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安國來,一胡人家族入居大唐的傳奇
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的墓志銘
2019年12月28日,「我從安國來——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特展」在甘肅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共展出99件(組)洛陽安菩夫婦墓出土的文物精品,該墓出土的駱駝、馬、鎮墓獸、天王俑等三彩體形之大、造型之美、釉色之亮麗堪稱中國唐三彩之最。唐三彩以其斑斕的釉彩及獨特的造型聞名於世。唐代因文化的交融,思想的進步,讓人們對色彩的運用達到了極致,明亮的黃色、熱情的紅色、沉穩的綠色等繽紛色彩,一起成就了這流光溢彩的大唐王朝。
這次展覽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300多年前來自中亞安國安菩家族在絲綢之路上的遷徙、變遷的傳奇故事。
安菩是誰?
唐定遠將軍安菩,字薩,是一名來自中亞安國的粟特人,生在布哈拉(今烏茲別克斯坦)地區,死在長安,葬在洛陽,一生頗富傳奇色彩。
安國在今布哈拉地區。唐顯慶時為安息州,任安國王為刺史。漢初,匈奴破月氏,迫其西遷,以河西昭武(昭武即王城,今甘肅臨澤昭武,張掖附近)為故地的月氏部落遂向西逃亡,進入中亞粟特地域(今錫爾河與阿姆河中遊之間澤拉夫善河流域一帶),徵服當地土著,形成以康國為首的諸粟特城邦,其中有安、曹、石、米、何、史、穆、畢等國,統稱「昭武九姓」,安國是昭武九姓之一。唐代稱他們為「九姓胡」或單稱「胡」,西方則稱之為「粟特」。
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陽龍門東山山麓發現了一座保存完整的唐代夫婦合葬墓,這座墓隨葬有120多件珍貴文物和一方墓志銘。根據墓誌記載,墓主安菩為安國人。
安菩為西域昭武九姓安國大首領的後裔,安菩的祖父名叫缽達幹,父親名叫系利,他們都是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國首領,英勇善戰,體恤百姓,很受眾人擁戴。起先他們依附於突厥,唐太宗貞觀四年唐攻滅東突厥時,安菩的父親系利趁機率領部眾攻破突厥衙帳,與屬下百姓一起歸附唐朝,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歡迎,敕封為「定遠將軍」,官級五品。安菩也驍勇善戰,能「以一當千,獨掃蜂飛之眾」,是一員難得的戰將,頗受朝廷賞識。系利死後,他承襲了「定遠將軍」的封號,住在長安。
安菩歸唐之後,大唐在北方地區戰事頻仍,與吐谷渾、西域諸部、薛延陀、高麗以及鐵勒餘種均發生過戰爭。薛延陀在貞觀十五年和十九年兩次南下進攻唐朝,安菩受命率領自己的部落兵跟從唐軍北徵薛延陀,屢建戰功。
大唐在攻滅東突厥之後,設立「六胡州」,主要用來安置粟特人,六胡州是分布在今內蒙古鄂託克旗境內的6個州。因安菩是主動歸附唐朝的胡人,頗受朝廷信任,被充任為六胡州都督。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安菩在大唐長安金城坊私人宅邸中去世,時年64歲。他的夫人何氏去世後,其子安金藏將夫婦倆合葬在唐都洛陽龍門東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