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手卡的字就認識,手寫的就不認識了
前幾天有媽媽問我,四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學會了漢字,但回到家看到同樣的字卻說不認識,這是怎麼回事?
"孩子上課的時候我去看過,老師會用有顏色的卡片教小朋友認字。兒子學得很認真,但是一回到家我把字寫在本子上,他卻認不出來。為此,我還去買了幼兒園同款的卡片漢字,兒子一看卡片上的字,又認得字了。"
相信有不少的家長在孩子識字階段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擔心孩子是不是智力不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嗎?孩子真的認字了嗎?
在探討這個現象之前,首先來解答一下各位家長們最想知道的問題:這種現象正常嗎?是不是孩子智力有問題?
答案是正常,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並非是智力問題。而是孩子處在認字階段初期的正常現象。
那孩子真的學會認字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所謂"認字"就是認識漢字,除了知道字的形,最關鍵的是了解漢字的意思,並學會使用。
而孩子處在認字階段初期,通過卡片粗略記住的只有漢字的形。並且這種"形"的記憶只能簡單停留在漢字所在的有顏色的卡片上。當漢字遷移到卡片之外,孩子就會感到陌生。
而學習的難度就在於學會遷移,孩子只有能在不同的場景中都能認識漢字,才能算是真正識字。
就好比一個"好"字,孩子如果在卡片上認識,並且在廣告、產品包裝等地方都知道它是"好"字,那麼就說明他做到了對漢字的遷移,也意味著孩子真正認識了"好"這個字。
認識一個字最重要的是知道它的本質含義,了解這個漢字的內部結果如何, 是怎麼寫的,是左右還是上下結構等等,這也是遷移漢字的關鍵。
很多家長往往在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簡單的字,就好比你跟他說"'撿'東西要用手撿,所以'撿'這個字肯定和手有關,那就是提手旁……"孩子憋半天硬是寫不出來。在大人看來很簡單的漢字邏輯,孩子卻不懂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大人的腦子,經過了多年的識字接觸和訓練,已經掌握了透過漢字現象看清其本質的能力。看到一個漢字就能夠熟練地知道它是什麼,有什麼含義所在。
但是,孩子的大腦跟大人不一樣。他們還沒有具備可以遷移漢字的能力。而且孩子接觸漢字也少,在初期學習就很難抓住漢字的本質。因此,家長在給孩子輔導功課時,也要注意,不應該用大人的思維模式去教訓孩子。
孩子的大腦從記憶到學會漢字遷移是需要時間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需要被動地等孩子的大腦自己消化漢字,家長只要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教孩子識字,孩子也可以很快學會。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認字呢?
家長這樣做,幫助孩子真正認字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什麼時候學習識字是最適合的。
根據眾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時候的記憶和識別力是最強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開始有意識地讓孩子認字。
孩子在四到五歲時家長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學習認字,但這時候孩子的學習能力會很慢,家長需要多些耐心,不必操之過急。等過了五歲,家長就可以教孩子漢字筆畫以及寫簡單的漢字。
當然這只是給予家長的參考識字階段,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再做詳細的計劃。
1、從最簡單、最常見的字入手
在孩子對漢字感興趣的時候開始,家長就可以選擇字來讓孩子認。這個階段的字最好是含義簡單的具體的。並且是孩子在日常中經常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
可以先從字的結構來選擇,選擇獨體字或者是左右上下結構等字相對比較簡單,如"人、大、小、天、夥、話"等字。再選擇一些日常中經常接觸的字,比如"媽、爸、門、玩"等等。
從簡單具體的字入手,讓孩子容易上手的同時也可以反覆加深記憶。
2、形象化、比喻化教漢字
漢字屬於象形文字,外形往往和它們的含義具有一定的聯繫。家長在教孩子識字時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多用比喻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孩子記憶。
可以讓孩子先觀察一下卡片上的漢字特點,比如"人"字,通過觀察,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就好像一個人邁開腳走路,而兩個人一前一後就變成了"從"字。還可以通過和孩子玩"你畫我猜"的遊戲,來讓孩子辨別漢字。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重視的是讓孩子了解漢字的結構,並非具體每一筆每一划的寫法,因此不必揪住孩子在撇捺上的細節不放。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多了解結構,多接觸一些漢字。不僅可以讓他們從中發現漢字的規律,也可以讓他們在接觸中發現漢字的樂趣,從而促進孩子學習漢字的熱情。
3、漢字多場景練習,學習遷移能力
前面所說,孩子只會認卡片不會認手寫的漢字實際上就是對漢字遷移能力的欠缺。那麼當孩子已經學習了漢字之後,家長便可以將漢字放在不同場景下,而不僅限於卡片上讓孩子學習辨認。比如在卡片上學習了"女"字,家長可以帶他看廁所門口寫的"女"字,對比有什麼不同。
還可以通過變換字體的顏色和大小,通過不同家庭成員的手寫,來讓孩子辨別同一個字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之處。在辨別之後孩子就會知道同一個漢字是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地方,但仍有相同的意思在。慢慢地,孩子就能夠學會遷移漢字的能力。
教會孩子識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實這一過程最需要的不是多厲害的學習技巧,而是家長的耐心和鼓勵。鼓勵並引導孩子,給予孩子多一分耐心,孩子會讓家長們刮目相待的。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