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附屬國,屬於宗藩關係。
那麼,有哪些國家呢?
一、高麗。
高麗王朝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曾多次向中原王朝稱臣。1392年,朱元璋在位時期,朝鮮王朝建立。
關於一些作品中所描述的高麗「貢女」,基本是發生在元朝,至於穿越到其它朝代,就當穿越劇看看。
二、琉球。
中國在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琉球都有影響力。當時,明朝朱元璋派使者出使琉球,連琉球的名字都是朱元璋所取。而且,因著水路之便,是鄰近國家的貿易樞紐。只是,光緒五年徹底被日本所滅,現在納入了日本版圖。
那時候,薩摩藩逼迫割讓北部的奄美群島給予日本,從此日本展開了逐步吞併琉球國的計劃。據說,當年日本強佔琉球時,國王曾請求清廷派兵支援。但當時,清廷已經是危機重重,哪裡還能管這些事。如今,只是日本的衝繩縣,連以往的歷史文書,都在日軍的侵略中被大量銷毀。
三、越南。
在歷史上,越南曾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在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王朝四分五裂,越南選擇了獨立。後來,接受了趙匡胤的冊封,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不再是直接的統轄領土。但是,越南雖表面上對中國稱臣,對內則自稱皇帝,歷史上稱之為「外王內帝」。
之後,越南與元朝修好,後被明朝納入版圖。到了清朝時期,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清末成了法國的殖民地。
四、南掌。
歷史上,南掌是寮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曾是清朝的附屬國。而日本,也曾對南掌提過朝貢的要求。到了清末,南掌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五、暹羅。
泰國的古稱是暹羅,13世紀開國。在明清時期,暹羅都要遣派使者來朝請貢。雖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暹羅是唯一一個東南亞保持名義上獨立的國家,但卻夾在了英法勢力中間,湄南河以東是法國勢力,以西是英國的勢力範圍。
六、緬甸。
歷史上,緬甸由於邊境問題,和中國王朝沒少交手。那時候,蒲甘王朝是緬甸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後被忽必烈所滅,而後的勃固王朝一度向中國稱臣。
到了清朝,東籲王朝末期向清廷朝貢。不過,在中國的歷代王朝中,還是將緬甸視為了自己的藩屬國。1886年,緬甸成了英國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宣布獨立。
七、廓爾喀。
在尼泊爾的中部地區,18世紀曾是尼泊爾的王朝首都。清朝乾隆時期,一度染指西藏,清兵收復失地後,乘勝兵臨當時的首都城下。於是,國王不得不臣服,成了清朝的附屬國。一直到1908年,廓爾喀被英國控制。
八、蘇祿。
蘇祿指的是古時在菲律賓蘇祿群島的統治政權,版圖有時會擴張到馬來西亞的部分區域。其國王在明朝永樂期間訪問中國,後歸途中病故於山東德州,朱棣以藩王之禮安葬。後來,蘇祿後裔在清朝時期,取得了中國的國籍。
據說,在乾隆時期,蘇祿想全部入中國籍,遭到了拒絕。於是,有人講,如果當時同意的話,怎麼還有現在的事。其實,客觀來說,即使當時同意,清廷也守不住,一樣會被美軍佔領。至於,後來能否歸還,看看其它例子就知道。
九、朝鮮。
朝鮮雖然都在朝鮮半島上,但和高麗卻是兩個王朝,明清時都是中國的附屬國。後來,被日本侵佔。
其實,說是附屬國,但看看這些國家的歷史,沒少和中國王朝發生紛爭。打不過就趕緊稱臣,一旦有了實力,就趕緊實行領地擴張。所以,這也是為何中國的一些皇帝,不想將這些領地納入版圖的原因。
與其管著一個有想法的領土,還不如每年讓他們朝貢來的省心。以廓爾喀舉例,當時清兵在西藏的駐軍很少,他們就覺得好欺負。但後來,被人打到了家門口,才知道厲害。
雖然,領土的擴張可以用軍事完成,但一方的治理,不但需要官員,更需要民眾的配合。一旦一個地區的思想和文化有了自身很深的烙印後,是很難被真正徵服的。除非是趕盡殺絕,但對中原王朝而言,卻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採取的措施往往就是建立宗藩關係,只要承認我是你的宗主,就可以了。
當然,由於各個王朝的力量不同,這個附屬國的數量就會變化,最後一切還得靠實力說話。到了清末,清廷連自己家的地都開始割了,根本不會再顧及這些國家。
其實,不必老拿過往的事情來評點現在,歷史上能成為中國的附屬國,主要是他們見識到了中原朝廷的厲害,得到認可不是嘴說的。所以,多做一些漂亮的實事,才會讓一些風向掉頭。歷史不能證明現在,但努力去做,卻可以改變歷史。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三百十五·列傳第二百三》、《越南通史》、《高麗史》、《寮國史》、《清史稿·卷五百二十八·列傳三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