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篇之芒種——重在健脾養胃

2021-02-17 善婆家


導語: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此時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滿後十五日,鬥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穀可播種也。」芒種時節為有芒作物成熟、收割及播種的時段,長江中下遊地區也將進入梅雨季節,此時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潮濕,天氣悶熱。

      「脾喜燥,惡濕」,濕邪困遏,易損脾陽,不僅可見精神睏倦、乏力、嗜睡,而且易致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

      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清暑除濕、健脾養胃是這一節氣的養生重點。

1.預防「夏打盹」


        「豔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芒種時節天氣炎熱,雨水增多,濕熱之氣彌漫,濕熱困脾最易出現倦怠、乏力、嗜睡等症狀。因此,在順應季節特點晚睡早起的同時,要適當午睡,以解除疲勞;夏季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易感疲乏,保持清淡飲食的同時,要適當清補,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另外,保持心情愉悅,適當戶外活動,方使氣機宣暢、精神振奮。

2.重在養脾胃


        夏季脾胃功能減弱,食欲不振,可多食粥類,以養胃健脾,粥中加入茯苓、薏米、白扁豆、蓮子等,還可起到清暑祛濕的效果;夏季炎熱,汗出過多而耗氣傷陰,可選擇酸味食物開胃、祛暑、生津、止渴,如烏梅、山楂、鳳梨、蕃茄等;夏季晝長夜短,許多人喜歡夜間加餐,啤酒、涼菜、冷麵成為首選,而對於陽虛體質、年事稍長之人,要避免夜間食用生冷之品,因其最易損傷脾胃而致腹脹、腹瀉的等病症。

        此外,夏季汗孔處於開洩狀態,冷水洗浴、赤膊臥席、久待空調室內,風寒之邪極易侵襲人體,與濕相搏,鬱於肌膚而見癮疹;過食生冷、油膩、煎炸而致脾胃不和,蘊濕生熱,鬱於肌膚則可發為瘡瘍;夏季為皮膚病的高發期,避免久居潮濕環境,勤洗浴,清淡飲食,均可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芒種期間的飲食宜以清補為主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他命,因此,芒種期間要多食疏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蛋白質、脂肪、糖等,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要多吃瓜果疏菜。以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這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可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能在一定程度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懶散、頭腦不清爽是多數人在芒種時節的狀態。此外,芒種時節天氣炎熱,雨水增多,濕熱之氣到處彌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而濕邪重濁易傷。腎氣、困腸胃,使人易感到食慾不佳、精神睏倦,故學生、司機及高空作業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響學習或發生危險。總的預防措施是:當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以防止血鉀過分降低,適當補充鉀元素則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鉀元素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含鉀較多的食物有:糧食中的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苣、洋芋、山藥、鮮豌豆、毛豆等。

芒種藥膳

茯苓粥

原料:茯苓20克,紅棗10枚,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茯苓煎湯取汁,放入粳米、大棗熬煮成粥食用。

功用:健脾養胃,補血養心。

冬瓜馬蹄露

原料:冬瓜200克,馬蹄50克,冰糖適量,紅糖適量。

做法:將冬瓜洗淨切成薄片(瓜皮、瓜籽保留),放入鍋中熬煮30分鐘,加入適量冰糖及紅糖,繼續熬煮20分鐘,撈出冬瓜,將馬蹄切小丁,放入鍋中煮3分鐘,晾涼後飲用。

功用:清熱祛暑,利水消腫,減肥。

涼拌馬齒莧

原料:馬齒莧500克,醬油、麻油、大蒜適量。

做法:馬齒莧洗淨去根及老莖,下鍋焯熟後控水,切段入盤,拌入醬油、麻油、蒜泥即可。

功用:清熱解毒,止渴,消炎。

 



善婆家,關注大眾身心靈健康。

性、心、身三界是有機聯結的統一體:

「人非三界不能生。身為物根,心為命根,性為德根。」

運行起來,彼此依存,相互制約,不能分割。不過在運用時,有主次輕重之分。三界中,性的分量最重,「天地有壞。我性無壞。」

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

祈願一切眾生平安喜樂


很多東西,淬火後,才能永生,正如鳳凰之涅槃。

愛人者,人恆愛之;

敬人者,人恆敬之。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版權聲明:文章圖片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8235540@qq.com
⊙責任編輯:善婆家(微信號:shanpojia)

⊙聯絡方式:善婆家(微信號:shanpojia)

相關焦點

  • 立冬2020 – 二十四節氣養生|中醫:宜進補 注意保暖防寒!5款滋補湯水推介
    立冬今年在11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的氣候變化影響著人們衣食住行、情緒心境,對健康狀況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戊戌芒種 陽中之陽
    西曆2018年6月6日(農曆戊戌四月廿三)1:29,我們居住的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芒種,標誌著太陽直射點越過赤道北移,已經兩個半月
  • 【和樂中醫】節氣養生•大暑
    導語:7月23日至8月8日為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 芒種.
    『中國節氣(九)』
  • 【和樂養生】節氣養生 • 大寒
    ▌導語今天是1月20日,值太陽到達黃經300°,是交大寒,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四個亦即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意謂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養生重點大寒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酷寒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到處是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景象,風、寒、濕三氣瀰漫,三者雜合而至,傷人尤甚。
  • 良食美餐⊙芒種濕熱,多喝粥、湯(附下週食譜)
    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是真正具備夏季特點的節氣之一。
  • 二十四節氣——驚蟄,與《卯月運程》
    驚蟄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一般在每年陽曆的3月5日或6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45度。驚蟄是指天氣漸暖,春雷震醒了藏在地底下冬眠的蟲類和小動物,它們開始出來活動了。古代人們總結了很多關於驚蟄的諺語和詩句。例如,人們常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意思是驚蟄那天下雨並拌有震雷,小麥就一定會大豐收。「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意思是驚蟄過後,農民就要下地幹農活了。
  • 立春節氣 健康飲茶
    自然茶道 之立春節氣  健康飲茶本文原創作者:黃山茶人(黃斌)立春,是幹支曆二十四節氣中居首位,新年的第一個節氣,又名「歲首、立春節、正月節。幹支厲年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立春」是依據黃道推算出來的,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時為立春節點。立,即「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陽光、生長。
  • 二十四節氣,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我們邀請致力於節氣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講述自己與節氣的點滴故事、對節氣的深邃之思。 有一年,我們帶著「度兮·二十四節氣」時裝發布會走進了「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現場。這場發布會,把節氣文化與舞臺表演、服裝設計充分融合,觀眾的反響很是熱烈。 當時正是芒種前後,為了體現節氣特徵,我們在舞臺設計上精心準備:將3600束烘乾的麥穗插在一種類似蜂巢的白色材料上,在舞臺兩側打造出麥浪的效果,烘託夏收氛圍。
  • 驚蟄節氣健康飲茶
    01驚蟄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亦是幹支曆卯月的起始;農曆二月初一前後
  • 芒種雅事|有好禮相送
    芒種雅事 | 庭前蛙鳴「新蟬噪罷亂蛙鳴。」芒種過後,真正酷暑來臨。庭前後院的蛙聲從三兩聲,到聒噪一片。惹得不好安眠。不過,私以為這卻是是極為雅致的事情。芒種為農曆五月初九,小弦月。月穿梭廣宇,人行池邊小徑。夏風習習過,蓮花還羞赧含苞。這時候入夜天清氣爽,風過而無燥熱;蛙鳴荷葉間,荷葉上,荷葉下,聲亂中有序,月光平鋪湖面之上,竟安然不散。
  • 小寒節氣健康飲茶
    01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
  • 小寒節氣 健康飲茶
    自然茶道 之小寒節氣  健康飲茶本文原創作者:黃山茶人(黃斌)小寒  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冬季的第五個節氣。中國農曆十二月臘月上半個月,陽歷一月的上半個月。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 林清玄說:十二節氣的故事
    沖進屋簷下的騎樓,抬頭正與一個廂壁的石雕相遇,那石雕今日仍在,一起走過雨路的人,卻遠了。五月的雨,總是突然就停了。陽光笑著,從天上跌落下來。六月 芒種「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曰芒種。」坐火車飛過田野,偶爾會見到農夫正在田中插秧,點點的嫩綠在風中顯得特別溫柔,甚至讓人忘記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芒種,是多麼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負是芒種,麥穗的承擔是芒種,高梁的波浪是芒種,天人菊在野風中盛放是芒種……有時候感覺到那一絲絲落下的陽光,也是芒種。六月的明亮裡,我們能感受到四處流動的光芒。芒種,是為光芒植根。
  • 中醫養生沙龍|詠春正傳帶你四氣調「身」新體驗
    古時期的生命智慧,離我們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芒種最後一候的周日下午,滄海文會邀請到臺灣傳統中醫整骨專家賈凱荃先生,帶我們走近《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從日常行住坐臥與體位矯正,到如何順應生、長、收、藏之四氣去調身和運動,還有更多不可期之收穫...
  • 養生筆記 健脾與養生
    很多人原本生來就先天不足,為何也能得於高壽,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過養後天以養先天,後天養生可補先天不足。古往今來,這種事例數不勝數。如明末清初的曹庭棟,雖然「幼有嬴疾,俗所謂童子癆」,可以說是先天不足,但他仍活到九十多歲,被世人稱之為養生學家。究其養生之術,用他自已的話來講:「起居寢食瑣屑求之」,並無高深奧妙之處。
  • 來自黃帝內經的養心小秘訣 | ​24節氣 • 霜降篇
    節日提醒:2020年10月23日 農曆九月初七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篇第三陰之所生
  • 南國的秋(二)秋之美食—桂花糯米藕
    雖然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已過,北方的小雪如期而至;而南方的粵港一帶,仍儼然一副暑氣剛褪的樣子,只有早晚才感受到一絲絲秋天應有的涼意。    每當節氣交替的前後,微信朋友圈上常能看到一些「應節」的養生小貼士,最常見到的莫過於建議「多吃什麼什麼」,其實這些食物譬如黑豆、黑芝麻、小米、核桃、慄子、山藥、蓮子、茨實、蓮藕等等,性質相對平和,而且藥食兩用,不祇是某一季節,某一節氣,可以說,一年四季都可以常服。     就以蓮藕來說,她是甘平的,生用蓮藕(榨汁)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祛散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