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援建基礎設施到藝術激發內生動力 寧波藝術振興鄉村經驗在貴州開花結果

2020-11-30 寧波晚報

有的房子外牆上畫著蠟染場景,有的房子前面的平臺上繪著五彩圖案……11月14日,當我和同事走進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定汪村時,看到一派「文藝範」。村民們告訴我們,寧波市寧海縣葛家村人帶著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叢志強到村裡進行藝術幫扶後,村莊才變得詩情畫意起來。記得2006年第一次踏進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時,看到的寧波幫扶項目多是一個個水渠、一條條水泥路,光陰荏苒,寧波對貴州村莊的幫扶,已經由過去的援建基礎設施開始延伸到了通過藝術激發村民內生動力,讓村民建設美好家園。

2006年7月,我在貴州採訪時,看到的多是低矮的土房、泥濘的道路,很多村子都沒有通自來水。當時,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地,我看到最多的寧波援建項目是水渠和水泥路,解決當地村民的基本民生問題。記得有一天,我到興仁縣雨樟鎮長箐村(現為義龍新區雨樟鎮長箐村)去採訪寧波援建的項目,到了現場一看,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渡槽,但在當地幹部眼裡,這也是個「大項目」,因為這個水槽幫了村裡大忙,可以將遠處的水引到村裡灌溉莊稼。


2006年,記者拍攝的寧波在興仁雨樟鎮長箐村(現為義龍新區雨樟鎮長箐村)援建的長箐渡槽。

之後幾年,我又數次前往貴州採訪,看到寧波對貴州農村的援助項目慢慢由基礎設施援建轉為人居環境提升。2016年8月,我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義龍新區樓納村採訪時,看到這個村子在寧波持續8年的幫扶下,面貌煥然一新:村裡隨處可見統一刷成黃色的兩層或三層小樓,房前屋後還種著花……



2016年8月,記者拍攝的寧波幫扶的樓納村村貌。


2016年8月,記者拍攝的寧波幫扶的樓納村村貌。

今年11月14日,我和同事在定汪村看到的寧波援助項目已經是藝術振興鄉村了。我們了解到,定汪村近些年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有不少村民建起了樓房,但村裡髒亂差的面貌一直沒有改變。今年7月,13位葛家村村民帶著叢志強來到定汪村,幫助定汪村搞新農村建設,葛家村去年在叢志強的指導下,通過藝術振興鄉村而成為全國網紅村。兩村的村民一起清除垃圾、就地取材進行藝術改造,僅花了不到10萬元,村裡很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葛汪之家」「未來書院」「布依濃情」「線衣社」「有藍」「跑店樂園」……村裡隨處可見藝術景觀。村子變美了,來參觀、旅遊的人多了,村民在家門口也能賺錢了。有人辦起了民宿,有人開起了農家樂,有人賣起了蠟染布藝產品……


定汪村一景。


葛家村村民和定汪村村民一起動手改造村莊。

藝術振興鄉村,不光讓村子變了,也讓人變了。定汪村村幹部羅雲說,現在很多村民主動改造自家的周邊環境,很多村民一有空就會去附近的山上尋找造型獨特的石頭,運回村裡做景觀。

在定汪村,我們正好遇見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黃波。他說,藝術振興鄉村的路徑是「藝術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村民振興鄉村」。東部地區幫扶西部地區資金總是有限的,花不多的錢通過藝術激發西部地區村民的內生動力,讓村民們自發地建設家園,這是一條東西部幫扶的新路子,寧波在貴州對口幫扶地區的實踐,值得全國推廣。



在定汪村,大家一起動手在村民的院子裡繪起藝術畫,打造「跑店樂園」。

就在他說這些話時,我們看到定汪村的五六個村民,正在清理河邊的淤泥,他們都是義務來做的。看來,藝術已經激發起了村民的內生動力!



在寧海葛家村村民的指導下,定汪村村民就地取材給老房子做了藝術圍牆。

定汪村的改變也讓其他村子羨慕不已,11月14日,我們在定汪村採訪時,臨近的東方紅村也來邀請叢志強和葛家村村民去給村子的藝術改造支招。和定汪村一樣,東方紅村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子,但在叢志強和葛家村村民眼裡處處有風景:長滿青苔的垃圾餘土是一幅「山水畫」,老竹牆間透過的點點微光是「時光隧道」,600多歲的老榕樹是「精神地標」……

寧波藝術振興鄉村的實踐正在貴州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記者 楊靜雅 孫美星 攝影 楊靜雅 陳雲松

相關焦點

  • 浙江寧波:創意點亮鄉村 藝術助推振興
    大學生團隊剛到村裡時,先由村幹部召集村民聽課,他們特意設計了PPT,講理念、說案例,介紹其他地方村莊的成功經驗。但很多村民不理解、不願聽以至不來聽,甚至有人懷疑他們是來騙錢的,講幾堂課拿了錢就走了。以藝術為支點,讓村民發現美、創造美,以美為善、以善為美,從而促進鄉村文化、文明、文創、文旅等全面振興,是個很好的創新,也是推動當前農村新一輪發展的良好途徑。藝術具有啟蒙作用,它本身就存在於民間,許多老百姓藝術水平很高,農村有很深的藝術根基。
  • 記者與寧海農民共赴貴州分享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經驗——隨鄉建...
    浙江日報「到哪了?咱全村的老舊物件都翻出來了,就等你們來!」「村口小廣場你都快認不出來咯!」……11月9日,貴陽龍洞堡機場,寧波寧海葛家村村民葛萬永剛下飛機,一條條來自200多公裡外貴州晴隆縣定汪村的微信,就紛紛湧進他的手機。隔著屏幕,一道同來的我們都能感受到村民的那股熱情勁兒。
  •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激活內生動力為鄉村賦能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叢志強和團隊在這裡開展了一場「藝術家駐村」試驗,嘗試解決鄉村的環境整治、振興發展等問題,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在他們的幫助下,村裡一點一滴發生了可喜變化,村民看在眼裡,也落到了行動上。他們積極發揮創意、改造村莊。在叢志強看來,自己做得並不多,「只是為村民賦能,激發出他們本身的創造力與積極性」。
  • 董倩·印象新農村丨葛家村:當藝術與鄉村碰撞
    最近,記者董倩受邀與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政策與實踐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們一起走進浙江一些鄉村走訪調研,探討「鄉村振興」的話題,並記錄下關於「美麗鄉村」的美好印象……2019年,浙江寧海縣推動「藝術振興鄉村」計劃,邀請國內高校藝術專業的老師和大學生走進鄉村
  •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用藝術點亮鄉村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為鄞江鎮拍攝的宣傳視頻據了解,鄞江鎮清源村農旅電商園是寧職院首個「鄉村振興」大學生實踐基地。從今年5月開始,學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分批輪流駐紮在這裡,長期觀察和體驗,並以短視頻的方式進行記錄。每次團隊少則4-5人,多則10餘人,一次就駐紮近一個星期,團隊輪替,項目從不間斷。
  • 藝術振興鄉村的寧海樣本
    用藝術振興鄉村,太好了,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寧波大學的兩個師生藝術家團隊進駐了雙林村和儲家村,他們要幫助雙林村通過文旅促民宿再提升,讓民宿有更多的內涵,幫助儲家村進行舊村改造,建設廉政文化公園,利用現有資源,規劃建設美麗鄉村。  鄔培棟說這話的時候,包括街道黨工委的宣傳委員董贇,我們已經站在眠牛山上。山酷似一牛躺臥,頭向東南,尾朝東北。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㉖點燃藝術設計之火
    「藝術設計介入鄉村,存在一個共知的現象,藝術家來了,村子裡熱鬧非凡,藝術家走了,村子回到以前。」叢志強說。「藝術振興,關鍵是要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服務』『賦能』兩條腿走路。」叢志強說。但「小褲腿教授」不是自己幹,而是帶領、激發20多位女性村民參加,最小甚至只有10歲。她們用50多戶人家捐贈的廢舊衣物,在葛家村祠堂,共同設計、建設了一處娛樂休閒設施——樹蟲樂園。
  • 吳付來副書記會見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貴軍一行
    雙方回顧了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在過去一年助力寧波市鄞州區、寧海縣和貴州晴隆縣等地藝術振興鄉村實踐取得的成績,並就進一步推進校地戰略合作規劃、藝術鄉建模式創新升級交換意見。吳付來歡迎並感謝李貴軍一行到訪中國人民大學,並對寧波鄞州、寧海、貴州晴隆藝術振興鄉村實踐模式給予肯定。他表示,依託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藝鄉建」品牌優勢,教師叢志強帶領設計系研究生團隊在寧海、鄞州、晴隆廣泛開展「藝術賦能村民·村民振興鄉村」模式實踐活動,符合中國人民大學的辦學精神與使命。
  • 銅陵市:音樂點燃激情 藝術振興鄉村
    「看到觀眾這麼熱情,感到心裡很溫暖,在鄉村給大家唱歌,希望用音樂的方式讓大家感受到音樂的氛圍,希望用藝術助力鄉村振興。」李小漁說。當《不忘初心》熟悉的旋律在舞臺上響起,觀眾忍不住輕聲唱和。「以前我們都會認為音樂會很高雅,離老百姓很遙遠,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這麼高水準的音樂會,希望以後多舉辦這種活動。」一位在現場觀看音樂節的農林村村民興奮地告訴記者。
  •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行動路徑——基於日本越後妻有、瀨戶內地區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對越後妻有、瀨戶內等日本鄉村地區的復興之路展開分析,嘗試探索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行動路徑。同時還追加縣府對於提升軟實力的補助金,投入總額為 100 億日元廣告宣傳費用,這在當時的日本屬於是全國罕見的鄉村振興工程[iii]。 1994 年越後妻有作為這一縣府工程的一號地區,下轄的市町村與新瀉縣府共同組成了工作小組,進行鄉村振興的具體作業。1997 年,策展人北川富朗正式加入,並成為召集人 , 作用是從計劃到實施的整體企劃。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激活內生動力打造美麗鄉村
    要想徹底改變農村的樣貌,就需要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發展產業,完善配套措施,讓鄉村老百姓過上真正的幸福生活。改變老舊鄉村的樣貌,需要不斷引入「新業態」來為老舊鄉村發展賦能。廣西玉林市結合「旅遊」+「生態」的方式,不僅極大改善了鄉村的樣貌,還實現了鄉村百姓家門口就業,讓他們有工作、有收入,不僅讓小康生活更加紅紅火火,更為振興美麗鄉村樹立起了良好的示範效果。
  • 代表心聲丨袁建良:破解「三重門」 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紅網時刻5月23日訊(記者 劉玉先)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但目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著引資下鄉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人才入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土地規模化生產效率尚未發揮等』三重門』的挑戰。」
  • 創作更多藝術精品 加快廣東漢劇振興
    本報訊  (記者吳麗伶)昨日下午,市委副書記王慶利到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調研,強調要貫徹落實中宣部、省委宣傳部關於廣東漢劇振興發展相關工作要求和廣東漢劇振興發展大會精神,加快推動廣東漢劇振興發展。 王慶利先後參觀了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辦公大樓、練功房、牡丹劇場和廣東漢劇展覽館,全面了解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的運作情況和廣東漢劇的發展歷史。
  • 村黨支部書記「大比武」 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這就是比出來的壓力,賽出來的動力,拼出來的潛力。」楊安鎮黨委書記蔡文峰說,「黨委『擺擂』、支書『比武』是鎮裡創新鄉村振興工作考評、加強黨員幹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其關鍵就是抓住支部書記這個特殊群體,激活基層黨建,放大頭雁效應,激發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 深化破舊立新系列報導(十五)丨淳安這個小鎮,以「書畫」為軸,藝術...
    「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客人中經常有從事藝術工作的人,現在連我們的民宿都多了一些藝術的味道。」在梓桐鎮西湖村開著一家梓琴民宿的汪的富,明顯感受到了梓桐從書畫事業到書畫產業轉型帶來的變化。同時,積極鼓勵本地農民參與藝術創作,以藝術賦能鄉村振興,至今已累計培訓本地農民從事藝術創作千餘人次。
  • 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要破解鄉村振興的人才瓶頸問題,關鍵要做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工作,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四川省遂寧市堅持「鄉村振興,人才先行」,把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
  • 「三聚合」破解「三不合」 德州平原龍門激發內生動力促振興
    編者按: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是省委省政府交給德州的重大政治任務。如何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是時代考卷,更是政治使命。平原擔當新時代使命,勇當探路者,做好答卷人,立足於農業大縣這個「最大實際」,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 「五個振興」讓鄉村「香」起來 第A1版:要聞 20201205期 濟南日報
    本報12月4日訊(記者 郝倩 通訊員 王青松)今年以來,商河縣殷巷鎮以「產業香海田園、生態宜居典範、文化芬芳花園、黨員先鋒驛站、人才樂業之巢」為發展定位,統籌推進「五個振興」,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殷巷模式」。
  • 威縣縣委書記商黎英到方營鎮調研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工作
    威縣縣委書記商黎英到方營鎮調研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工作 2020-10-10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