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粉兒,卻有著漢獻帝的命,唐昭宗為何成了大唐最糟操盤手

2021-02-13 三千年讀史

文德元年二月,落魄的唐僖宗再次回到長安,這也是其人生最後一次逃歸。

從黃巢之亂到李克用入京、再到朱玫、李昌符叛亂,唐僖宗這一生離開了數次長安,也經歷了太多的背叛和憋屈。

諸多艱辛夾雜起來,使得年紀尚輕的唐帝,身體變得羸弱不堪,單從鳳翔到京師,這一路下來,唐僖宗就暈厥了好幾次。

不過對於唐僖宗來說,雖然這一路顛簸辛苦,但自己最終還是回到長安了,作為大唐帝國的君王,沒有死在外面,總算是落葉歸根,死而無憾了。

此時的長安城,剛剛歷經了朱玫叛亂,城池被焚毀大半,東西兩市的商鋪更是十不存一,荒涼非常。

唐僖宗撩起鑾駕御簾,看著朱雀大街兩邊稀稀拉拉跪著的迎駕百姓,各個蓬頭垢面,衣衫不整,不禁悲從中來。

長安,朕回來了。

就在這時,唐僖宗突然感到了一陣暈眩,無邊的黑暗頓時擴散開來。

剛剛回到長安不久的唐僖宗突然暴斃,使得晚唐原本就飄搖動蕩的政局,前景變得愈發陰暗起來,大唐未來會怎樣?

此刻,所有人都將目光盯到了一個人的身上——剛剛繼位的壽王——李曄,也就是我們本文提及的唐昭宗。

剛剛登基的唐昭宗意氣風發,看著哥哥留下的爛攤子,他沒有氣餒、也沒有沮喪。

年輕的他曾天真的認為,這世界雖然很糟爛,但凡事應該看開點兒,只要肯努力,就沒有邁不過的坎兒。

然而,他卻不知道,當自己滿懷激情地擼起袖子,準備為大唐江山永固大幹一場之時,大唐的國運卻在此刻,向著崩盤的節奏開始加速起來。

嚮往唐太宗的皇帝

作為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從小便在十六王宅裡長大,對於王爺們的培養,大唐王朝歷代的宦官們有著成熟的養成體系。

吃喝玩樂,怎麼過分怎麼來,按照正常的發展軌跡,等到唐昭宗成年之後,十六王宅裡面的那些鬥雞、走狗、玩馬球等高端娛樂項目,他都會樣樣精通。

但恰恰在他哥哥執政期間,爆發了黃巢起義,黃巢大軍一來,以前整日混吃等死的那些王爺們可就再也玩不轉了。

當年情勢緊急,唐僖宗一行人連夜出城,逃得倉促,因此除了僖宗皇帝本人還有個坐騎外,其他王爺們出逃之時,一路顛簸,大多都是純粹的驢行。

這些王爺平時誰受過這種苦?一路上自然叫苦連天,但危急關頭,誰還在乎你是王爺呢。為了不被黃巢軍抓住,宦官們手拿皮鞭抽打那些走不動的王爺們,迫使他們趕路,這裡面就包括壽王。

當年的鞭策恥辱,讓李曄永世難忘,國家淪喪至此,內臣跋扈到了如此地步,成了唐昭宗內心的痛。

因此當其上位之後,便開始重視文臣勢力培養,希望通過自己的辛勤治國、能臣幹臣的不懈奮鬥,使危亡的大唐最終能夠重新振興。

通過唐昭宗的一系列辛勤施政,國家剛開始倒真的慢慢恢復了些許元氣,畢竟久亂思安,人心思治。一時間,很多人都感覺,遇到唐昭宗這麼一個明君,大唐好像還有希望。

即位之始,中外稱讚。

唐昭宗本人還是個狂熱的「太宗粉」,時常在自己的寢殿之內看著懸掛在柱子上的太宗畫像,並以其為奮鬥目標。

「祖宗有靈,保佑朕重振大唐。」唐昭宗在心底默念著。

然而,急於求成的唐昭宗卻在朝廷剛剛穩定下來之後,就忍不住揮了出去了第一刀,這一刀直接讓小弟們炸窩了。

史上最失敗的削藩

唐昭宗繼位之後,看著周圍的狀況,感覺很頭疼, 自己這個大哥,實在是不好當。

東北面的河東李克用、河中王重榮都不是善茬,特別是河東的李克用頻頻暴揍附近的同志,儼然一副想當區域老大的姿態。

西南面王建作亂,整個巴蜀之地亂做一團,朝廷在此地的勢力頓時崩塌。

西面的李茂貞、王行瑜等小弟也開始蠢蠢欲動,大家都忙著發家致富,憑啥讓我們當乖寶寶?

唐昭宗也不傻,也知道朝廷還藩鎮之間最實際的規則,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因此,唐昭宗繼位之後就開始大規模徵兵,組建了一支人數有十萬之眾的軍隊。

朝廷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確實讓附近小弟們非常顧忌,老大到底是啥實力咱不知道,但單單看這人數,這規模,那就是妥妥的不明覺厲呀!

大唐剛開始確實震懾住了附近的小弟們,讓很多人都不敢太過分,然而這個時候唐昭宗卻衝動了,他這一衝動,可就把自己的底給露出來了。

大順元年,朝廷在尚未準備充分的條件下,衝動地揮師東進攻擊李克用部,結果被揍得一頭包,大敗而歸,十萬大軍,十不存一。

景福元年,朝廷再次派覃王率軍前去攻擊西面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結果又被關中小霸王一頓爆錘,逼得唐昭宗親自下旨誅殺數位朝廷大臣來向對方賠罪。

這一系列折騰下來,小弟們都看清楚了朝廷這位大哥的本事,哇,跟著這種大哥,可真跌份!

附近小弟們開始看不起唐昭宗這個大哥之時,唐昭宗還在作死,他又開始揮刀,外面的人咱惹不起,你們這些閹人,我總能治得了你們吧!

而面對唐昭宗這種操作,宦官們的感覺是,這老大,太坑了。

乖寶寶還是白眼狼?

唐昭宗想要除去的宦官群體,並不是晚唐時期才有的大問題。

從唐德宗開始,唐代的宦官勢力便開始崛起,當年朝廷中的臣子們在君王危難之際選擇觀望不戰,徹底傷透了唐德宗的心,也在唐朝王室心目中,給朝臣打上了一個不可信的標籤。

後來事情平定之後,他便將身旁的宦官們拉上了權力的戰車,而且面對朝堂上強大的文官勢力,皇帝還賦予了宦官們一項終極權力——軍權。

自此南衙北司之爭便成了中晚唐政壇上的一個死結,雙方都對對方恨得痒痒的,卻在皇帝調衡之下保持著微弱的平衡。

但因為宦官掌有軍權,往往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因此在歷次爭鬥之中,文臣大多數時期都處於下風。

而且剛開始本來只是想搞搞平衡術的帝王,後來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一手支持壯大的宦官,最終竟成了自己也搞不定的巨無霸,心有不甘的皇帝們也曾經掙扎過(甘露寺之變),卻最終失敗認命了。

玩鷹的卻最終被鷹啄瞎了眼,明明是朝堂上的一哥,卻不得不看著宦官小弟們的眼色行事,不服的話還有可能被小弟弄死。

中晚唐時期的皇帝們就這樣憋屈著,要麼認命,要麼送命,當然宦官作為皇權的附庸,其本身也並不想和皇帝關係鬧僵。

因此,扶立跟自己關係鐵的皇帝,一直是宦官們重要的活動之一,有時候為了這事兒,宦官之間也會劍拔弩張,血流成河。

而唐昭宗本人,自然也是宦官所立,而且剛開始這皇位其實跟他還真沒什麼關係。

因為僖宗暴斃,沒留下遺旨誰來繼位,這就成了一個民主討論的事情了。本來大臣們覺得年長的吉王靠譜,準備扶立吉王,

可後來因宦官們看好壽王,手握兵權的宦官用霸道為唐昭宗爭下了這個皇位。

按理說,出了這麼大的力,大家總該是自己人了吧,可唐昭宗卻不是這麼認為的。

他想當一個明君,一個誰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君王,因此對於站在自己面前的這些恩人宦官們,這群人總是幹擾自己的政事,總是告訴自己,老大,這不行,老大,那絕對不行。

這種感覺真的很不爽,而感到皇帝不爽的大臣們也在旁邊慫恿著,老大,幹掉他們!

南衙北司之間的齷齪伎倆,玩了這麼久,都是拉著皇帝一起揍另一方,但一般皇帝都會留一手,畢竟要搞平衡,但唐昭宗卻不是這樣,他可是真往死裡揍呀!

不久,扶立唐昭宗上位的楊復恭感到了不對勁,你這個白眼狼,楊復恭為了活命被逼跑路,可最終還是在朝廷、鳳翔節度使聯合攻擊之下,最終身死。

隨後唐昭宗開始壓縮宦官勢力,而囂張了百餘年的宦官們自然也有門閥、底蘊以及盤根錯節的關係,在唐昭宗的打擊之下,宦官發動了數次政變,兩次囚禁唐昭宗,想要將其廢掉。

最終,在宰相崔胤的召喚之下,朱溫打著救皇帝的旗號,率軍入關,唐昭宗依靠朱溫的刀鋒,最終血洗數百宦官,一舉拔除了困擾朝廷百年的毒癰。

然而,殺完宦官之後,唐昭宗才發現,自己此刻才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大唐此刻除了自己,再也沒有人替王朝危亡考慮了,自己得罪完附近所有的藩鎮,也殺了跟朝廷相愛相殺百年的宦官。

當朱溫說出那句離開長安的要求之時,竟沒有任何人能救自己和朝廷,一生奮鬥,卻最終換來王朝滅亡,

唐昭宗離開長安之時,後首望去,長安大火熊熊,無限繁華最終化成了一縷錦繡灰煙。

長按下方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快速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朱溫為何背叛唐昭宗?誰才是徹底摧毀大唐帝國的劊子手?
    李曄即位時二十一歲,是個聰明而又有才華的年輕人,他充分了解阻礙恢復唐朝力量和權威的結症所在,並發誓要復興大唐王朝。但是,大唐王朝此時已經積重難返,李曄想以一己之力挽救將傾的唐朝大廈,實在是回天乏術。最終,落了個被亂兵殺害的下場。悲乎!乾寧五年(公元898年),朱全忠佔據了東都洛陽,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 歷史驚人的速報系列之唐昭宗與朱全忠
    唐朝末年,當朱全忠到了權傾天下、稱王稱霸,想遷都就遷都、想封王就封王、想殺誰就殺誰之時,篡取李唐江山對他來說已成探囊取物之勢、剩下的懸念就是怎麼篡、何時篡了。朱全忠本可學魏文帝曹丕、組織一個隆重的禪位儀式,再推讓個幾次,封唐昭宗一個好聽的爵位,最後再說句類似「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這樣的客氣話,如此這般篡位也算對得起唐昭宗多年來的厚愛了。
  • 《後宮·何瑪麗傳》:如果唐昭宗何皇后是瑪麗蘇文女主角
    但因為唐昭宗專寵何瑪麗一人,所以其實其他皇子皇女要麼是妃嬪勾引昭宗所生的,要麼是何瑪麗生下後送給妃嬪撫養的。唐朝末年,皇權不振,皇室衰微。因為蒲州護國軍節度使繼任人選之爭,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邠州靜難節度使王行瑜、華州鎮國軍節度使韓建竟然發兵逼宮,唐昭宗只能登樓和他們對話。三位節帥看到了唐昭宗身旁的何淑妃,驚為天人。
  • 唐朝圍剿李克用失敗是幾近亡國之戰,令唐昭宗成為藩鎮戲耍的猴子
    ,唐昭宗也是於其在位時期,做了最後一次努力,想要扭轉大唐敗亡的結局,可惜都是徒勞了,唐昭宗對藩鎮的軍事行動,主要是針對四川陳敬瑄與河東李克用的兩次大型且關鍵的戰爭,但是兩場決定晚唐國運之戰都是唐王朝失敗,尤其是對李克用的戰爭,更是耗盡了唐王朝本來就不強大的神策軍,最終是非但沒能削弱李克用,反倒是讓朱溫趁機做大,並且最終成為了唐王朝的掘墓人。
  • 大唐終結者朱溫10:不是幫助而是個大麻煩,朱溫煩了,唐昭宗死了
    也就是說,朱溫是唐末第一個一字異姓王,就如當年魏王曹操、晉王司馬昭一樣成了天子之下第一人。百多年前的安史之亂讓大唐郡王滿天飛,但都是沒有封地的虛銜,到了現在這個王朝末世,裂土分封的諸侯王開始成批出現,大唐帝國距離覆滅又近了一步。
  • 動搖晚唐國運的一次暗殺,唐昭宗被復仇衝昏頭,最終下了一招昏棋
    因此,一些對皇位有想法,想要進步的青年王爺們,也多少跟那些權宦們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要說唐昭宗和楊復恭之前沒任何交集,楊復恭就是覺得唐昭宗是個明君,為了國家才力排眾議的話,有些假。唐昭宗的手段對於楊家的實力,唐昭宗還是知道的,外面跟河東李克用眉來眼去,山南還有一群假子們坐擁數萬精兵,確實不好惹。怎麼辦呢?唐昭宗想了一個辦法,跟三國時李儒勸呂布差不多,楊復恭的假子們當中,有一個特別猛的將軍叫楊守立,勇冠三軍,唐昭宗就跟人家套近乎。跟我混吧,老弟,姓楊多丟分,我給你改個李姓。
  • 地圖上的大唐帝國
    至此,大隋帝國正式滅亡,大唐帝國正式建立。李淵稱帝後,派次子李世民統兵東徵。經過五年鏖戰,李世民徹底剿滅群雄,大唐帝國基本統一全國。三、唐太宗時期形勢圖唐高祖得知玄武門事變的消息後,被迫予以承認,並傳位給李世民,是為唐太宗。唐太宗即為後,整頓吏治、休養生息,史稱「貞觀之治」。經過短暫休養生息,唐太宗開始解決邊患。公元630年,唐太宗平漠北。公元634年,唐太宗滅吐谷渾。公元639年,唐太宗定西域。公元645年唐太宗伐高句麗。唐太宗去世的時候,大唐帝國周邊的威脅已經基本解除。
  • 裴寂是大唐開國功臣,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後來排斥他?
    如果對隋唐歷史了解的朋友一定對裴寂這個人感到不陌生,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好友並且還是大唐的第一任相國,就是這樣顯赫一時的大人物後來卻無緣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那麼為何出任大唐第一相國的裴寂得不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肯定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裴寂這個人對大唐有什麼貢獻?
  • 唐昭宗激勵胡將:將來富貴,莫忘我家!後來此人稱帝沿用唐朝國號
    唐僖宗死後,其弟唐昭宗繼位。這時群雄割據,唐昭宗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為了保住皇位,也為了延續宗廟社稷,唐昭宗只得平衡各方勢力,讓他們互相牽制。河東節度李克用,先祖是突厥分支沙陀人,其父朱邪赤心因戰功被唐懿宗賜姓為李。李克用的長子名為李存勖,史書稱他的母親懷孕時,夢見了黑衣神人,手中執扇,侍立左右。待李存勖誕生時,紫氣出窗。
  • 唐、南唐、後唐:究竟存在何種關係?
    在唐憲宗用兵成德王承宗﹑淮西吳元濟;唐武宗用兵澤潞劉稹;及唐宣宗出兵吐蕃﹑党項﹑回鶻諸戰中﹐沙陀軍皆每戰當先,為唐朝廷奮勇作戰,並立下赫赫功勞。所以歷代大唐皇帝都十分看重這支名為異族、實際上早已高度漢化的驍勇善戰之部。
  • 唐朝皇帝的陵區在陝西,為何一帝葬河南,一帝葬山東?
    古無不死,唐朝諸帝的陵寢不能不提及。皇帝的陵寢,通常在都城的周邊。唐朝定都長安,皇帝陵區安排在了渭水以北的第二道黃土高原和北山山脈各主峰的南麓。以都城長安為中心,唐陵以約102度的扇面形狀,分布在長安的西北、正西、東北三個方位。背依山原,面臨平川,兩翼展開,這種陵寢布局體現了大唐帝國的博大氣勢。
  • 凌煙閣名將侯君集,大破吐谷渾橫掃高昌國,為何卻被唐太宗處死?
    1958年,陝西旬邑的一座唐墓出土了一個墓誌蓋,證明了墓主人身份的重要。這個墓主人為女性,墓誌蓋上寫的是「大唐故泰州諸軍事泰州刺史侯使君夫人潞國太夫人竇氏墓誌」。說明這位女性墓主的身份有兩個標誌:一個是「侯使君夫人」,一個是「潞國太夫人」,前面講她是某人之妻,後面說她是某人之母。
  • 大唐王朝的謝幕式:一場接一場的血腥大殺戮
    因此,唐昭宗當上皇帝後,一直謀劃著除掉宦官勢力,這就開始了唐朝末年的殺戮。第一幕、800名宦官被一日誅盡唐昭宗將軍國大事委託給宰相崔胤處理,引起了宦官的不滿,唐昭宗又與崔胤密謀誅殺宦官,不料事情敗露,大宦官韓全誨便劫持了唐昭宗去鳳翔(今陝西寶雞市),投靠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唐昭宗被劫持到鳳翔後,崔胤急忙請求宣武節度使朱溫以武力引回唐昭宗。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大隋已經名存實亡,隋恭帝楊侑被迫禪位於李淵,強盛的大唐帝國由此開始。雖然李淵是大唐的開國之君,但他恐怕也是歷史上最慘的高祖了。公元626年,因儲君之位爆發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被滿門誅殺,老二李世民勝出。唐高祖李淵只得知趣的禪位於李世民,提前退休當太上皇去了。
  • 唐朝初年,受唐太宗重用,為大唐開疆擴土,出身胡人的五大名將
    唐朝是歷史上的一個盛世,萬國來朝,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不但是因為唐朝的強大,也是因為盛世之下,所擁有的一種自信和包容。唐朝在面對胡人的時候是非常開放的,唐太宗甚至任命了許多胡人擔任將領,為大唐開疆擴土,成就一代盛世。我們就來看看,五大出身胡人的名將。
  • 他是大唐末代皇帝的爹,出狼窩入虎穴,有心光復大唐卻又無力回天
    這些皇帝身邊的人歷來也是最危險的,離皇帝很近,如果手握些兵權,三下五除二,不多功夫就解決了,這裡還算好的,僅僅是囚禁沒有取他性命,換一個暴躁一點一刀宰了,對外稱暴病你又奈何? 十日,擁立太子。宰相崔胤向在定州行營的朱溫發出信息,要他發兵問罪。朱溫立刻率部隊回了大梁,正好劉季述派養子希度和供奉官李奉先送到矯詔,還許諾把大唐社稷送給朱溫。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祖父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父親是文韜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母親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舅舅是戰功卓著的太尉長孫無忌。說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都低估了。他8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從小得各大儒教誨。再看李世民給他取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以後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李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繼承李氏天下也。如果沒有意外,李世民百年之後,李承乾將無可爭議地繼承大唐江山,延續李家的統治。
  • 唐朝、後唐、南唐是何關係?你知道嗎
    唐朝、後唐和南唐在當時都是以「唐」為國號的,後世為了區分,就把五代十國時期李存勖建立的中原王朝「唐」稱為後唐,而將李昪建立的南方割據政權「唐」稱為南唐。 即便李克用說:「我是忠君愛國的好臣子,我要復興大唐的盛世。」,而李昪說:「我是李唐王室的後代,我要光復大唐的榮耀。」
  • 蘇定方:默默無聞的大唐英雄,被《說唐》歪曲成壞人?
    大唐名將蘇定方和父親蘇邕起初因在冀州大地上經常和流寇鬥爭而受到鄉親愛戴,公元 617年,蘇定方的父親戰死,蘇定方則入了楊義臣麾下,繼續圍剿農民起義軍,就在快要將竇建德部全部消滅時,隋煬帝將楊義臣調至揚州,給了竇建德部喘息的機會。
  •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令唐昭宗無語又無奈的極品宰相韋貽範
    唐昭宗大呼冤枉:你以為這種人當宰相是朕樂見的嗎?  無能狂怒  如果韋貽範是一個傑出的人才,史書應該會對他著墨頗多,而不是簡單地記載他曾任龍州刺史,又貶為通州刺史。這兩個地方都在現在的四川。既然是被貶,犯錯誤的可能性很大。雖然史無明言,但再看下去,大家應該也能猜到他犯的大概是什麼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