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當大多數公募基金經理都把自下而上選股奉為圭皋時,張峰以中觀行業配置為核心的投資體系顯得獨樹一幟。
張峰,農銀匯理基金投資副總監、投資部總經理,在2015年加入農銀匯理前,他曾在南方基金做過專戶投資,訓練出以自下而上選股投資方法論,樹立獲取絕對收益的投資理念;2015年9月17日,他正式擔任農銀行業領先的基金經理,自此確立通過宏觀策略判斷風格,從中觀層面選擇景氣行業,在個股層面偏重行業龍頭的投資框架。
「這是我到農銀匯理基金後,自己總結出來的投資體系。」張峰說。
運用自創的投資體系,他為持有人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業績。接手農銀行業領先基金經理5年多來,截至2020年12月31日,該基金的累計收益率為237.70%,複合年化收益率達25.77%。這樣的中長期收益率水平已躋身頂級基金之列。(來源:wind)
憑藉穩定且優秀的業績,他獲得了專業機構投資者的高度認可。在農銀匯理行業領先的持有人中,銀行、保險、理財子公司等專業機構的持有比例接近四成。(數據來源:截至2020年中報)
對於自己的業績和投資方法,張峰自我評價道:「構建的組合不會集中配置於一兩個行業,我整體對風險的預判比較偏前。由於市場行情往往在最後一段漲得最快,這會造成產品短期業績不會冒尖,但中長期業績優勢明顯。」不過,張峰也認為,這是一種比較辛苦的投資方式,花費的精力更多,是為了更長遠的期待,也許並不適合追求短期高收益率的資金。
猶記得2016年11月,藍鯨財經記者第一次見到張峰時,他的同事曾以「他是清華學霸,曾獲得亞洲物理奧賽的金牌」來介紹他,當時的張峰還略顯靦腆;四年多來,經歷了更多市場跌宕的歷煉,張峰變得更加從容與自信。最近,藍鯨財經專訪張峰,就他的投資體系以及對2021年市場的分析進行了深度交流。
判斷市場風格,分散配置行業
問:在你的投資體系中,首先是要判斷市場風格。請問判斷市場風格是最重要的嗎?
張峰:看風格很重要,但最終的落腳點是中觀行業配置。
要從宏觀策略判斷市場大類風格出發,做出風格判斷之後再遴選行業,遴選出相關行業之後,再通過行業分析回溯、交叉驗證對市場風格的判斷是否正確。
我們主要結合宏觀經濟、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偏好三個因素來判斷市場風格。經濟上行,無風險利率一般會上行,市場偏價值風格;經濟下行,流動性放鬆,無風險利率會下行,這時候如果市場風險偏好中等,風格會偏成長,如果市場風險偏好極度高企,則會偏主題。
問:這三個因素中,你如何判斷市場風險偏好的高低?這好像很難量化。
張峰:市場風險偏好是一個短周期變量、突發性變量,其影響因素每年或每個階段都不一樣,更多來自於某項政策或突發事件出現後對市場的影響,這種突發事件很難重複,也很難真正提前預判。
如何度量市場風險偏好水平,並沒有明確指標,債券的信用利差可以適度反映,但也不完全準確。
問:確定好市場風格後,在中觀層面選擇具體行業時,主要是看什麼維度?行業與行業之間如何進行配置?
張峰:在對風格做出定義後,主要比較行業景氣度的強弱。觀察景氣度的指標,要看收入與利潤的絕對增速,以及環比是否能保持加速,其中收入更重要。
為了控制產品波動率,我對構建的組合設置了一些嚴格限制,例如對主流一級行業或者大行業中單個二級行業的配置比例上限是30%,組合一般至少要配置5個行業。
如果市場處於成長風格,我會全部配置成長型行業;但如果市場處於價值風格,除了配置主流的價值型行業外,也會保留一個成長型行業,不太可能構建一個純價值型組合。
股市行情大致可分為成長投資、價值投資和主題投資。我不主動參與主題投資,在市場進入主題投資階段,我的產品會損失一些收益,但中長期可減少組合的波動;未來我將更加聚焦在商業模式更穩定的行業做布局,我非常關注估值。
問:能不能具體講一下,你是如何考量估值這個因素?
張峰:首先,從市場風格層面,在成長風格下,估值的影響不會很大,越貴的股票往往漲得越快;在價值風格下,估值會更重要。近兩年,市場呈現極致的成長風格,對於估值的容忍度需要提高,否則很難賺錢。
其次,我們重視估值,但並不是靜態看估值的高或低,要看現在的高估值能否長期維持,以達到組合波動率的可控性。
問:符合上述你所講的商業模式穩定、高估值能長期維持的行業有哪些?
張峰:比較符合上述條件的行業包括泛消費、醫藥,以及科技、新能源和先進位造等。其中,科技、新能源和先進位造的缺點是不夠穩定,相應的補償是一旦上漲會漲得比較快,可以彌補商業模式不夠穩定的缺點。
2021年,市場將均衡偏價值
問:2018年全年、2020年3月你都做了減倉操作,當時是基於怎樣的投資邏輯?
張峰:2017年經濟特別好,市場呈現典型的價值股行情。2018年春節之後,經濟增長放緩,從2月份起,我們將投資組合由價值調整為成長。在調倉過程中發現,成長風格下只有醫藥行業景氣度向上,由於找不到成長風格的景氣行業,倉位就一直保持在低位。
2020年3月,基於海外疫情惡化的擔憂,我也降低了倉位,但只是階段性,倉位降幅也不是很大,主要減倉的是電子和新能源等下跌時可控性較差的行業。
回過頭看,減持新能源雖然躲過了下跌,但也錯過了下半年的上漲。從我的投資風格來說,這個錯過並不後悔。
問:對於2021年的市場,你認為會呈現怎樣的特徵?
張峰:在製造業和房地產的拉動下,2021年宏觀經濟將比較好,無風險利率可能上行,市場會均衡偏價值。與宏觀經濟更加密切的行業,如白電、保險、化工、有色等可能更有機會。
問:按照您上述行業配置方面的表述,在均衡偏價值的風格下,除了配置價值型行業外,是否仍然會保留一兩個成長型行業的配置?
張峰:是的,仍然會有一些成長型行業,如新能源汽車、國產化妝品行業。
比如國產化妝品,我從2018年9月開始買入,可能是全行業拿得時間最久的基金經理。化妝品是非常好的消費品賽道,日本、韓國已經走過國產化妝品快速崛起的階段,這些國家民眾都曾經主要用國外化妝品,後來轉向國貨,再到形成強品牌的國產化妝品,我相信國內也會是這一發展路徑。
這與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和文化自信有很大關係。我國70後和80後人群都經歷過供給短缺的時代,對於國內外曾經較大的發展差距印象深刻,現在90後和00後們沒有類似的印記,他們不僅聰明能力強,又自信又愛國,中國已經進入國產化妝品逐步成為強品牌的階段。
(藍鯨財經 祁和忠 裴利瑞)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對投資決策承諾,文章內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文作者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中的內容和意見基於對歷史數據的分析結果,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在未來不發生變化。本文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