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礎知識:舉例說明字的本義和引申義

2020-12-12 閒讀與苦讀

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叫本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先有語言而後才有文字。一個詞,在沒有給它造字以前還可能有更原始的意義,不過那已無從考查了。我們所謂「本義」,指的是字形能夠說明、上古文獻也能夠證實的意義。從這樣的本義引申、生發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

如果以為一個文言詞語只有一種含義,不管在哪裡碰上它,都可以照這種意義去解釋,那就往往發生錯誤。拿「道、文、書」三個常用詞來說:

一、

「道」本義是道路,引申為「途徑、方法、手段、法則、規律、思想、學說、敘說」,以及封建社會認為好的政治局面或措施。如:

①會天大雨,不通。(《史記·陳涉起義》)——趕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道:道路。

②一張一弛,文武之也。(《禮記·雜記下》)——一緊一松,這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道:方法,辦法。

③天有常矣,地有常數矣。(《荀子·天論》)——天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大地滋生萬物有一定的法則。道:法則,規律。

④墨之,「兼愛」為本。(馬中錫:《中山狼傳》)——墨家的學說,「兼愛」是根本。道:思想,學說。

⑤故今具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所以現在詳細說說我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您或許能夠諒解。道:說,敘說。

⑥伐無,誅暴秦。(《史記·陳涉起義》)——討伐不堅持正道的的秦王,消滅殘暴的秦王朝。道:正道,即封建社會認為好的政治局面或措施。

二、

「文」的本義是花紋、紋理,又用為動詞,當「刺畫花紋」講,引申為「華麗有文採、文章、文字、文獻、文飾」等。如:

首,白喙(hui)。(《山海經·精衛填海》)——(精衛這種鳥)頭上有花紋,嘴是白色的。文:花紋,紋理。

⑧越人斷髮、身。(《莊子·逍遙遊》)——越國人截斷頭髮,在身上刺畫花紋。文:刺畫花紋。

⑨《孝經》垂典,喪言不。(《文心雕龍·情採》)——《孝經》留下的法度,居喪時言辭不可華麗。文:華麗有文採。

⑩衡少善屬。(《後漢書·張衡傳》張衡年少時就善於寫文章。文:文章,文辭。

形似酒尊,飾以篆、山龜鳥獸之形。(《後漢書·張衡傳》)——(候風地動儀)形狀像個酒壺,外表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起來。文:文字。

儒以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五蠹》)——儒家用古代文獻擾亂法制,俠客用武力觸犯禁令。文:文獻。

13.卜筮(shi)然後決大事,非以為求得也,以之也。(《荀子·天論》)——佔卜後再決定大事,並不是以為真能得到所求的東西,而只是一種文飾的手段罷了。文:文飾,粉飾。

三、

「書」本義是寫、書寫,引申為「文字、書法、書信」。「書」又是《尚書》的專稱,引申為一般書籍。如:

14.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白居易:《荔枝圖序》)——南賓郡太守白樂天讓工吏畫成圖,寫上這篇說明荔枝的話。書:寫,書寫。

15.古者蒼頡之作也,自環者謂之「ㄙ」。(《韓非子·五蠹》)——古時蒼頡創造文字,用繞圈表示專為自己打算,叫做「私」。書:文字。

16.羲之之,晚乃善。(曾鞏:《墨池記》)——王羲之的書法,晚年才達到了高超的藝術水平。書:書法。

17.一男附至,二男新戰死。(杜甫:《石壕吏》)——一個兒子託人帶來一封,說那兩個兒子最近死在戰場上了。書:信,書信。

18.諷誦詩百家之言,不可勝記。(東方朔:《答客難》)——(你)熟讀《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書,記也多得記不過來了。書:《尚書》

19.人多以假餘,餘因得遍觀群。(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很多人把借給我,我因而能夠普遍地看一看各種各樣的。書:書籍。

學習和掌握一詞多義,重要的是努力找出它的本義。抓住了本義,引申義就容易理解和記憶了。前人在分析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的研究成果有的已成專著,有的保存在過去的字典、詞典和古書的註解裡。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是通過分析漢字字形闡述本義的。清代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把詞義分為三部分:一是本義,二是引申義(他叫「轉注」),三是假借義。近代的《辭源》《辭海》等辭書,在每一個字頭下邊,一般是先列本義,後列引申義,最後列「與×同、通×、同×」,即假借義。這些都可供我們參考。

以《辭源》角部「解」字為例:

:1.判也,散也。凡剖分物體皆曰「解」。《莊子》:「庖丁解牛。」【按:這是本義】2.人心離散曰「解」。《漢書》:「恐天下解也。」【按:這是引申義】3.分析事理曰「解」,如「分解」。【按:這是另一引申義】……17.與「蟹」同。

《呂氏春秋》:「大解陵魚,大人之居。」18.與「嶰」同,詳「解谷」條。19.與「檞」同。《漢書》:「勃解之鳥。」【按:以上是假借義】

我們要珍惜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不能兼收並蓄,囫圇吞棗。正確的作法是:在閱讀古文的同時,對舊字典、詞典和古書舊注中的詞義解釋,進行分析、比較、驗證,去粗取精,批判地繼承這份文化遺產,幫助我們理解和掌握古書常用詞的意義和用法,作到「古為今用」。

未完待續……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古典文學#

相關焦點

  • 文言基礎知識: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叫本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先有語言而後才有文字。一個詞,在沒有給它造字以前還可能有更原始的意義,不過那已無從考查了。我們所謂「本義」,指的是字形能夠說明、上古文獻也能夠證實的意義。從這樣的本義引申、生發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詞義的引申大體有三種情況:(一)詞義的擴大。
  • 高考複習:文言文實詞有本義和引申義,還有比喻義和假借義
    文言文實詞是文言文閱讀的核心。古漢語相比較現代漢語來說,其中一個不同點就在於古漢語是一個字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一般是兩個字一個詞、比如「妻子」,在現代漢語中就是一個詞,就是兩個人結婚後,女人是男人的妻子。
  • 題型二:本義、借義、引申義
    01判斷本義考期:1101分析下列句中加下劃線的字的結構類型,說明其本義,並指出每組句子中哪一句用的是本義
  • 學K字母本義和引申義!
    今天繼續分析字母K的本義引申義!從形、聲、義來學習K字母及其相關的單詞!以期拋磚引玉!K字母之形:K字母之聲:[kei]K字母之義:象形王冠字母K之根源也可追溯到古代腓尼基語。在腓尼基語字母表裡,K乃象形符號,代表人的手。希伯來語把它叫做kaph,即「手(掌)」之意。希臘人借用後作K(kappa)。與現在象形王冠相去甚遠!
  • 小學如何學詞語之詞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
    詞語的理解和運用一直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考試的重點。了解詞語的構成,能正確讀出和寫出詞語,並且藉助一定的工具,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詞是音和義的結合體,每一個詞語都表示一定的意義。這個意義即詞義。
  • 2021高考前線|夯實基礎: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
    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常考文言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複詞、詞類活用等5大類,其中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義複詞相對較少。所謂通假,就是兩字通用或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它的分類如下:[針對訓練]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 文言基礎知識:通假字舉例
    無本字的假借,還容易理解,古今是一個字,情況比較簡單。給我們閱讀文言文經常造成困難的,是古今字和通假字(有本字的假借字):明明是甲字,卻要當乙字講、照乙字讀,閱讀時容易望文生義。它們的特點是:古字和今字、通假字和本字,古音相同或相近(古今語音不盡相同);同時古字比今字,通假字比本字,筆畫一般較少。下邊一併舉些例子: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 2020丨說文解字:創立分析漢字的理論和方法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揭示漢字的本義,發展漢字的「六書」理論,為中國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公元121年,是東漢漢安帝建光元年,此年許慎的名著《說文解字》定稿,由許慎之子許衝獻與朝廷。《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解釋漢字字形的著作,也是第一部按照部首編排的「字典」,是研究漢字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礎典籍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 fill和full一個字母之差,到底怎麼區分?學F字母本義引申義
    fill和full一個字母之差,到底怎麼區分?fan除了風扇為什麼還有粉絲之意?學F字母本義引申義。來揭曉謎底吧!Ff字母的形:Ff字母的聲:[ef]Ff字母的本義:木栓或木釘F(英語字母表中的第六個字母)源自腓尼基語的第六個象形字母,該字母形似今日之英語字母Y,代表木栓或木釘,中世紀重罪犯(felon)的左頰常被打上F的印記,以示懲戒。
  • 文言基礎知識:閱讀文言文的常用工具書
    一般地說,書前的凡例或有關說明就是使用法。細心地讀一讀凡例、說明或序言,如果書後有勘誤表、補遺、附錄之類也認真看一看,然後動手查一查。一遍生,兩遍、三遍就熟了。1.《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也是中國第一本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它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
  • 公元120年代:許慎《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解釋漢字字形的著作,也是中國第一部按照部首編排的「字典」,是研究漢字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基礎典籍之一。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揭示漢字的本義,發展漢字的「六書」理論,為中國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 公元121年,是東漢漢安帝建光元年,此年許慎的名著《說文解字》定稿,由許慎之子許衝獻與朝廷。
  • 文言基礎知識:詞義的古今差別
    翻開一篇古文,我們看不懂或看不甚懂,主要的障礙是它的詞彙,是我們對其中一些字、詞的含義和用法不甚了了。詞彙,包括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一些屬於基本詞彙的詞,如「人、手、山、水、勝、老、南、北、耕、織、百、十」等,古今沒有什麼兩樣,不是我們閱讀文言文的障礙。不過,這部分詞為數極少。
  • 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大全,語文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務必列印
    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大全,語文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務必列印荀子勸學中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說,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講的就是語文的學習是需要知識的積累的。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等現象,是需要學生必須掌握的,但是零碎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積累的,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注意在日常的教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基於此,下附一份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大全,語文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務必列印!文末附有完整版下載(100%免!
  • 字義考究——論字源的終極目標意義
    字義考究如下:1,字源本義是由漢字是構意文字,一般也稱表意文字,它的形體結構是通過描寫事物的外形或勾畫事情,動作的情境來反映字義,字源本義是字的最早的意義。 2,字引申義,是由原字源本義延伸的新意義叫做字引申義。
  • 研究漢字應該知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漢字筆畫最原始的意義,也就是本義,是建立在物理學的角度基礎上的,來描述物質形狀和運動特徵的。每個筆畫都有特定物理意義,不是隨意編制的。最初參照人的生長和發展規律來定義的。漢字八畫的理論基礎是《易經》,是人們對天地人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最原始的造字就是看天看地看自己,遠取諸物近取者身,最後用筆畫確定其表象,並引申其意義。八畫也有本義和演義(引申義)之分。
  • 【現代漢語基礎知識】 造字法
    狹義的古代漢語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後代沿用模仿這種書面語寫作所使用的語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語言。普通話的變調主要有上聲的變調和「一」「不」的變調。變調是言語中的自然音變現象,並不影響語義。造字法:漢字的構造方式。語素: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的構詞單位。語素可以組合成合成詞,有的可單獨成詞。義項:詞的理性意義的分項說明。基本詞彙:是指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生活中最必需,意義最明確,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的詞。是詞彙中最主要的、最穩定的部分。
  • 唐山方言中的古代文言詞彙
    唐山不但和北方的其它城市一樣,方言裡有著很多的滿語詞彙,而且,它的方言裡還有著一些非常古老的古代文言詞彙。比如,唐山人經常喜歡這麼問:「啥時候排到頭哇?」回答:「且排著呢。」這句話外地人不一定能聽得懂。
  • 【易字易解】 釋「彖」
    「彑」指「豬頭」,或象豬頭尖尖的而嘴往上翹的形象。「彖」本義指豬的嘴上吻部大於下吻部,將下吻部半包住的情形。「彑」與「豕」聯合起來表示「半包邊的豬嘴」。引申為「包邊」(如衣服的包邊)。 本義:包括、包邊。引申為:總括、說明。《易經》中的「彖」就是孔子對每個卦加以總結和說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