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年營收超27億

2021-01-08 機經網

  根據IFR發布的《全球機器人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度安裝量排名前五的市場分別為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

  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不僅吸引了發那科abb、安川、庫卡四大國際機器人巨頭在我國設立中國總部或機器人總部,還孕育出一批實力強勁的本土機器人企業,如新松機器人新時達、科大智能等等。

  據了解,新松機器人創辦於2000年,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歷經20餘年的發展,現擁有工業機器人、潔淨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系列產品。

  根據新松機器人發布的2019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27.45億元,淨利潤為2.93億元。

  從營收數據上看,新松機器人的體量並不是很大,甚至不及網際網路巨頭的零頭。但在衡量一家企業的時候,並非只看營收,還要看其社會貢獻等。新松機器人的貢獻在於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核心技術,進而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松機器人能在短短二十餘年間取得這樣的成就,一方面離不開中科院的支持,一方面則是因為其始終堅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同時也離不開近十餘年來機器人行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

   1、中科院孕育的機器人巨頭

  

  新松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該所在1972年才開始研究機器人,而第一臺工業機器人早在1959年誕生於美國。

  上世紀九十年代,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成立。至此,我國才開始大力發展機器人技術,行業整體起步較晚。

  2000年,研究中心的工業機器人部分開始產業化,新松機器人應運而生。可以看到,新松機器人不是純粹的初創企業,而是一開始就繼承了較為豐富的底子,如工業機器人的技術等。

  

  2、堅持自主研發

  

  「新松」的名字取自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取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紀念蔣院士。新松機器人創辦後,蔣新松的學生曲道奎便接下了重任,一步一個腳印帶領企業發展壯大。

  技術出身的曲道奎,在經營新松機器人的時候自然非常注重自主研發。他曾經說過,新松不走低端路線,一定要推出高端機器人與國際巨頭一比高下。

  基於這樣的理念,再加上一番辛苦研發,新松機器人成功突破海外技術封鎖,並贏得國際巨頭對中國工業機器人地位的認可。

  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新松機器人逐步形成集自主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核心產品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產品遠銷全球各地。

  3、前景廣闊的機器人行業

  

  機器人大致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三大類。近年來,隨著全球工業超4.0迭代發展,5G技術的加速商業化應用,以及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機器人行業迅速發展,未來幾年有望成為千億量級的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機器人賽道上,雖然本土誕生了諸如新松、新時達等實力不俗的企業,但由於起步晚,技術跟發那科、ABB等國際巨頭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即是說,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新松機器人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未來,新松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趕超發那科等巨頭,需要加大研發力度,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

 

相關焦點

  • 中國機器人巨頭,年營收35億,力壓新松機器人
    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準,目前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中各國必爭的高地。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為57.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70億元,蟬聯全球首位。
  • 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中國機器人之王誕生:眾所周知,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如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川崎重工等知名企業,在全球工業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足的地位,可以說日本的企業長期佔據著高端製造產業。而近年來國內也湧現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企業,新松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全球機器人十大巨頭排名,國內目前也只有新松機器人能躋身榜單中。
  •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壟斷,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半年吸金超12億
    不過,中國機器人產業因為先天不足且起步較晚,故而成長過程頗為坎坷。而且,外國壟斷企業也心照不宣地圍攻中國機器人製造業,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壟斷 雖然面臨巨大差距,中國機器人產業依舊蹣跚起步,穩穩走向世界前列。
  • 這家青企打破國際技術封鎖 國內首個清理回收水下機器人「下海」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近日,青島華興水下機器人技術服務公司「一種船體垃圾清理回收的水下機器人及其操作方法」國家發明專利證書正式授權下發。15日,國內首個清理回收水下機器人樣機下水展示。長期以來,運用水下機器人進行船底殼清洗等服務技術,一直被3家歐洲企業壟斷。為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青島華興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青島藍谷投資成立青島華興水下機器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注於環保水下機器人的研發和清洗服務。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環保水下清洗船底機器人系統」已在多艘科研及商用船隻使用。
  • 中國科技真巨頭!打破德日技術封鎖,服務華為與蘋果,月營超12億
    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在過去幾十餘年時間一步步成長為全球第一大消費電子產品市場,根據相關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規模接近4000億元,預計2020年全年將達到5819.3億元。從各方數據來看,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與消費電子品牌都表現得足夠優秀。但是,在繁榮背後卻依然存在著危機,那就是關於核心技術的問題,這一點從華為先後遭遇谷歌應用生態與麒麟晶片製造困境就能看出。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真的就沒有核心技術,例如中國光學巨頭大立光就憑藉自身的核心技術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鏡頭製造商。
  • 短短29天時間,中國晶片巨頭「猛虎出籠」,打破美方晶片封鎖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近年來,國家對晶片領域扶持力度增大,而在華為尋求臺積電代工受阻後,作為中國內陸晶片代工巨頭的中芯國際更是受到大眾的關注在5月5日,中國國際宣布將於科創板上市的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6月1日,中芯國際的遞交的申請被受理,6月19日,成功過會。同月29日,中芯國際的科創板註冊申請獲得證監會的同意。中芯國際僅用29天的時間,便走完其他公司或許要費上幾年才能通過的上市流程,堪稱神速,創下了科創板最快紀錄。
  • 看這個全國勞動模範如何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封鎖
    看這個全國勞動模範如何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封鎖 2020-12-14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卻在IPO關口遭遇國外巨頭2700多萬專利索賠
    而原告正是上海拓璞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的兩大巨頭之一——法國杜菲工業公司(Dufieux SAS,專利申請人和原告名稱為「迪菲厄工業公司」,簡稱「杜菲公司」)。 但是此次上海拓璞在IPO過程中遇到國外巨頭的打壓,也成為科創板上市以來首起由國外企業發起的專利訴訟。杜菲公司是否希望通過專利訴訟來達到延緩或阻擊上海拓璞上市的目的,尚不得而知。 但是上海拓璞通過正在快速蠶食國外巨頭的市場卻是不爭的事實。
  • 打破杜邦等國外廠商技術封鎖,國內PI薄膜龍頭企業過會
    2018年以前,火電企業經歷了大規模的節能減排、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19年底,實現超低排放的火電機組累計約8.9億千瓦,佔火電總裝機容量的86%。 由於PI薄膜技術含量高,市場長期被杜邦、鍾淵化學等國外巨頭佔據,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建立獨立的核心技術體系,與杜邦等國外廠商形成競爭,本次募集資金將用於PI薄膜的生產,屬於科技創新領域。
  • 新疆低調化工巨頭,年營收831億,全國排名第二,力壓萬華化學
    近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根據化工行業子榜單顯示,恆力石化、中泰化學、萬華化學分列前三,營收分別為1007.82億、831.2億和680.51億。這三家雖然都是化工企業,但業務側重點有所不同。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據Qorvo公布的數據,在全球射頻晶片市場,日美廠商佔據的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博通、思佳訊、村田等均為美日兩國的射頻晶片龍頭,常年壟斷著全球市場。同時,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激增。
  • 中國量子領域再突破,頂著國外技術封鎖,打造國有智慧財產權安全
    國外的技術壟斷事件早已屢見不鮮,而重力儀所涉及的技術封鎖雖十分罕見,但畢竟與國家戰略安全息息相關,諸如地震監測、資源勘探等需要精密測量的領域,可以想像,一旦假手於人,我們或許能夠獲得他國提供的信息參數,試問又有誰敢信?誰敢用呢?
  • 用戶27億完勝微信!全球真正的社交巨頭,一年進帳4600億
    但這一情況也僅僅是限於國內,因為如果你在國外問別人用啥社交軟體,他不會告訴你是QQ或者微信,而會是「Facebook」。這個美國公司打造的社交網絡服務網站,才是全球真正的社交巨頭!據資料顯示,Facebook僅僅成立於2004年,這比騰訊還要晚得多!
  • 連虧14年,燒錢3000億!突破日韓技術封鎖,如今逆襲成科技巨頭
    2020年10月底,京東方集團發布了2020年3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在今年第3季度實現營收408.2億元,同比增長33.04%;歸母淨利潤則為13.4億元,同比增長629.3%。
  • 中國這一位女科學家,打破美國50年技術封鎖,美媒:中國居裡夫人
    中國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大力發展科技,經過無數人的努力,中國的科技實力總算從落後到現在的領先於世界大多數國家,而這些,是這70年來,我國的科研人員日夜辛苦奮鬥才換來的中國實力,正是因為他們的艱苦奮鬥,才為我們換來現在的美好生活。
  • 格力機器人,董小姐花了8年製造的中國夢想!
    轉角處,牆上印有董明珠相片的巨大橫幅招呼來訪者,旁邊寫著她的著名宣言「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而到2017年,格力智能裝備已成為擁有近千名員工、產品覆蓋工業機器人等10多個領域的裝備企業。   其2017年公開聲明中稱,2016年,格力通過自主研發製造的智能裝備,整體生產效率提升10.5%。
  • 年入1160億,中國屏幕巨頭崛起!用27年時間,成為全球第一
    4月27日,中國屏幕巨頭京東方發布年度財務報告,根據財報數據顯示,京東方在2019年實現營收1160.6億元,相比2018年上漲19.51%。這是京東方年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不過由於2019年半導體市場正處於低谷期,面板價格有所下滑,因而京東方2019年的淨利潤相比2018年下滑44.14%,為19.2億元。在筆者看來,雖然京東方淨利下滑,但這依舊不能掩蓋這位國產巨頭已經崛起的事實。
  • 自主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制約——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
    自主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制約——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唐山召開2020年12月2日「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昌盛國際酒店召開,本次發布會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
  • 英國媒體:中國又掌握關鍵部件核心技術,再次打破美國技術封鎖
    當然,這還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迅速,我一直都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同樣的,我們現在也能感受到中國科技在世界上有怎樣的影響力。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是什麼,我認為就是半導體行業了,原因也是很簡單,半導體是現代科技的基石,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所有的科技產品,尤其是只能產品,它的核心就都是晶片,而晶片是由光刻機製造出來的,因此光刻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使命擔當故事丨用信仰的力量打破技術封鎖
    中矽高科有限公司2002年,光伏行業發展中的多晶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國外技術封鎖,國內市場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這給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卡脖子」技術被西方掌握,怎麼辦?此時,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今「中國恩菲」)的嚴大洲收到通知,公司將在河南洛陽建立洛陽中矽高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多晶矽領域的技術研發,打破技術封鎖。而他,則是科研帶頭人。「能不能行?」當時的公司領導這麼問他。「沒問題,什麼時候出發?」嚴大洲毫不猶豫。「跟家裡人說一下,準備動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