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這家中國企業,成功擠進全球十大機器人榜單

2021-01-10 柳先說

隨著國內整體工業水平的提升,「高端製造」成為了近年來的發展的重點,特別是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的高、精、尖領域。根據知名調研機構IDC預測,在全球機器人主要發達區域,亞太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預計其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約合9000億人民幣),全球佔比達七成。

中國機器人之王誕生:眾所周知,日本機器人產業非常發達,如發那科、安川機器人、川崎重工等知名企業,在全球工業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足的地位,可以說日本的企業長期佔據著高端製造產業。而近年來國內也湧現了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企業,新松機器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全球機器人十大巨頭排名,國內目前也只有新松機器人能躋身榜單中。

資料顯示:作為國內該領域的先驅者,新松機器人從創立至今已走過十九年的歷程,企業創造了百餘項行業第一,其成功研製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多個系列。打破多項國外技術封鎖,填補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產品性能比肩日本同類公司,截止2019年2月公司的市值達到230億。企業能有今天的地位,離不開背後的創始人曲道奎博士這些年的苦心經營。

出生於山東的曲道奎,是國內機器人相關領域的科研專家,博士生導師。八十年代他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並且師從「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門下,成為了國內最早的一批專業研究機器人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

九十年代初期,他被派住德國薩爾大學電子技術系的系統理論實驗室作訪問學者,從事神經元網絡在機器人中的應用研究,在德國他親眼見證了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重要價值,在留學那期間裡,他暗自下定決心,回去後一定要幫助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

在德國學習兩年後,曲道奎受回國立即組建了機器人研究工程部。有一次,瀋陽當地的一家汽車廠遇到了技術難題,當時汽車廠的發動機裝配線的裝配速度慢,效率非常低下。為解決這個難題,他和團隊開發出了AGV裝配系統,該系統能前後左右移動和轉彎,還能在兩分鐘之內舉起發動機並安裝到車裡,成功了解決了汽車廠的難題,並將產品出口到了三星航空,這件事在工業機器人界引起了不小的討論,曲道奎所在的研究院頓時名聲大振。

為了更好的幫助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在研究院的支持下,曲道奎與幾位同事一起創立了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他們很快研發出了點焊、弧焊、移動機器人等一系列產品。後來其自主技術合裝的AGV系統,憑藉過硬的質量,以及價格優勢成功在通用汽車全球採購競標中獲勝,打破了國內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先河,也由此開啟了新松機器人的黃金時代。

自動化設備是工業數據產生的源頭,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沒有自動化設備,數據的互聯就無從談起。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他們產品已經累計出口至全球各地,為全球三千多家國際大型企業提供產業升級服務。其中,工業機器人、物流與倉儲化自動設備、交通自動化系統,這三大領域是其營收主力。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作為創始人的曲道奎表示,機器人現在正處在一個由機器向人進化的重大轉折點,機器人企業要抓住機會,實現由量向質的提升。他曾說到:「機器人與人類關係將越來越密切,讓機器人更加智能化這已成為必然趨勢。」

相關焦點

  •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年營收超27億
    根據IFR發布的《全球機器人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度安裝量排名前五的市場分別為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  從營收數據上看,新松機器人的體量並不是很大,甚至不及網際網路巨頭的零頭。但在衡量一家企業的時候,並非只看營收,還要看其社會貢獻等。新松機器人的貢獻在於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核心技術,進而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新松機器人能在短短二十餘年間取得這樣的成就,一方面離不開中科院的支持,一方面則是因為其始終堅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同時也離不開近十餘年來機器人行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
  • 中核華龍一號成功併網發電:中國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成都造的醫學機器人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山東大學MBA畢業的賈寅今年完成了職業生涯的一次重大選擇:從一家旅遊公司跳槽到了位於天府軟體園的中科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  賈寅看中這家公司的,是它所處的領域和未來的發展前景。中科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定位於推動下一代醫學機器人的研發、製造、臨床及市場應用,醫學機器人研發目前已進入後期調試階段。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松江企業致力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器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松江企業致力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器 2020-04-19 2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機器人關節第一股 」上市!打破日企壟斷,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
    曾經,諧波減速器市場被日本企業高度壟斷。國內廠商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採購成本遠高於國際同行,製造成本高企成為國產機器人企業發展的桎梏。然而,這種情況在2013年被本土民營企業蘇州綠的所打破。其創始左昱昱是一位技術型的企業家,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他讓諧波減速器價格下降了30%-40%,之後綠的還拓展了國外市場,成為該領域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的企業。
  • 打破歐美企業核心技術壟斷 萬州造「中國芯」即將投產
    近日,隨著萬州首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感測VCSEL晶片在威科賽樂公司正式下線,成功打破了歐美企業核心技術壟斷。目前,該晶片生產線已全面進入工藝優化階段,預計下半年進行小批量投產。「以前,VCSEL晶片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手中,該晶片的下線,意味著威科賽樂成功擠入了全球為數不多可以自主研發VCSEL晶片的企業陣營。」
  • 七一一所研製的TZG型碳纖維複合材料傳動軸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產品應用,近日,七一一所研製的TZG型碳纖維複合材料傳動軸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獲得中國船級社(CCS)頒發的國內首張工廠認可證書。長期以來,先進的船用複合材料傳動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船用複合材料傳動裝置市場被國外知名廠商控制,國內相應的規範與標準缺失。
  • 中國機器人巨頭打破壟斷,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半年吸金超12億
    智能時代的來臨,令智能製造成為全球風口。機器人作為智能製造領域的重要方面之一,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2015年,國家印發《中國製造2025》,提出要以智能製造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有了政策的引導,中國機器人產業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
  • 打破國外壟斷,全國產3D晶片為機器人「點睛」
    傳統機器人只有「手」,只能在固定好的點位上完成既定操作,而新一輪人工智慧技術大大推動了機器和人的協作,這也對機器人的靈活性有了更高要求。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創新」成為宇通汽車前進的新動能
    近些年,在汽車行業出現了「技術向頭部企業靠攏」的趨勢。知名諮詢平臺大搜車智雲發布的《2019年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指出,在以技術搶佔市場的當下,加大技術投入和研發成為了幾乎所有車企關注的焦點,如何打破壟斷、拉開技術差距,也成為了決定企業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卻在IPO關口遭遇國外巨頭2700多萬專利索賠
    這家企業在2017年開發出世界首臺三頭並行鏡像銑削裝備——筒段整體鏡像銑削裝備,填補了國內鏡像銑削技術空白,因此也成為繼法國杜菲工業公司(Dufieux Industrie)、西班牙M.Torres公司之後又一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據Qorvo公布的數據,在全球射頻晶片市場,日美廠商佔據的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博通、思佳訊、村田等均為美日兩國的射頻晶片龍頭,常年壟斷著全球市場。同時,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激增。
  • 三星被打破的壟斷格局,背後是中國企業的崛起
    但是美國手中掌握著世界諸多核心技術是時代的領頭羊,對於這項技術並沒有很看重,認為沒有什麼前途。但是作為被美國一手扶持起來的日本,卻把這個當作了寶貝。進行了沒日沒夜的氪金,而這成就了日本的液晶時代。
  • 全球機器人行業權威榜單RBR50 揭曉!極智嘉是唯一獲獎中國企業!
    2020年6月17日 ——全球權威機器人媒體《機器人商業評論》(Robotics Business Review, RBR)於近日公布2020年度RBR50創新獎榜單,表彰全球最有影響力、最具創新實力的50家機器人行業領導者。
  • 大工「超牛」校友:擔任首席技術官,打破國外壟斷,搶佔市場!
    大連理工大學校友、成都威特電噴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朱元憲帶領著他的研發團隊,打破了德國對於高壓共軌系統的壟斷,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這項成果可以有效地降低船舶發動機排氣汙染物排放量,推動我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進程。
  • 生剝鵪鶉蛋、縫合葡萄皮……來看這家企業的機器人手有多巧
    一個「心靈手巧」的機器人,手裡的活可以有多細?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手術機器人,靈活的「手指」可以生剝鵪鶉蛋殼、可以縫葡萄皮……它就是由中關村企業北京術銳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單多孔模塊化腔鏡手術機器人」,利用該設備,主刀醫生在3D顯示器中立體高清影像的引導下,可操控各種手術工具,完成多個適應症的精準微創治療。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傑發科技打造智能汽車「中國芯」
    本報記者 向炎濤「汽車電子晶片市場非常大,容得下很多公司;汽車電子晶片是汽車的大腦,決定著汽車的核心技術水準。希望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廠商要敢於使用國產晶片,這樣才有利於中國本土汽車產業的發展,強化核心技術。」
  • 這家青企打破國際技術封鎖 國內首個清理回收水下機器人「下海」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近日,青島華興水下機器人技術服務公司「一種船體垃圾清理回收的水下機器人及其操作方法」國家發明專利證書正式授權下發。15日,國內首個清理回收水下機器人樣機下水展示。長期以來,運用水下機器人進行船底殼清洗等服務技術,一直被3家歐洲企業壟斷。為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青島華興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青島藍谷投資成立青島華興水下機器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注於環保水下機器人的研發和清洗服務。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環保水下清洗船底機器人系統」已在多艘科研及商用船隻使用。
  • 這家物流機器人公司如何代表「中國智造」,成為全球機器人50強?
    RBR50名單之所以備受矚目,原因在於《機器人商業評論》是基於整個年度的企業表現,進行動態調整,每年都會更新名單,以此指明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整體方向。智能物流機器人企業極智嘉(Geek+)繼2019年獲獎後蟬聯RBR TOP50,更是今年唯一登榜的中國企業,代表了「中國智造」在機器人領域的最強實力。
  • 華大九天正式宣布,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大部分都被國內 EDA 龍頭企業華大九天包攬了。作為國產EAD龍頭企業,華大九天雖然在大眾面前聲名不顯,但是在業內卻是大名鼎鼎。而在近日2020年第23屆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年會召開,華為大九天也首次亮相,同時其董事長還正式宣布了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