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馬步,你可能不太懂的兩種練法

2020-06-30 典傳國術

四蹄如鐵,疾奔如飛,遇敵鬃尾亂乍,踢扒撞爬,敢和虎豹作鬥。

——這是「馬」!

扎馬步,你可能不太懂的兩種練法

拳譜有云:「人學烈馬蹄疾功,戰場之上抖威風,英雄四海揚威名,全憑此勢立奇功。」

有象形拳以馬之能造拳。

今日分享一個馳名海外,萬眾皆知、皆在練習的功夫:馬步。

馬步,打破了拳種門戶之見,做到了每個拳種都在練習的壯舉,甚至在外國的健身中,也有類似的深蹲動作。可想而知,馬步這個動作的重要性。但往往很多人都忽視了它,覺得太簡單了!沒啥好練的,只想練那些高深的!

殊不知,馬步有兩種類型的練法!每種練出來的效果,都不盡相同!你知道嗎?

扎馬步,你可能不太懂的兩種練法


第一種:拒馬步

這種馬步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見的「四平大馬」,兩腿一跨,大腿一蹲,四平八穩。

這種馬步古名叫做「拒馬步」,是源於古時候步兵持長槍,抵抗騎兵衝擊的戰術步伐。分低、中、高,三種站法,以保證前後三根長槍能同時刺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低馬步、中馬步、高馬步,三個高度,越低越考驗大腿耐力。

這種馬步練法比較簡單,一般普通人都可簡單練習,然後模仿個外形七七八八。這種馬步要求也有很多,但最大特色就是,練習偏「靜態」!

動作要求:兩腿平行開立,兩腳間距離三個腳掌的長度,然後下蹲,腳尖平行向前,勿外撇。兩膝向外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胯向前內收,臀部勿突出。這樣能使襠成圓弧形,俗稱圓襠。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圓。兩手可環抱胸前,如抱球狀。虛靈頂勁,頭往上頂,頭頂如被一根線懸住。

要求保持動作標準,站立儘可能長的時間,因為「拒馬步」當年是用來擋馬衝擊的,若沒有強大的腿部耐力,如何保持戰陣穩定不散?

初學者,能堅持5分鐘已是不易,能堅持半小時往上者,已是有所小成!

第二種:騎馬步

這種馬步的練法,就鮮為人知了,這種馬步是騎馬的姿勢。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疑惑,為何兩腿一開,下蹲,這種姿勢會跟「馬的步子」有所關聯?

第一種馬步,是對抗馬的步伐。

第二種馬步,則是降服馬的步伐。

很多人常練「拒馬步」,固然強化了腿部力量、耐力、與穩定性,但練著練著,很容易練成落地生根,步伐變得僵硬、死板、不靈活。

兩腿一開,反倒暴露空門,步伐僵硬,很容易在對抗中吃虧。

「騎馬步」則是偏向於「動態」的練法,專門強化腿部的爆發力、靈活性,經常練習,腳趾有勁,騰挪跳躍,靈活多變。

動作要求:蹲馬步時,腳趾、小腿、大腿、腰胯、腹部、全身上下都要蹭著勁,並非一直緊繃,而是力如波浪,蕩過全身。腳趾一抓一抓,有松的時候,有緊的時候,全身全是如此作為。

如此練來,全身筋骨、關節、肌肉、筋膜,柔韌有力,鬆緊之間有強大爆發力。

聽起來難學,實際操作起來更難學,很多人練法全身難受,不知何時用力,何時放鬆,反倒弄得自己精疲力盡。

騎馬步,騎馬步,自然推薦大家在騎馬中練習。

如若有人懂得騎馬步,苦練三年,其實不如騎馬一天來得收穫明顯,會騎馬了自然也就會了騎馬步。

會騎馬的人都知道:

其實騎馬實際是站在馬上的,人的屁股在馬上是似沾、似不沾的,人站馬上,腳使勁、膝蓋使勁,膝蓋夾著馬防滑,防止人往前滑,而腳是人體重心!

身體的重量在騎馬時要全部往下,放到腿上、落在腳上,重心越低騎馬就越穩,馬在奔騰的時候,速度飛快、起伏強勁,如若重心上浮漂移,輕則腰酸背痛、重則直接甩飛。

扎馬步,你可能不太懂的兩種練法

而觀察會騎馬的人,馬在崩騰時,人在馬上也是一起一伏的,腿腳也是一伸一顫的,隨著馬的起伏而起伏,配合馬的節奏,這樣自己省力,馬也省力,也就是人馬合一!

而外行人把重心全部放在屁股上,騎多了感覺屁股痛,磨腚!

人在高速奔走時的力量、節奏都能降服,人若落地,加以訓練,腿腳也有馬步崩騰之力。

總結:

馬步簡單,眾所周知,但其中道道又有多少人去研究琢磨,又有多少人追根溯源,探討其中含義?

多少人不曾像步兵一樣,端過長槍、重槍,就直接練習「拒馬步」?

多少人不曾上過鞍,騎過馬,就直接練習「騎馬步」?

苦練三年,暗暗感動自己堅持不懈,其實功夫很簡單,不複雜,複雜的是人,想得多,功夫的練習得做減法,靜下心,抓住正確標準動作,然後苦練!

眾位同好,一起加油!

相關焦點

  • 扎馬步概述
    簡介扎馬步是中國武術中最要緊的東西。這個無論在那一家武術中,都是最重要的。扎馬步並不是僅僅常見的四平馬一種形式。扎馬步以前叫地盆勢。是練習武術的最重要入門工夫。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要學打先扎馬」的說法。扎馬步的練法第一步:雙腳外開15度,與肩膀寬度相同,然後微微蹲下。為什麼要外開?
  • 扎馬步的好處渾身冒汗教你正確的扎馬步姿勢
    扎馬步是許多門派的根基功夫,各派的馬步大同小異,站馬步樁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練腿力,二是練內功。練法步驟如下:第一步:雙腳外開15度,與肩膀寬度相同,然後微微蹲下。為什麼要外開?因為人的股骨是外旋15度的。這種位置,是最不違背人體生理的動作。
  • 別把站樁功法當扎馬步
    馬步和樁並不是一個體系的,馬步不是樁,並不能因為其樣子相似就認為是類似的東西。馬步的本質是通過站的低,用重力來鍛鍊大腿肌肉,達到下盤的穩定。有的人一味求低,幾個月站下去還在門外轉,原因就在這裡,你的氣血力氣都去支持大腿肌肉了,又怎麼能松的下來呢?而不松下來,氣血如何能培養起來?筋骨又如何能挑的起來?所謂的低樁,是功夫到一定階段去站的,內家的樁功是有階段性的,一開始就求低,是出不來功夫的。
  • 扎馬步和深蹲哪個練腿?
    扎馬步和深蹲哪個練腿
  • 馬步站樁功法
    :真正的馬步練法什麼是馬步?告訴你真正的馬步「四平馬步」樁功和內功馬步站樁又稱地盆步、騎馬蹲襠式,不僅是拳術中的重要步型,也是樁功訓練的重要方式,馬步樁要求蹲架子時,要內含十趾抓地之意下蹲。頭上頂,內含頂拔勁。本門人常曰:「十趾抓地、頭頂天;頭頂青天,腳扎黃泉。」由此可見所蹲成架子內含之意。
  • 被誤解的「扎馬步」:不是步兵的必要武藝,反而是騎兵的基本功
    「扎馬步」是中國武術的基本功,為大家所熟悉,有說法稱「入門先站三年樁」,也有說法稱「練功不練腰,終究藝不高」。但是,「扎馬步」的起源卻非常有爭議。一般來說,多數人都認為「馬步」來源於古代軍事訓練,是一種兼顧訓練和實戰的步法。但這種步法,到底起源於步兵?還是起源於騎兵?觀點卻出現了嚴重分歧。
  • 「武痴」媽媽習武20年 扎馬步「秒殺」小夥子
    她學得很認真,打得很投入,一練20年,現在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太極高手。」在袁女士的推薦下,記者找到了「武痴」老太太楊建霞。在言談中,楊建霞無處不透露著對於太極的熱愛,時不時顯露的招數,確實「非常了得」。  扎馬步「秒殺」小夥子  4月11日,記者在約定的地方見到了楊建霞老人。  「我看見你了!」
  • 練舞不練基本功,到頭都是一場空,「馬步」扎得牢,才能功夫好
    一馬當先,萬夫莫開,站馬步時,能通過意念和假想來增加功力,這是不容懷疑的事實武術有強身健體增強民族鬥志的作用而練好武術的前提就是馬步馬步是練習武術最基本的樁步,因此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要學打先扎馬」的說法馬步樁雙腳分開略寬於肩,採半蹲姿態
  • 扎馬步與深蹲還傻傻分不清?教你快速練出大腿肌的5個深蹲技巧
    深蹲與扎馬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動一靜,性質不同。有過深蹲與扎馬步體驗的小夥伴肯定深有體會。扎馬步作為一種靜力性訓練更多考驗的是人體的耐力,很多舞蹈類型在前期基本功訓練時都有扎馬步一項,扎馬步對於受損肌的恢復與基本功耐力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但就增肌,加強力量訓練而言,顯然,深蹲要更勝一籌。
  • 老祖宗發明的「扎馬步」真的是強身健體的好辦法嗎?
    因此,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對抗的時候都需要具備扎馬步的基礎。在古代兵隊操練中,士兵要聽令變換扎馬步的步伐,才能保證隊形完整,而隊形完整是戰鬥力的基礎,在隊列裡最忌諱摔倒,步伐不穩,東張西望,因為戰場上亂陣就是個死。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上)扎馬步
    馬步是練習武術最基本的樁步,因此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要學打先扎馬」的說法。
  • 你有扎著馬步上廁所的經歷嗎?
    在進行網上《在公共馬桶如廁 你是坐是蹲還是踩?》的調查時一位網友評論道:「坐?我從來沒坐過,有時候踩著,但穿高跟鞋的時候就只有扎個馬步了,翹著PP解決唄!」   小編為大家講述下不久前剛遇到的一件事:   在一座裝飾豪華的飯店裡一位中年女士走進洗手間。洗手間裡共有4個廁位,全部是馬桶。
  • 練死樁還是找活架?扎馬步、三體式光站沒用,能動起來才行
    講到樁,我們腦海中一定會冒出扎馬步;練內家拳的更加熟悉的是混元樁,三體式等等。站樁並不是必須的,不站樁的大有人在。但你不練拳架可就不行了。每一個五行拳都可以分拆開來,利用其中的一個架勢,來當樁練習。行拳走架練得好的,往往樁功都不含糊。但樁功站得好的,行拳走架時卻未必如意。有人說拳是動起來的樁,樁是靜止的拳,這就揭示出了樁架的辯證關係。為什麼要練樁,一個是以樁練功,再一個就是鞏固你的拳架結構。
  • 扎馬步有什麼作用,每天幾分鐘,強身健體不生病
    扎馬步是一項很好的鍛鍊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身體素質,對身體也有不少好處,下面三頂養生網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扎馬步的信息,看完後相信你會它有一個更好的認知。  同時對於女性而言,扎馬步可以促使體內的骨盆肌、會陰區域的全部肌肉收縮,從而促進會陰部的充血量,增加性器官的敏感性。  2、提昇平衡感  扎馬步需要掌握身體的重心,所以可以有效提升身體的平衡感。  3、增加腿部力量  扎馬步的重心都在腰腹以下,所以可以鍛鍊腿部肌肉,幫助增加腿部力量。
  • 每天堅持扎馬步,你的身體會收穫這些好處,別錯過了!
    每天堅持扎馬步,你的身體會收穫這些好處,別錯過了! 說到扎馬步,相信大家都是做過的。
  • 少林簡易鐵砂掌練法
    少林簡易鐵砂掌,練法簡單,易於操練,便於自學,尤為武功初學者所喜愛,是流傳較廣的少林掌上硬功。練法變化:1.重複練習。2.左掌向下、右掌向上交互摔擊練習。3.面對砂袋成馬步摔掌練習。(二)擺砍1.在摔掌的基礎上,身體左轉,同時,右掌經右向前、向左以拇指和食指骨部位側擊砂袋,掌高約與耳平齊。2.身體右轉,同時,左掌經右向前、向左以掌稜橫砍砂袋,掌心向下。
  •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扎馬步」,武術裡「南拳北腿」你了解多少?
    不過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葵花寶典等這些武功是虛構的,不過有一天有人有幸的撿到了這種秘籍,不妨練一練,萬一練成了呢?這無論學什麼功夫,你也先得從扎馬步打木樁開始,也就是所謂的基礎,給老別想一步登天,就算有一門好的功夫,也要把根基練穩,扎馬步就是基本功。
  • 太極拳「十年不出門」之因,就是走進大弓步大馬步這種偽拳學之坑
    太極拳「十年不出門」之因,就是走進大弓步大馬步這種偽拳學之坑。可惜到了後世,同樣走進了大弓步大馬步的陷坑。徒支花架,不出功夫。練內家拳,就是丹田內勁之源對於手足四梢的絕對控制力,必然是越緊湊收斂,控制力越強大,大弓步大馬步超出了丹田內勁的「渾圓圈」之外,受內勁的控制減弱,成為外家拳、表演好看的花架子、空架子。《拳論》說的「以腰為軸,四肢為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大弓步大馬步的練法是毫不客氣地完全違背。
  • 搞笑漫畫:男子發明「終極扎馬步」!沒想到居然是為了……
    搞笑漫畫:男子發明「終極扎馬步」!但是,他身邊的大叔只是呵呵一笑,表示這個年輕人還是太年輕了,而類似於引體向上的這種運動也確實是不適合他這樣的老年人,而對於這個老年人來說,自己當然會選擇一些更適合於自己的鍛鍊方式了,這就是自己發明創造出來的「終極扎馬步」。
  • 63歲呂良偉展示馬步功夫,這腿部力量什麼水平?
    ,一看就是有功夫」「這個馬步我是扎不出來的」呂良偉的馬步功夫到底強在哪?好像都不準確其實這時候我們需要藉助一點運動解剖知識就可以清楚地分析出來了肌肉收縮分為兩種性質靜力工作和動力工作動力工作時肌肉長度會發生明顯變化會讓身體產生運動回想我們平時所做的大部分運動遊泳、深蹲、打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