要職,加上朱溫的盟友宰相崔胤主持朝政,「全忠之黨布列遍于禁衛及京輔」,如此安排之下,唐昭宗這個倒黴皇帝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安全。
  •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到了唐昭宗的時候,各地藩鎮已經不滿足以可以繼承自己底盤的問題了,而是想要擴張,去搶被人的底盤,類似戰國時期的局面了,所以說在這種背景下,唐昭宗想要武力削藩,談和容易。當時是因為王重榮事件,李克用和唐王朝鬧掰,李克用率軍進入長安城,焚毀了當初黃巢進入長安城時都未曾毀壞的宮城,這對唐王朝來說絕對是赤裸裸的羞辱,而且李克用此舉,當時還未繼位隨著唐僖宗出逃的唐昭宗是記憶猶新的,加上李克用的實力的確太強大,這讓李克用成為了唐昭宗的目標,而且也有別有用心的人在一旁慫恿。
  • 唐太宗的粉兒,卻有著漢獻帝的命,唐昭宗為何成了大唐最糟操盤手
    即位之始,中外稱讚。唐昭宗本人還是個狂熱的「太宗粉」,時常在自己的寢殿之內看著懸掛在柱子上的太宗畫像,並以其為奮鬥目標。「祖宗有靈,保佑朕重振大唐。」唐昭宗在心底默念著。唐昭宗也不傻,也知道朝廷還藩鎮之間最實際的規則,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因此,唐昭宗繼位之後就開始大規模徵兵,組建了一支人數有十萬之眾的軍隊。
  • 動搖晚唐國運的一次暗殺,唐昭宗被復仇衝昏頭,最終下了一招昏棋
    國舅王瓌,頗居中任事,復恭惡之,奏授黔南節度。畢竟唐朝時期的文官跟宦官鬥爭了近百年,期間更是發生了宦官率軍屠殺朝臣的甘露寺之變慘劇,文官跟宦官也算是世仇了,因此,唐昭宗跟文臣混久了,就覺得,宦官們的格調,實在是太low,楊復恭也不例外。
  • 在大勢所趨下被迫淪為亡唐工具人的末世宰相張文蔚、楊涉
    等他守喪期滿復出的時候,已經是黃巢之亂了:黃巢攻佔京城長安,唐僖宗逃到成都。收復京城、平定民變,都要打仗,而打仗是要花錢的。為了籌集軍費,唐僖宗將鹽鐵官署移到揚州,命李都判鹽鐵。在李都推薦下,張文蔚出任轉運巡官。
  • 唐昭宗激勵胡將:將來富貴,莫忘我家!後來此人稱帝沿用唐朝國號
    唐僖宗時期,爆發了黃巢之亂,烽火燒了半壁江山。為了鎮壓叛亂,朝廷大力提拔武將,將他們升為藩鎮節度使,又給予了更多的權力。平定叛亂後,朝廷已經元氣大傷,而藩鎮勢力卻膨脹起來,割據自立。藩鎮之中,實力比較強的有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河東節度李克用,這二人在平定黃巢之亂中功勞最大,也是在黃巢之亂中壯大了勢力,可以說是這場叛亂中的最大受益者。唐僖宗死後,其弟唐昭宗繼位。這時群雄割據,唐昭宗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為了保住皇位,也為了延續宗廟社稷,唐昭宗只得平衡各方勢力,讓他們互相牽制。
  • 唐朝的歷史簡介
    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之後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又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