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君子之風,就是溫良恭儉讓

2020-12-16 品讀詩詞和古典文學

關注一下,讓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中華傳統文化#在《論語》裡有這樣一段話: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子禽向子貢問道,夫子每次到一個國家,必定要了解那個國家的政事,是要求了解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回答道:夫子是靠著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這些態度獲得的,夫子了解各國政事,與別人了解各國政事有不同之處吧?

其實這段話就點明了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五個字溫良恭儉讓,是儒家最先提出來的。接下來我將和大家一起剖析了解這五種美德。

首先『溫』就是溫和,心平氣和的意思。我們很多朋友去飯店吃飯,上菜稍微慢點立馬拍桌子大聲吆喝,開個車上路,遇到堵車就指爹罵娘,這種態度是不對的。我們在生活中對人對事一定要以溫和的態度去對待,不要動不動急脾氣就上來了,隨意亂發脾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弄不好會給自己惹來麻煩。

所謂『良』就是善良的意思,這個範圍就廣了,助人為樂是一種善良,勸人改過也是一種善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是一種善良。善良的人為別人送去了希望和愛,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善良的人,總是帶給別人一種沐浴春風的感覺,讓人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感動,走到任何地方就像太陽,送去溫暖驅走寒意。

所謂『恭』就是恭敬的意思,這個範圍也很廣,包括你去任何場合,穿著不能太隨便,一定要端莊恭敬,和別人包括長輩說話不能太輕浮,這也是一種恭敬,見了長輩或者老師要主動上前問好,這是一種恭敬,在家裡不隨便頂撞父母等等,我們都可以理解為恭敬。

所謂『儉』就是簡單儉樸的意思,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一種簡單淡泊的處世態度,過去老百姓當中流傳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也是一種簡樸的生活態度。今天物質生活空前的繁榮,我們選擇的餘地更多了,誘惑我們的也多了,想要做到簡單,淡泊,儉樸太難了。但是從長遠看,一個家庭要想基業長青,一個人一生要想有所建樹,一定要守住『儉』字,去除一些不必要東西,活的簡單一點,樸素一點,你才能集中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所謂『讓』就是謙讓謙卑的意思,公交車上主動讓座是一種謙讓,取得一點成就不驕傲自滿也是一種謙讓,把好事主動讓給別人是一種謙讓,有好處主動與別人分享,這也是一種謙讓。老子提出一個觀點『上善若水』,其實水最大的優點就是謙卑謙讓,別人不願幹的事它全乾了,而且默默無聞,把自己隱藏起來。

所以說孔子提出的溫良恭儉讓,這五種美德,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因為真理永遠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一個有道德的人,才是一個被信任的人,一個有信仰的民族,才能永遠的生存下去。

文字難免有疏漏之處,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為盼,請留下您的精彩點評,參與話題與我互動。

點個讚鼓勵一下吧,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文字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深深感恩。

相關焦點

  • 儒家五德「溫良恭儉讓」,君子待人接物的準則
    溫良恭儉讓,被稱為儒家五德,也是古代君子待人接物的行為準則。《論語·學而》中有云: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孔夫子溫良恭儉讓的由來
    孔子的高材生也被稱為儒商鼻祖的端木賜(子貢)的回答成了對孔夫子品行的千古評價:「這是因為主政者被老師溫良恭儉讓的高尚品德打動自願傾訴的,怎麼會和喜歡打探小道消息的小人一樣呢」?溫是外貌,如溫水一般,水已為至柔至善之物,溫水讓人感覺更加親和。所以想要擁有強大的親和力首先具有溫水的特性,這對當今性格修養也有深刻啟示。
  • 五德之美:溫良恭儉讓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禽和子貢為孔子的弟子,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31歲,孔子的學生,生於公元前520年。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二十四: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指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五種美德。這是儒家倡導的待人接物準則。出自《論語·學而篇》:「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春秋時期,頓子國(今項城市南頓鎮)有個人姓陳名亢,字「子禽」,又字「子亢」。子禽十八歲入孔門,拜孔子為師,後跟隨孔子到了衛國。陳亢到衛國後,以儒士身份,留在衛國做了官。陳亢因看見孔子每到一個國家,必定先熟悉這個國家的政治,感到很奇怪。
  • 溫良恭儉讓|李從眾篆刻作品欣賞
    ⊙內容:時見美人⊙邊款:以三晉小璽法作之求精微,時丁酉三月京東印人從眾。⊙尺寸:14*15.4*63.4mm⊙內容:溫良恭儉讓⊙邊款: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語出論語學而句也,以秦印法作之戊戌九月京東印人從眾。⊙尺寸:37*37*35.8mm
  • 王家貞:溫良恭儉讓無用 國民黨需狼性領導
    對此,國民黨臺南市議員王家貞8日接受訪問時認為,溫良恭儉讓沒有用,未來國民黨需要強而有力的狼性領導,才有機會跟民進黨對抗。否則只是拿香跟著民進黨拜,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戰略主張也是枉然。王家貞認為,國民黨過去強調溫良恭儉讓,可是在馬英九任內對民進黨推動課綱「去中化」,不僅不表示意見,每年228紀念日任由民進黨政治提款,毫無反擊餘地。因此溫良恭儉讓已經沒有用,因此國民黨必須換到在野的思維,更需要一個狼性的領導,敢於阻擋和敢講敢拚。
  • 郭濤:你知道「溫良恭儉讓」後,還有一句「忠孝勇恭廉」嗎
    但是他又覺得:好看的女演員放在家裡就是個定時炸彈。他還擔心,女演員沒準會在家給自己戴一頂綠帽子,畢竟自己在外工作忙碌根本不知道。是的,沒錯,一字一句都是郭濤自己寫的。大哥?你還記得這是一本育兒書嗎?你準備這樣教你兒子?行吧,最後再來看看郭濤對枕邊人的看法。
  • 當「Dama」正式成為英語單詞,溫良恭儉讓是否成為了笑話?
    許多人說我們中華大國是禮儀之邦,自古所講究的溫良恭儉讓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但是往往這種美德卻在國人身上很少見到。如今「Dama」這個詞兒已經成為了公認的英語單詞,但是這個詞值得國人驕傲嗎?作為大爺大媽的孩子們,現在社會當中的頂梁柱,我們在約束不了其他人的時候,是否可以對自己的父母進行好的勸解呢?
  • 論語:「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君子德風,小人德草」,是何意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的開篇第一句。宋代的朱熹對此評價很高,認為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南懷瑾解讀論語時,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認為這裡的「學」,不僅僅指書籍上的知識,還包括為人處世的道理。
  • 1.10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1.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注釋】▲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小孔子四十歲。▲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 「忠、孝、仁、義、信」是做人之本之淺見
    中國歷來倡導傳統文化之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之精髓無外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溫良恭儉讓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在現實社會中,筆者以對「忠、孝、仁、義、信」的認知作淺顯拙見:筆者認為忠者,忠誠,忠誠於事業、誠實做人、忠誠於國家、忠誠於人民。
  • 都21世紀了,還得被男明星教導「溫良恭儉讓」?
    男權癌大作」「還是叫《爹味的力量》比較好,副標題叫——爹味男星教您如何手把手當好父權代言人之女德篇。」雖然在群情激奮下郭濤在微博公開致歉,但其姿態完全是迫於輿論壓力為保住公眾形象的無奈之舉,堂而皇之、沾沾自喜地寫出打女人細節的男人,很難寄希望於他能夠反思自身根深蒂固的男權思維。
  • 儉以養德,君子以儉德闢難,節儉的人生最平安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幾句話出自於諸葛亮《誡子書》,意是說,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 仁者要有恭、寬、信、敏、惠五大品德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恭、寬、信、敏、惠,春秋孔子關於「仁」的五個德目。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況孔子的思想,大概就是「仁」了。論語中孔子有多處論仁,本章子張又就這個問題向孔子請教,也就有了孔子對仁的如此描述。
  • 至恭至儉的正考父
    莊子在書中描繪了得意忘形的小人之態:剛剛被任命為士的時候,眼睛向上、趾高氣揚;再被任命為大夫時,沾沾自喜,即便是乘車時還手舞足蹈,得意之態畢露;再高升至卿位時,就目中無人、任意妄為了。正考父嚴於律己、篤禮崇義,遠離侮慢和恥辱;而小人得意揚揚,忘乎所以,距離自敗自毀也就不遠了。莊子評價說,像正考父那樣恭敬,誰還敢不守法度?如果像自我陶醉的小人,沉浸於獲取權力,那如何去實現聖人的理想?
  • 儉則約,儉生廉,儉為立身之德
    儉則約,儉生廉,儉為立身之德「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儉之為德,由來已久。上古堯舜之時,就對節儉的作用給予高度肯定。相傳虞舜曾稱讚夏禹:「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穿短打布衣,住茅草屋,為後人所稱道。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在生活觀念上卻幾乎一致「尚儉」。老子說:「我有三寶。
  • 【北嶽風】於「食」中汲力,揚「儉」之燈火
    【北嶽風】於「食」中汲力,揚「儉」之燈火 2020-12-18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地否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注釋】否(pǐ):閉塞不通。否之匪人:匪人,不正當的人、小人。不利君子貞:不利於君子堅持正道。大往小來:乾道強大向外往行,坤道柔小來居於內。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