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受唐太宗重用,為大唐開疆擴土,出身胡人的五大名將

2020-12-16 小生侃史

唐朝是歷史上的一個盛世,萬國來朝,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不但是因為唐朝的強大,也是因為盛世之下,所擁有的一種自信和包容。唐朝在面對胡人的時候是非常開放的,唐太宗甚至任命了許多胡人擔任將領,為大唐開疆擴土,成就一代盛世。我們就來看看,五大出身胡人的名將。

屈突通

一、屈突通(557~628年),複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今遼寧錦州市),奚族。北周到唐朝時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之父屈突長卿,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擅長騎射,頗好武略。年輕時任隋朝虎牙郎將,之後升右武侯車騎將軍。大業七年,屈突通跟隨楊廣徵討高句麗,升右光祿大夫、左武候衛將軍。大業中期,屈突通轉任左驍衛大將軍。大業九年(613年)六月,司徒楊素之子楊玄感趁隋煬帝第二次徵高麗之機,舉兵造反。隋煬帝命屈突通馳援東都洛陽。楊玄感起兵被平定後。屈突通以功遷左驍騎衛大將軍。

大業十年(614年),延安人劉迦論據雕陰(今陝西綏德)起兵反隋,號稱十萬,與稽胡劉鷂子義軍呼應。隋煬帝任命屈突通為關內討捕大使,發關中兵進討。屈突通率軍進至延安,按兵不動,敵軍以為隋軍膽怯。屈突通則宣布要撤兵,來放鬆敵人的警惕。同時,屈突通暗中率兵前往上郡(今陝西富縣)。劉迦論不明敵情,率部南進,距屈突通軍七十裡紮營。屈突通乘其無備,夜簡精甲襲之,斬殺劉迦論並起義軍萬餘,平定叛亂。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南下江南,令屈突通率部隨代王楊侑鎮守長安。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在太原宣告起兵,之後向長安進軍。屈突通率軍數萬駐守河東。唐軍一路勢如破竹,九月,李淵率諸軍包圍河東。但河東城高險峻,加上屈突通又善於守城,使李淵軍難以很快攻下。李淵只好留一部兵力繼續圍城,親率主力逼近關中。屈突通聽聞,留部下守河東,自己率部回救長安,至潼關,被唐軍劉文靜部阻遏,不得進。屈突通與劉文靜相持月餘。此時已李淵攻佔長安,屈突通家屬都被李淵所俘,李淵數次派人勸降屈突通,都被拒絕。但屈突通的部眾已無心再戰,全都投降了。屈突通見大勢已去,被迫歸降,擒送長安。李淵欣賞屈突通的忠誠,下令將屈突通釋放,並授兵部尚書,封蔣國公,為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之後屈突通跟隨秦王李世民先後平定割據隴西的薛仁杲、割據山西,有突厥支持的劉武周。唐軍在河東作戰期間,東方局勢不斷變化。武德二年(619年)七月,李淵命李世民統兵八萬,東擊洛陽王世充,屈突通跟隨一起出徵。九月,李世民率五百騎巡視洛陽戰場,突然被王世充所率萬餘步騎兵包圍,尉遲敬德護衛李世民殺出重圍。此時屈突通率大隊唐軍趕到,大敗王世充軍,活捉大將陳智略,斬首一千餘級,俘兵六千,王世充隻身逃脫。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李世民移軍青城宮(今洛陽市西北),營壘未造好,王世充即率軍兩萬出洛陽,憑藉溝塹、谷水抵禦唐軍。李世民見王世充率軍而出,抓住戰機,命屈突通率步卒五千渡谷水進擊,並令其「兵交則縱煙」。交兵後,屈突通令部下放煙,李世民見煙起,親率騎兵南下,與屈突通合力奮擊。雙方激戰半日,王世充被迫退兵。李世民縱兵追擊,直到城下,斬俘七千人,趁勢包圍洛陽。王世充只得據城自守。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竇建德率十餘萬大軍援救王世充,在滎陽諸軍,威脅唐軍側背。李世民命屈突通隨齊王李元吉繼續圍困洛陽,自己親率精兵步騎進駐虎牢。五月,李世民在虎牢之戰中全殲竇建德援鄭大軍,唐軍主力旋即回師洛陽,王世充見大勢已去,被迫投降。此戰的勝利,為唐最終統一全國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屈突通論功第一,不久拜陝東大行臺右僕射,鎮守洛陽。 幾年後,朝廷召屈突通回朝,拜為工部尚書。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屈突通跟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伏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擔心洛陽發生動亂,派屈突通鎮守洛陽。八月,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屈突通被封為洛州都督,進左光祿大夫。貞觀二年(628年),屈突通病逝,享年七十二歲。追贈尚書右僕射,諡號忠。屈突通位列凌煙閣功臣第十二。

尉遲敬德

二、尉遲敬德(585~658年),本名尉遲融(尉遲恭是誤傳),字敬德,朔州鄯陽縣(今山西省朔州市)人,鮮卑族。唐朝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業十三年(617年),尉遲敬德隨劉武周起兵反隋。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劉武周在突厥支持下舉兵南下。九月,劉武周佔領太原。尉遲敬德隨宋金剛繼續南下,攻克晉州。十月,又攻佔澮州。此時呂崇茂起兵響應劉武周。李淵令李孝基、獨孤懷恩等率兵討伐呂崇茂。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宋金剛遣尉遲敬德率兵接應呂崇茂。尉遲敬德與呂崇茂裡應外合,夾擊唐軍,大敗唐軍,李孝基、獨孤懷恩等唐軍將領全部被尉遲敬德俘獲。之後,李世民派殷開山、秦叔寶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縣)截擊尉遲敬德軍,尉遲敬德軍大敗,尉遲敬德隻身脫逃。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討伐劉武周,劉武周令尉遲敬德和宋金剛抵抗唐軍。結果宋金剛戰敗,逃往突厥,尉遲敬德則據守介休縣。李世民派人進城勸降,尉遲敬德遂降唐。李世民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右一府統軍。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軍東徵割據洛陽的王世充。之後,尉遲敬德陪李世民打獵,碰上王世充帶領幾萬步騎兵前來挑戰。王世充部下驍將單雄信直奔李世民,尉遲敬德驅馬上前,一槍把單雄信挑下馬。尉遲敬德保護著李世民殺出包圍後,又帶領騎兵跟王世充作戰,幾個回合後,王世充部眾潰散,的大獎陳智略被俘,還俘虜了騎兵六千人。李世民對尉遲敬德愈加信任。

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率軍救援王世充,在板渚紮營,李世民預先讓李勣等人率軍埋伏起來。李世民和尉遲敬德隻身到竇建德營壘跟前大聲呼叫。竇建德軍衝出幾千名騎兵,李世民打打退退,射死幾人,尉遲敬德也刺死了十多個人,就把敵人誘進了伏擊圈。於是與李勣等人的部隊一起奮力攻打,敵軍大敗。之後,王世充的侄子王琬炫耀自己的白馬,李世民讚嘆道好馬,尉遲敬德請求去奪過來,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驅馬直奔敵軍,活捉了王琬,牽馬回來,敵軍沒人敢來阻攔。

武德五年(622年),尉遲敬德又跟隨李世民到臨洺討伐劉黑闥,劉黑闥的軍隊來襲擊李勣,李世民率領部隊偷襲敵軍後方以援救。劉黑闥的隊伍轉身回來,四面包圍李世民,尉遲敬德率領勇士衝進包圍圈,大敗敵軍,李世民和江夏王李道宗乘機突圍。隨後,尉遲敬德又跟隨李世民打敗徐圓朗,多次立下戰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護軍職務。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密謀殺害李世民。尉遲敬德聽到這個陰謀,同長孫無忌立即稟告李世民。之後尉遲敬德進言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李世民猶豫不決,尉遲敬德又和長孫無忌、侯君集日夜進言鼓動,讓李世民下了決心。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後來論功行賞,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定為頭等。李世民登基後,授予尉遲敬德右武侯大將軍頭銜,賜予吳國公爵位,實封一千三百戶。之後,突厥侵犯邊境,朝廷任命尉遲敬德為涇州道行軍大總管去攻打突厥。敵軍到了涇陽,尉遲敬德派率輕騎兵去挑戰,殺死了對方領軍的將領,大敗敵軍。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分封功臣,授予尉遲敬德宣州刺史,改封為鄂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尉遲敬德回家養老。之後在凌煙閣功臣中,尉遲敬德位列第七。貞觀十九年(645年),尉遲敬德任左一馬軍總管,隨唐太宗李世民打敗了高句麗。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十一月,尉遲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追封司徒、并州都督,諡號為「忠武」。

阿史那·社爾

三、阿史那·社爾(604~655年),定襄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人,突厥王族。唐朝時期名將。

阿史那社爾是突厥王族,統治鐵勒、回紇、同羅等部落。630年(貞觀四年),東突厥滅亡,西突厥內亂,咄陸可汗兄弟爭位。社爾乘機前去詐降,突然出兵襲擊,攻佔西突厥近一半國土,得到兵馬十餘萬,自立為都布可汗。不久,社爾親率五萬騎兵徵討薛延陀,交戰一百多天。社爾的部下久罹戰爭之苦,紛紛逃回西突厥。薛延陀趁機縱兵追擊,社爾戰敗。635年(貞觀九年),社爾因畏懼西突厥,率部內附唐朝。

636年(貞觀十年),社爾入朝,被封為左驍衛大將軍,其部落被安置在靈州(今寧夏吳忠)。不久,唐太宗又將皇妹衡陽長公主嫁給社爾,讓他統領屯兵。640年(貞觀十四年),社爾擔任交河道行軍總管,隨侯君集平定高昌。當時,唐軍眾將都私取戰利,社爾秋毫不取。唐太宗對他的廉潔謹慎非常讚賞,賜他寶刀、錦緞,並讓他統領北門左屯營,封畢國公。

645年(貞觀十九年),社爾隨唐太宗遠徵高句麗。在駐蹕山(今遼寧遼陽)與高句麗交戰時,社爾雖屢中流矢,仍撥箭繼進,所部奮勇作戰,最終大獲全勝。之後,薛延陀趁機入侵,社爾與薛萬徹一同出鎮勝州(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抵禦薛延陀。646年(貞觀二十年),唐太宗任命李道宗、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與執失思力、契苾何力、薛萬徹、張儉等各路唐軍一同平定薛延陀。

647年(貞觀二十一年),社爾被任命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與契爾何力、郭孝恪等將領徵討龜茲。648年(貞觀二十二年),社爾擊破西突厥處月、處密二部,領兵從焉耆的西面直抵龜茲北部邊境,並擒殺焉耆國王薛婆阿那支,立其弟先那準為王。龜茲為之震動,守城將士大都棄城逃走。唐軍進駐磧口後,社爾命伊州刺史韓威為前鋒,又命右驍衛將軍曹繼叔緊隨其後,進軍多褐城(今新疆輪臺西),龜茲王率五萬兵馬抵禦。韓威佯裝撤退,引得龜茲出軍,然後與曹繼叔會合,大敗龜茲軍。

不久,社爾攻破龜茲都城,龜茲王輕騎西逃。社爾留下郭孝恪守城,自己率精兵追擊,行軍六百裡,龜茲王退守大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社爾連攻四十日,終於攻克大撥換城,生擒龜茲王。社爾先後攻破龜茲大城五座,又命人到各城勸降,各城相繼請降,共得小城七百餘座,俘獲男女數萬人。社爾立王弟葉護為龜茲王。唐軍攻滅龜茲,使西域震動,西突厥、于闐等國爭送駝馬、軍糧。

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高宗即位,改任社爾為右衛大將軍。653年(永徽四年),社爾進封鎮軍大將軍。655年(永徽六年),社爾去世,追贈輔國大將軍、并州都督,賜諡為元,陪葬昭陵,墳冢被修成蔥山的形狀,以表彰他平定龜茲之功。

執失思力

四、執失思力,生卒年不詳,突厥人,唐朝名將。

執失思力本是東突厥執失部酋長。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李世民繼承帝位,東突厥可汗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合兵二十多萬,大舉入侵唐朝邊關。執失思力作為頡利可汗的心腹大將,亦隨軍出徵。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二十八日,頡利可汗率軍進到渭水便橋的北岸。頡利可汗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便派遣執失思力前往長安覲見唐太宗,以便觀察唐朝的情況。唐太宗為了威懾東突厥,將執失思力囚禁在門下省。之後,唐太宗帶領大臣騎馬徑直來到渭水南岸,同頡利可汗隔著渭水對話,責備他背棄盟約。不一會兒,唐軍主力相繼趕到,軍隊陣容盛大,頡利可汗見執失思力去而未返,而唐太宗已挺身而出,非常恐慌,於是請求議和。唐太宗因其新立,政權尚未穩固,同意議和請求。八月三十日,唐太宗與頡利可汗在便橋會盟,饋贈給他大量金帛,史稱渭水之盟。隨後,執失思力獲釋,跟隨頡利可汗北撤。

而唐太宗為徹底解除東突厥威脅,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以增強國力,在軍事上積極備戰。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唐太宗見條件已經成熟,派遣并州都督李勣、兵部尚書李靖等人率領十多萬大軍分兵攻打突厥。此戰,頡利可汗部遭唐軍全殲,頡利可汗逃走後遭唐軍俘獲,東突厥至此滅亡。執失思力也歸順大唐,唐太宗任命執失思力為左領軍將軍。執失思力因在突厥甚有威望,於是唐太宗派他前往招降渾、斛薩等部族。從此,執失思力成為大唐名將,逐漸受到唐太宗的親近。後來,唐太宗把妹妹九江公主嫁給執失思力為妻,官拜駙馬都尉,封爵安國公。

貞觀九年(635年),執失思力跟隨李靖徵討吐谷渾,在居茹川大敗吐谷渾軍。貞觀十二年(638年),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率領二十多萬大軍進屯大唐境。唐太宗命執失思力與侯君集等人,率領步騎兵五萬人進擊吐蕃,吐蕃大敗,遣使請降。貞觀十三年(638年),執失思力與民部尚書唐儉奉命出使薛延陀,與薛延陀商討共同出兵徵伐高昌國一事。不久,高昌國即為唐朝所滅。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親徵高句麗,讓執失思力統領突厥兵駐紮金山道,以防備薛延陀部落的進攻。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果然乘唐太宗親徵高句麗之機,發兵十萬侵犯黃河以南一帶,唐太宗派田仁會與執失思力合兵進擊。 執失思力假裝抵禦不住後退,將薛延陀軍誘到夏州境內,大敗薛延陀軍,並乘勝追擊六百多裡,在沙漠以北耀武揚威之後凱旋。不久,多彌可汗再次發兵進犯夏州,唐太宗命命令執失思力徵發靈、勝二州的突厥兵,與李道宗、薛萬徹、阿史那社爾、宋君明、薛孤吳仁相互呼應。薛延陀軍知悉唐軍已有所防備,未敢貿然進攻。

貞觀二十年(646年)正月,執失思力與夏州都督喬師望等人進攻薛延陀,將其打得大敗,俘虜二千多人,多彌可汗乘輕騎逃走。同年六月,唐太宗命李道宗、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同時派執失思力統率突厥兵,契苾何力統領涼州以及胡族兵,薛萬徹、張儉各統率本部兵馬,分兵幾路,齊頭並進,進攻薛延陀。最終,薛延陀滅亡。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八月,執失思力再次奉命出金山道,剿滅薛延陀的殘餘勢力。之後隨軍平定吐谷渾。

永徽四年(653年),執失思力因與房遺愛謀反案牽連。唐高宗李治將執失思力流放到巂州(治今四川西昌)。龍朔年間(661年―663年),執失思力復官擔任歸州刺史,不久病逝。唐高宗追贈執失思力為勝州都督,諡號景。

契苾何力

五、契苾何力(?~677年),複姓契苾,名何力,武威郡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人,鐵勒族。唐朝時期名將。

契苾何力出身於鐵勒可汗王族,是莫賀可汗之孫。鐵勒經常與吐谷渾發生衝突,便遷到熱海(今伊塞克湖)一帶居住。契苾何力九歲時父親去世,於是繼任可汗之位,降號為大俟利發。貞觀四年(630年),唐朝消滅東突厥後,鐵勒勢力逐漸強盛。貞觀六年(632年)十一月初二日,契苾何力與母親率領本部落一千多家前往沙州(今甘肅敦煌)投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將他們安置在甘、涼二州(今甘肅張掖、武威)之間,任命契苾何力為左領軍將軍。

貞觀七年(633年),契苾何力與涼州都督李大亮等人率軍徵討吐谷渾。貞觀九年(635年)五月,當時薛萬均與其弟薛萬徹遭到吐谷渾軍隊包圍,隨從騎兵死傷大半。契苾何力得知後,率數百騎兵前往救援,拚力廝殺進擊,所向披靡,薛萬均、薛萬徹於是得免一死。李大亮在蜀渾山打敗吐谷渾軍,俘獲其著名首領二十人。將軍執失思力在居茹川大敗吐谷渾軍。唐軍聽說吐谷渾君主伏允在突淪川,契苾何力想要乘勢追擊,於是親自挑選驍勇騎兵一千多人,直逼進突淪川,薛萬均率部隨後。唐軍攻破伏允的牙帳,殺掉幾千名吐谷渾兵,獲得牲畜二十多萬,伏允隻身脫逃。

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命契苾何力跟隨侯君集率軍徵討高昌國。不久,唐軍圍困高昌城,迫使高昌王麴智盛投降,高昌國滅亡。

貞觀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派契苾何力回涼州省親,並安撫其部落。當時薛延陀(鐵勒部之一)勢力正強大,契苾何力部落都想歸附薛延陀,契苾何力堅決不同意,契苾何力部落之人將其捆綁起來送到薛延陀,扔在真珠可汗牙帳前。契苾何力伸直雙腿,拔出佩刀向東面大聲喊道:「豈有大唐忠烈之士受你們的汙辱,天日昭昭,望你們知道我的真心。」更是將左耳割掉發誓不從。之後,恰巧有使者從薛延陀那裡回來,告知唐太宗,唐太宗聽完後落下淚來,當即命令兵部侍郎崔敦禮初始薛延陀,將女兒新興公主嫁給真珠可汗為妻,以換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因此得以回到朝中,官拜右驍衛大將軍。

貞觀十九年(645年)五月,唐太宗東徵高句麗,契苾何力擔任前軍總管,隨軍出徵。當時唐軍駐紮在白崖城時,遭到高句麗軍隊的包圍。高句麗一萬多士兵增援白崖城的高句麗軍,契苾何力派八百名精銳騎兵阻擊,契苾何力奮力挺身衝鋒陷陣,腰部被長矛刺中,尚輦奉御薛萬備單槍匹馬前去救護,在萬人叢中救出契苾何力回到唐軍帳內。契苾何力情緒更為激憤,包紮上傷口再次出去拼殺,跟從的騎兵們奮勇出擊,於是大敗高麗軍,乘勝追擊幾十裡,殺死一千多人,直到天黑才收兵。當時,契苾何力傷勢嚴重,唐太宗親自為他敷藥,以示關懷。

貞觀二十年(646年)六月,薛延陀內部大亂。唐太宗下詔任命李道宗、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同時派契苾何力統領涼州以及胡族兵,執失思力統率突厥兵,薛萬徹、張儉各統率本部兵馬,分兵幾路,齊頭並進,進攻薛延陀。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龜茲(今新疆庫車)國王蘇伐疊死後,他的弟弟白訶黎布失畢繼位,侵擾鄰近國家。唐太宗大怒,十二月,詔令任命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為昆丘道行軍副大總管率軍攻打龜茲,命鐵勒族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渾聯合進軍討伐龜茲。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軍擊敗龜茲軍隊,俘虜龜茲王訶黎布失畢及其諸部首領等。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契苾何力與阿史那社爾請求自殺殉葬,侍衛陵寢。唐高宗告訴唐太宗有遺旨,不允許殉葬,因此他們二人這才作罷。

永徽二年(651年)七月,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背叛唐朝,侵犯延州。唐高宗命契苾何力和梁建方徵發兵力三萬人,以及回紇五萬騎兵討伐西突厥。同年十二月,處月部酋長朱邪孤注殺死唐朝招慰使,據守牢山(今新疆阿則博格多山)。永徽三年(652年)正月,契苾何力與梁建方等人在牢山大敗處月部,俘虜各部首領六十人,殺死九千人,繳獲牲畜七萬頭。顯慶二年(657年),唐軍進攻沙缽羅可汗,滅亡西突厥,契苾何力因功升任左驍衛大將軍、郕國公、檢校鴻臚卿。

顯慶四年(659年)三月,契苾何力奉命經略遼東。十一月,契必何力率領梁建方、薛仁貴在橫山(今遼寧遼陽)擊敗高句麗軍。顯慶五年(660年)十一月,唐軍消滅百濟。十二月,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與蘇定方、劉伯英、程名振等大將,率軍分道進擊高句麗。唐軍未勝而回。龍朔元年(661年)四月,契苾何力、蘇定方以及諸胡兵共三十五軍,水陸分道並進,再伐高句麗。九月,高句麗大臣蓋蘇文派其子泉男生率領精兵數萬守衛鴨綠水,唐軍無法渡江。契苾何力率軍到達時,正遇天寒江水結冰封凍,契苾何力指揮唐軍履冰過河,鼓譟而進,高句麗軍大潰逃奔,唐軍追擊數十裡,斬殺三萬高句麗軍,其餘兵眾投降,泉男生隻身逃走。唐高宗詔令班師,契苾何力等引軍退還。

龍朔元年(661年)十月,鐵勒回紇部首領比粟毒與同羅、僕骨等九姓叛唐犯邊。龍朔二年(662年),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為鐵勒道安撫使,姜恪為副手,前往安撫其餘部眾。契苾何力挑選五百名精銳騎兵,親自率領進入鐵勒九姓之中,曉諭告誡他們,並誅殺葉護、特勒等二百人,因此九姓其餘部眾得以安定。

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唐高宗命李勣為主帥,契苾何力為副帥,率軍合擊高句麗。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奪取新城(今遼寧撫順),派契苾何力駐守。當時高句麗軍十五萬大軍屯駐在遼水。契苾何力督軍奮戰,每次都大敗高句麗軍,斬殺一萬多人,乘勝接連攻克七城。而後與李勣軍在鴨綠水會合。總章元年(668年)九月,契苾何力與李勣攻克大行(今遼寧丹東)、振辱夷(今朝鮮永柔境)二城,高句麗其他各城守軍棄城逃跑和投降的接連不斷。之後契苾何力與李勣攻克平壤城,擒獲泉男建和高句麗國王,消滅高句麗政權。契苾何力因功授任鎮軍大將軍,改封涼國公。

儀鳳元年(676年)閏三月,當時吐蕃已經消滅吐谷渾,勢力日益擴張,侵犯唐朝疆域,唐高宗命契苾何力等人前往討伐吐蕃。儀鳳二年(677年),契苾何力病逝,追贈輔國大將軍、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諡號為毅。

歡迎關注我,看更多歷史內容。

【原創聲明:本文由作者編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大唐的突厥名將:哥舒翰
    所以西域與中原地區的關係日益緊密,有很多有才幹的西域胡人都有機會在朝廷中任職,甚至有的還受到重用,身居要職。而曾經統領大唐舉國之兵打破吐蕃的突厥將軍哥舒翰就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因為他而實現了開疆擴土的夙願,也是因為他,在安史之亂中落荒而逃……哥舒翰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功過難分,爭議極大的唐朝「名將」。有人認為哥舒翰是一個徒有其名的無能將軍,也有人責備他沒有為大唐堅守到最後一刻,而更多的人會批判向安祿山下跪投降,苟且偷生。哥舒翰,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懦夫?
  • 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李靖排第三,第一位眾望所歸!
    唐朝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有「大唐盛世」之說。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大將。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
  • 薛仁貴 (唐朝初年名將)
    薛仁貴 (唐朝初年名將)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貞觀末年投軍,隨徵高句麗,受唐太宗拔擢。
  • 讓唐朝第一戰神告訴你,什麼叫所向披靡,攻無不克
    今天我們談的是唐朝的第一戰神-李靖。李靖出生官宦世家,他的舅舅韓擒虎就是隋朝的名將,精通兵法、武藝。李靖從小就耳聞目染,對自己的舅舅崇拜不已,跟著學習各種行軍打仗的謀略。隋朝末年,李唐集團謀划起兵,四處招兵買馬,被隋朝的忠實擁護者李靖舉報,但卻在途中被困長安。
  • 【風物誌】他們從安國來,一胡人家族入居大唐的傳奇
    他們從安國來,一胡人家族入居大唐的傳奇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的墓志銘  2019年12月28日,「我從安國來——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特展」在甘肅省博物館開展。漢初,匈奴破月氏,迫其西遷,以河西昭武(昭武即王城,今甘肅臨澤昭武,張掖附近)為故地的月氏部落遂向西逃亡,進入中亞粟特地域(今錫爾河與阿姆河中遊之間澤拉夫善河流域一帶),徵服當地土著,形成以康國為首的諸粟特城邦,其中有安、曹、石、米、何、史、穆、畢等國,統稱「昭武九姓」,安國是昭武九姓之一。唐代稱他們為「九姓胡」或單稱「胡」,西方則稱之為「粟特」。
  • 唐朝名將是如何排名的?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尤其以其軍事力量強悍,而唐朝初年也是名將輩出,對唐朝初年的名將進行簡單的排名。第一名: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不能因為李世民做了帝王就忽略其軍事能力。李世民的主要戰功有: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 盤點唐朝十大名將
    隋唐時期英雄輩出,唐初的名將是最多的,然後就是開疆擴土、保衛邊疆的名將,還有安史之亂也造就了一批名將等等,可以說唐朝的名將數量是很客觀的,四姑娘就在這裡介紹一下唐朝十大名將。李靖:李靖被稱為大唐第一名將應該是毫無爭議的,雖然他最初差點被李淵處死,但是李靖的軍事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唐初平定蕭銑和輔公祏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雖然兩戰的統帥都是趙郡王李孝恭,但是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李靖。所以624年,李靖就成為東南道行臺兵部尚書,李淵甚至說古代的名將如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等都不及李靖,當然這話未免有些誇張,不過也可以看出李靖是真的當世名將。
  • 5本主角一路開疆擴土的歷史小說,群雄逐鹿徵戰天下,非常熱血!
    大家好,我是爽哥,今天推薦5本主角一路開疆擴土的歷史小說,群雄逐鹿徵戰天下,非常熱血!第一本:《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書評:種田爭霸流,穿越到趙國庶子,最後橫掃六國,定鼎天下!主角的前身原本乃是三家分晉的趙氏孤兒那個趙家中一個不被人重視的庶子,原本膽小怯懦,能力也很差,自然不受重視,但在主角取而代之之後,他將逐步改善自己的處境,也將野望那春秋五霸競相逐鹿爭鋒的鼎位!
  • 唐朝時期的八大名將,個個戰績卓越,看你認識幾個
    大唐時期繁榮鼎盛一時,各項水平在歷史上也是排的上號的。而在這個期間,也有一些千古名將流芳百世,他們的戰績個個都是讓人十分敬仰。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下大唐時期的八大名將: 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
  • 薛仁貴:唐朝一代名將,輝煌從30歲才開始
    公元662年,唐朝軍隊奔赴天山腳下。此時,在唐軍面前的是一群氣焰囂張的鐵勒軍隊。也許是仗著自己強大的鐵騎,派來了10幾名將士前來挑戰。未曾想到的是,唐軍中有一主將應聲而出,嗖嗖聲中射出了三箭,敵營陣中三人應聲落馬。見此陣勢,敵軍忙於逃竄,一下子潰不成軍了。此後,該將又命人坑殺了敵軍十幾萬將士。這位將軍最後贏得了「三箭定天山」的高度美譽。
  • 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將,大唐為何名將輩出?
    在中國歷史上,論武工之盛無過於漢唐,但是要論將星之璀璨,就算是漢朝也不如唐朝,從大唐開國至唐玄宗時期,我們可以看到大唐從來不缺名將,李靖、李勣、蘇定方、薛仁貴、高仙芝、封常清等等,可以說大唐百年之間幾乎是滅國無數,就算是到了「安史之亂」之後,大唐依然不缺名將,比如西平郡王李晟以及那個雪夜襲蔡州的李愬,就算是到了晚唐時期,張議潮收復河西讓西域再一次回歸大唐領土。
  • 杜甫最不願提及的一首詩,全篇吹捧一名將,2年後,名將卻投降了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最為鼎盛的王朝,無論是文化還是外交,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從而也誕生了杜甫這位詩人,寫下了無數憂國憂民,膾炙人口的詩句,然而即便是這一位大詩聖,也有十分尷尬的時候,《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這一首,可以說是讓杜甫最最不願提及的一首詩了,在詩文中,他賣力吹捧一位大將,然而只過了兩年,
  • 平定高句麗的大唐名將
    薛仁貴薛仁貴出身河東薛氏,是北魏名將薛安都之後。李治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在萬年宮休息。突然山洪暴發,衝至玄武門,守衛的將士紛紛逃散。薛仁貴說:「哪有天子危急卻沒人拼死相救的?」於是登上高處大聲喊叫,為唐高宗報警。
  • 大唐名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平滅高句麗,勇冠三軍
    1.初露鋒芒 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出身於河東薛氏,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人,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先後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其父早逝,家道中落。
  • 胡人投降唐朝,魏徵大驚:不要接納,有亡國之禍!結果果然應驗
    唐軍乘勝追擊,對突厥的殘餘勢力進行了清掃,十餘萬突厥人選擇歸順,眼前形勢一片大好。正當李世民準備享受這份喜悅的時候,卻不知道更大的危機悄然而至。而這份危機,正是源於這些投降的胡人。對於這些胡人的安置問題,朝廷大臣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大部分的大臣認為,既然東突厥已經被打垮,而且他們的臣民也表示「懾於大唐天威」,大唐就應該以寬納四海的包容之心將他們收留。
  • 哪位名將堪稱唐朝第一戰神?唐高祖稱讚他比霍去病還牛!
    受《隋唐演義》的影響,不少朋友一說起唐朝名將,就會想起秦叔寶,徐懋功,確實這兩人都堪稱唐代名將,各自都有許多戰功,尤其是徐懋功,在唐太宗時代,建立了不少軍功。不過,還有那麼一位名將,其功勳遠超徐懋功,秦叔寶。
  • 最讓杜甫尷尬的一首詩,無節制吹捧一位大將,2年後此人叛國投敵
    唐太宗李世民,以選賢用人不拘一格而聞名,他的手下有很多驍勇彪悍的胡人武將,如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李思摩等人,成為唐朝武將集群的一個鮮明特色。唐朝也由此具有了「文用漢,武用胡」的傳統。此後,唐朝歷代武將紛紛效仿,大量選拔重用胡人武將。這些出身遊牧部族的胡人將領,雖然粗魯無文,但稟性忠誠,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具有極為優秀的武將潛質。他們馳騁沙場,為唐朝開疆闢土,屢立大功。
  • 大唐盛世,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導言:熟諳草原政治邏輯的唐太宗,憑藉其對突厥番將的巧妙運用,徵服了廣大的中亞地區,成就了一個超越於中原和草原之上的二元帝國。李氏家族出身陰山之側的武川鎮,李淵父子也是在山西的農耕遊牧過渡地帶起家的,這種空間環境讓他們深諳駕馭草原力量的技巧。
  • 大唐名將眾多,為何只有尉遲恭被封為門神?
    可能有的人會注意到,當今絕大多數人家所貼的門神之一就是尉遲恭,這是屬於武將類的門神。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有所疑問,為何唐朝289年歷史,名將眾多,只有尉遲恭會被封為門神呢?首先,自然要從為何有「門神」說起。其實,門神出現的時間可是相當早,最早要追溯至周代,門神被人崇敬,是帶有一定祭祀色彩的。供奉祭拜門神,多是百姓為了祈願。
  • 蘇定方:一個被我們誤解了千年的唐朝名將
    但是正史上的蘇定方遠非如此,而是大唐歷史上實實在在的一代名將。蘇定方的成就並不亞於李靖、李績這些初唐名將。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初年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