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採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據《漢書。藝文志》載,「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可見這部分作品乃是漢樂府之精華。《史記樂書》載,漢樂府的設置不晚於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於漢武帝時,已知搜集於東漢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100卷,分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歌辭,橫吹歌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氏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著錄,是收羅漢迄五代樂府最為完備的一部詩集。《樂府詩集》現存漢樂府民歌40餘篇,多為東漢時期作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當時底層人民日常生活的艱難與痛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為中國古代敘事詩奠定了基礎。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主要是貴族文人為祭祀而作的樂歌,華麗典雅,沒有什麼思想內容。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音樂背景:來源:(1)秦國音樂(2)楚國音樂
又叫短簫鐃歌,是漢初從北方民族傳入的北狄樂。歌辭是後來補寫的,內容龐雜,主要是民間創作。
音樂是各地採來的俗樂,歌辭也多是「街陌謠謳」。其中有許多優秀作品,是漢樂府中的精華。
其中樂調多不知所起。因無可歸類,就自成一類。裡面有一部分優秀民歌。
中國詩歌一開始,抒情詩就佔壓倒優勢。《詩經》中僅有幾首敘事詩(如《七月》、《東山》《氓》),大多是抒情詩,且多用重章疊唱的形式。楚辭也以抒情為主。到了漢樂府民歌的出現,雖不足以改變抒情詩佔主流的局面,但畢竟有了相當多的成熟的敘事詩。現存的漢樂府詩,約有三分之一為敘事性作品。這些敘事詩,大多採用第三人稱,表現人物事件比較靈活。短篇則往往截取生活的一個典型片段來表現,使矛盾集中在一個焦點上,既避免過多的交代和鋪陳,又能表現廣闊的社會背景。如《東門行》,只寫了丈夫拔劍欲行,妻子苦苦相勸的場面,但詩歌背後的內容卻是很豐富的。又如《十五從軍徵》,一面是六十五年的從軍生涯,苦苦思鄉;一面是家中多少天災人禍,親人一一凋零。這一切都不說,只說老人白頭歸來,面對荒涼的庭院房舍和一座座墳墓,人生的苦難,社會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樣遭遇,盡在其中了。中等和長篇的敘事詩,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則有更多的描繪和情節的展開、矛盾衝突的起伏。完全有理由說,中國古代的敘事詩,是在漢樂府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代的敘事詩,在體裁分類上,一般都歸附於樂府體。許多名篇,直接以「歌」、「行」為名。
漢樂府詩開創了新的詩體——雜言體和五言體。其雜言詩自由靈活,似乎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一篇之中從一二字到十來個字的都有(如《孤兒行》)。作者只是根據內容的需要來寫。這為以後的雜言歌行開闢了道路。一般認為,五言詩是在漢代產生的。樂府詩中的《江南》、《十五從軍徵》等是整齊的五言詩。一般認為這兩首詩是西漢時的作品。到了東漢,樂府詩中的五言詩越來越多,藝術性也日臻完美。而且和文人五言詩互相影響,共同促進。在漢代樂府民歌中和文人創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詩體,此後成為魏晉南北朝詩歌的主要形式。
漢樂府民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第一次具體而深入地反映了社會下層民眾日常生活的艱難與痛苦。對戰爭的控訴: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裡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飯,採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獨徘徊。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病婦行》: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飢且寒,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裡。閉門塞牘,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交啼泣,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鬱郁累累。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