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完勝萊比錫紅牛隊,巴黎聖日耳曼史上首次進軍歐冠決賽,這無論是對法國足球,還是對於歐冠這項賽事本身,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當然,如果萊比錫紅牛獲勝的話,故事會更傳奇。但事實證明,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精神屬性是很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況且,明顯處於疲倦狀態下的萊比錫,並沒能很好的執行戰術層面上的細節設計。
走到半決賽這一步,巴黎聖日耳曼和萊比錫紅牛都是勝利者。此前一關,兩隊分別淘汰了亞特蘭大和馬競,過程都是一波三折,才在最後時刻取得勝利。納格爾斯曼在賽前就曾坦言,能不能防得住巴黎的巨星,是萊比錫紅牛通往決賽的關鍵。這位少帥所指的巨星,自然是內馬爾和姆巴佩。對陣亞特蘭大,內馬爾可謂一人扛著全隊走,生生將黑馬的希望扼殺。因此,萊比錫紅牛此戰的策略,以對內馬爾嚴加看防為主,是很自然的選擇。
所以,萊比錫紅牛此戰選擇變陣,將球隊從攻守均衡變成以防守為主,力圖通過反擊,來捕捉機會。這與他們對陣馬競時的主動出擊有很大的不同,未戰先怯的心態,或許是基於自身實際出發考慮問題。畢竟,經過與馬競一役,全場狂奔的紅牛隊體能消耗極大。而巴黎聖日耳曼這場比賽大概率有生力軍姆巴佩馳援,兩相對比,萊比錫紅牛所遭遇的大巴黎將會是究極體的狀態,這絕非亞特蘭大所面對的那支大巴黎。
果然,當圖赫爾欣然接受姆巴佩的請戰,於是,內馬爾、迪馬利亞和姆巴佩,三名頂級進攻球員得以同時首發。另一個角度,如此軍容齊整的出戰,恰恰是對於萊比錫紅牛實力的認可與尊重。
進攻三叉戟之後,是帕雷德斯、馬爾基尼奧斯和埃雷拉。大巴黎深厚的陣容實力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對比萊比錫紅牛陣容裡看上去略顯青澀的一個個面孔,大巴黎替補席上還有維拉蒂、德拉克斯勒、伊卡爾迪、莫廷等球員,可個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陣容排開,大戰在即,兩隊必然是全力以赴,只是策略不同。擁有更強牌面實力的大巴黎有信心主動出擊,而經歷苦戰的萊比錫紅牛,選擇保守的防反也沒錯。只是再好的教練,也需要球員去執行戰術。一切戰術能否實現,最終都需要以球員實力與狀態為落腳點。
一、萊比錫放低防線,卻難耐大巴黎三叉戟的天賦超群
四後衛的配置下,萊比錫紅牛在開賽後的陣型裡還專門設置了拖後中場坎普爾,與此同時,一字排開的四名中場,也配合防線低位防守。納格爾斯曼這樣布置的目的很直接,那就是盡最大努力封鎖大巴黎的進攻。
也許是對自己的防守並不放心,畢竟萊比錫本賽季無論是在聯賽還是在歐冠,防守成績並不出色。就以歐冠為例,在歐冠中,萊比錫此戰之前的丟球數有9個,而大巴黎只丟了5個球。之所以在聯賽和歐冠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在於他們的進攻很出色。以攻代守,成為這支球隊的一大特徵。可是,偏偏是這麼關鍵的比賽,納格爾斯曼慫了。
和任何戰術一樣,主動低位防守,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打防反,還可以消耗對手體力。用得不好,會讓對方輕易進入自己的防守腹地,相應的會給禁區帶來更大的威脅。而這種策略的關鍵,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場的攔截是否有效,另一個是反擊時進攻是否成功。
可惜的是,萊比錫紅牛遇到了究極體的大巴黎。
三叉戟的狀態非常好,萊比錫刻意放低防線,仍無濟於事。
面對萊比錫紅牛囤積人力堅壁清野,內馬爾和姆巴佩完美展現了自己強大的腳下技術,讓球迷看到了什麼叫天賦超群。比賽僅僅過了5分鐘,還處於體能飽和狀態的萊比錫,就被姆巴佩和內馬爾打穿了防守:面對4名防守球員的包圍,姆巴佩愣是找到了唯一的傳球線路,將球直塞過渡給內馬爾,後者射門達到門柱。
這次進攻幾乎是全場比賽的縮影:大巴黎的進攻球員,總是可以輕鬆寫意的撕開萊比錫紅牛嚴陣以待的防守。
二、萊比錫紅牛的反擊缺乏終結者
低位防守,目的不僅僅是要守住陣地,更要利用對方全力進攻時打反擊。
反擊是萊比錫進攻的關鍵,但缺乏充沛的體力,或者說缺乏球員來實現。
萊比錫紅牛在這場比賽裡有幾次嘗試這種策略。但奇怪的是,和此前的比賽相比,萊比錫紅牛這場比賽裡的反擊顯得極為缺乏銳度。他們似乎在此戰迎來了本賽季的體能拐點,反擊時缺乏體能支撐是相當致命的,結局不僅僅是進攻難以打穿對手防線,而且會因為防守陣型的突然打開,讓對方有可趁之機。
前鋒效率不高,進一步澆滅了萊比錫的希望。
而且,陣型整體靠後,尋找反擊機會,但是反擊的效率卻沒有打出來的萊比錫紅牛,在反擊進攻時,往往無法做到二次進攻。一趟進攻下來,大巴黎的防守主要在禁區內守住防空就可以高枕無憂,因為萊比錫紅牛的持球突破者,到達禁區前已是強弩之末的模樣,或者高射炮,或者綿軟無力。
三、圍而不搶,搶又搶不到,是萊比錫此戰的致命傷
不僅是內馬爾、姆巴佩這樣的進攻球員在此戰中發揮自如,輕易拿球、傳球,瀟灑寫意。而且包括貝爾納特這樣的防守球員,都可以在單對單的情況下成功過人、持球推進。為什麼會這樣呢?和大巴黎球員強大的個人實力有很大關係,但和萊比錫紅牛的防守策略也有關係。
似乎受制於體能,圍而不搶的萊比錫喪失了德甲引以為傲的侵略性。
整個上半場,萊比錫紅牛雖然看起來防守球員很多,但是面對大巴黎持球者,往往是呈現圍而不搶的局面。可以肯定的說,萊比錫紅牛此戰的體能很成問題,圍而不搶不僅讓大巴黎球員持球輕鬆推進,而且讓幾個巨星之間的聯繫有了很高的成功率。
到了下半場,萊比錫紅牛體能不足的情況更加突出。第三個失球前,防守球員在拿球解圍前滑到,這種明顯的體力不支情況,是很難用戰術設計來彌補的。
如果說此戰萊比錫紅牛有充沛的體能,加上更加積極的心態放手一搏,讓大巴黎的中前場不至於那麼輕鬆就可以突破中場,守住比賽,乃至逆襲得手,應該都會更有機會。也許納格爾斯曼只是想先保存體力,到比賽中途再進行戰術調整。
迪馬利亞全場最佳。
但大巴黎狀態爆棚的三叉戟沒有給他機會。開場接連成功的進攻嘗試讓巨星在突破時更自信、更輕鬆,最終連續的爆破讓萊比錫紅牛早早丟球。而更加被動的結果,是體能消耗的急劇加大,隨之到來的是更加的疲於奔命,只能束手就擒。
大巴黎的多次進攻表演之一。
大巴黎的多次進攻表演之二。
內馬爾、姆巴佩和迪馬利亞此戰讓人看到了足球比賽在天賦主導下是什麼模樣。
巴黎三傑的創造機會數據。
巴黎三傑的過人次數。
萊比錫紅牛四後衛加一拖後的布陣,可謂是嚴防死守。但此戰巴黎三傑愣是創造了合計9次機會,高達18次的過人嘗試,更是攪得萊比錫防線人仰馬翻。並且,三傑此戰的突出表現,還在於從始至終貫徹的高位逼搶,一旦拿到球權,甘為嫁衣的傳遞,又讓前場在得到球權之後進攻效率極高。
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二個進球,從斷球到進球,不超過20秒。而內馬爾在禁區內的腳後跟傳遞,無疑是這次進球的精髓和關鍵。
大巴黎的第二個進球。
納格爾斯曼的低位防守策略,恰恰遇到了狀態如此出色的巴黎三傑,也是不走運。原本指望通過加強人手來全力防守的策略,反倒讓巴黎三傑得以更接近自己的禁區。
值得一提的是,此戰金彭貝和蒂亞戈席爾瓦合計貢獻了18次解圍。
大巴黎的解圍數據。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萊比錫紅牛並不是沒有在進攻,他們的防反策略也曾多次打出,但站位極佳的巴黎中衛成了紅牛難以逾越的屏障。不過,僅僅是解圍,其實並不能確保防守成功。而萊比錫紅牛之所以能多次打出進攻,卻無法取得戰果,一則和他們的前鋒效率不高有關係,二則是時刻緊盯防守,人手投入於進攻並不多,大多數情況下,萊比錫紅牛並不是依靠整體推進進攻,而是防反,難以有效利用二次進攻。
比賽中,邊後衛貝爾納特帶球推進。
縱觀全場,萊比錫紅牛甚至比巴黎聖日耳曼更有戰術秩序感。這就不得不再次強調,他們之所以會失敗,是在體能很糟糕的情況下,遇到了狀態如此出色的巴黎三傑。當大巴黎連貝納爾特都可以過人推進時,萊比錫紅牛的防守已經是千瘡百孔。當比分被改寫成三比零後,大巴黎更多時候,不過是在場上玩著圍圈傳遞訓練。
三比零領先後,大巴黎輕鬆應對,為決賽儲備體能。
歐冠決賽,巴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