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超神的一首《賀新郎》,千年來無人能超越

2020-12-23 讀書狗子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眾所周知,宋詞分婉約、豪放。婉約詞如其名,含蓄深婉、音韻柔膩,讀來令人沉醉。而豪放詞則是在北宋中後期才出現,至南宋才大放異彩。

豪放詞之所以豪放,不僅僅在於其詞句上的豪言壯語,而在於其氣象恢弘雄放、其章法如詩如文、其音韻則激越跌宕,種種因素俱都昭顯慷慨恢弘的境界,方才有南宋豪放詞之盛。

南宋豪放派詞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詞中之龍辛棄疾,辛棄疾的詞作語言章法以文為詞自由鋪陳、音節韻律激越昂揚、跌宕強烈、風格上則雄闊疏朗、慷慨悲歌,將豪放詞推向了巔峰。

圖:辛棄疾

譬如下面這首《賀新郎》,聲韻有如摩擦,筆力冠絕古今,堪稱古今《賀新郎》之冠: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南宋·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賀新郎》這個詞牌的曲調是非常沉鬱悲涼的,若用入聲韻時曲調又會變激昂悲壯,因而南宋的豪放派詞人多以入聲韻填此調。辛棄疾曾寫過很多首《賀新郎》,其中這首《別茂嘉十二弟》被稱為「《賀新郎》之冠」

圖:辛棄疾

顧名思義,這首詞是為送別詞人的堂弟辛茂嘉而作。但詞中內容卻幾乎未涉及送別,反而一一羅列古今「恨事」。開篇就用「鵜鴂」、「鷓鴣」、「杜鵑」三種禽鳥起興:杜鵑啼血、鵜鴂鳴遲暮、鷓鴣送人行,都是悲切號呼之聲。連用三鳥之聲起興,開篇就形成沉重濃烈的悲痛氛圍。

緊接著便一一羅列古今恨事:昭君幽怨出塞、阿嬌幽閉長門宮、莊姜泣涕送戴媯是三件美人恨事,下闋是李陵降匈奴而蘇武十九年守節歸漢,送別之際道「一別長絕」之語;以及燕太子丹易水送別荊軻刺秦「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別歌。

這些典故中的「恨事」:都與遠別故國不能生還有關,馬上琵琶、邊關塞蒙、河梁萬裡、衣冠如雪、易水蕭蕭、美人幽閉、將軍百戰、壯士悲歌。種種恨事,一一道來,慷慨激昂、悲壯無比。

圖:昭君出塞

緊接著再次回到禽鳥啼聲,若禽鳥知道這些古今恨事,想來啼聲泣下的不是淚而是血了。呼應首句,也將種種恨事的悲痛更推深一層。

結尾一句「誰共我,醉明月?」方才回到送別的主題,將以上種種關於送別的恨事歸攏於一句別後的「誰共我,醉明月」,道出送別之恨、送別之悲、送別之痛!

整首詞為送別而作卻別開生面,羅列古今別恨典故;歸攏於送別主題,卻於每個典故中暗寓家國之恨,實為借送別之事,感古傷今,抒發不得恢復河山的激憤。

圖:李陵

而詞中語言激烈豪壯、音節聲韻也有很強烈的摩擦力量、章句跳躍跌宕,將《賀新郎》這個詞調發揮到了極致,一句「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讀來蒼涼悲壯,可謂是聲如裂帛,生情並至。

難怪《白雨齋詞話》評價這首詞曰:古今無此筆力!而王國維也對這首《賀新郎》推崇備至,《人間詞話》曾稱讚此詞:語語有境界,此能品(精品)而幾於神者……後人不能學也!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最狂傲的一首詞,霸氣十足無人超越,最後3個字被爭議千年
    世間文人多懦弱,正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但也有例外,在我國最弱的宋朝就有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他就是辛棄疾。這個被後世譽為「詞中之龍」的文壇巨匠,一生都是傳奇。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辛棄疾的這首詞,是他最狂傲的一首,霸氣十足無人能及,最後3個字更是被爭議千年,就是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 學古詩詞長知識:帶你欣賞辛棄疾的《賀新郎》
    在此我推薦辛棄疾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這首詞,與大家共同分享欣賞。原文: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和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撫使等職,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詞風以豪放為主。
  • 辛棄疾很悲憤的一首詞,寫盡壯志難酬的無奈,最後一句成千古經典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配圖來源於《墨魂》截屏,侵刪)辛棄疾有一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非常非常有名,幾乎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從標題可以看出,這是他寫給陳同甫的詞。今天要介紹的,也是辛棄疾與陳同甫酬和的詞作,最後一句"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 古詩詞賞析 | 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 辛棄疾用典很多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這才華一般人學不來
    在我們的印象裡,辛棄疾是大宋的一位抗金英雄,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他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他一生寫詞600餘首,抗金復國是辛棄疾作品的主旋律。我們知道辛棄疾的詞中經常會用到一些典故,但是有一首詞,人們說是辛棄疾用典最多的,其中至少用了6個典。梁啓超讀後都不禁感嘆:這才華一般人學不來。這首詩就是《賀新郎·賦琵琶》,是辛棄疾在看到佳人彈琵琶時所作。
  •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可以說,辛棄疾詞風的全面都達到了同時代的高峰。在辛棄疾這麼多的詞作中,如果讓每個人選出一首自己喜歡的詞作的話,要做出這樣的一個選擇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也就是說,在辛棄疾創作的這麼多的詞作中,他本人覺得哪一首最能代表他的詞作風格、能代表他的最高水平呢?亦或說他最喜歡的,最能契合詞人的心境的詞作是哪一首呢?答案是肯定的。辛棄疾本人曾不止一次提到過這首詞,這首詞就是《賀新郎》。
  • 李清照18歲新婚之後,寫下一首詞向丈夫撒嬌,流傳千年無人能及
    李清照18歲新婚之後,寫下一首詞向丈夫撒嬌,流傳千年無人能及我們常喜歡用「神仙眷侶」來比喻一對璧人的美好感情,在歷朝歷代那一些文人雅客的身上往往是不乏這樣的事例,說起那一些偉大的詩人大伙兒都是會聯想到蘇東坡、李白等。
  • 辛陳之晤:人數最少的盛會,5首《賀新郎》見證最長情的相知相惜
    這是一場只有兩個人的相會,是人數最少的文人盛會,兩個人卻用技術性最難的步韻詞來來回回寫了5首《賀新郎》,把相知相惜的長情演繹得如此深刻!三個人的相約,兩個人的相會淳熙十五年(1188),陳亮仿朱程鵝湖之會,相約聚辛棄疾、陸遊來鵝湖,商談世事和詩詞學問,後來陸遊因故未到,只剩下辛陳二人。假想一下如果陸遊也能如期赴約,或許更像是梁園之會那樣留下各自的詩詞傳世,三位愛國詞人必能夠留下更多的絕唱和詩篇!
  • 辛棄疾的回答擲地有聲,豪氣如虹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宋代:辛棄疾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棄疾的好友陳亮,和辛棄疾短暫相聚之後,匆匆別去。辛棄疾思念陳亮.曾先寫《賀新郎》一首寄給陳亮。
  • 《賀新郎·賦琵琶》辛棄疾 | 馬上離愁三萬裡,望昭陽宮殿孤鴻沒
    此篇手法新穎,從章法上看與《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可並為姊妹篇,都列舉了許多有關的典故,而其中皆有一線相連。即所用典故中情事都與詞人內心的情感和生活經歷有關,與當時時代特點有關,故典故雖多,卻不為事所累,且抒情氣氛濃鬱。仍覺圓轉流麗。由此可聯想到唐時李商隱的《淚》(永巷長年怨綺羅)一詩,也是列舉古來各種揮淚之事,最後歸結為一事。辛詞章法可能學自李詩,而又有出藍之妙。
  • 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北宋時期,蘇軾在詞史上開創性的發展了豪放詞,他的豪放詞風飄逸、高曠,釋然豁達;辛棄疾極大的繼承和發揚了豪放詞風,創作了「稼軒體」,他的詞風則雄渾、慷慨。兩位是為數不多的既可豪放又能婉約的詞人,世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 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句話的?
    這樣一理解起來,辛棄疾似乎就成了一個冷酷十足的絕情之人。這7個字到底何意?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句話的呢?筆者認為咱們還是有必要讀一讀全詞,事實上,很多人都並不知道當時辛棄疾是在怎樣一種愁苦中寫下它的: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
  • 每天一首古詩詞|辛棄疾: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勝雪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目裡的茂嘉十二弟是辛棄疾的族弟辛茂嘉,他一心北伐抗金,卻反被貶到更南的廣西。聯繫到作者辛棄疾堅定抗金的一生,我們就可知道,這首詞並非一般的贈別詞,而是借題發揮,抒發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全詞由三種禽鳥的悲啼聲開頭,營造出了一種悲惻的氣氛。
  • 蘇軾和辛棄疾都跟李白學了一招寫成千古名詞,和李白比水平如何?
    李白有一首詩《把酒問月》,開篇便是: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可以說,蘇軾這首詞的開篇完全是在學李白了。李白還有一首詩叫做《月下獨酌》,其中寫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在月下把酒,自然會想到李白的這首《月下獨酌》,所以也學李白「起舞弄清影」。
  • 失意英雄——辛棄疾
    辛棄疾以文為詞,到了辛棄疾手中,詞的語言更加自由解放,變化無端,不復有規矩存在。在辛詞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間語言,如「些底事,誤人那。不成真箇不思家」(《鷓鴣天》),「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醜奴兒》),也有夾雜許多虛詞語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雲者為雨,雨者云乎」(《漢宮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賀新郎》):有語氣活躍的對話、自問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南鄉子》),「杯,汝來前!」(《沁園春》)也有相當嚴整的對句,如「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破陣子》)……。
  • 大宋「段子手」辛棄疾,晚年寫下一首幽默趣詞,實則在罵天下小人
    說到辛棄疾,我們總能想到金戈鐵馬、 浴血奮戰的場面。而歷史上的辛棄疾,也確實是半生戎馬,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22歲參加起義軍,23歲就「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後歸順朝廷,一生致力於保家衛國、收復故土,卻空有治國抱負不被當朝著重用,只能將一腔熱血傾灑在詞作中。
  • 有多少人因為「男兒到死心如鐵」愛上辛棄疾,卻不知當時他有多苦
    筆者認為咱們還是有必要讀一讀全詞,事實上,很多人都並不知道當時辛棄疾是在怎樣一種愁苦中寫下它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事無兩樣人心別。
  • 辛棄疾的一首名篇,曾被評為辛詞之冠,王國維也對其推崇備至
    比如李白用「白髮三千丈」,形容自己的愁情;李賀也用「更變千年如走馬」,誇張地展現出時光荏苒。李煜曾用「流水落花」形容春去,而溫庭筠更喜歡用羅列意象的方法,表現婉約派的特色。下面介紹辛棄疾的一首名篇,曾被評為辛詞之冠,王國維也對其推崇備至。
  • 蘇軾很難超越的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驚豔世人千年
    蘇軾一生命運坎坷,也曾幾次被貶,但他每次被貶時都能發生不少的趣事,這途中最主要的是蘇軾自己心態豁達。我們在蘇軾的詩詞中,總是能讀到豁達中藏著的萬千無奈。他是一個經歷了生活苦楚,依舊對這苦難生活報以微笑的人。
  • 辛棄疾是這首詞是真狂,男兒到死心如鐵,寫得比李白還要更加張狂
    辛棄疾是古代文臣裡的另類,之所以這麼說,那是由於他雄才偉略,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上馬定乾坤。辛棄疾被罷官後可謂是心灰意冷,他一個人去到江西上饒隱居,過著一種平淡的生活,可是對於這麼一位將軍,始終還是放心不下,為此他的後半生一直是生活在痛苦之中,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與眾不同,不僅充滿了理想主義,同時還非常的張狂,當然辛棄疾的這種狂是一種無奈之舉,以這首《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那就是一首很狂,但是讀了讓人傷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