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這部電影從未上映就開始關注,點映的時候口碑炸裂更是挑起了觀看欲望,在到最後獲獎無數,一直忍住沒有看槍版,雖然國內肯定是不會上映這種限制級別的電影了。在昨天終於看完了這部期待已久的神作。還有其有可能會獲得今年的奧斯卡。
看電影首先令我驚豔的是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他走路樣子,舉止和眼神,會讓你覺得這就是一個被壓抑的病人,而你的注意力完全會被他吸引住,甚至有一種很熟悉此人的感覺。這和有些演技差的人完全形成反差,哪些人是你想忽略他們,多關注劇情,他隨時都能夠讓你出戲一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且沒有對比也就看不到真神。
他的演技讓我折服的畫面之一是在公交車上面的哈哈大笑,我從他的表情中讀出了三個意思:這個笑是不有自主的,這個笑讓他很痛苦,他極力地壓住笑容但是無濟於事的無奈。這三層意思完全不用動腦子想的,看一眼他的表情就會知道,太厲害了。還有一個演技折服我的畫面是他第一次上脫口秀舞臺時走路的姿勢,會讓你覺得一是這樣的人就應該這麼走路,二是第一次上脫口秀舞臺緊張和興奮。總之這個人的演技太厲害了,我感覺黃渤的演技和他是一個水平的,但是他可比黃渤帥多了。
正如小丑的經典起源漫畫《致命玩笑》中所說,讓人成為瘋子只需要糟糕的一天,電影中這個糟糕的一天是從被小孩子戲弄開始,小丑逐漸的失生活的所有希望,當一個人失去所有希望並且一無所有之後,要麼死亡要麼瘋狂,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小時候被虐待過,精神狀況有問題的人,那結果必然是瘋狂,而且一旦墮入瘋狂永不會回頭的狀態。想想《寄生蟲》中的男主,其還是開朗的正常人,由於受不了上流的社會的鄙視和嫌棄,又對現實生活很失望,就作出瘋狂的殺人舉措,也由於是個正常人,衝動之後才能恢復理性,而精神病真的是「一入魔門深似海」。
小丑的生活中五個希望
一是工作的希望。小丑的家庭只有他和自己的母親,而且母親又是整天賦閒在家,完全就是累贅一樣的存在。小丑只有工作了才能夠照顧自己,照顧這個累贅母親。小丑失去工作完全是一個社會悲劇,被小孩子捉弄,被同事誣陷,這些放在正常環境也許就是不是事情,但是在當時經濟大蕭條的環境,這些小事完全可以讓一個人失去寶貴的工作,失去唯一的經濟來源。當然最後他都進行了報復,槍殺欺負他的成年人,用剪刀捅死誣陷他的同事。
第二是對母親的希望。在小丑的印象中母親是一個慈祥的,上進的,正常的人。而且當得知母親是一個精神病,自己是被母親領養的,而且在自己小時候母親還放縱其男友虐待小丑後,對母親希望破滅了,於是她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
第三個是對愛情的希望。小丑內心是渴望愛與被愛的,尤其是在失去工作後更加強烈。在電梯中遇到一個女子,人家稍微對其態度有些友善,便臆想
人家喜歡他,而且還有些主動靠近他。當最後發現除了電梯相遇之外,那個女子成為他的女朋友,在情緒低落時照顧他,和他朝夕相處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他精神分裂幻想的時候,這個希望也破滅了,於是他殺了那個女子和那個女子的孩子。
第四個是地位的希望。開始以為自己就是託馬斯·韋恩(哥譚首富)的兒子時,他就想進行身份轉換,想從一個被忽略的垃圾人,成為一個受人矚目的首富之子。當大家告訴他真相時他不信,還要自己去尋找確認。最終託馬斯·韋恩雖然不是他殺死的,也是因為他製造的混亂而死。
第五個是對穆雷的希望。小丑的終極夢想就是能夠上穆雷·弗蘭克林脫口秀,而且被穆雷賞識,雖然電影中只呈現了他的一次幻想,但是我覺得他這麼想肯定不止一次。小丑喜歡穆雷有可能是受到了母親的影響,而且他選擇幹小丑這份工作也是往脫口秀發展的一個臺階。最終他可以作為嘉賓如願的上穆雷的脫口秀了,只不過和他幻想不同的是他不是被作為的被欣賞的對象,而是作為笑話對待。當主持人穆雷表示出一點對自己的忽視和不屑,他的這個希望完全破滅了,於是他在現場直播時槍殺了穆雷。
總之這是一部比較壓抑的電影,主角是一個悲劇的小人物,而且還是一個精神病人。他不一定是小丑,可以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可以是一個環衛工人,可以是一個送外賣,總之是一個基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