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讀史:這半年多,春哥潛心讀史,研究中國歷史的各個階段,越來越覺得歷史的魅力所在,從一個個人物,一段段歷史事跡裡面無不浸透著人性的善惡、看待世界的格局、以及天時地利人和的際遇。春哥決定以自己的筆觸再次敘述唐末到明清的歷史,這也是我們這個國度一段珍貴的記憶。】
公元900年十一月六日,神策軍左右中尉劉季述、王仲先等率禁兵千人把昭宗禁閉在少陽院,矯詔稱昭宗為上皇,發動宮廷政變。這些皇帝身邊的人歷來也是最危險的,離皇帝很近,如果手握些兵權,三下五除二,不多功夫就解決了,這裡還算好的,僅僅是囚禁沒有取他性命,換一個暴躁一點一刀宰了,對外稱暴病你又奈何?
十日,擁立太子。宰相崔胤向在定州行營的朱溫發出信息,要他發兵問罪。朱溫立刻率部隊回了大梁,正好劉季述派養子希度和供奉官李奉先送到矯詔,還許諾把大唐社稷送給朱溫。看起來兵變的一方也把朱溫當作一個砝碼,就看他的態度。
朱溫猶豫不決,召將佐商議。有人認為:「朝廷大事,不是藩鎮所應當參與的。」天平節度副使李振主張出兵靖難,認為是,這實在是建立霸業的最好機會。朱溫正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於是大悟,囚了使者,派親吏蔣玄暉到長安與崔胤共謀平亂。
天復元年(公元901年)正月初一,昭宗復位,在長樂門樓接受百官朝賀,董彥弼、周承海捉了劉季先等大宦官,押到樓前受審,亂仗打死。
昭宗這回算是死裡逃生,立刻論功行賞,任孫德昭同平章事、充靜海節度使,崔胤進司徒,晉封朱溫東平王。到了這時,朱溫野心更大了,之前沒有封王,他也沒有這個視野,現在看看,朝堂之上除了這個傀儡皇帝,就自己最大了,於是存心要奪取唐王朝的江山,開始積極謀劃,不斷與另一個割據勢力李克用發生衝突,為其篡奪大唐江山創造了條件,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朱溫夥同其死黨宰相崔胤建議昭宗盡誅宦官。當時,鳳翔、昭義節度使李茂貞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李茂貞鎮處關中,靠近長安,又和左神策中尉韓全海勾結,政治地理形勢較為有利。韓全海得知朱溫和崔胤的打算,指使禁軍對昭宗喧噪控訴崔胤減損禁軍冬衣。昭宗不得已,解除了崔胤的鹽鐵使,奪了崔的財政大權,看起來這個唐昭宗也是個慫貨,看不明白這個老崔的作用,光聽宦官一面之詞,怎能不亡國呢。除了罷免崔胤,李茂貞又請求昭宗遷居鳳翔。不光嘴裡說說,還動起手來,韓全海與鳳翔擴將李繼海陳兵殿前,縱火燒了後宮院,挾持昭宗與皇后、妃嬪、諸王百餘人,直趨鳳翔。
這時朱溫已得知消息,立即於十月二十日率四鎮唐兵七萬大軍,豎起大旗「清君側」。朱溫揮師西進,直抵鳳翔,屯兵城東。李茂貞挾天子命朱溫還鎮。又命令河東李克用發兵進攻河中。二月初一,李克用在平陽(山西臨汾)取勝的消息報到,朱溫還軍河中,調兵遣將迎擊李克用,取慈、隰、汾三州。從此,李克用連續多年不敢與朱溫相爭,這一點特別重要,李克用本身也是名將。
五月,朱溫應崔胤之勸,自率精兵五萬從河中進軍鳳翔。風翔人畏之如虎,都逃入城中。朱溫在虢縣大敗李茂貞,重抵鳳翔城下。九月,朱溫採納了高季昌的誘兵計,命一支騎隊詐逃,李茂貞果然中計,傾巢而出。朱溫在中軍指揮,鼓聲一作,百營俱出,縱兵大殺,鳳翔兵被殺傷殆盡。李茂貞走投無路,被迫與朱溫議和,可他馬上又反悔了到十二月,關中州鎮都被朱溫佔領,鳳翔成了孤城,城中糧食又缺乏,連諸王妃嬪也只能一日食粥,一日食湯餅。李茂貞只好謀誅宦官,向朱溫求和。
光復三年(公元903年)正月二十二日,昭宗親自到朱溫大營,可謂出了狼窩又入虎穴,手裡沒有兵權只能是牽線木偶。那朱溫還在演戲,只見他素服待罪,頓首流涕。昭宗也不禁哭泣,說「宗廟社稷,賴卿而安;朕與宗族,賴卿再生。」親解玉節帶賜朱溫。二十七日,朱溫殺了數百宦官,只留下了三十名小黃門在宮中服雜役。並以崔胤兼判之軍十二衛事,典掌禁軍。二月,加封朱溫守太尉,充副元帥,進爵梁王。
從此唐朝的軍政大權全歸朱溫掌握,昭宗成了朱溫手中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