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顏真卿《顏勤禮碑》技法解析(值得收藏)

2021-02-08 墨池藝術

「本文共計2490字,適宜閱讀時間為15分鐘」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別號應方。琅玡砑臨沂(今山東省臨沂)人,是中唐傑出的書法家,他曾做過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師,封魯郡公,故世稱「顏平原」或「顏魯公」。



顏真卿少小勤學好問,善於辭令,稟承家學自幼嗜書。742年,34歲的顏真卿被命為醴泉縣縣尉。他在為官時期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愛民,剛正不阿的品格。74歲時顏真卿被奸臣陷害,77歲時,顏真卿被縊殺。




顏真卿博學多才,精通詞文,其書早年曾拜學張旭門下,又對前輩書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習。這一時期代表作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

中期顏真卿以篆人楷,逐漸形成了骨氣清剛、大氣磅礴的書風。這一時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爭座位帖》《郭家廟碑》。

晚期顏字更趨完美,用筆樸素豐茂,結字自然,氣勢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這一時期代表作有《宋廣平碑》《麻姑山仙壇記》《大唐中興頌 《李元靖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自書告身帖》等。

顏真卿的書體端莊、豪放,自成博大雄壯、氣貫長虹的體勢,形成以「筋」為主的「顏體」風貌,所以千餘年來,與「柳體」一起被世人同譽為「顏筋柳骨」,成為書壇上的經典作品。



由於以篆書筆法入楷,所以顏真卿書法成為中鋒用筆的典範。其行筆雄健有力,筆力內含,落筆多藏鋒,收筆多回鋒,尤其起筆處圓筆遠多於方筆。橫畫輕,豎畫重(《顏勤禮碑》的橫細豎粗對比十分強烈),但兩豎同時出現時,左豎常與橫畫一樣細,且兩豎常相向狀安排(即拱向外面);轉筆常用提筆法,圓轉直下,而不作折筆,轉折之筆多呈外圓內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練習顏體時不可一味強調其粗壯的一面,而忽視了顏字點畫用筆厚重、挺健、遒勁的主要特徵。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現存兩面及一側。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各38字。碑側5行,每行37字,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後移新城,現在西安碑林。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晚年所書,其書法藝術已進入完全成熟時期,通篇氣勢磅礴,用筆蒼勁有力,未經後人剔剜,是顏體中的代表作。




漢字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挑,基本它無論多複雜的筆畫都是由這些基本筆畫演變而來。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學者必須勤學苦練的「基本功」,只有打下紮實的基本功,才可能為將來的學習做準備。

這裡總結了《顏勤禮碑》基本筆畫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筆畫的筆法,初學者可認真練習,並根據自身的特點有重點的練習。




點和點的變化

古人人云:「點如高山墜石。」所以點應該有力。顏體的點寫得厚重飽滿,神完氣足。



橫和橫的變化 

顏體的橫畫變化豐富,儀態萬千。或長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點畫而不拘謹,或細如毫髮而不輕浮,這都是由於顏真卿以篆入楷、善於用筆的結果。



撇和撇的變化

撇畫運筆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滯重、快而不輕浮。而且要力到筆尖,防止出鋒時出現「鼠尾」。



捺和捺的變化

顏體的捺畫粗重有力,逆鋒入筆後,漸行漸重,頓筆後漸出鋒收筆,整個運筆過程銜接自然。初學者要認真仔細揣摩其用筆方法,不可寫成「翹腳」狀。



豎和豎的變化

顏體的豎畫粗壯有力,通常寫五分之四處就提收。中豎豎直,左豎常向左拱,右豎常向右拱。



折和折和變化

顏體的折筆通常沒有明顯的折角,有時甚至作提筆圓轉。有折角時變寫成圓中有方、外圓內方的轉角。


鉤和鉤的變化 

顏體的鉤畫多在回鋒頓筆蓄勢後,用力鉤出。鉤雖短促,但無絲毫鬆懈,有時鉤畫也似鉤未鉤,含蓄深沉 。



挑和挑的變化 

挑筆通常逆鋒入筆,頓筆蓄勢後向上挑出,行筆不可過慢,還要力到筆尖,否則亦會出現「鼠尾」。



漢字的常用字有5000多個,如此多的漢字大部分都由一些基本的偏旁部首組合而成,寫好偏旁部首是寫好漢字的必經之路。這裡總結了《顏勤禮碑》中常見的偏旁部首,包括字頭、字底、左偏旁、右偏旁、字框,初學者可循序漸進練習,做到熟練、熟記。



字頭的變化



左偏旁的變化



右偏旁的變化 



字框的變化 




我們練習筆畫和偏旁部首,都是為寫好漢字做準備,在這個基礎上,要寫好漢字,就必須掌握字的結構。對於字的結構,古人有各種各樣的論述,這裡按照簡單易學的原則總結了《顏勤禮碑》中各種字的結構,分為獨體字、合體等,供初學者了解、分析、練習。



獨字體的變化

顏體的獨體字或大或小、或長或扁,形態變化十分豐富,而且筆畫少的獨體字用筆通常較粗重。



合字體的變化

顏體合體字是形態各異,豐富多彩,所以初學者更要認真描摹原作,並學會思考、分析和安排好字的中心點。


① 左右結構

左右結構的字需要注意各自和寬窄、長短、位置高低等等,還要注意二部分的聯繫,要能使二者有機地統一。



② 上下結構

上下結構的字須注意各自的寬窄、長短等等,還要注意上下二部分的聯繫,使二部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③ 左中右結構

左中右結構由於呈三部分橫列,容易寫得過寬,所以應該控制每部分的寬度,以免互相擁擠,還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長短、寬窄、位置高低等等區別和三部分的有機聯繫。



④ 上中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由於呈三部分豎列,容易寫得太長,所以應該控制每部分的長度,以免互相擁擠,還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長短、寬窄以及三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繫等等。



⑤ 包圍結構

包圍結構更應該注意包圍部分與被包圍部分的緊密聯繫,否則容易將字寫散,應該使被包圍部分向包圍部分靠攏。另外由於顏體結字開張,包圍部分應該寫得飽滿(如走之底和「口」部兩豎都向外拱)。




臨摹碑帖是初學者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但倘若要和碑帖達到形神一致,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初學者不斷地對臨、默臨、背臨。而集字練習正好為初學者提供了極好的背臨機會。所謂集字,就是從碑帖中選出部分漢字並組成詩句、對聯進行練習,這樣既可供初學者臨摹,又可作為創作的參考素材讀物。





- end -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Anna 猴小竄 羊羊羊

責編丨Anna


相關焦點

  • 【乾貨】顏真卿楷書《顏勤禮碑》解析,太強了!
    書法入門,當學楷書,而《顏勤禮碑》則是首選! (二)顏真卿書法風格特點 顏真卿博學多才,精通詞文,其書早年曾拜學張旭門下,又對前輩書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習。這一時期代表作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中期顏真卿以篆人楷,逐漸形成了骨氣清剛、大氣磅礴的書風。
  • 【書法課堂】點畫技法解析——《顏勤禮碑》臨習之一
    「竝」字(即「並」字,顏真卿寫作兩個「立」字,這是古寫法)共有六個點,生動活潑,各有姿態,大小、虛實、俯仰、起收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善」字頭上的兩點稱「曾頭」,「黃」字下面的兩點叫「其腳」,筆法如圖所示,要寫得挺勁厚重。
  • 《顏勤禮碑》高清圖冊
    《顏勤禮碑》,唐顏真卿 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殘石175×90×22釐米。碑四面環刻,存書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行38字。左側5行,行37字。 右側上半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刻民國宋伯魯題跋。現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
  • 《顏勤禮碑》拓本(高清)
    碑陰及碑側 碑陽及碑側《顏勤禮碑》,唐顏真卿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
  • 書法練習顏體,該從《顏勤禮碑》開始,還是《多寶塔碑》開始?
    練習書法,許多網友都糾結於,該從《顏勤禮碑》開始,還是從《多寶塔碑》開始?兩者雖然都是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但由於書寫時期不同,所以書法技巧功底程度也不一樣。練習顏體,不建議初學者一開始就選擇《顏勤禮碑》。因為這是顏真卿書法成熟後的筆體,裡面涉及到的書法技巧多,或回鋒,或逆鋒,或側鋒,每一筆都蘊含著書法家非常深厚的書寫功力和藝術追求。初學者容易陷入彷徨迷茫中,不自信的誤區,洩氣,找不著方向。
  • 《顏勤禮碑》學習教程
    這一時期代表作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中期顏真卿以篆人楷,逐漸形成了骨氣清剛、大氣磅礴的書風。這一時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爭座位帖》《郭家廟碑》。晚期顏字更趨完美,用筆樸素豐茂,結字自然,氣勢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這一時期代表作有《宋廣平碑》《麻姑山仙壇記》《大唐中興頌 《李元靖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自書告身帖》等。
  • 淡墨初拓顏勤禮碑,你可能沒有見過,這是梁啓超最愛的拓本
    其代表墨跡有行草書《祭侄文稿》《爭座位帖》,代表碑版有《麻姑仙壇記》《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郭家廟碑》《李玄靖碑》《宋璟碑》和《顏家廟碑》等,摩崖石刻以大字《大唐中興頌》為代表,更有《忠義堂帖》等傳播顏真卿書法的刻帖傳世,皆為後世書家臨習的模板。
  • 【顏碑】故宮藏《顏勤禮碑》初拓全本(附釋文) 值得收藏
    非夫君之積德累仁,貽謀有裕則,何以流光末裔,錫羨盛時?小子真卿,聿修是忝。嬰孩集蓼,不及過庭之訓;晚暮論撰,莫追長老之口。故君之德美,多恨闕遺。銘曰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
  • 《顏勤禮碑》精講演示公開課
    《顏勤禮碑》,唐顏真卿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殘石175×90×22釐米。現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 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71歲。
  • 怎樣臨習《顏真卿的勤禮碑》
    《顏勤禮碑》,唐顏真卿 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殘石175×90×22釐米。
  • 字帖推薦 | 顏真卿-勤禮碑
    《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顏真卿撰文並書丹,公元779年立,為顏真卿七十一歲的書法作品。碑石遠在陝西西安,宋元祐間佚失。原碑有四面碑文,現僅存兩面及一側。《勤禮》和《麻姑仙壇記》稱得上顏師書法的兩座豐碑,只是《麻姑》對於書法初學者來說更難入手,故不再推薦。字帖推薦《勤禮碑》再出土不足百年,舊拓和新拓之間差異很小,不必過於關注。我們提供以下幾種供讀者參考。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碑帖名品,《顏真卿顏勤禮碑》,印刷精良。
  • 從《多寶塔碑》到《羅婉順墓誌》:顏真卿的楷書風格
    另一方面,大部分讀者對於顏真卿楷書的印象多半停留在顏氏早年的《多寶塔碑》或晚歲的《顏勤禮碑》上,這些作品與新出的《羅婉順墓誌》以及晚近出土的《王琳墓誌》等確實有一定的風格出入。有鑑於此,本文重點擬就顏真卿傳世的幾種楷書碑刻,順著其書法作品的發展脈絡,從其點畫形態、用筆方法和結字規律等幾方面來談談顏氏的楷書風格,並對這種風格的呈現做些許疏淺的反思。
  • 顏真卿字體的特點+學習方法詳解!
    顏真卿幼承家學,並廣學博覽,書法風格歷經三變:第一階段以清健為主,源於母族殷氏;第二階段,唐朝廣德(763~764)以後,趨於圓勁,楷書以《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為代表:第三階段,更為雄健,楷書以《自書告身》為代表。《多寶塔感應碑》是顏書留存下來的最早的碑刻,顏真卿書寫此碑時44歲。
  • 顏真卿《多寶塔碑》
    其實,趙孟頫認為不宜初學的是顏晚年作品,如《顏勤禮》、《顏氏家廟》等,習之易成習氣。那麼,他習氣少的是什麼作品呢?就是《多寶塔碑》。 古人取法《多寶塔》的,遠的有蔡襄,近點的有董其昌。此碑習氣少,點畫交待清楚,刻得也極好。
  • 《顏勤禮碑》完整拓本附釋文,方便隨時讀帖!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為監察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德州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被李希烈縊殺。《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唐顏真卿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
  • 顏真卿70歲寫下此碑,蒼勁有力,氣勢磅礴
    盛唐氣候——《顏勤禮碑》的臨摹顏真卿書法一反初唐書風,摻用篆籀筆意書寫, 正楷端莊宏偉,氣勢開張,行書亦剛毅多姿。創始了二王以外的新作風,世稱「顏體」。傳世碑刻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和行書《爭座位帖》等四十多種。墨跡有《祭侄稿》《自告身書》《劉中使帖》和《湖州帖》等。顏真卿《顏勤禮碑》拓片(部分)《顏勤禮碑》全稱《夔州都督府長史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撰文書丹,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所書神道碑。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今藏西安碑林。
  • 顏真卿的「繁體字」
    顏真卿的「繁體字」多數人臨寫顏體,不太注意顏體字帖裡文字結構變化。如果您臨寫過《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不知道是否發現過倆碑帖有同字不同結構的問題?顏真卿44歲書寫《多寶塔碑》,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學習張旭,初唐四大家離世100年左右,如果我們將此碑與初唐四大家相比,除了用筆小心謹慎,然清秀多姿,謹嚴端莊,字形千變萬化又一氣呵成,毫無懈怠,既不像歐陽詢的方整嚴謹,也不像褚遂良的柔中帶剛。總體來說,《多寶塔碑》碑已經完全脫離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碑刻峻峭厚重的風格,書法面貌大為新穎!
  • 《顏勤禮碑》最美的90個字
    顏勤禮碑拓片(局部)《顏勤禮碑》是唐顏真卿71歲時為曾祖父顏勤禮書寫的神道碑。此碑筆力沉著內涵,結體寬博,雍容端正,筆勢相向而多內蘊,給人以莊重渾厚之感。《顏勤禮碑》既不像《多寶塔》那樣方正謹嚴,秀麗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壇記》那樣古拙中透露出幾分霸氣(夏長先語),是顏氏晚年楷書代表作之一。《顏勤禮碑》最美的90個字1.禪(禪)  左右結構,欹正相生,顧盼有情。
  • 如何學好《顏勤禮碑》?
    說實話,這個問題答著心虛,因為顏勤禮太難,我也寫不好。至於顏家廟,告身帖,都是相對容易一些的。我個人認為《顏勤禮》是顏體最難的碑,不建議初學。首先是這個問題,這塊碑分陰陽,筆畫粗細不一,而且有些腐蝕較大,筆畫模糊。很多字帖並沒有著名是碑陰還是碑陽,這讓初學者很糊塗。可能越想臨的像,寫的越醜。
  • 《顏勤禮碑》高清大圖欣賞!
    《顏勤禮碑》,唐顏真卿 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碑四面環刻,存書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行38字。左側5行,行37字。 右側上半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刻民國宋伯魯題跋。現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顏勤禮碑》在拙重中見挺拔雄肆之氣概,《麻姑仙壇記》則在寬博中見空靈洞達之韻度,堪稱顏楷的雙峰並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