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信奉「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對食物的熱愛與講究讓我們創造出了令人驚豔的各色小吃和八大菜系。但舌尖上的美味不應只攪動味蕾,更應觸動我們內心對每粒糧食的珍惜與敬畏。
細撫歷史紀年,節約糧食一直是一種為人頌揚的美德。君可見,司馬光「以儉為榮,以奢侈為恥」,認為飯能果腹足矣;君可見,陶侃惜谷,流芳百世,對糧食的敬重讓他倍受愛戴;君可見,皇帝請客,四菜一湯,朱元璋的勤儉在青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看如今浪潮,糧食豐收連年報捷,但勤儉節約不可丟失。俗語有云「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畢竟,「萬噸油裝不滿漏砂鍋」。糧食是用來享用的,不是用來浪費的。溫飽不忘饑寒,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
也許有同學會說:「我國穀物自給率超95%,稻穀、小麥完全自給,我浪費一點算不了什麼。」可是,親愛的同學,你可知道,我國糧食同時也存在不可忽視的結構性短缺問題,全球仍有許多地區面臨棘手的溫飽問題?再者,據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萬噸,城市餐飲業僅餐桌上食物浪費量就高達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面對如此觸目驚心的「舌尖上的浪費」,你還能說「浪費一點不算什麼嗎」?
糧食得之不易,它是無數人的奮鬥成果,節約糧食,就是對種糧者智慧和汗水的尊重。「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看一看九十歲高齡的袁隆平依然奔波在稻田裡的身影,想一想廣大農民辛勤勞作時的汗水和豐收時的喜悅,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理由讓糧食從舌尖溜走。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勤儉之風吹遍神州大地。一些餐廳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倡導文明就餐,有的家長叮囑孩子吃光碗裡每一粒米。然而,不可否認,一些浪費現象依舊存在,節約糧食需每個人參與。作為時代新青年的我們,應始終對糧食保持一顆敬畏之心,為共建節約社會奉獻綿薄之力。
於「食」中汲力,揚「儉」之燈火。讓我們堅守天地「糧」心,警世「糧」言,持續奮鬥,砥礪前行!
永寧中學 王鑫迪
來源:曲陽教育
編 輯:楊旭晴
初 審:楊曉寧
終 審:王 靖
主辦單位:中共曲陽縣委網信辦
原標題:《【北嶽風】於「食」中汲力,揚「儉」之燈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