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遺言:希望愛哲學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獨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學

2020-12-17 歷史知心人

每年的2月22日,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百年誕辰日。

叔本華是唯意志論的創始者及先驅,他曾公開反對理性哲學主義,締造非理性主義哲學,理論持續影響後世紀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是世界哲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叔本華出生於富庶家庭,父親經商,母親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女作家。童年,叔本華在衣食無憂的家庭成長,但家庭能夠給予他物質卻不能為他的精神帶來給養。

長大後的叔本華,先後經歷父親精神失常,投湖自盡,母親背井離鄉,拋下他獨自遠走,等一系列事故。在人生的種種痛苦之下,他將自己的精神,更好的培育起來,創立了哲學理論的新篇章。

1805年,繼承父親遺產後的叔本華,並沒有選擇繼續經營父親的事業,而是轉入哥廷根大學攻讀醫學專業,在學校裡,他經常對教會的制度和宗教理念感到反感,於是在恩師的指導下,他轉為攻讀哲學。

1811年叔本華以博士學位畢業,其後曾發布代表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部作品一直爆火到三次出版,在第三次出版的時候,這部小眾題材的哲學作品,意外爆紅出圈,引發了世界的震動。就在這本書開始,叔本華開啟了非理性哲學主義的道路,之後,叔本華的這本書,被譽為理性主義的先驅書籍。

後來我們知道叔本華在和黑格爾曾在柏林大學爭奪聽眾,最後以叔本華敗北為結局,這件事對叔本華打擊很大,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哲學,甚至有些自負地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1833年,在大學裡受挫之後,叔本華移居法蘭克福,並在那兒度過了最後寂寞的27年。

1853年後他的哲學才為人重視,但他仍然過著十分孤獨的日子,與他相伴的是一條叫「世界靈魂」的捲毛狗。

1860年,叔本華因肺炎惡化去世。他在遺言中說:希望愛好他哲學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獨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學。

部分的哲學作品,並不能讓沒有學過哲學專業的人更好的理解。有感於這一點,叔本華後來創作了《人生的智慧》這一本較為淺顯,但道理深刻的書籍。

《人生的智慧》這本書闡述了叔本華對人生諸多問題的看法,包括幸福、為人、處事、修身、財富。

很多內容,聽起來或許會很難受,因為直戳戳的說到你心裡去了,但卻又無力反駁,因為說的太準確了。

這樣接地氣,見解又深刻的內容,使得這本書在近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哲學經典。

今天分享的句子,都來自於這本書。

我讀了這本書,感覺像給自己的心靈洗了個澡,智慧變得通體透亮了。

尼採看到他的書,說:「我仿佛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

人生的智慧,無論你在哪個年齡段,都是必須要去了解的事情。

現在這本書也非常便宜,僅需73元,一頓飯的錢,便能讀到宗師級大哲學家叔本華的這本通俗易懂、充滿哲理的書,讀完之後,你在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問題,或許都能被解決。

相關焦點

  • 無睡意哲學 | 生命哲學先驅:叔本華、齊克果、尼採 - EP61'
    一、叔本華:人生就如鐘擺 - EP55 近代哲學是關於意識主體的哲學,大部分哲學家把主體看作純粹的理智和認識主體。然而在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眼中,人固然是理智和認識能力的主體,不過人在更加根本的意義上是一個具有本能、衝動、欲求和渴望的主體。因此,叔本華對西方哲學發展的意義在於他對傳統理性主義的批判,轉而強調主體的非理性面向。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那股勁兒可怕也可悲,明白了心裡就有希望了
    但是理性主義太強調人的理性了,把人塑造得不像一個人了,沒有了感情,一堆冠冕堂皇的道理充斥著,所以筆者認為理性主義的擁護者還是沒有真正重視到人的全面性。到了叔本華,他將人的真正本能拿到了第一位,強調人的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一個哲學術語,通俗理解就是「活著的那股執著勁兒」。這是筆者的認識。
  • 哲學大師叔本華,孤僻一生,品味這10句哲理名言,醍醐灌頂
    叔本華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間在英國和法國求學,能夠說7種語言。本來要繼承家業,父親過世得以讓他進入大學。正因為進入格廷根大學,叔本華開始對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愛柏拉圖,也愛康德,對二人的思想相當推崇,最後憑藉論文《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獲得博士學位,歌德對他非常讚賞,也發現了他的悲觀主義傾向。
  • 聽說懂哲學的人都很厲害,怎樣讓自己喜歡上哲學?
    對於自己真心不愛,但又強迫去喜歡和學習的東西,又哪裡能夠看得進去呢,也是沒有心情去深入理解與專研的。不能聽說別人覺得什麼厲害便去學什麼,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哲學,是一門深入思考的學科,他不僅僅限定在人生哲學裡,還有很多職場、社交、宇宙等等方面的哲學。
  •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其實這個糟老頭子樂觀又善良的很
    亞瑟 叔本華(1788年 - 1860年),德國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叔本華出生於德國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因自殺身亡。母親約翰娜 叔本華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家,與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
  • 零基礎也能讀懂的哲學入門書|《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打破「哲學書太難」困境零基礎也能讀懂的超人氣哲學入門書《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定價《理想國》《君主論》《懺悔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致死的疾病》《悲劇的誕生》《人的境況》《憂鬱的熱帶》《詞與物》等。
  • 《叔本華人生哲學》走近大師的心靈之旅,或許會改變你的一生
    《叔本華人生哲學》是叔本華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基本反映了叔本華人生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哲學是人生觀的學問,哲學是心靈的完善,哲學是生命的詩。 1、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個人表現出聰明和思想只能激起別人對他的憎恨和反感。顯示自己的聰明智慧其實就是間接地指責別人愚蠢和無能。對於人來說,最值得我們引以為豪的莫過於精神思想素質,因為人正是基於這方面的優勢才優於動物。
  • 一代哲學天才叔本華,將麗質天成的女人視如敝履,卻終身未娶
    他認為女性終日梳妝打扮只是為了俘獲男人,女人缺乏理智,只懂得享受當下,不知道計劃未來,「既愚蠢又淺顯——一言以蔽之,她們的思想是介於成人和小孩之間」。可是叔本華曾經還是追求過一個女人,這個女人還是別人的情婦,也許這個女人是完美的,或許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了她的一些『缺點』,所以後來他便放棄了。
  • 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認可的天才
    世界上有很多人學哲學,學哲學的人總會讀到黑格爾的著作、叔本華的著作,讀來讀去,讀到最後卻發現這個世界怎麼不一樣了呢?實際上並不是這個世界改變了,而是當我們讀完這些偉人著作的時候,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眼光不一樣了。哲學史上,除了這些非凡的著作,還有眾多的名人,叔本華就是其中之一。
  • 一代哲學家叔本華,一個60年不被承認的天才
    富家也給叔本華帶來了良好的教育基礎。儘管叔本華的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但他最終還是因為精神問題自殺了。叔本華和母親的關係並不好,最後甚至分手了。大學時代,年輕的叔本華愛上了哲學,認為自己可以在哲學上與自己的靈魂進行更好的對話。沒有人知道在那之後世界上會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30歲時,叔本華出版了他的著名著作《世界如意志與外表》。然而,在這個時代,他的作品很少有人能理解。
  • 叔本華:精神空虛的庸人喜歡社交,而有智慧的人則用孤獨富養精神
    叔本華說。他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作為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他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並且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尼採、華格納、託爾斯泰等名人都是他的信徒。
  • 叔本華曾經說過:「判斷力就像鳳凰一樣少見」
    不過能覺得自己沒有多少判斷力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判斷力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人都是覺得自己是有足夠的判斷力,然後一提到叔本華就只會嘟囔」悲觀主義哲學家「,知道幾個斷章取義或者雞湯化了的觀點,要麼就是各種關於叔本華個人的八卦,然而往往既沒看過叔本華的書,也不了解叔本華的哲學。
  • 叔本華:一個人在大自然中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
    該不該叫叔本華由於叔本華是尼採的精神導師,他對尼採的哲學思想給予了極大的啟發和幫助。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享受孤獨的哲人。誰是叔本華呢?他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著名德國哲學家。他本來是學醫學的,但卻對哲學感興趣。在哲學史上,他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是唯心論的創立者和主要代表之一。
  • 叔本華:世間有奇蹟嗎?相信奇蹟會發生的,都是什麼人?
    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叔本華提出,世界的一面是我的表象,世界的另一面是我的意志,作為表象的世界是表面的現象,而作為意志的世界乃是真實的世界,世界運作的主宰力量便是生命意志。叔本華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認為人的行為並不受理性控制,他的哲學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哲學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 叔本華:「人越庸俗越是喜歡交際,真正的高手都是孤獨的」
    叔本華與黑格爾同時是偉大的德國哲學家和唯美主義者。他繼承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哲學家的卓越哲學觀,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他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他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革,對後世的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哲學家產生了重大影響。可以說,西方現代哲學圍繞著一座豐碑。
  • 中國哲學的緣由、脈絡、弊病,他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了
    中國哲學越來越精密,卻很悲哀地在自由中迷失了方向,有時純粹是亂逛。在這一覺醒階段,中國哲學忙碌投身於許多問題。整個宇宙對思想者來說都是煥然全新的,他們總能在注意力所致之處找到要進入的問題。他們的心靈是如此兼收並蓄,如此富有創造力。先秦時代過後,迎來了思想板結的時期,思想的血液註定只能在硬化老舊的血管裡流動。
  • 叔本華:欲望永遠不能滿足,意志永遠是饑渴的意志!
    叔本華非常討厭黑格爾,正所謂人生何處不相逢,一旦相逢就抽風,叔本華到柏林大學當老師時,黑格爾正在柏林大學如日中天,他的哲學課不僅座位上坐滿了人,過道上還站滿了人。為了和黑格爾分庭抗禮,順便證明下自己,叔本華很自負地將自己的課程排在和黑格爾同一時間段。
  • 叔本華:要麼庸俗,要麼孤獨,人別陶醉在一種虛假的友誼中自得
    有的人寧願臉上堆著虛偽的、令人難受的假笑,也不願意以真面目示人;有些人寧願對自己十分討厭的人報之以謙卑的微笑,也不願正視自己的內心,從而遠離他,還自己的心靈一片寧靜。人們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自我隱瞞和欺騙。他們不停地告訴自己,要對每個人微笑,不管是自己喜歡的還是討厭的人,不能遷怒於他人,否則可能會失去這段友誼。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在廣義上,它包括這樣一些學派和哲學,它們的傾向雖可各不相同,但有許多觀點仍是近似、彼此一致和相互聯繫的。在狹義上,「分析哲學」也可以更嚴格地用來指某些思想家和思想流派中的某些人或某些觀點。分析哲學反對傳統哲學那種抽象思辨的研究方式,試圖通過某種「精確的分析」清除哲學論爭中的混亂。  那麼,究竟怎樣才是「分析的」?
  • 新知丨幹春松:王國維對中國哲學核心範疇的解釋嘗試
    他主張學術要與政治分離,並堅信宇宙人生問題乃人類之普遍問題,無論這些觀念來自西方還是東方,只要能慰藉人的苦痛,必能找到知音。宇宙和人生問題是伴隨人類生存活動的始終,具有超越時代的永恆性,其興味不應被現實的政治變遷所左右。對於此類問題的解決所要依賴的唯有哲學和美術,因此要排斥功利態度而尋求純粹學術理想。唯其如此,中國人之哲學思考,才能發達起來:「學術之所爭,只有是非、真偽之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