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中國石化行業內,提起乙苯脫氫技術,大家總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繆長喜。他正是我國烴類脫氧領域的領軍人物,一直從事石化行業最為重要的基本有機原料催化劑及成套技術的研發工作。「973」計劃、「863」計劃、「十條龍」攻關……他為我國石化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繆長喜進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後,第一個研究課題便是「乙苯脫氫制苯乙烯技術」。苯乙烯是一種大宗基本有機原料,被廣泛應用於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生產。而「乙苯脫氫制苯乙烯技術」,國外已經研究了50多年,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我國真正啟動大規模研究才是近幾年的事情。
「由於關鍵技術被國外公司所壟斷,國內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引進裝置,即便是支付了巨額的專利費,也無法獲得核心技術。」繆長喜說。他的研究課題,就是要研發出屬於中國自己的技術,擺脫國外公司的制約。
催化劑是這項研究的關鍵。為此,繆長喜如饑似渴地從大量國內外最新資訊中汲取養分,不斷充實、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一年半時間,他負責研究的GS-08新型苯乙烯催化劑項目便突破了催化劑固鉀、防流失等關鍵技術,創新性地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催化劑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這讓中國開始引領全球苯乙烯催化劑研發的大方向,並形成了包括催化劑組成、製備、應用方案在內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系列專利技術,從而徹底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
除此之外,繆長喜的重要成果還有許多。他領銜攻克了三聯換熱器洩漏這一世界性難題;藉助流體力學計算軟體,研發了節能降耗新技術,推動我國苯乙烯生產技術進入世界領先行列;而他主持研發的新型丁烯氧化脫氫催化劑及工藝技術,使得中國石化的丁烯氧化脫氫制丁二烯成套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大規模生產。
曾鐵強是繆長喜的徒弟,從華東理工大學有機化學專業博士畢業,他在繆長喜的指導下,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石化人。在曾鐵強看來,繆老師除了高超的專業水平外,還擁有著紮實的工作作風。
「遇到工作上的問題,繆老師總是身先士卒,帶領我們下到反應器裡檢修。」曾鐵強說。反應器裡環境艱苦,通常半小時就要換一班,但繆長喜為了搶時間,常常在下面一「悶」就是兩三個小時。「從反應器裡爬上來的時候,臉上、身上沾滿了紅色的催化劑粉塵,連連體服都刮破了,讓我們非常敬佩。」
這名石化行業的領軍人,還有貼近民生的另一面:繆長喜是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履職期間共提出了28項建議,而他最關注的的便是環保問題。從PM2.5防治,到垃圾分類全覆蓋,再到應對霧霾危害、落實河長制……他的建議直擊歷年來的環保民生痛點,對落實情況更是非常較真。
這也是他科研態度的延伸——繆長喜心中有一個石化強國夢。國家的需要就是他的使命,不求名利、不求聞達,他願意成為中國石化行業薪火傳承中承前啟後的墊腳石。
文字:趙天予
原標題:《不明覺厲!看這個全國勞動模範如何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封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