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民法典時代】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2021-01-08 澎湃新聞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詞語了,但在法律上,它們的法律定義和所包含的範圍與我們日常認知是不是一樣?它們在法律上又被賦予了什麼權利和承受什麼義務?

《民法典》對於親屬、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是如何規定的?

父母、兄弟、姐妹

公婆、兒媳、女婿

三叔、六伯、七大姑、八大姨

……

這麼多親戚

究竟誰屬於自己的親屬

誰又屬於近親屬

家庭成員又包括哪些呢?

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界定,成為搭建家庭關係中權利與義務的基石。

法律條文

第一千零四十五條:「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

「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即只有配偶和三代內的直系血親。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

因此,日常生活中往來密切的「七大姑八大姨」、堂表兄弟姐妹及公婆、兒媳女婿等都不屬於《民法典》所界定的「近親屬」。

法律小知識

「近親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法律概念,但在民法體系、刑事法律體系、行政法律體系的範圍卻有一些差異。

在刑事訴訟中,《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明確「近親屬」僅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並不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而在行政訴訟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近親屬」則包括了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係的親屬。

簡單的說,「近親屬」的範圍在三大法中的排序依次為刑法<民法<行政法。

《民法典》中關於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權利義務規定

在家庭中所處關係的不同,意味著享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的不同,其中尤以「近親屬」的影響最深。

在《民法典》中搜索「近親屬」,出現19次,「親屬」3次,「家庭成員」5次。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從所涉範圍上說,是一個逐步限縮過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民法典》中關於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權利義務都有哪些較為重要的規定。

(一)監護義務

第二十七條: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二)撫養、贍養義務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七十四條: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

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者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一千零七十五條: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弟、妹,有扶養的義務。

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例如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哪些人是家庭成員?法條中並未明確,《民法典》出臺後,這對家暴的認定有了更清晰的依據。

(三)房屋優先購買權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七百二十六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

因此,近親屬買房構成了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例外。

(四)人格利益及人身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條規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條: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組織,該組織分立、合併的,承繼權利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是侵權人已經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五)醫療活動知情權

法律條文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明確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明確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這裡的「近親屬」就不包括公婆或者兒媳女婿。

(六)繼承權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民法典》中明確「親屬」「近親屬」「家庭成員」的界定有利於鼓勵具有特定關係的自然人之間相互親善、扶持,弘揚家庭美德、樹立優良家風,在賦予其相應義務的同時,也保障其相應權利的行使和財產利益的維護。

來源:南寧工會、廣西普法

責任編輯:周波 彭原清 桂松

本期審稿:魏浩然

值班總編:查必芳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中國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國黔西南

APP:北緯25°的黔西南

數字報:http://www.qxnrb.com

官網:http://www.zgqxn.com

郵箱:zgqxnw@163.com

聲明

凡「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刊發的原創內容,均保留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微信號:zgqxnw)」。

原標題:《【進入民法典時代】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界定!
    《民法典》對於親屬、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是如何規定的?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界定,成為搭建家庭關係中權利與義務的基石。法律條文第一千零四十五條:「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
  • 法治微課堂之民法典 | 06 親屬、近親屬及家庭成員的界定
    法治微課堂之民法典 | 06 親屬、近親屬及家庭成員的界定 2020-12-11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婆和兒媳是不是近親屬?民法典編纂中的九大爭議
    民法典編纂歷時5年7個月。其間,法定結婚年齡該不該下調、非婚同居否應由法律界定等議題,曾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 5月22日,我國首部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立法,正式出臺後,我國將進入法典時代。
  • 書香機關|盧子明:《民法典》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
    《民法典》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盧子明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正式進入「法典新時代」。因此,民法典的編纂和整合不是機械式的,而是有溫度,有靈魂,有嚴密的邏輯體系的。民法典被定名為「典」,可謂實至名歸。二、民法典彰顯私權保障此次民法典的編纂有一個極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彰顯了私權保障的理念。
  • 書香機關丨盧子明:《民法典》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
    本讀書活動第二期推薦書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
  • 【高警法苑】《民法典》系列學習(二):編纂《民法典》的時代背景...
    >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國家,均有完善的民法;在大陸法系的成文法國家,均有完備的民法典。僅就近30年,我國從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1992年前的改革目標)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3年憲法確定的改革目標至今),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2010年完成)到進入全面依法治國時期(2014年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雖數次起草民法典,先後完成五個草案,均因客觀條件不具備而中止。
  • 「學習宣傳民法典」謝鴻飛:《民法典》中的世界性、中國性和時代性
    耶林早期就曾對歐陸各國的民法典編纂運動大不以為然,因為這會使本無國度的法學淪為各國法學,使科學的邊界和政治邊界一致,「這是多麼屈辱、不光彩的法學形式啊」!換言之,在他眼裡,只有民法學,沒有國別民法學;只有民法典,沒有國別民法典。然而,民法典內容的國別差異終究存在,且不論親屬和繼承等固有法領域,即使財產領域也如此。
  • 【民法典開講】王利明《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視頻+文字實錄
    21世紀的中國《民法典》應當具備哪些特點?體現哪些關懷和情懷?即日起,河南普法在線將開啟《民法典開講》專家講讀專題,希望大家能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要意義,學會用好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和親友的合法權益。今天,我們就來聽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教授如何解讀《民法典》的時代精神與中國特色。
  • 高其才 | 民法典中的習慣法:界定、內容和意義 | 甘肅政法大學學報...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
  • 民法典通過!全國首批「民法典百人宣講團」在西政成立
    光明網重慶5月29日電   5月28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隨後,「親歷見證民法典」報告會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行,會議決定成立全國首批「民法典百人宣講團」,將深入重慶各區縣進行宣講活動。
  • 性騷擾規定列入民法典!首次界定概念、用人單位義務與責任,明確...
    民法典已經公布,並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處理過多起職場性騷擾案件,對職場性騷擾行為研究10多年的勞動法專家劉福平律師,勞動法專家、《上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編周斌在為周到、新聞晨報解讀民法典中有關性騷擾的規定時透露,這是我國首次明確界定性騷擾概念,以及明確性騷擾用人單位應該承擔的義務與責任,同時也是首次確認男性也是性騷擾的受害對象。
  •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作者王春霞5月28日,我國民法典正式誕生。男女平等憲法原則在民法典中有哪些體現?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將對貫徹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蔣月告訴記者,我國民法典是新時代民法典,堅持男女平等、公正公平的價值觀和原則。民法典要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供民事法律制度支撐;女性群體是人民概念中的一半人,民法典充分注意到這一點。
  • 法官解說民法典|關於繼承,這些民法典上的新規定,您可知曉?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式法典,規定了與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民事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時代法治裡程碑式的進步,在中國法制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民法典·繼承編》:制度補益與規範精進
    至於「有的常委提出,三個月期限的起算點不明確,且口頭遺囑僅在危機情況下才適用,危機情況消除後,遺囑人已能夠用其他形式立遺囑,所立口頭遺囑即應無效,不必規定三個月的期限」的觀點,需要分析與商榷。三是存在立法重複。《民法典·繼承編(草案)》第1127條關於繼承人範圍及繼承順序的規定,重又增加了對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的種類解釋。
  • 民法典何以為「典」
    在民法典誕生之際,我們約請法學專家詳細解讀民法典將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市場經濟以及公眾生活帶來的深刻影響。隨著我國民法典編纂的完成,我們進入了民法典的時代。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民法典是毫無爭議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基本遵循,它的編纂完成是涉及國計民生極為重大的事件。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一)《民法典》的組成民法典是民法的法典化,未出臺《民法典》之前,我們有《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律,它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有序運行發揮了良好的規範作用。《民法典》的出臺,是將以上民事單行法律予以法典化整合,邏輯性、體系性更強,必將更有效發揮其權利保障效用。
  • 婚前重大疾病告知、離婚冷靜期、撫養探視權……民法典這些議題火了!
    民法典編纂工作的重要一步,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相較於現行的民事單行法,各分編(草案)有哪些新規,有哪些亮點?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有6編1034條此次提交初審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共有6編,各分編順序是: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共1034條。
  • 大遼姐姐說法|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另一類是為老弱病人生前提供照料的人員,大多數為女性,照料者若有機會據此獲得居住權,辛勞付出之後,將可以有屋可居。在蔣月看來,物權編第十三章規定了宅基地使用權,明確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這意味著男女均平等享有宅基地使用權。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民法典第三百三十條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 從古羅馬,法國到德國,民法典的編纂進入中國時間|無訟專欄
    ——[德]伯恩哈德·格羅斯菲爾德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以其對市場經濟和家庭生活的全面調整,深入而持久地型構、塑造著一個國家、民族、社會和人民鮮明的整體氣質。藉助民法典,大陸法系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社會生活的理性化。在「中國民法典時代」即將正式到來之際,不妨跟隨我們一同感受世界民法典立法歷程的前世今生。
  • 【掌上課堂】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八)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承租人享有優先購買權,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民法典》第七百二十六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但是,房屋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或者出租人將房屋出賣給近親屬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