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評論│臺灣民主付不起一個證所稅

2021-02-25 聯經兩岸互動

紛擾三年,馬總統力推的證券交易所得稅終在立法院遭到廢除,一切回歸原點。在這個所謂「不確定因素」消除後,股市能否注入新的動能而恢復活絡,從昨天的下跌行情並看不出跡象。無論如何,證所稅的反反覆覆,只說明臺灣的民主政治越來越受現實羈絆而無法變革,最後只能向大戶棄降。

廢證所稅的最後一擊,是由國民黨立委發動,更凸顯出事態的矛盾和混亂。當初馬政府倡議課徵證所稅,將股市獲利之「非勞動所得」納入課稅,宣稱是為了公平正義,也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遺憾的是,政府對課徵技術及交易動態掌握不足,使新稅制對股市的衝擊缺乏評估,更低估了既得利益者反彈杯葛的威力。在這種情況下,三年來證所稅一退再退,僅存的「大戶條款」最後也無疾而終,讓人遺憾。

行政部門在目標與手段間的失能,在說服溝通上的失效,可說是證所稅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前因;而朝野立委的言不由衷及遊移其行,則是將證所稅送上斷頭臺的主力。從戰略的運用上看,藍軍立委或許認為,此刻修法廢證所稅,將有助於拉抬執政黨危殆的選情;因此,修法過程愈演愈烈,最後乾脆揮刀自宮,渾然忘了自己稍早在修法過程中說過什麼公平正義之大話。這種行徑,要說藍軍為此能贏得多少選民支持,讓人懷疑。包括先前十七名藍委連署阻擋農舍限建之修法,也皆如出一轍,都是為了既得者的利益而發。

再看民進黨立委在這次修法過程的投機放水,更是高明過人。他們故意按兵不動,面對國民黨的修法提案並不提出相對方案,而任由藍軍立委縱橫全場,將馬政府政策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那一刻,想必所有綠委心中皆在竊笑,欣幸藍軍提前送給蔡英文一個大禮,使她不必等到上臺後還得處理這個棘手難題。問題是,民進黨立委平時動輒奢談資本利得應該課稅的正義,此刻又在哪裡?

二○一二年馬總統連任後,所有重大決策幾乎都告擱淺:油電雙漲不成,電價更逆勢下調;服貿協議卡關國會,還惹來一場太陽花運動;能源政策未定,核四卻被迫封存;十二年國教倉促上路,師生家長適應困難。證所稅算是馬任內最具「公平正義」宣示意義的政策,推了三年一事無成,卻在任期即將告終之際遭朝野立委聯手廢止。隨著證所稅的壽終正寢,臺灣社會追求公平正義的渴望是否也跟著煙消雲散了?

以證所稅的消滅作為總結,回看這三年多來的臺灣政治,不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空轉狀態,更是一個自我抵銷的頹廢循環。人們花費極大的力氣來討論每一項議題及其間環節,朝野之間爭得唇焦舌敝,但到頭來一說要鬆手,所有原則皆盡可拋。以證所稅為例,行政和立法部門花費了三年時間不斷辨證修法,但一遇選舉,短短幾天即可棄守;這樣的政治,到底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問題?

從證所稅之棄廢看臺灣當前的民主困境,這其實已不只是朝野對峙導致內耗而已,而是舉國皆難以提出合宜有效的手段,來矯治社會內部的退化與不公。如果只是執政者失能,那麼,人們還可寄望政黨輪替來解決問題;但如果是社會意見紛亂、理性邏輯也已失效,許多問題就只能在政治漩渦中打轉、消損,永遠得不到具體的解決。如果無法突破這點,政策永遠在爭議之中擺盪不前,或者在實驗之中東碰西撞,最後卻在政治算計及選舉壓力下作罷,那麼,我們看不出臺灣目前的經濟遲緩、貧富不均、教育失效、行政失能、見識淺薄等問題,能夠得到解答。

表面上看,證所稅被送入歷史,是馬政府的挫敗;但深一層看,這也是臺灣民主的挫敗,因為臺灣政治不再能真誠面對自己社會的問題,失去了對症下藥的能力。廢證所稅,換不到臺股的一日上漲行情;而糾纏臺灣五十年的社會公平問題,自也不會迎刃而解。可笑的是,一般市井小民區區小額利息、稿費筆筆都要扣繳補充保費,但對於在股市年賺十億、百億元的大戶,卻是由朝野立委力保護駕。對其間差異渾然無感的政治人物,還敢大言不慚談公平正義嗎?

「晚間報報早已悄悄上線,想閱覽更多寶島新訊、國際大事、經濟焦點,每晚六點點開「聯經兩岸互動」平臺,按「晚間報報」,就能速覽當天重要議題囉!

東莞聯經│聚焦兩岸

微信ID:Udnchina

www.udngroup.cn

長按二維碼,瀏覽官網更多內容。

大陸全國專線服務
訂報:13712148688 020-87628411
採訪、廣告諮詢:0769-22360060

華東地區專線服務

訂報:021-62969599
採訪、廣告諮詢:18121111173
對時事有獨到見解,歡迎來稿!
郵箱:13712148688@163.com

好站推薦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

相關焦點

  • 評論│庶民起義:在臺灣民主與倒退的分水嶺
    從政治面看,蔡政府一再做出侵犯人權、破壞民主的舉動,且不斷變本加厲。例如,民進黨將行政機關及獨立機關當成政黨的工具,不僅任意任用派系親信,更用來打擊政治對手,破壞行政中立。在「東廠四出」的情況下,大批尋常百姓因細故遭到警察告發,正當程序選出的大學校長無法就任,正常經營的臺商唯恐被扣上紅帽。
  • 評論│臺灣負債中,超徵不是撒錢的藉口
    此議一出,各方意見紛紛;有人批評是「政策買票」,有人認為方向正確,有人認為超徵稅收應先用於償還債務,有人主張應「還稅於民」或規劃「負所得制」。這些看法各有一方之理。必須提醒的是,政府切勿以為撒錢是人人歡迎之事,「分利於民」若思慮不周或分配失當,反而更招惹民怨。 事實上,蔡英文以「公司盈餘分紅」為喻,來形容她所構思的「超徵分享」,基本上就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 評論│寧可「商人無祖國」,切勿「祖國無商人」
    沒錯,根據國稅局統計,今年的企業「繳稅王」仍由臺積電蟬聯冠軍,繳了超過三百億元的營所稅;鴻海則位居第二,金額約百億元。兩家企業所繳的稅,共佔全國營所稅總額的十六%。與去年兩家公司分別貢獻了二六○億及一八○億元相比,金額略有起伏,但臺積電和鴻海是臺灣營所稅的兩大支柱,卻是不變的事實。
  • 評論│「與富豪何其接近,距人民何其遙遠」的稅改
    行政院最近公布的「稅改」方案,一如預期,對臺灣最有錢的富豪大幅降稅。
  • 評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民進黨蠻橫通過《反滲透法》,把臺灣帶入「準戒嚴」的境地。同一天,臺大教授蘇宏達公開了他被警方訊問的經過,原因只是他一年前在臉書批評蔡政府的「故宮南移」政策,被調查局認定「影響臺灣安全」及「危害社會安定」。蘇宏達問道:「一個失去言論自由的臺灣,又怎麼能凝聚人心,捍衛民主?」
  • 今日觀察│臺灣人才外流的應變之道
    聯合報資料照片臺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近日出任大陸中芯半導體獨立董事,引發外界熱議。無獨有偶,就在蔣尚義新職確認前後,也傳出另外兩位前臺積戰將蔡力行、梁孟松有意轉戰大陸。一時之間,因人才外流延伸出的兩岸產業激烈競逐戰,再度觸動國人的敏感神經。臺灣人才外流與楚材晉用的現象,已存在多年,不是新鮮事。
  • 臺灣贈與稅篇
    A.贈與稅如何計算1.贈與人贈與稅的免稅額為每年220萬元,只要所贈與之金額累計不超過220萬元,即可免納贈與稅2.父母於子女婚嫁時所贈與的財物,總金額不超過100萬元者,不計入贈與總額課稅。3.父母每年除各自有贈與稅免稅額220萬元外,於子女結婚前後,還可贈與結婚子女財物100萬元,免課贈與稅,亦即,若子女於今年度嫁娶,則父母可各自贈與220萬元及100萬元(共320萬*2=640萬)4.贈與稅稅率
  • 評論│臺灣轉型正義四不像
    瑕疵之一是,促轉會在搜索前已去函國民黨,要求一個月內造冊通報政治檔案,但何以限期未至即突擊搜索,好像臨時接獲情資搜捕藏匿逃犯一樣?瑕疵之二是,既然決定搜索,為何非採無預警方式不可?難道擔心智庫連夜搬走機密政治檔案或進行「滅證」?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推動轉型正義亦然,手段上並不需要太過溫良恭儉讓。
  • 評論│一覺醒來,蔡英文把臺灣帶回新戒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二○二○元旦,民眾一覺醒來,臺灣已來到了蔡英文打造的新戒嚴時代。《反滲透法》強渡關山,已順利達到她預設的戰略目標;以臺灣安全壓制國民黨,把它困在兩難陷阱;以準戒嚴令製造寒蟬效應,阻絕兩岸交流。包括,在選戰最後十天,恫嚇臺商不敢表態支持韓國瑜或捐助政治獻金。
  • 2020年度臺灣營所稅申報 租稅優惠措施一覽
    撰文/凱博 翁鬱庭副理 110年5月申報營所稅時,除原有之租稅優惠,臺灣財政部為協助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另提出三項優惠:第一、109年度營收淨額較前一年減少達30%,擴大書審適用純益率打
  • 評論│僅有黨派治理的眼光,只會得到分裂的臺灣
    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蔡英文總統執政民調,不贊同者達五成二。
  • 【凱博觀點】臺灣報稅季開跑![綜所稅篇]
    撰文/凱博 林樂綺經理 新稅制上路,五大報稅變革報稅季節開跑,由於臺灣所得稅法修正,稅制優化方案上路後,今年辦理綜合所得稅申報將面臨五大新規定,包含調高四大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12.8萬調高為20萬身心障礙特別扣除12.8萬調高為20萬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2.5萬調高為12萬 大部分受薪階級、家有幼兒都能受惠,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設有排富條款,納稅義務人20%以上稅率級距不適用綜合所
  • 今日評論│朱立倫如何觸動民眾的心弦?
    距大選僅剩三個月,確已失去從容以對的餘裕;但重要的是,朱團隊不能忘記這次「抽柱換朱」所為何來,從初衷出發,才能呼喚群眾隨他奮力一搏。就時間因素而言,其實並不必太悲觀。雖說朱立倫只剩三個月時間應戰,但在洪秀柱代表出徵期間,國民黨中央已備妥兵馬糧草,包括資源、政策、組織、新聞文宣、議題設定、網路戰等,都有相應的組織分工,隊伍早已到齊。
  • 觀察|擴大延長當沖降稅 創造三贏
    現股當沖證券交易稅減半(簡稱當沖減稅)將於4月27日屆滿,金管會於去年底函覆財政部,提出稅式支出評估報告,建議當沖降稅期間延長七年、擴大適用範圍至證券自營商
  • 評論│如今已無十一寇,民進黨只剩統一口徑
    更嚴重的是,民進黨內的民主批評風氣自此遭到壓抑,為了爭權而不顧道德是非的「一言堂」於焉成形,民進黨的清純年代宣告結束。 民進黨早年曾不斷強調「民主制衡」的重要,那是它正處於在野;一旦取得政權,它便開始一意蠻幹,拒絕聽取黨內外的不同聲音。陳水扁時代已然如此,蔡英文執政的兩年多更不遑多讓,總統的權限撈過立法、行政、監察的界線,有時甚至直接幹預司法與釋憲。
  • 評論│韌性臺灣:九二一震殤廿年
    一○二秒的天搖地動,竟讓此日成兩千多人的共同祭日;臺灣經濟損失三千億元,道路橋梁、電力及維生管線重創,屋舍家園與學校公所齊埋,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更引發後續數年的土石流災禍。 廿年寒暑,已將巨災化成記憶中淡去的傷痕。
  • 臺灣民主,民主臺灣
    今天介紹一本在書展上售罄的好書。莊雅仲著 《民主臺灣:後威權時代的社會運動與文化政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本書探討後威權時代臺灣的民主發展,提供從思想和實踐雙管齊下檢視臺灣民主的機會。民主實踐在臺灣從來不是線性的進步主義,每一階段都無法避免出現矛盾。
  • 話題│臺灣人在陸開戶大不易
    臺灣人向大陸銀行開戶存錢愈來愈難。
  • 如果要捐款,我建議這家超棒的NGO - TFT|Teach For Taiwan為臺灣而教
    長遠而言,我們希望看見一個由新世代青年發展的運動,從各領域發揮影響力,帶出系統化的改變,共同終結臺灣教育不平等的問題,讓一個孩子的出身不再限制他的未來。Teach for Taiwan 發起人劉安婷,臺北出生,臺中長大的臺灣囝仔。
  • 話題│臺灣未來年表
    去年河合雅司在日本出版一本「未來年表」,轟動一時,內容描繪日本未來廿五年的人口現象,堪稱「危言卻不聳聽」,因為所言都有數據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