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莊」河北篇:回到阜平的年輕人

2020-12-11 西部網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七年光陰,彈指一揮間。巍巍太行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在脫貧攻堅的戰役中順利「交卷」,老鄉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陸續歸來,奮鬥圓夢,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片古老的熱土,正日漸煥發出青春和活力——

劉雲清:「帶著村民一起致富」

劉雲清一家在民宿小院裡幸福合影。受訪者供圖

「你在保定工資挺高,孩子上學也方便,回村裡能幹點啥?」

黝黑又帶點紅的圓臉,樸實無華的衣著,這是劉雲清給人的第一印象。說起當年從保定回到村裡,劉雲清樂了:「當時為這事兒我和媳婦兒天天吵架,後來慢慢講道理,她也就跟我回來了。」

劉雲清是龍泉關鎮黑崖溝村人,高中畢業後,在保定市區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娶了媳婦、生了二胎,還買了房和車。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卻萌生了回鄉的想法——

「聽說總書記來咱們阜平了,心情很激動。村裡這幾年發展越來越好,也想給家鄉做點事。」再加上龍泉關鎮委書記劉俊亮和村幹部輪番勸說,劉雲清終於下定了決心。

看好家鄉旅遊業發展,劉雲清回村後的第一步,就是將房子改造成民宿。幾年下來,民宿經營得有聲有色,吸引了不少回頭客。「現在我一年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比在保定還高不少呢。」他滿意地說。

這時候,村委會又找上了門,建議他來當村會計。「他們覺得我是年輕人,有想法、有活力,電腦操作也比較熟練。」劉雲清說。

「不就是個『90後』,能懂個啥?」

不少村民認為劉雲清太年輕,他上任之初,質疑聲層出不窮。「我跟老百姓多談心,努力幫他們解決問題,建立信任感。慢慢地,終於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了。」他感慨說。

此後,除了做好村委會的本職工作,劉雲清依然沒閒著,他還籌備著未來的「大計劃」——

「我們有蓮花山、歪頭山風景區,以後旅遊業肯定大有可為。可光我一個人做還不夠,我希望能夠發揮村幹部的帶頭作用,帶著大伙兒一起做民宿。」

有了新想法,就要動起來。劉雲清帶村民去參加縣裡的旅遊培訓並積極分享經驗。「做好民宿,不是簡單會鋪個床單就行。讓遊客住得舒心、玩得開心,才能持續做下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在阜平,包括黑崖溝村在內的12個「鄉村旅遊示範村」裡,一個個極具農家特色的民宿拔地而起,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來客。旅遊旺了,老百姓的日子更有盼頭了。僅在2019年,阜平全縣就接待遊客64.64萬人次,覆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886人,人均年增收9000元。

「我們這山好水好空氣好,好日子還在後頭。」說起家鄉的美,劉雲清臉上滿是自豪。

顧翟:「女朋友馬上也要來阜平」

顧翟正在骨科科室值夜班。受訪者供圖

縫合傷口、給病人換藥、寫病歷……阜平縣中醫醫院骨傷科病房裡,醫師顧翟正在忙碌地工作。

「我們醫院骨科科室剛成立,比較忙。經常是剛下夜班,第二天又要做手術。但我喜歡這樣的工作狀態,感覺很充實。」雖然有些疲憊,他依然幹勁滿滿。

從河北醫科大學畢業後,顧翟一直在秦皇島的醫院工作。雖然人在外地,但他心裡依然關注著阜平。「看到老家的醫院發展得很快,我也想回來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今年6月,顧翟通過應聘來到阜平縣中醫醫院工作。「剛開始女朋友聽說我要回來,有點不理解。她父母也不太樂意。」

顧翟的女朋友是秦皇島人,兩人本已打算在當地買房結婚。為了說服她和未來的嶽父嶽母,顧翟拍攝發送了許多城區和醫院的照片、視頻,「以前可能覺得就是個小縣城,現在看到阜平變化這麼大,他們漸漸也認可了。」

顧翟帶著記者轉了轉阜平縣中醫醫院,寬敞的大廳、井然有序的病房、嶄新的醫療設備……環境和條件感覺不輸城市裡的三甲醫院。

除了硬體設施的提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宣武中醫醫院也派出醫療團隊,對阜平縣中醫醫院進行深度幫扶。團隊裡都是北京的知名專家,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放心看病。

「以前,本地患者大多會選擇去石家莊、保定的醫院做手術,現在我們條件好了、名氣響了,來的患者多了,我們也越來越忙。」顧翟說。

「新工作這麼忙,還跟女朋友兩地分居,能適應嗎?」記者問道。

「雖然才剛過3個月,但我覺得回來是正確的選擇。在這裡,我能跟大醫院的專家學習很多東西,很有收穫。如果以後有機會,我希望還能去外地的大醫院繼續進修,學成回來繼續造福家鄉的老百姓。」顧翟神情堅定。

顧翟還跟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其實,我這次回來,已經在縣城裡買好了房子。再過幾個月,我女朋友也要辭掉那邊的工作,來阜平『投奔』我啦。」說到這,他的臉上是掩蓋不住的甜蜜。

周合偉:「未來20年還要好好幹」

周合偉指導村裡的孩子畫畫。受訪者供圖

見到周合偉,是在黑崖溝貓村的狗小畫廊。只見他拿起畫筆描了一圈,旁邊的狗小卻又搖頭又擺手,用其他顏料塗掉了。「他這是嫌棄我畫的不好呢。」周合偉攤手一笑。

狗小,是黑崖溝的一位聾啞人。從前,他領著殘疾人補助獨自生活。如今,他跟著周合偉學會了畫畫,還在村裡開了畫展,一年靠賣畫能掙一萬多塊錢。

「狗小學會畫畫以後,變得自信了,願意跟人交流了,村裡的人跟他熟絡了不少。」周合偉說。

狗小畫廊,是周合偉創辦的冷山公益畫院一角。曾在南京「漂」了十年、又在景德鎮創業開過公司的他,始終還是掛念家鄉。

「以前,我們這個地方太落後了,年輕人都要往外跑。總書記來了之後,阜平發展得越來越好。我覺得未來大有可為,所以回來做藝術鄉建。」周合偉說。

周合偉所說的藝術鄉建,主要包括公益畫院和貓村。在公益畫院,他免費教村民學習畫畫。不到兩年,包括狗小在內,他已接收了大約300名學員。

「剛開始,有很多村民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不敢來。」他一一展示村民們的作品,「現在來的人越來越多,你看,原本在家帶孩子的婦女,也能畫出不錯的山水畫。」

說到貓村,周合偉也有自己的規劃,「這裡有100多隻『留守』貓,都是易地搬遷的村民留下的,我就把它們聚集起來統一餵養。」

古樸的青石板路和小石橋、鄉土風格的石牆繪畫、以貓咪為元素設計的指路牌……貓村不僅有貓,還是個文藝範兒的小村莊。

「光是今年夏天,貓村就來了超過一萬名觀光客,還舉辦了藝術節。我們計劃打造成網紅打卡地,帶動黑崖溝的鄉村旅遊發展。」周合偉說,「我的短期目標是通過藝術鄉建讓村子『活』起來,目前基本達到了。」

「你長期計劃在這裡待多久?」記者問。

「第一次跟村書記見面,他也問我這個問題。我說『計劃是20年』,把他嚇一跳!換個地方,我可能堅持不下去,但這是我的家鄉。」周合偉說著,望向遠處的青山。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家鄉的日子美了,年輕人的幹勁更足了。劉雲清、顧翟、周合偉……他們的故事只是許許多多阜平年輕人奮鬥圓夢的縮影。近年來,回到阜平的年輕人已有將近5000名。他們在各自領域創業就業,揮灑著青春和汗水。這些年輕人的夢想,將伴隨阜平的發展,生根、發芽、開花。他們將與23萬阜平人一起,書寫自己和阜平更美好的明天。

(來源:人民網)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人物特稿」回到阜平的年輕人
    說起當年從保定回到村裡,劉雲清樂了:「當時為這事兒我和媳婦兒天天吵架,後來慢慢講道理,她也就跟我回來了。」劉雲清是龍泉關鎮黑崖溝村人,高中畢業後,在保定市區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娶了媳婦、生了二胎,還買了房和車。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卻萌生了回鄉的想法——「聽說總書記來咱們阜平了,心情很激動。
  • 人民日報整版關注阜平戰貧:黃土開始「生金」,年輕人回來了
    2015年,河北建設集團備好幾千萬元扶貧資金,到阜平開展社會扶貧。扶什麼?怎麼扶?集團和縣裡商討。「幫扶不是簡單給錢給物,而應注重可持續性,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他們長期受益。」阜平縣有關負責人回憶。
  • 河北阜平:全國獨一無二的桑園坪「毛撣子會」
    6月初,我回到家鄉,辦完事情後在龍泉關鎮與高中同學小聚。我的老同學張永紅是桑園坪村人,曾任龍泉關總校校長(管理龍泉關鎮所有學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毛撣子會」的研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工作。談笑間,張永紅同學向我詳細講述了桑園坪「毛撣子會」的由來、內容、表演形式與文化價值。
  • 河北阜平:歷史上竟然有三道長城
    因阜平全境為山區,並且層巒疊嶂的險峻陡崖高不可攀,縱橫交錯的峽谷溝壑深不可測,所以長城城牆多藉助山體,只建臺少築牆。築牆的地力除長城嶺外,還有黑崖溝、鐵嶺口、落路口、養馬樓嶺、舊營等多處地方。長城主要在靈丘縣與阜平縣交界處,時南時北。分布情況如下:長城由平型關南下至竹帛口,分為兩路,一路向東,稱阜平北線長城,一路繼續南下,稱阜平西線長城口。
  • 重生七零文,女主重回70年拐回自家老公,發家致富奔向康莊大道!
    今天姜文為你們推薦得是:重生七零文,女主重回70年拐回自家老公,發家致富奔向康莊大道!第1本:《重生70年代:拐回老公好致富》——作者:香世妮妮簡介:偶然一朝重生回到七十年代知青下放的前夕,程妍之表示,不怕!憑藉她對未來幾十年的『先知』,這一世,她一定能夠帶領她家老公,發家致富、奔向康莊大道。不過,發家致富什麼的,暫且先等等。先讓她,將她家親親老公,重新拐了回來再說!
  • 河北阜平電信工程師及時搶修保障通信網絡暢通
    2月15日凌晨4:00,隨著最後一條受損光纜的恢復,阜平區域內網絡中斷業務全部恢復正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期,中國電信阜平分公司網絡維護工程師魏風雷帶領搶修隊成員,與時間賽跑,經過三小時的連續搶修作業,保障了阜平百姓的通信暢通。
  • 中國·河北2019汽車(房車)露營大會 在保定阜平開幕
    中國·河北2019汽車(房車)露營大會於10月19日在保定阜平駱駝灣村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河北省體育局、保定市人民政府主辦,保定市體育局、阜平縣人民政府、淶源縣人民政府承辦,河北覺知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策劃執行。
  • 阜平「交卷」!「盼著總書記再來看看」
    2012年歲末,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第一次赴農村考察就來到河北阜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裡,習近平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如今7年過去,阜平「交卷」了!今年2月,阜平縣「摘帽」;6月,縣剩餘貧困人口脫貧。
  • 河北阜平:「只要勤勞肯幹,脫貧致富不難」
    新華社石家莊6月11日電題:河北阜平:「只要勤勞肯幹,脫貧致富不難」新華社記者範世輝、張洪河早晨六七點鐘,河北省阜平縣食用菌種植核心區,車水馬龍。食用菌種植戶或採摘、或分揀、或到收購點送食用菌,忙得不亦樂乎。談起脫貧致富,當地群眾信心滿滿:「產業送門前,缺錢有貸款,怕賠有保險,脫貧致富,只要『幹』就行。」
  • 【新華社】脫貧的「亮」度——從電力指數曲線看河北阜平之變
    阜平地處太行深山區,貧困發生率曾高達54%。今年2月,阜平縣整體脫貧摘帽。電力指數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阜平經濟增長動力的源頭在哪裡?近日,記者選取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去尋找其中的答案。場景一:駱駝灣村民宿昔日再現:坑窪狹窄的黃土路,低矮破舊的土坯房,家裡最常用的電器是燈泡。
  • 科技支撐龍頭帶動 河北阜平「老鄉菇」帶來「老鄉富」
    河北新聞網訊(張淑梅)「俺種了兩個棚的香菇,今年長勢不太好,出菇率不是很高,所以今天專門過來請教專家。」11月19日,「2020年河北省山區香菇栽培技術培訓會」在河北阜平縣舉辦,阜平縣龍泉關鎮顧家臺村的村民馬秀英早早來到會場,坐到了第一排。
  • 「決勝2020」河北阜平:誓把黃土變成金 七年巨變奔小康
    許巖攝河北新聞網11月20日訊 今天,中央網信辦「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顧家臺村。和煦的陽光照在村裡的「圓夢廣場」上,鄉親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這裡,到健身器材旁鍛鍊身體。沿著平整的小路往村裡走,街道整潔,街兩旁富有地域特色的新民居錯落有致,一派寧靜宜居的新農村景象。
  • 《溫暖有光放映隊》與您相約河北阜平
    本周六我們將迎來節目的第三站——河北阜平,由林永健、大鵬和鍾楚曦組成的明星放映隊將帶我們開啟這裡的光影之旅。  革命老區煥發新生,體彩助力全民健康  阜平縣,隸屬河北省保定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大名鼎鼎的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與城南莊革命紀念館,便坐落於此。阜平縣山清水秀,風景秀麗,但也曾是太行山片區的深度貧困地區。
  • 價值投資是唯一康莊大道
    價值白馬投資將是唯一的康莊大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都督最看好的賽道上,金種子和老白乾今日再度大漲!茅五穩如泰山,看到幾種新說法,挺有意思的!1.中國2035年的遠景目標其中一項提到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白酒文化就是中國強勢文化的代表符號,有望拓展到全球。
  • 大道康莊陝西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陝西實踐
    8月的三秦大地,暑去微涼、朝霞如火、絢麗多姿,伴隨著年中最美的時節,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徐徐鋪開。老區遍種「幸福果」車行陝北,黃土高原的山峁之間,綠色竟是主色調!難以想像,20年前,這裡是另一番景象:溝壑縱橫,禿嶺荒山,漫天風沙……「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
  • 「對話新國企·大道康莊」丨中國中鐵:鋪就致富「快車道」 造血...
    「對話新國企·大道康莊」丨中國中鐵:鋪就致富「快車道」 造血扶貧拔窮根 2020-10-17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阜平脫貧「摘帽」回訪記!多管齊下構築防返貧託底保障網
    新華社石家莊3月13日電(記者範世輝 趙鴻宇)河北省阜平縣近日宣布脫貧「摘帽」,作為曾經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阜平的脫貧過程具有代表意義。此次回訪阜平,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深受震撼。另外,河北全省推廣的精準防貧保險,是醫療保障政策的最後一道防線。一直分管扶貧工作的阜平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趙敏濤說,縣財政投入資金為2.4萬餘名貧困群眾提供了防貧保險,通過智慧防返貧平臺,實現了扶貧、農業、住建、醫保、教育、民政、人社、殘聯、金融、人保財險10個部門數據整合共享,對存在返貧風險和致貧風險的重點人群實現了精準預警、精準核查、精準幫扶。
  • 河北阜平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旅遊收入翻番,帶動貧困人口4886人
    由於環境閉塞、交通不便,長期以來,阜平全縣發展滯緩。李愛民所在的駱駝灣村地處太行山深處,「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環境讓鄉親們的日子過得更是艱辛。「我之前一直在北京,搬運工、司機、超市小老闆等什麼都做過,儘管每月有七八千元收入,但因為生活成本高,還要照顧兩個孩子,總是存不下錢。」為維持生計,除了一部分駱駝灣村民在家種地,像李愛民一樣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在外打工。
  • 阜平不再貧,黃土變成金
    從那天起,全縣號召年輕人返鄉創業,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來了,我要回去試試。2013年初,過完春節,我辭掉了北京的工作回村。那時候,同村的年輕人信心不足,而我家條件相對好一些,父親給我蓋了16間房,有創業的基礎,我成為村裡的第一個返鄉青年。
  • 慶豐收 迎小康|河北阜平駱駝灣:生態好 遊客多 日子美
    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攝9月22日,阜平縣駱駝灣村又熱鬧了起來。小吃美食街、茶室、年畫館、土特產售賣、農家樂……進入豐收季的駱駝灣,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可觀、可食、可賞的鄉村生態旅遊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哇!這裡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