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形態和文化極不發達的原始時代,人們喜歡用圖騰來猜想始祖和神的形象。他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者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者保護神。
相信它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他們眼裡,圖騰是一個被人格化了的崇拜對象。圖騰柱,顧名思義,就是把圖騰雕刻在柱子或木頭上。
打開百度百科,輸入「西北海岸印第安人」,你會發現它是居住在北起阿拉斯加邊界附近的雅庫塔特(Yakutat)灣,南至加州西北部的曼多細諾角(Cape Mendocino),這一狹長而肥沃的西太平洋海岸地帶和沿岸島嶼的各美洲印第安原住民民族的統稱。在加拿大我們統稱其為「原住民」,或者「第一民族」。蟲姐姐今天就跟你分享一些BC省特有的原住民圖騰文化。
在相當於中國的臺灣島大小的加拿大溫哥華島上,有一個資源豐富的峽谷地叫做「考一琴谷地」。這裡曾經分佈過很多原居民的部落,也因此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和人文資源。這裡是加拿大BC省的圖騰之都,是觀賞圖騰文化的網紅城市!鄧肯市其實是位於維多利亞市北部不足半小時車程的一個小鎮,經濟並不發達,產業以林業和木材加工為主。鄧肯市(Duncan)大約只有四萬多居民,其中多數為印第安原住民。鄧肯市以市政建築和街心公園為中心,周圍分佈著幾條商業街, 街道非常乾淨整齊,商店都是一些傳統建築,歐式風格十分鮮明。街上到處可以見到木雕圖騰。木雕的造型各異,反映出不同的原居民部落特徵,題材主要是表現自然與人的關係造型。據說這裡的圖騰柱分為六種:歡迎柱、紀念柱、門前柱、屋梁柱、墓葬柱、恥笑柱。不同的圖騰有不同的功用,不同的部族也有不同的圖騰柱。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地區聯邦法院前面的圖騰柱,非常高大且粗壯,象徵著法律的公正與威嚴。據說它是世界上最粗的圖騰柱呢!直徑達1.8米,是用一棵750年樹齡的大樹幹雕琢而成。
老鷹、渡鴉和黑熊,也是鄧肯的代表性圖騰主題,三樣動物分別像徵「人和造物主之間的信使」,「光明之神」和「森林之王」。這裡保留的八十餘座木雕圖騰柱分佈在小鎮的大街小巷,把這座小鎮裝點成了名副其實的圖騰之城(City of the Totems)。
溫哥華島長約500公裡,最寬處約80公裡,面積約3.2萬平方公裡。坎貝爾河(Campbell River)位於海島的中部,是著名的三文魚之都,每當秋季三文魚洄遊時,場面極為壯觀。
這裡也提供著世界上最佳的三文魚垂釣體驗!此外,遊釣、滑雪、划槳、觀鯨、高爾夫球和逛農貿集市,這些溫哥華島中部的熱門旅遊活動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當然,坎貝爾河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還是那裡深深的印第安原住民文化烙印了。在坎貝爾河,原住民圖騰雕刻隨處可見,既有傳統的圖騰柱,也有融入了現代藝術的木雕作品。
比如距離碼頭不遠處的這個圖騰建築,在其他地方就很少見到。猜想這一定是舉辦各種慶祝和膜拜等大型活動的神聖場所。
這個原住民的人物雕塑也很特別,明顯帶有現代雕塑的特點。它不怕風吹雨淋,常年屹立在岸邊,迎接著過往的船隻和來自八方的遊客!
印第安人的圖騰木雕粗曠奔放,雄渾之中透露出古老民族的蒼涼。據說早在歐洲人來到溫哥華島之前,坎貝爾河就已經有好幾個原住民部落在此定居,至今仍有許多原住民保留地,處處可見古老文化的影子。
如果還不夠過癮,蟲姐姐還想隆重推出加拿大這個最具規模,最棒的大學博物館了。它是採用印第安原住民傳統的柱梁架構設計,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館內尤其是以收藏有關太平洋西北海岸原住民的手工藝品而聲名遠播。
這裡收藏的還有當代最優秀的原住民藝術家設計和雕刻的圖騰柱,還有原住民衣服、原住民餐具等。如想一覽原住民的圖騰文化,UBC人類博物館的確是個不錯的打卡地!
位於維多利亞市。作為加拿大西海岸最重要的博物館,這裡豐富的館藏將幫助您了解從冰川時期到現代的自然和人文歷史。
這裡專門有個原住民館,裡面的圖騰柱、特色面具和原住所用過的日常用品,都彷彿在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
這裡散落著九個高大的圖騰柱,其中包括歷史悠久的海達、BC省河流入口的圖騰柱。最新的圖騰柱則是由斯闊米甚第一民族的羅伯特·耶爾頓雕刻而成,於2009年豎立。
這座著名的原住民文化中心位於惠斯勒費爾蒙城堡酒店的對面。這裡有原住民圖騰柱,復原的原住民村落、歷史小徑展示、原住民藝術展示區、劇院、手工藝術品市場等。
如果時間巧合,還可以觀賞到豐富精彩的現場表演,從原住民手鼓,到印第安風情舞臺即興現場,沒準還能被邀請上臺和大家一起嗨起來呢!
總之,在BC省綿長的海岸線上,曾經居住著幾百個原住民族群,他們以飽滿的藝術熱情和形式化思維,創造出了輝煌的藝術品,見證著浩蕩的歷史變遷。通過觀賞這些圖騰文化來了解咱們地球村的變遷史,也許是你和我的共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