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礎知識:詞義的古今差別

2020-12-22 閒讀與苦讀

語言是社會的交際工具,它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漢語歷史悠久,古今漢語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古今漢語的不同,突出地表現在它的詞彙上。翻開一篇古文,我們看不懂或看不甚懂,主要的障礙是它的詞彙,是我們對其中一些字、詞的含義和用法不甚了了。

詞彙,包括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一些屬於基本詞彙的詞,如「人、手、山、水、勝、老、南、北、耕、織、百、十」等,古今沒有什麼兩樣,不是我們閱讀文言文的障礙。不過,這部分詞為數極少。除此以外的大量詞彙,主要是一般詞彙,從古到今發生了很大變化,造成我們閱讀文言文的困難。

這大致有兩種情況:第一,隨著歷史的發展,一些詞逐漸被淘汰了,例如「君、臣、妾、俑、諸侯、孝悌;履、冠、叟、須臾」等。其中,「君、臣」之類所表示的舊事物、舊思想已不存在;「履、叟」之類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雖然還在,但現在改換了稱呼,現在不說「履、冠、叟、須臾」,而說「鞋、帽子、老頭兒、一會兒」。不管是隨著舊事物的消亡而消亡,還是改換了稱呼的,總之現在是不用了,它們是死詞。這些死詞比較好辦,不懂,查查字典、詞典就是了。難辦的是第二種情況,即古今字面相同或部分相同,而含義和用法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在這種情況下,以今解古,就會發生錯誤。如:

①逝(誓)將女,適彼樂土。(《詩經·魏風·碩鼠》

——(我)決心要離開你,到那安樂的地方去。「去女(你)」,不是「到你那裡去」,而是「離開你」。又如「去趙」,是離開趙國,不是到趙國去,和現在說「去車站」的「去」意義不同。「去」的這種古義還保留在「去世」、「拂袖而去」等現代詞語裡。

②兔觸株,折頸而死。《韓非子。五蠹》)

—一隻兔子奔跑起來,撞在樹樁上,撞斷脖子,死了。「走」的現代意義是「行走」。「兔走觸株」的「走」顯然不是這個意思,因為兔子在一般行走的情況下不會「折頸而死」。古代說「走」,相當現在說「跑、奔跑、逃跑」(古代的「行」等於現在說「走」)。「走」的這種古義還保留在「走馬觀花」、「望風而走」這樣的成語裡。

③一鼓作氣,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開始衰落,第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再」等於現在說「第二次、兩次」,不表示動作的重複(表示重複用「復」)。「再」的這種古義還保留在「一再、再三、一而再」等詞語裡。

④三曰農功。(晁錯:《論貴粟疏》)

——三是鼓勵人民務農。「勸」是「鼓勵、勉勵」的意思,不同於現在「勸」當「規勸、勸解」講。荀子《勸學》,「勸學」是鼓勵人們學習。

「去、走、再、勸」現在是一個詞,古代也是一個詞,但古今詞義不同。「去、走」古今差別明顯,「再、勸」古今差別細微。有的時候,在現代漢語裡是一個詞,在文言裡卻不是一個詞,古今含義自然不同。如:

⑤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潛:《桃花源記》)

——田野上道路縱橫交叉,雞犬之聲村村可以互相聽到。現在「交通」是各種運輸事業的總稱,它是一個詞。這裡「交通」不是一個而是兩個詞,意思是「相交相通」。

⑥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桔樹和枳樹)只是葉子相仿,它們的果實味道不同。「其實」現在是個虛詞(副詞),這裡「其實」等於「它們的果實」,意義實在,而且不是一個詞(「其」是代詞,「實」是名詞)。

⑦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左傳·曹劌論戰》

——這是誠心對待人民一類的事啊,可以憑它(和齊國)打一仗。「可以」等於「可以以之(此)」。其中「可」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可以」,「以」是介詞,當「憑、靠」講。

也有的時候,在文言裡是一個詞,在現代漢語裡不是一個詞,而只是一個詞素。例如「堅、實、制」,古代是一個詞,現在不是一個詞。但是,「堅」仍是「堅硬、堅固、堅實、堅定、堅決」這些現代複音詞的構詞成分。「實」仍是「結實、堅實、果實、實際、實在」這些現代複音詞的構詞成分。「制」仍是「控制、限制、管制、制約、制裁」這些現代複音詞的構詞成分。而且它們都保留了原單音詞的部分意義。遇到「堅、實、制」這樣的古詞,要結合上下文看看它是什麼意思,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詞,不要隨便拿一個自己熟悉的現代詞去解釋。如:

⑧人有鬻矛與盾者,譽其盾之:「物莫能陷也。」《韓非子·難勢》

——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耀自己的盾堅固,說:「什麼東西也刺不破它。」堅:堅固。

⑨木體而花萼振。(《文心雕龍·情採》

——樹木質體堅實,因而鮮花盛開。實:堅實。

⑩善兵,謹擇守。(柳宗元:《封建論》)

——要善於控制軍隊,謹慎地選擇地方官吏。制:控制。

閱讀古代作品要注意詞義的古今差別。不但要注意那些古今詞義顯著不同的詞,而且要注意古今詞義只有細微差別的詞。而要弄清詞義的古今差別,就要了解詞的古義。所以對於文言裡的常用詞,要結合自己的閱讀,經常查查字典、詞典等有關工具書,看看它的本義是怎樣的,以後又有哪些變化。

未完待續……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古典文學#

相關焦點

  • 文言文專題系列——古今詞義的異同
    文言裡的詞,尤其是在漢代以前,絕大多數是單音詞;而現代漢語裡,大多數則是複音詞。從古今詞義上看,有相同的,有不同的;有大同小異的,有大異小同的。了解詞義的變化,弄懂弄通古今詞義的異同就顯得很重要。具體我們就談談古今詞義異同的幾種情況:一、古今詞義完全相同。
  • 中考語文,文言實詞之古今異義詞
    文言實詞意義的考查是中考必考的題型,常以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等形式出現,因此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多關注這四類詞語。今天這一講先從古今異義詞講起。一.古今異義詞:字形相同的詞語,在古代與在現代的意義和用法有差異或者不相同。
  •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古今詞義肯定是有差別的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古今詞義肯定是有差別的時間:2020-12-04 12:31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古今詞義肯定是有差別的 中國古代鴛鴦一詞最早用來比作什麼?
  • 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大全,語文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務必列印
    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大全,語文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務必列印荀子勸學中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之說,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講的就是語文的學習是需要知識的積累的。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等現象,是需要學生必須掌握的,但是零碎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積累的,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注意在日常的教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基於此,下附一份初中語文文言文實詞大全,語文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務必列印!文末附有完整版下載(100%免!
  • 古今言殊——呂叔湘談從文言到白話之語言、語彙、語法、語音的變化
    這正好用來做我們《常談》的題目,這一次談「古今言殊」,下一次談「四方談異」。古代人說的話是無法聽見的了,幸而留傳下來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雖然不是語言的如實記錄,但是它必得拿語言做基礎,其中有些是離語言不太遠的,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對古代語言獲得一定的認識。為了具體說明古代和現代漢語的差別,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來看看。
  • 文言文詞法——古今異義詞
    「古今異義」,就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詞語,字形和現代漢語相同,但意義和用法卻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類:1.詞義的擴大:是指有些詞語在文言中的意義小,而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卻変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專指長江和黃河,現在泛指一切較大的河流。
  • 文言文中實詞的古今異義都有哪幾種情況?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我們經常見古漢語中一些字形相同而與現在的詞意義用法不同的詞這類詞語叫做古今異義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文言文中古今異義詞都有哪些情況。一、什麼是古今異義。二、理解和掌握常用實詞的古今異義。文言文中實詞的古今異義有以下幾種情況:(1)詞義擴大。
  • 古今異義、通假字等讓你眼界大開,趣味多多!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成語中的古今異義、通假字等你了解多少呢?快來了解其中的奧妙與趣味吧!01古今異義從古到今,詞彙在不斷發展,體現在實詞上,最顯著的就是詞義的古今變化。古今異義 :古漢語中有一些詞,字形和現代相同,但意義用法與現代不同。古今異義的常見類別:①詞義擴大②詞義縮小③詞義轉移④感情色彩變化(古褒今貶 、古貶今褒 )⑤名稱說法改變⑥詞義弱化 ⑦詞義強化⑧改音變意。1.短兵相接:兵———古義:兵器;今義:戰士。
  • 高考複習:文言文實詞詞義推斷之語境分析法,學霸們都在用
    上一次提到對於文言文實詞詞義除了積累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運用積累的知識進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學會推斷詞義的方法。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就是依據字形或者說是字的構造與偏旁部首來進行推斷。比如草字頭一般都和植物有關等。
  • 夯實基礎,掌握模板,文言文高分不愁!
    二、必備知識1、文言文複習的知識積累很重要,18個文言虛詞各個義項要熟記,例句要讀懂、體會。120個文言實詞的義項、例句要讀1—2遍。複習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與詞類活用。梳理複習教材裡的文言文,包括注釋、課後文言實詞、虛詞、一詞多義、文言句式等練習題。
  • 2021高考前線|夯實基礎: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
    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常考文言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複詞、詞類活用等5大類,其中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義複詞相對較少。比喻義詞的比喻義,就是詞建立在比喻基礎上所產生的意義。
  • 高考文言文閱讀怎樣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夠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是高考考查考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前幾年,全國卷文言文閱讀試題直接設置為客觀題第一題進行考查,現在雖然不直接設題考查選文中文言實詞的含義,但是無論是讀懂選文,還是做後面的翻譯句子,都離不開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
  • 空穴來風有根據咫尺千裡說畫技 古今詞義相差有多遠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僅就詞義而言,古今漢語有些詞義已產生很大差異。古今詞義的差別,因其演變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幾種:詞義擴大如「江」「河」在古代是專指「長江」和「黃河」,現在擴大為用於泛指的通名了。
  •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句子翻譯6方法 全部掌握,3年考試不丟分!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難點,其中文言特殊句式就是難點之一,也是學生的丟分項。此考點常常以翻譯題題型出現在試卷上,就是將文言句子翻譯成符合現代文語法規範的白話文,做到簡明規範,表達流暢。要想學好文言文,做好文言文句子翻譯,就要熟練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們常學的一般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四種類型。在做文言文翻譯時,首先要判斷句子屬於何種類型的特殊句式,然後再進行翻譯,同時要注意,翻譯時做到準確,不歪曲,不增譯,翻譯的句子通順規範,符合現代文的表達習慣且沒有語病。那麼,具體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好文言文句子翻譯呢?
  • 備戰2020中考語文專項——常見文言文實詞的含義
    考點解析「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這一考點一般直接獨立設題,是文言文閱讀的基礎,是不可忽視的考查重點。2.從考查內容方面看,「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主要涉及五個考查點: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和偏義複詞等現象。其中,前三種是重中之重。3.從文言實詞的根本來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實詞基本上都在課本中出現過,重點考查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 2018年中考語文知識點梳理:古今異義(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
    (4)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     古今詞義在演變的歷史過程中,褒貶義相互轉化的現象,叫做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主要有三種情況:     A.褒義詞轉化為貶義詞或中性詞。如「風流」,古義指傑出、英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今義多指輕浮放蕩,含貶義。
  • 文言造句法,更好地提高閱讀理解力
    文言造句法,就是古人造句的規則。如果將現代漢語和文言做個比較,便會發現,古今語言的句法結構基本是相同的,或者說是大同小異。句子的種類而言,古今都有單複句之分;從內容上又可分為判斷句、陳述句、描寫句、疑問句等等;從句子結構來說,古今語言中,一般情況下,均為主謂式或主謂賓式。以上就是古今語言的相同之處。
  • 依據字形辨析文言文詞義,文言文高分逆襲必讀
    對於高考中文言文閱讀,文言實詞是必須掌握的內容之一。實詞的掌握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來進行,一個是積累,識記。但是這種途徑掌握的實詞量是有限的。另外一個就是根據各種方法對文言詞義進行合理的推斷,從已知到未知,像做數學題一樣正確理解文言文實詞的詞義。
  • 文言基礎知識:舉例說明字的本義和引申義
    如果以為一個文言詞語只有一種含義,不管在哪裡碰上它,都可以照這種意義去解釋,那就往往發生錯誤。清代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把詞義分為三部分:一是本義,二是引申義(他叫「轉注」),三是假借義。近代的《辭源》《辭海》等辭書,在每一個字頭下邊,一般是先列本義,後列引申義,最後列「與×同、通×、同×」,即假借義。這些都可供我們參考。以《辭源》角部「解」字為例:解:1.判也,散也。
  • 文言基礎知識:閱讀文言文的常用工具書
    這是兩部文言虛詞詞典。其特點是收字多,《助字辨》收字四百多個,《詞詮》收字五百多個。9.《經傳釋詞》是解釋經傳古籍中虛詞的專著。清代王引之撰。該書由中華書局1956年新版,1982年嶽麓書社以中華書局版本為底本重新校點出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