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的傳說
清朝未期,在伊犁河南岸屯墾戍邊的錫伯營裡,年年出龍馬寶駒。這消息象長了翅膀不脛而走,一時間轟動了伊犁將軍府,不久又傳到萬裡之遙的北京城。當清皇帝得知錫伯營出名馬的消息,不禁垂涎三尺,連作夢都想得到龍馬。於是清皇帝立即傳旨叫錫伯人每年給朝廷進貢龍馬了。
那麼這龍馬寶駒是怎麼來的呢?傳說錫伯人奉皇帝旨令來到伊犁後,開荒種地需要馬,守卡巡邏離不開馬,每三年一次到千裡之外的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換防更需要馬。但當時錫伯營八個牛錄裡偏偏缺少馬匹,人們都為這馬匹的事而著急呢!
錫伯營缺馬的事,早已急壞了二牛錄(寨牛錄)名叫哈達山的人。他除了耕種幾十畝良田外,還精心繁殖、餵養了十幾匹母馬,他想繁殖出更多的馬匹來。為了放好母馬群,他特意從博爾塔拉請來兩個蒙古牧馬人為他牧馬,並以厚禮相送。兩名蒙古人受著哈達山的重託,把母馬群趕到二牛錄(寨牛錄)後面神秘的土船泉①一帶放牧。從此哈達山也在家裡常給海爾堪瑪發②燒香磕頭,祈求保佑他的母馬群繁衍出更多更好的駿馬來。
一年春天,在一個月兒高照夜色迷人的晚上,那深不見底的神秘土船泉裡,突然翻起層層浪花,不一會兒,從浪花中騰飛出一匹毛色發亮的高頭公馬,然後長嘯一聲,鑽進母馬群裡去了。放馬的蒙古人見到這一情景,都疑感不解,像是作夢。但確確實實有一匹高頭大馬在母馬群裡東轉轉西走走,母馬也豪不害怕。於是兩個人商量等早晨天快亮時,把所有的馬一匹不漏地趕到哈達山家的馬圈裡,無論如何也要把那匹身份不明的馬抓到手。可是把馬群趕到馬圈裡一看,偏偏不見那匹高頭大馬,一數,還是原來的十幾匹母馬。他們把這奇怪的事告訴了哈達山後,哈達山感到非常惋惜,說道:「啊!那是一匹龍馬呀!你倆不是本地人,不知道土船泉的奧秘。傳說在準噶爾時代就曾出過一匹龍馬,準噶爾王為了捉到龍馬,組織了一百名青壯年,準備了一百匹好馬,埋伏在土船泉的周圍,但那匹龍馬始終沒出來……想不到那匹龍馬至今還在呀!這樣吧,你們千萬別驚動,讓它出來好了。」
傳說中的龍馬/網摘
從此兩個蒙古人把母馬群牧放在土船泉一帶。不料,那匹馬又從土船泉裡出來。又和母馬在一起吃青草。一夜夜,一天天,時間過得很快,眼看到了深秋季節,那匹龍馬也不怕人抓它了。這時,放馬人再也耐不住性子,非要抓它騎一騎過個癮不可,於是他們背著哈達山,用馬鬃和馬尾編織了一條又結實又長的繩子,做了套馬環,準備套住龍馬。哪知,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剛剛套住龍馬時,那龍馬驚天動地的長嘯一聲,隨機騰空一躍,像猛虎下山般狂奔起來,兩個人當即被摔倒在地,差一點喪了命。等他們爬起來時,那匹馬早已跳進土船泉裡不見了。
興許他們惹怒了龍馬的緣故,那匹龍馬當晚又從土船泉裡出來,一夜間把所有母馬肚裡的馬駒一個個踢掉後,跳進土船泉裡再也沒有出來。據說後來放馬的蒙古人回到博爾塔拉後,那裡的蒙古人告訴他們說一匹色澤發亮的高頭大馬脖頸上帶著套繩,經常在賽裡木湖③邊吃草,誰也抓不住它……因此,老人們說土船泉和賽裡木湖是互相勾通著的。
賽裡木湖邊的馬群/網摘
一年後,母馬群裡唯一沒被踢掉馬駒的母馬,一胎竟生下兩匹小馬駒。哈達山他們如獲珍寶,萬分高興,就像撫養嬰兒一樣,日夜守護在馬駒身邊,精心照料,不久長大成光溜溜的寶馬了。哈達山靠那兩匹寶馬龍駒,一代又一代繁殖了幾十匹、幾百匹龍馬。這龍馬外貌俊秀,頭頸高昂,眼大眸明,耳小靈敏,蹄質堅硬,毛色發亮,一日能跑千裡路,一躍能過幾丈高的房屋。從此,錫伯營出龍馬的名聲也越傳越遠了。
流傳地區:新疆察布查爾,講述:西布產、豐連,搜集翻譯:趙春生
①土船泉:位於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境內,離二鄉以東以北幾百米處。據西布產老人回憶,那土船泉大如麥場,因為泉中央有一塊長滿青草的陸地,陸地可以移動,故取名叫土船泉。後來錫伯族青年們修挖察布查爾大渠,路過土船泉時,都好奇地觀賞一番,又用鐵鍬往泉裡陸地上扔土,久而久之,土船泉也被填沒了。
②海爾堪瑪發:是傳說中的六畜保護神。
③賽裡木湖:位於在博樂縣境北天山支脈婆羅科努山的群峰之中。湖面海拔二千零七十三米,東西長二十公裡,面積四百五十七平方公裡。
來源:忠錄編《錫伯族民間故事選》/列入「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叢書•故事大系」/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991年10月
編輯:阿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