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鄉下的表弟來上海作客。我除了帶他參觀上海的名勝古蹟,比如東方明珠、金茂大廈、黃浦江、外灘等地,還要帶他去吃上海的特色早餐「四大金剛」,表弟疑惑不解地問我:「『金剛』怎麼吃呢?」我故弄玄虛道:「到了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我帶他來到了一個很普通的賣大餅油條的攤子,並給他買了一塊大餅,一根油條,一團粢飯和一杯豆漿,並對他說:「這就是『四大金剛』!」
「四大金剛」就是上海人知曉的著名早餐:大餅,油條,粢飯,豆漿。這些食物均可在隨處可見的早飯攤上買到。是學生、白領、中年人和老年人理想的早飯。
先來說說大餅。大餅分鹹大餅和甜大餅兩種,區別只在於一個放蔥和一個放糖而已。大餅是由拍打得厚薄均勻,放好調料的麵餅烤制而成的。先把一個麵團充分地揉捏,攤成餅狀,往餅的中心抹上鹽或糖,再把它包起來,再充分地揉捍,把調料融於麵團之中,再放入烤箱內,最後用鐵夾夾出。烤制後的大餅表面由潔白變成焦黃。咬一口,甜甜蜜蜜,好似蜂王漿般甜蜜。
第二個就是油條了。油條有半個手臂那麼長。它的前身是兩柔軟的白色麵條子。它們被纏繞在一起,扔進滾燙的油鍋,迅速變得粗壯起來,直到它燙得不得不把白色變成土黃色,別人才會把它撈出來。揭開油條那土黃色的外皮,在揭的同時,一股撲鼻的香味被你所接受,它露出的是如棉絮般蓬鬆無比的絮狀物,讓人食慾倍增。
吃完油條,如果你還沒吃飽。那就再來團粢飯吧。粢飯的主體有糯米和黑糯米兩種,「內芯」由你自己挑選,一般粢飯的「內芯」有肉鬆、蛋黃碎、幹油條小段、火腿腸小段、鹹菜、榨菜丁和幹油條碎。只要你選好了「芯」,就會有人來幫你現做。小桌上有一個用幾十根竹筷連接而成的竹蓆,當中有線連接,做粢飯時在竹蓆上鋪一個食品袋,再用手套往一個高木桶裡掏一點糯米出來,均勻地放在食品袋上,再把你選好的「內芯」包裹進去,再連著竹蓆、食品袋和糯米翻成一個圓筒形,並把它壓實,當竹蓆再次翻開來時,一個粢飯就做好了。咬一口粢飯,各種「內芯」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形成獨一無二的口味。
最後來說說豆漿吧。你可能想不到,這麼柔滑可口的豆漿居然是由粒粒堅硬的黃豆製成的,先把黃豆倒入事先準備好的石磨上的洞中,再反覆推石磨,這樣推數小時後,柔滑美味的豆漿就製成了。
上海「四大金剛」,雖然普普通通,但卻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