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溜溜球」與傳統的「擦頂球」相比有其獨到之處
一是站位
採用的是正向貼腳側壓打。其要領是面向目標、兩腳前後錯開,球槌貼在右腳右側,上體適度躬曲,兩手以正常擊球姿勢握杆,握杆位置有區別,需要量體裁衣。
根據隊員身高,依託左腳前後的移動調整身體重心,身體重心由兩球之間距離的遠近決定,一般以隊員的上手為身體重心基準點。兩個球的距離如果較遠,身體重心要距他球近些;反之,身體重心的選點則適當向自球靠近。重心調整好了,槌頭的入射角就會恰到好處。
二是擊球手法
瞄準好後,槌頭貼地,槌尾抬起,槌呈前低後高狀態,用手腕、手指發力,採取推、送、拋的連續動作。要以推、送的方法擊球,擊球動作即將結束的瞬間附加上「拋」的輔助力。「拋」的過程輕巧、柔和,將自球擦頂他球向目標球或目標區域運行,球槌則以拋物線軌跡揮桿。
這裡所講的「拋」是「溜溜球」這項技術的重中之重。推、送加大了自他球撞擊時的接觸面積,自球彈起後沿他球頂部滾動前行,使得自球運行穩定,而「拋」則加強了自球運行速度與距離的可控能力,使自球擦頂他球運行成功的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擦頂球的成功率,符合上拋力學原理。
二、「溜溜球」的優點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其攻擊距離可超過十五米,攻擊範圍全覆蓋,可從多個方向進行攻擊,郎他球的兩個邊、一個頂,即使兩球靠近邊線,操作這一技術動作時,自球都能夠輕鬆地抵達目標附近實施攻擊,且他球也不容易出界;
二是集跳球與擦球的綜合優勢於一體,成功率和殺傷力很大。
三、「溜溜球」的日常科學訓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佘教練根據所執教的少兒隊在校學習的特點,利用節假日、周末休息日,組織隊員進行科學訓練。
一是技術訓練。除日常的撞、閃擊訓練之外,他將自己潛心摸索、研究出來的「溜溜球」技術「秘籍」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少兒隊員,讓每一個隊員對「溜溜球」動作要領做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運用自如。
經過苦練和巧練,隊員們在平常訓練中擊打「溜溜球」的成功率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是戰術配合訓練。如在一區軌道、二門零號位、三線邊或四角等區域擊打「溜溜球」,自球的落位點要在目標球或目標區域可控範圍之內。
四、運用「溜溜球」要把握好時機和條件
一是利用邊線兩球或多球結組,在杆隊員為待杆隊員造角、搭炮架;
二是在杆隊員要熟悉待杆隊員擊打「溜溜球」的習慣,如兩球之間的距離,攻擊方向是偏左還是偏右,當好「二傳手」,為待杆隊員擊打「溜溜球」創造最佳條件;
三是不同的場地,把握擊打「溜溜球」的辦法,儘快適應場地;
四是擊打時做深呼吸,保證心態平和,做到全神貫注,穩退棒,準擊球。擊球時注意肢體、手腕不宜僵硬,不要隨意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