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緒、時間管理、做出計劃……這些技能是孩子天生就會的嗎?

2020-12-15 京領新國際

執行功能,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其實他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將執行功能定義為:

「使我們能夠計劃,集中注意力,記住指令並成功處理多項任務的思維過程。正如繁忙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可以安全地管理多架飛機在多條跑道上的進場和離場一樣,大腦也需要這種技能來過濾幹擾,確定任務的優先級,設定和實現目標以及控制衝動。」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使用執行功能進行日常活動了。

從玩耍到社交到學習,我們幾乎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使用到了執行功能:

比如在學校裡,有的孩子上課時可以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完成一件事時也不會被別人打擾;

而有的孩子上課時卻總是和同學竊竊私語,家庭作業也需要在父母的監督下才能完成;

在生活上,有些孩子可以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坐上校車,且都能按照計劃完成;

而有的孩子則經常需要家長提醒,且有時候重複好幾遍都會充耳不聞。

在社交場合上,有些孩子表現得禮貌得體,受到大人的表揚,

而有些孩子則會在社交場合表現得比較興奮,大呼小叫,情緒高漲。

參加遊戲的時候,他很難耐心等待,無法跟別的小朋友輪流玩。別人要是不聽他的,他會非常的憤怒或沮喪,玩完之後他也很難平靜下來去從事一個更為安靜的活動。

這些行為差異都是執行功能的體現,從他們的表現可以看出,有些發展良好,有些發展不足。

隨著年齡的發展,執行功能對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重要。

那麼,執行功能還體現在哪些方面,以便讓家長和老師更了解孩子呢?

01

執行功能的體現

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教授Gerard Gioia博士等通過完善的研究發展了對執行功能的理解,並創建了一個評估量表,以幫助父母,老師和專業人士了解孩子,並更具體地考慮如何幫助發展。

以上這些能力都是執行功能的體現,當我們發現孩子的某些執行功能存在薄弱環節的話,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改善。

02

為什麼需要發展執行功能?

執行功能在一個人正常運行的能力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哈佛大學發展兒童中心指出當孩子們有機會發展執行功能時,個人和社會都將會受益

這些技能對於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它們還可以使人們表現出積極的行為,並使我們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做出健康的選擇。

當這些技能出現問題時,人們可能會在生活的不同領域(包括學校,工作和人際關係)掙扎。

執行功能的損害會嚴重影響執行諸如計劃,安排優先順序,組織,關注和記住細節以及控制情緒反應等任務的能力

執行功能差的孩子,他們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穿好衣服,或者在家裡做些簡單的雜事時變得不知所措。

功課可能會成為噩夢,因為他們會定期丟失文件或在到期前一天晚上開始為期一周的作業。

而眾多心理學博士Francesca Favieri等人經研究發現,執行功能障礙嚴重者,也將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來源:frontiers

03

如何發展執行功能?

執行功能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都有發展,面對不同周期,我們需要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們發展執行功能。

來源:rainbow 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的執行功能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給出了增強和發展執行功能的方法,不管是身為老師還是家長,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執行功能:

小學生:5-11歲

1.玩猜遊戲

猜謎遊戲要求玩家鍛鍊工作記憶和靈活思考,因為他們要牢記越來越多的細節。

2.玩需要快速反應的遊戲

當孩子們玩需要快速反應和監控的遊戲時,他們會發展注意力技巧和抑制力。例如Fast ForWord,它同時發展閱讀和認知技能的練習,將學習遊戲化。

3.以多種方式重複說明

通過簡化說明並以多種方式共享它們(口述,視覺甚至手勢)來幫助孩子記住說明。

初中6-8年級(11-14歲)

1.提供積極的聽力練習

使用音頻文件為孩子提供發展注意力和主動聆聽技能的機會。這些可以有效地引導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較長的音頻片段。

2.寫計劃

讓孩子編寫計劃,幫助他們發展計劃和設定目標的技能。

高中9-12年級(14-18歲)

1.制定大型項目

通過將大型項目分解為更小,更易管理的部分,並使用日曆確定每個組件的基準截止日期,教孩子如何繪製大型項目。

2.增強時間感

幫助學生提高時間意識,從而提高他們計劃和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

練習1:記錄典型活動在指定時間段內(例如一天,一周)花費的時間。通過監視專門用於家庭作業,瀏覽社交媒體,觀看電視節目或其他活動的頻率和時間長度,學生可以注意到時間飛逝和拖累。

練習2:練習估算完成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將此估算值與活動所需的實際時間進行比較。全年定期進行此操作,並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們對時間的感覺有所改善。

練習3:在項目或活動之後使用反思工作表來思考當前的時間管理策略,包括成功的示例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04

小結

執行功能的角色類似於樂團中指揮的角色。

指揮負責管理、指揮、組織和整合樂團的每個成員。他們會提示每個音樂家,以便他們知道何時開始演奏,演奏速度有多快或慢,響亮或柔和以及何時停止演奏。

沒有指揮家,音樂將不會流暢或聽起來不那麼優美。

當孩子缺乏執行功能時,需要明確地教他們。

執行功能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並且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雖然培養執行功能的整個過程會很漫長,並且充滿困難和麻煩,但是相信,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一定會受益頗多。

參考資料:

1. 執行功能與自我調節

https://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science/key-concepts/executive-function/

2.P.Allain,F.Etcharry-Bouyx和C.Verny(2013)。執行功能在臨床和臨床前的阿爾茨海默氏病中。

Neurol牧師。169,695–708。doi:10.1016 / j.neurol.2013.07.020

3.活動指南:從嬰兒期到青春期的兒童增強和練習執行功能技能

https://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resources/activities-guide-enhancing-and-practicing-e

xecutive-function-skills-with-children-from-infancy-to-adolescence/4.執行功能的行為評級量表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havior_Rating_Inventory_of_Executive_Function

相關焦點

  • 壹拾壹:教會孩子認識時間和情緒,明白時間和情緒管理非常重要
    其實這些學子都是時間管理高手,情緒管理高手,他們只是懂得時間管理和情緒管控。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話,不知道明天做什麼的人都是不幸的。對於孩子的時間管理,學習管理,情緒管理,很多父母都是茫然的、手足無措的,孩子更是這樣,今天學完了,就不知道明天做什麼。
  • 孩子出現情緒波動?心理學:論孩子自我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聽話乖的孩子,但是隨著孩子慢慢一步步長大,孩子就會開始有了自己的脾性,有時候就會得不好的控制,在這個情況下就需要家長的協助幫助孩子管理情緒。v 所以到底什麼算是情緒管理呢?情緒管理指的就是通過研究個體與群體之間對自身情緒的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引導、互動以及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與群體之間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可以確保個體和群體之間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並且可以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 控制自己的情緒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偉大,5種方法教孩子情緒管理
    孩子的情緒總是不穩定的,不管是哄不好的哇哇大哭還是不合時宜的咯咯大笑都是家長頭疼的問題,而想讓孩子的情緒穩定,家長們必做的則是「情緒管理教育」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教孩子做好情緒管理,不僅讓家長能省不少心,也會讓孩子更接近成功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為了更好的讓父母理解自己的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我用過很多方法,也給媽媽們推薦過很多情緒管理的書,我覺得既可以對父母有效,又對孩子非常有效的是賴馬的《生氣王子》。賴馬先生並非一個高產作家,絕對是一個高質作家,比如《帕拉帕拉山的妖怪》,《勇敢小火車》,《猜一猜我是誰》《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愛哭公主》,《生氣王子》、《慌張先生》.....這些我們熟知的繪本一經上市,立馬就會成為當年的暢銷繪本。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再回想我們平時的教育方式,像這麼大的事,回來一定會因為愛或者害怕大發脾氣,但是我們這樣的方式卻不能很好地讓孩子記住,只會讓孩子和我們越來越遠。這些都是我們所說的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弱,是情商低的表現。而是直接的說「我很害怕」,這就是正確的表達情緒,也合理的控制了情緒。在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會「拉長臉」或者不理他,或者吼叫,這都是通過情緒表達出來我們感覺,並不是真正的控制情緒。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而只要讓孩子擁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的「人來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何教孩子控制好情緒拿破崙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但想要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卻並沒有拿下一座城市這麼難,在這裡我就教各位家長4個幫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可用「鷹架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不懂得情緒管理 還有一類孩子是天生性格就比較暴躁,非常容易積蓄怒火,在某一個時間點突然爆發。但是這類孩子或許內心也很純真,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做到情緒管理。當他們的脾氣突然上來時,他們就藉助身邊的東西開始發脾氣。
  • 《時間管理7堂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成為時間管理的主宰者
    情緒管理看了《時間管理7堂課》第二堂課「情緒管理」才明白,幾乎每一個完美的計劃和好方法,最終都輸給了無法控制的不良情緒,正是因為這些情緒浪費了時間,讓我們不能完成目標。《時間管理7堂課》第二堂課「情緒管理」說明了目標達不成背後的潛在因素,讓我們學會自我覺察,把此章節總結歸納為三方面內容:情緒如何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不良情緒會導致什麼問題、了解自己的情緒並調整情緒,讓我們跟隨秋葉一起,學會感知自己的情緒,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你還讓情緒綁架孩子?學會控制衝動,讓安定的情緒助孩子一臂之力
    在家庭中,情緒失控是顆不定時炸彈。它讓媽媽變成張牙舞爪的恐龍,讓孩子成為無理取鬧的魔王。但如果有方法,可以控制衝動,引導情緒成為助力,家庭關係一定更和諧。情緒對行為大有影響,也因此,自我管理(即管理感受與控制反應)的能力極為重要。如果你更能控制衝動,就能讓你的行動更契合你的價值觀。
  • 解析繪本《野獸國》:當孩子遇見情緒野獸,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關於孩子的情緒問題,父母總是有操不完的心,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也是父母需要做到的一門功課,並且也是一項必需的任務。最近接觸到一本關於孩子情緒管理的兒童繪本,叫做《野獸國》,它很好的描繪了孩子的情緒波動過程。 《野獸國》的作者是"繪本界的畢卡索"——莫裡斯·桑達克的作品。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孩子哭鬧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哭鬧過度就會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這就變成了情緒失控。那難道孩子的情緒失控就沒有辦法了嗎?要想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要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加法思維是人們形成正向思維的有力引導,推動人們積極樂觀的思考問題,培養孩子用"加法思維"看待問題,處理事情時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即使遇到的是不好的事,也可以用"加法思維"來處理,自然情緒崩潰的次數也會減少。
  • 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家長問: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情緒引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情緒管理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孩子需要被引導,而不是任由壞情緒隨意發展。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學會幫助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以及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並對自己的行為對其他人的影響負責。
  • 知道不能吼孩子,但就是控制不住?學會「情緒追蹤」,告別吼娃!
    其實,小孩子貪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卻還是控制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說些氣話:"不是說要6點回來嗎?下次再這樣,就不要出去玩了。"還有一個很經典的場景,孩子考試考差了,儘管孩子面露沮喪之色,父母在心裡可能想的是如何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結果嘴巴說出來的就換了一個樣:"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又考差了,你難道就不能考好一次嗎?"
  • 孩子情緒起伏大,別以為是「真性情」,做好「情商管理」才是正道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情緒起伏大的情況,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認為只是孩子天生"真性情",做事直爽不做作,甚至把這個當成優點。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總是低估孩子,發現自己情緒的後果。而那些情緒起伏不大的孩子,通常都有著較高的情商。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和孩子溝通前,父母該怎么正確管理情緒?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拿破崙 為什麼大部分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不聽呢?孩子不聽,父母就會忍不住發脾氣。父母越發脾氣,孩子就越不聽。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 劉蔣巍:正向思維控制情緒,給孩子空間和安全感
    孩子在幼兒期更多表現出的初級依戀,主動尋求父母的保護和支持;而在高中時期,更多表現出次級依戀,通過防禦行為(例如關門,不願分享學校生活),來設定和父母的界限,既保護「自我」,也享受「成人的控制感」,稱之為「安全基地」。研究表明,經歷過「安全基地」的孩子,在未來的發展中更自信、獨立,有探索精神,有目標感和責任感。所以在高中階段,家長如果可以做到尊重孩子「安全基地」的需求,與孩子溝通可能會更順暢。
  • 如果你也被孩子「執行不了計劃」而困惑,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為什麼孩子總學不會等待,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這類兒童常常伴隨著注意力缺乏、情緒問題和身體協調能力低等問題,將問題深究後我們發現,這些症狀得背後都是由於星孩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薄弱而導致的。 什麼是自我管理?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而根據「鐘擺效應」,既然孩子的正面負面情緒管理是像鐘擺一樣對應的,我們只需要控制好孩子「笑的問題」,孩子自然就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也就不會經常哭個昏天黑地了。如何利用「鐘擺效應」幫孩子管理情緒我們要通過控制孩子的「笑」來阻止孩子的「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堵塞孩子正常情緒宣洩的路徑大吼「不許哭」或者「有什麼好笑的」,正相反,我們要教孩子控制好情緒,第一步恰恰是教孩子如何正確的釋放正面情緒。
  • 孩子經常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長需巧用「3C教育法」
    佳琪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長得也很漂亮,父母在家對她是千依百順。可正因為如此,一旦某方面比不過人家,她就會大發脾氣不能接受。無論是在班上還是在家裡,勝負心都很重。前些天在學校的朗讀比賽上,她輸給了同年級的同學,結果在教室裡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老師勸說不聽,只好打電話請媽媽去了一趟學校。同時,老師也提醒媽媽說,孩子的情緒不能控制是一個大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