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塑造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的敏感期,適時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讓幼兒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是塑造培養幼兒健全人格、奠基人生最佳開端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沂源實驗幼兒園把開展禮儀教育列為主要工作之一,並且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教育內容具體化,制定由淺入深的禮儀行為計劃。在教育過程中,該園把禮儀教育進行討論、結合情境體驗、家庭實踐相結合。使幼兒親身感知情境禮儀、實踐禮儀內容,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意識和禮儀行為,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的發展。
優化育人環境 創設良好禮儀氛圍與幼兒「對話」
環境的教育功能是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一走進南麻第四小學附屬幼兒園,可以看到「人人講文明」「人人懂禮節」等文明提示語;在樓道中創設與禮儀教育要求相一致的情景畫,用視覺語言暗示、提示幼兒言行要符合禮儀規範,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在幼兒喜歡的圖書角有意識投放禮儀方面的書籍、圖片,使幼兒在欣賞的同時,受到人物典範的感染。同時評選禮儀寶寶參加每天的入園活動,禮儀寶寶和值班老師一起,用標準站姿迎接幼兒入園,聲聲問好,甜美的微笑,成為每位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言行更是創設禮儀氛圍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言行是幼兒學習的典範,因此教師首先要時時處處規範自己的言行、以禮相待,教師良好的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有利於幼兒禮儀行為的養成。
良好的育人環境,所創設出來的良好的禮儀氛圍,使得寶寶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在愉快中知道了什麼是禮儀,學會了怎樣有禮儀,真可謂「事半功倍」!
優化情境教學將禮儀教育具體化情境化
在日常禮儀教學中該園重點採用了情境化禮儀教學,情境禮儀為幼兒提供實踐社會道德行為的機會,在特定的禮儀情境中,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真實反映著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係,模仿生活中人們的行為準則,學習模仿正確的接人待物的態度,體驗各種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各種情感。幼兒在情境中,忘我表現,形象逼真的表現出所擔當的角色的角色特徵,如在乘車禮儀的情境中,扮演售票員的幼兒,有禮貌的招呼乘客排隊上下車,幫助老人、抱「孩子」的「媽媽」尋找座位,通過這些特定情景再現,讓幼兒有了仔細觀察社會「點滴」的能力。當然,在表演過程中也會經常發生爭執這樣的「小鏡頭」,教師適當引導、啟發讓幼兒思考解決的辦法,還讓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尊重長輩、關愛弱者等良好的思想品質。
優化家園聯繫 「禮儀之花」花開萬家
家庭教育是我們深入開展禮儀教育的重要合作夥伴,禮儀教育僅僅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倡導園內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共同為娃娃搭建講文明的氛圍,這就要求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續性。因此,該園積極探究組織家長學習成人禮儀,要求每位幼兒家長懂成人禮儀,了解幼兒禮儀常識,不用成年禮儀約束幼兒,使用合適的禮節促進幼兒健康發展。首先,該園利用校訊通、小型家長會、禮儀專欄等形式積極向家長宣傳。為讓禮儀教育更加深入開展幼兒園為家長開通了「每月一禮」活動,採用家園聯繫欄向家長介紹禮儀常識,例如提醒家長改正接聽電話音量過大的不良習慣,在每月「一禮」中和家長共同學習電話禮儀:「電話接通,問你好,通話結束 說再見 掛電話 長者先 輕拿起 輕掛斷 懂禮節 人人贊」。通過這種方式讓家長注意生活小節給孩子樹立禮儀榜樣。其次,不定期組織家長交流會。在交流會上,把孩子每天學到哪些禮儀知識了,組織家長之間交流體會,介紹經驗,查找不足,園內與家長達成共識,有的放矢的為娃娃們找準當下需要改進的教育計劃及下一步的培養目標。最後,家庭和幼兒園同步提供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把禮儀教育融人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帶動幼兒禮儀情感的加深和禮儀技巧的提高。
園所教育讓禮儀教育走進家庭,禮儀教育從影響一個幼兒帶動一個家庭,家園攜手讓禮儀教育深入開展帶動千萬家,不但對幼兒禮儀行為習慣的培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將來對社會會有積極的影響。
通過幾年的禮儀教育實踐,在園內營造了一種積極健康的園所文化氛圍,孩子們也順利地融入了健康的文化氛圍之中。孩子們的言行舉止在一點一點地改變,只要時時刻刻將禮儀教育放在心上,讓禮儀教育滲透於活動之中,在不久的將來,幼兒園的禮儀教育一定會結出累累碩果。(沂源實驗幼兒園 朱曉燕)
【來源:淄博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