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了解更多和林新鮮事!今日熱點:和林迎來大發展,這些地方要富了!快看在哪?回復【 和林格爾天下事 】獲取!
聯繫小編微信號:h50468
呼和浩特新機場航站樓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塔吊林立的工地,全面開挖的基坑,來回穿梭的車輛,焊花四濺的加工廠……目前,呼和浩特新機場航站樓建設穩步推進,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據施工總承包方中建八局現場負責人蔡偉介紹,呼和浩特新機場項目已經完成基礎樁基施工、土方開挖、墊層澆築等工作,正在集中力量搶抓基礎筏板施工。項目部通過穿插施工、流水作業等方式,不斷加快航站樓基礎筏板施工進度。
呼和浩特新機場航站樓延伸指廊工程可研報告預評審會議順利召開機場建管公司積極協調市發改委開展呼和浩特新機場航站樓延伸指廊工程可研報告預評審工作。市發改委委託中國民航工程諮詢公司於11月4日在北京組織召開工程可研報告預評審會。
評審會上,專家組對航站樓指廊延伸工程可研報告提出了優化意見,公司迅速組織報告編制單位根據專家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
截至11月13日,已完成可研報告專家組意見回復及修改工作,後續將與專家組對項目可研報告進行優化,並積極協調民航工程諮詢公司出具可研預評估報告,為可研審批提供支撐。
相關新聞
呼和浩特新機場規劃由東、西兩端進場,東側為旅客主進場方向,西側為貨運主進場方向,東西兩側由下穿通道相連,機場的工作區分為東西兩個區域。東工作區主要建設有:機場、空管、航油、公安、邊檢、海關、檢驗檢疫、航空公司基地用房,以及配套公用設施。西工作區主要建設有:貨運設施、航食設施、油庫及公用設施等。航站區部分建設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航站樓,內部立面與內裝飾充分採用「盤長」和「萬字錦紋」的蒙元文化符號,以體現民族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特徵完美結合。新機場綜合交通規劃圖
呼和浩特新機場定位是區域性樞紐機場、國內重要的幹線機場、一類航空口岸機場和首都機場的主備降機場,是對內全面暢通「微循環」、對外高效聯通的「大動脈」,是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向北開放的橋頭堡。在國家有關部委和軍方的關心支持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呼和浩特新機場項目自啟動以來,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建設呼和浩特新機場,對加強我區航空網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呼和浩特新機場位於呼和浩特市西南方向,和林格爾縣巧什營鎮大新營村附近。
呼和浩特新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F,航站樓主樓、飛行區跑道滑行道系統按照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2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2萬噸、飛機起降24.4萬架次設計,航站樓指廊、貨運、航食等按照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萬噸、飛機起降19.2萬架次設計。
呼和浩特新機場本期航站區主要建設26萬平方米航站樓、5萬平方米交通換乘中心和9.5萬平方米停車樓;飛行區主要建設兩條可獨立運行的遠距跑道,南跑道長3800米、北跑道長3400米,南北跑道間建設東、西垂直滑行道,建設130個機位的停機坪;附屬配套主要建設貨運、航空食品、機務維修以及各類生產生活設施,遠期按照2050年旅客吞吐量6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0萬噸、飛機起降51.1萬架次進行規劃,將在現有跑道南北兩側各建設一條遠距和一條近距跑道,跑道總數量達到4條;配套建設貨運、航食等設施;並在T1航站樓東側建設T2、T3航站樓,形成三樓一體格局,航站樓總面積達到70萬平方米。
呼和浩特新機場航站樓方案由國內具有航站樓豐富設計經驗的設計公司完成,設計過程中緊抓「功能性、地域性、標誌性」3大特色。在功能方面,新機場航站樓設計借鑑了國外諸多知名機場和國內新建大型機場的經驗,並結合呼和浩特市自身特點,在旅客流程、人性化、商業開發、機場運營等多方面滿足「網際網路+」時代現代化機場航站樓的綜合需求;航站樓包含國內、國際兩個功能分區,最大程度滿足運行需求。在地域性方面,充分考慮我市地處北方的氣候特點及環境特點,在綠色節能、保溫抗凍等方面因地制宜,體現機場的可持續發展。在標誌性方面,航站樓造型採用「馬鞍」形象隱喻馬背上民族騰飛的美好願景,以及「馬到成功、平安吉祥」的美好祝福;立面與內裝飾充分採用「盤長」和「萬字錦紋」的蒙元文化符號,色彩方面採用紅、黃、藍、綠、白五種傳統民族色彩,既體現了民族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又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特徵完美結合,表達鮮明的民族特色,展示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交通門戶形象。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予以刪除
▼找順風車|求職招聘|房屋租售|點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