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此時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滿後十五日,鬥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穀可播種也。」芒種時節為有芒作物成熟、收割及播種的時段,長江中下遊地區也將進入梅雨季節,此時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潮濕,天氣悶熱。
「脾喜燥,惡濕」,濕邪困遏,易損脾陽,不僅可見精神睏倦、乏力、嗜睡,而且易致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
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清暑除濕、健脾養胃是這一節氣的養生重點。
1.預防「夏打盹」
「豔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芒種時節天氣炎熱,雨水增多,濕熱之氣彌漫,濕熱困脾最易出現倦怠、乏力、嗜睡等症狀。因此,在順應季節特點晚睡早起的同時,要適當午睡,以解除疲勞;夏季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易感疲乏,保持清淡飲食的同時,要適當清補,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另外,保持心情愉悅,適當戶外活動,方使氣機宣暢、精神振奮。
2.重在養脾胃
夏季脾胃功能減弱,食欲不振,可多食粥類,以養胃健脾,粥中加入茯苓、薏米、白扁豆、蓮子等,還可起到清暑祛濕的效果;夏季炎熱,汗出過多而耗氣傷陰,可選擇酸味食物開胃、祛暑、生津、止渴,如烏梅、山楂、鳳梨、蕃茄等;夏季晝長夜短,許多人喜歡夜間加餐,啤酒、涼菜、冷麵成為首選,而對於陽虛體質、年事稍長之人,要避免夜間食用生冷之品,因其最易損傷脾胃而致腹脹、腹瀉的等病症。
此外,夏季汗孔處於開洩狀態,冷水洗浴、赤膊臥席、久待空調室內,風寒之邪極易侵襲人體,與濕相搏,鬱於肌膚而見癮疹;過食生冷、油膩、煎炸而致脾胃不和,蘊濕生熱,鬱於肌膚則可發為瘡瘍;夏季為皮膚病的高發期,避免久居潮濕環境,勤洗浴,清淡飲食,均可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芒種期間的飲食宜以清補為主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他命,因此,芒種期間要多食疏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蛋白質、脂肪、糖等,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要多吃瓜果疏菜。以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這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可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能在一定程度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懶散、頭腦不清爽是多數人在芒種時節的狀態。此外,芒種時節天氣炎熱,雨水增多,濕熱之氣到處彌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而濕邪重濁易傷。腎氣、困腸胃,使人易感到食慾不佳、精神睏倦,故學生、司機及高空作業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響學習或發生危險。總的預防措施是:當人體大量出汗後,不要馬上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鹽水,以防止血鉀過分降低,適當補充鉀元素則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鉀元素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含鉀較多的食物有:糧食中的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苣、洋芋、山藥、鮮豌豆、毛豆等。
芒種藥膳
茯苓粥
原料:茯苓20克,紅棗10枚,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茯苓煎湯取汁,放入粳米、大棗熬煮成粥食用。
功用:健脾養胃,補血養心。
冬瓜馬蹄露
原料:冬瓜200克,馬蹄50克,冰糖適量,紅糖適量。
做法:將冬瓜洗淨切成薄片(瓜皮、瓜籽保留),放入鍋中熬煮30分鐘,加入適量冰糖及紅糖,繼續熬煮20分鐘,撈出冬瓜,將馬蹄切小丁,放入鍋中煮3分鐘,晾涼後飲用。
功用:清熱祛暑,利水消腫,減肥。
涼拌馬齒莧
原料:馬齒莧500克,醬油、麻油、大蒜適量。
做法:馬齒莧洗淨去根及老莖,下鍋焯熟後控水,切段入盤,拌入醬油、麻油、蒜泥即可。
功用:清熱解毒,止渴,消炎。
善婆家,關注大眾身心靈健康。
性、心、身三界是有機聯結的統一體:
「人非三界不能生。身為物根,心為命根,性為德根。」
運行起來,彼此依存,相互制約,不能分割。不過在運用時,有主次輕重之分。三界中,性的分量最重,「天地有壞。我性無壞。」
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
祈願一切眾生平安喜樂
很多東西,淬火後,才能永生,正如鳳凰之涅槃。
愛人者,人恆愛之;
敬人者,人恆敬之。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版權聲明:文章圖片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8235540@qq.com
⊙責任編輯:善婆家(微信號:shanpojia)
⊙聯絡方式:善婆家(微信號:shanpo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