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20時34分訊(王露露 實習 趙林娟)愛雅課程,你一直是主角!在強調幼兒核心素養的今天,學前教育課程改革已進入「3.0時代」,如何讓幼兒成為課程的主體?培養幼兒深度學習?
沙坪垻實驗幼兒園歷經10年探索,秉承「愛啟未來,雅行一生」的辦園理念,著力構建愛雅園本課程,主張「把兒童放在課程的中央」「讓兒童在真實的情境裡忙起來」「相信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讓兒童真正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自己成長與發展的主人。
近日,沙坪垻區實驗幼兒園第十二屆「雅韻課堂」展評活動成功落幕,教師們通過課堂實例分享、觀摩學習等方式,探索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激發教師內生動力。
以幼兒為主體
探索遊戲中的深度學習 拓展幼兒思維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充分注重幼兒教育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和引導幼兒開展課堂探究。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滲透五大領域,老師們精心準備,帶來了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展評。
班級玩具分享會:理解我與其他事物的關係
「老師,我不想給他玩,玩具是我的……」「徐老師,我家孩子從來不願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該怎樣教育孩子別自私呢?」小班老師徐慧首先拋出了兒童和家長之間的問題,她思考道:「難道真是孩子們自私嗎?其實我更看到了孩子們想要與同伴進行互動的情感需求。」兒童們通過玩具分享會、玩具交換日、愛心捐贈等實踐,開始接受分享。
一場幼兒畫展,一波三折地展出選地,讓沙坪垻實驗幼兒園大二班的小朋友們不僅知道了天氣、安全、人流量等細節的重要性,更養成了有計劃、懂禮貌,做事仔細,團結互助的品質,大二班老師張世餘說:「兒童是課程的建構者,要給予孩子話語建構權,在活動中孩子們戰勝自己,提升能力。讓計劃成常態,習慣成自然,收穫成必然,這正是愛雅課程的意義所在。」
親子實地考察並繪製重慶橋都地圖
原本要舉行的親子馬拉松因為疫情取消,為了彌補缺憾,李穎和大三班的老師們萌生了開展班級迷你馬拉松的念頭。從繪製邀請卡,走進幼兒園各個地方積極宣傳,到確定賽道,測量記錄賽道長度,最後到自製馬拉松吉祥物、獎牌,活動全程由老師們帶領著小朋友們一起經歷。李穎說,孩子們有著雙重身份,他們既是運動員,又是工作者,他們為自己服務,更為自己代言。「比賽帶給孩子們不僅有體驗,更有享受。有序、自主、堅持、投入、拼搏……這些都讓孩子們的成長更加驚喜!」
為了讓孩子們對重慶有宏觀的認識,大一班的小朋友和父母一起以橋梁為主題,尋找重慶印象。孩子們帶著思考,通過親子學習、實踐統計、專家諮詢等多種途徑探索橋的秘密。這個活動就像是帶著孩子們做一個課題,前期的知識積累和活動準備是研究過程,孩子們不斷發揮鑽研精神,採取不同實踐方式,最終獲得成功。喻鳳玲表示,「他們收穫的不僅是橋都的知識,還收穫了好奇、專心專注、探究等品質。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家長聯繫,讓家長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兒童能深度學習,家長也更能理解什麼是有深度的教育。」
在兒童為主體的課程改革中,沙實幼聚焦幼兒核心素養,提出要在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教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那麼,到底何為深度學習?幼兒園階段為什麼可以進行深度學習?如何拓展幼兒的深度學習?
向前來參觀「班級橋都搭建」的年級同伴介紹石門大橋和朝天門長江大橋的基本信息
向園長媽媽借畫展布展物資
「為什麼有的剪刀是尖的,有的是鈍的?」面對中班小朋友發出的疑問,袁豔老師就《有用的工具》為主題進行實例分享。在分享中,她從以兒童興趣點生發項目為源點、兒童主體性進行項目分組、兒童自主性選擇探究形式,兒童真體驗開展項目探究、兒童忙碌性舉行項目發布、兒童主體性開展項目評價六個方面,回答了兒童項目學習的基本流程是什麼和通過何種形式實現「看得見兒童」的課程兩個問題。
在《一起來計劃》回溯性備課案例分享中,大二班的劉碧薇老師提出自己的三個思考:模塊課程計劃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發展?課程的實施是否滿足孩子當下的需求?課程的成果是否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通過大二班孩子舉辦畫展,從要做什麼到計劃擬定,從遇到問題到調整計劃,最後成功的過程,劉老師說,最好的課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緊跟著孩子獨特的生長,助力孩子發展。
基於項目的深度學習、基於現有課程和遊戲的深度學習,是沙實幼課程改革的重要抓手,相比於淺層學習,沙實幼更關注學習過程是如何具體開展和迭代推進,關注學習過程的聯繫與建構、理解與反思、遷移與運用,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拓展思維,促進深度學習。
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十年磨一劍探索「愛雅」園本課程
重慶市沙坪垻區實驗幼兒園作為重慶市首批示範幼兒園,結合「愛啟未來 雅行一生」的辦學理念,以培育幼兒核心素養為目標,歷時十年探索,構建了「愛雅」園本課程體系。
雅韻課堂是沙實幼教師練兵活動演變而來,冠以「雅韻」之名,力圖構建和而不同的教師團隊研修文化,高效促進教師隊伍成長。
雅韻課堂,家長觀測團全情投入
第十二屆雅韻課堂現場展示教學活動:中班舞蹈
據悉,沙實幼基於「愛啟未來」的辦園理念,依據幼兒園陽光有愛、優品有行、樂學有夢的「三有」育人目標,經過3年醞釀,2013年愛雅主題課程應運而生,這是由幼兒園管理層、全園教師及幼兒共同構建的具有幼兒園特質的園本課程。
最初,愛雅課程內容以常德、學習品質、情感三條線為主,對接「三有」育人目標,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推敲愛雅主題課程目標,注重課程編制的留白,允許課程活動安排領域不均衡。
2017年是愛雅課程的重要轉折點,沙實幼成為沙坪垻區課程創新基地,提出了愛雅課程建構的新挑戰,園領導再審愛雅主題課程與辦園理念、育人目標、核心素養、課程體系、各年齡段兒童經驗等多個關聯,愛雅課程升級,其體系構建成為沙實幼作為創新基地首先完成的目標任務。
2018年,沙實幼重新審視愛雅主題課程,探尋「看得見兒童」的課程理念下,愛雅課程存在的根源問題,同時愛雅24模塊課程創新啟動,打造教師課程構建實施能力。
團隊微論壇「看得見兒童」課程行動
以兒童忙碌性進行項目發布
2020年,「愛雅24模塊」課程全面實施,同步推行回溯性備課,實踐「看得見兒童」的課程。沙實幼副園長周麗將整個過程稱為「一場靜悄悄的變革,一個看得見兒童的行動」。如今沙實幼不斷變革回溯性備課,深化「看得見兒童」的課程理念。
專家點讚「愛雅課程」
科學引領幼教高質量發展
張世餘成為幼師已十餘年,之前也多次參加雅韻課堂的展評活動,每一次都讓她對愛雅課程的理解更深入。「愛雅課程是源於它『看得見兒童』的理念,小朋友是建構課程的主角,不是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要尊重他們的心理和需求來逐漸推進課程和課堂。」
專家點評:沙坪垻區教師進修學院初教部主任 官雪梅
專家點評:沙坪垻區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 陳彥
專家點評:沙坪垻區教委初教科科長 陳翅
「通過雅韻課堂的展評,是老師對課程的回顧和梳理,對自身的專業能力也是一種提升。」李穎老師將愛雅課程歸納為「五個」給予,即給予幼兒話語權,搭建深度學習的載體;給予幼兒建構權,實現深度學習的發生;給予幼兒選擇權,支撐深度學習的發生;給予幼兒體驗權,提高深度學習的效率;給予幼兒自主權,享受深度學習的成果。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中心主任徐宇表示,她一步一步見證到了沙實幼的成長。多年來,沙實幼一直堅持改革,堅持進步,堅持創新,「堅持」是沙實幼發展的觀念,創新則是發展的源動力,這種堅持讓全園教師都有了質的改變。「老師們還要進一步理解24模塊主題,為愛雅課程增添故事情節,以此更好詮釋24模塊!」
愛雅課程走過了十載春秋,沙實幼也迎來了核心素養下的黃金時代,今天的學前教育已經告別以生活經驗為依據的保育,走向了以科學性和專業性為核心的教育科學。
在自身質量提升的同時,沙實幼不忘回饋社會、服務民生,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公益普惠、公平優質的集團化辦學路徑,也反向促進全市學前教育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課程的固化成果促進教研向著縱深發展,沙實幼出版了《生活小能人》《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忙」起來》《希望遇見「懂」的你》《中國小小孩》等數本書籍,為科學幼教樹立風向標。
領銜協作發展項目,與鳳鳴山幼兒園、映泉幼兒園、樹人沙磁小學附屬幼兒園、蓮光小學附屬幼兒園、金色悅城幼兒園、學府悅園第三幼兒園、艾兒樂幼兒園等十幾所園結對幫扶,帶去專題講座、教學活動觀摩、教研組織方法等指導,為幼兒園教育理念、園本課程建構等頂層設計出謀劃策。
作為西南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重慶第二師範學院等高校的實習基地及國培項目基地園,每學年接待保育實習、遊戲實習、教學實習100多人次,為幼教事業師資培訓貢獻綿薄之力,為準教師做好師德、師能方面的專業引領。
沙實幼作為公辦示範幼兒園,近3年,接待全國同行觀摩學習97次8600多人次,培訓授課、幫扶指導、送教代培89次7000多人次,責無旁貸地發揮著示範、輻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