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耕耘碩果纍纍歷經磨難始見真金
我市隆重舉行《鄭秉謙文集》首發式
9月3日上午,《鄭秉謙文集》首發式在美麗的新安江畔隆重舉行。作為從建德這片土地走出去的當代著名作家,市委、市政府以家鄉人民的特有熱情,回顧了鄭秉謙先生六十餘年筆耕不輟的文學創作生涯。
原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鄭秉謙及其夫人葉雲娣,市領導洪慶華、汪華瑛、郭昌友、王偉,以及我市文藝界部分專家學者代表和鄭秉謙先生的友人參加了首發式。
市委副書記、市長洪慶華在首發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鄭秉謙文集》的首發表示最誠摯的祝賀,並指出,鄭秉謙老先生一生孜孜以求,筆耕不輟,用自己手中的筆,塑造人物,鞭撻醜惡,弘揚正氣,歌頌民主、自由與進步,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畢生精力。在六十多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鄭秉謙老先生取得了累累碩果,為中國當代文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手中捧讀的六卷300多萬字的《鄭秉謙文集》,就是他一輩子耕耘所結出的豐碩成果。他的這些成就,不僅是浙江文壇的一大喜事、盛事,更是我們家鄉人民的驕傲。鄭秉謙老先生熱愛故土,熱愛家鄉。他十九歲離開家鄉,在外奮鬥六十多年,但無論走到哪裡,最令他魂牽夢繞的還是建德這片熱土。鄭秉謙老先生熱愛生活,追求民主,矢志不渝地為人民大眾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鄭秉謙老先生思想深邃,學養深厚。曲折的人生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他的思考更理性、更深刻。洪慶華衷心地祝願鄭秉謙老先生健康長壽,同時也希望他繼續在文學創作、文化研究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汪華瑛主持首發式,並指出,鄭秉謙老先生幾十年筆耕不輟,對文學創作不斷追求,所表現出來的真知灼見和藝術魅力,都是很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建德文藝界同志很好地學習。她同時也希望鄭秉謙老先生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為提升建德知名度、促進文藝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市政協副主席、新安化工集團董事長王偉,在首發式上講述了鄭秉謙老先生與新安化工的淵源,並衷心祝願鄭秉謙老先生身體健康,晚年幸福。
鄭秉謙先生是當代著名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他是建德梅城人,是當代建德這塊土地上走向中國文壇的第一人。到目前為止,鄭秉謙先生共出版過三部長篇小說,並且有數以百計的中短篇小說、散文、隨筆、文論雜談,大約有五百多萬字的作品問世。
解放前夕,鄭秉謙在嚴州中學投筆從戎,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剿匪反霸鬥爭,當過軍報記者,並且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後轉入地方人民武裝部工作。1954年,他在驚濤駭浪的東海之濱寫出了他的成名之作———《柳金刀和他的妻子》這一轟動中國文壇的短篇小說,這也是他的奠基之作。自那之後,他在《人民文學》雜誌一年之中先後發表5篇作品,傳為一時之佳話,並參加了具有廣泛影響的全國青年作家會議,受到當時毛主席、周總理等的接見。後來他調入浙江省文聯和《東海》雜誌社工作,在這期間他又相繼發表了許多有影響力的作品。
在他步入27歲之後不久,正當鄭秉謙先生進入文學創作黃金歲月的時刻,在那場反右運動中,他不幸被錯劃為右派,並下放到德清勞動改造。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鄭秉謙先生才重見天日,得到了平反昭雪。當他在最艱難的日子裡,他也沒有放下手中筆,在病中他寫出了長篇小說《碧海緣》。等他重新出山之後,他先後同高光等老一輩作家一起,恢復了《東海》文學雜誌,並且創辦了《江南》大型文學月刊,為浙江文學的新生進行了艱苦的努力。在改革開放之後的三十多年中,鄭秉謙老當益壯,意志彌堅,創作的熱情從未間斷。尤其是現如今,鄭秉謙已年過八旬,但他仍是國內極少堅持寫作的老作家之一,並正在著手他的又一新的力作———《蘇東坡傳》。
此次出版的《鄭秉謙文集》,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他對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認識的獨特視野,也能夠看到他在文學創作上的才華與成就,更能全面認識他的人格魅力。(記者胡曉坤朱永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