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法國更快戰敗的丹麥,面對德國的進攻,僅僅堅持了不到五小時

2020-12-15 歷史皇太后

如果說二戰中哪些國家抵抗法西斯最英勇,這個估計是不好說的,因為備選答案有好幾個。但如果說哪個國家抵抗最不積極,投降的速度最快,那麼答案就只有丹麥這麼一個國家。整個抵抗時間前後加起來,滿打滿算還不到五個小時左右,然後丹麥就向德國投降了。那麼德國究竟是如何入侵丹麥的呢?丹麥為什麼又這麼快投降呢?

一、英國人的野望

丹麥是一個位于波羅的海海岸的小國,人口不多,當年也就三百多萬人,基本上在歐洲屬於默默無聞的存在。不過因為丹麥位于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扼海上交通要衝,尤其是把德國海岸線一分為二這一點,所以讓德國一向十分頭疼。而此時德國的處境也並不樂觀,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獲勝後,英國對德國的態度就變得強硬了起來。儘管說在德國進攻波蘭的時候,英國和其盟國法國只對波蘭採取了口頭上的協助,但這可不代表,英國就對此坐視不理了,事實上當時英國的海軍大臣邱吉爾可是主張對德國強硬的。

邱吉爾這個英國老海牛心裡門清,如果派兵在西歐和德國交戰,那麼估計是沒有好果子吃的,弄不好又要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覆轍。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慘烈的教訓,顯然去西歐大陸和德國人拼命是不划算的,所以英國人打算換一個方式來對付德國人。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利用自己的強項——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對德國展開封鎖戰術,確保自己能夠餓死德國人,尤其是斷絕德國人的鐵礦獲取渠道。

德國是匱乏資源的,其工業所需的多種資源都極大的依賴進口,其中鐵礦石的獲取更是需要進口,因為德國境內是沒有足夠的精鐵礦的。在戰前德國主要從法國的洛林進口鐵礦石,自從波蘭戰役後法國就不再對德國出口鐵礦石了,所以現在德國轉而從瑞典進口鐵礦石,以便於滿足自己的生產所需。不過因為冬季瑞典的港口會被凍冰而無法使用,因此在冬季鐵礦石必須運往挪威,然後利用挪威的不凍港納爾維克轉運至德國。

而英國人的計劃則很明確,利用自己強大的海軍封鎖挪威的納爾維克,甚至是派出軍隊入侵挪威。在英軍控制挪威之後,部隊會從挪威進入瑞典並將其控制,藉此切斷德國的鐵礦石供應。當然除此之外,邱吉爾還建議過在挪威海域進行布雷,迫使運輸船隊更為深入北海,然後英國皇家海軍就可以很方便的攔截他們。當然這個計劃被英國首相張伯倫否決了,原因是擔心引發美國等中立國的負面反應。不過針對挪威的行動仍舊在暗中進行部署,而這個消息也傳到了在德國柏林的希特勒耳中。

二、希特勒的對策

希特勒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真是大驚失色,因為這意味著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德國將被英國的皇家海軍封鎖海運路線。作為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希特勒很清楚如果德國遭到了英國人的封鎖會怎麼樣,當年的甘藍之冬德國過得有多慘,他可是記憶猶新(當年一戰的時候,德國一度被英國封鎖到靠甘蘭菜過日子)。而一旦自己遭到封鎖的話,那麼德國別說和英國、法國打仗了,能不能吃上飽飯都是個問題。

儘管說當時英國人計劃借著芬蘭和蘇聯的冬季戰爭為理由,「半和平」的進入瑞典的計劃因為瑞典的拒絕而暫停,但希特勒可不認為英國人會輕易放棄他們的計劃。尤其是挪威的叛國者,挪威國防部長吉斯林向希特勒報告,挪威有可能和英國結盟之後。所以說希特勒為了防患於未然,就在1939年12月末責令德國國防軍司令部策劃對挪威的攻勢(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簡稱為OKW,取代了德國的帝國戰爭部,目的是對德國三軍進行指揮和監督)。當然了,這一切必須小心地進行,絕對不能走漏半點風聲給英國人。

針對於這個目標,德國戰爭海軍拿出了攻擊方案,他們認為一次奇襲可以降低挪威的抵抗,同時為了加快進攻速度,應該使用德國戰爭海軍的軍艦而不是普通的商船來運輸部隊。而且鑑於丹麥在波羅的海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其控制了德國海軍的主要航道,所以為了能夠延伸德國海軍海防範圍以及更快速地展開攻擊行動,德國戰爭海軍還打算佔據丹麥。當然了,如果能夠快速俘虜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十世,那麼進展會更快一些。

這個計劃在1940年1月末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進攻丹麥和挪威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英國皇家海軍的哥薩克號驅逐艦在2月16日違反違反挪威中,於挪威領海登上同樣違反挪威中立的德國運輸艦阿爾特馬克號,並釋放約300名英國戰俘,希特勒視此為英國有意違反挪威中立的明顯訊號,因此更堅定了侵略的決心。而當1940年3月份,蘇芬的冬季戰爭結束之際,英國也終於下定決心要入侵挪威,部隊也已經開始聚集。現在,英德兩國拼的就是一個速度,而希特勒決定比英國人更快一步展開行動,而丹麥則將是他第一個目標。

三、迅速戰敗的丹麥

在1940年4月9日凌晨4點,德國駐丹麥大使塞西爾·馮·特倫·芬克通過電話聯繫了丹麥外交大臣彼得·蒙克,要求二者進行一次會議。二十分鐘後蒙克來到了德國大使館,而塞西爾很直接地告訴他,德軍將在之後佔領丹麥,以免丹麥遭到英國和法國的攻擊,並要求丹麥無條件的接受德國的「保護」。丹麥外交部長也顧不上多說,直接趕回去向國王克裡斯蒂安十世報告。但他不知道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德國陸軍已經展開了行動。

此時丹麥全國僅有14000名官兵,並且分布於整個丹麥境內的各個位置上,根本無力對抗德國。在4點20分,德國陸軍第21軍已經展開了行動。此時丹麥軍隊根本無力組織起像樣的抵抗。雖然在4點50分雙方在日德蘭半島南部的倫德託夫傑格展開了第一次交火,丹麥陸軍的一個反坦克排還用20毫米火炮和輕機槍摧毀了德軍兩輛裝甲車和三輛摩託車,但這種抵抗很快就被德軍粉碎。而距此1.5公裡處的一個自行車排更是瞬間被德軍擊敗,一人戰死,三分之一的士兵被俘,剩下的全部落荒而逃。

而在5點左右,德國人還實施了第一次空降作戰。96名德國空降兵突襲了斯道斯特羅姆大橋區域,打算佔領連接丹麥西蘭島與法爾斯特島的大橋以及馬斯丁島上的要塞。本以為會有一場惡戰的德國傘兵發現如此重要的地方,只有三個丹麥人看守,德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控制了這裡。而負責進攻丹麥首都的德軍,則乘坐漢斯塔特·但澤號布雷艇,在一艘破冰船和兩艘巡邏艇的護送之下,大搖大擺地開進了哥本哈根的港口。負責防守的丹麥士兵根本沒有做出抵抗,就讓德國一個步兵營登陸了他們的首都,並且德軍還輕而易舉的攻陷了丹麥軍隊的司令部。

在奪取丹麥司令部之後,德軍開始攻擊丹麥國王居住的阿美琳堡王宮,意圖俘虜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十世。此時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十世和他的官員正緊張的和德國方面進行交涉,而國王克裡斯蒂安十世那忠誠的部隊也阻擋了德軍的進攻——其實就是德軍做個樣子的放了幾槍,然後就不前進了。而克裡斯蒂安十世因為懼怕德國人,尤其是德軍開始轟炸哥本哈根,並投下傳單進行恐嚇之後。克裡斯蒂安十世最終在8點34分向德國投降,並下令各地的丹麥軍隊停止對德軍的抵抗。

結語

德軍發起的丹麥戰役進行的異常順利,因為丹麥的抵抗連五個小時都沒有就結束了,差不多第二天早上丹麥人起床就發現,自己國家已經被德國佔領了。整個戰役裡,德國方面連死帶負傷攏共才損失了20人,其中包括一名跳傘時不慎掛在樹上結果摔斷腿的傘兵和一名不幸落水而差點淹死的步兵。而作為失敗者的丹麥也損失輕微,把民防人員都算上也僅僅戰死26人,另有23人負傷。而因為丹麥投降的如此迅速,且沒有什麼抵抗,所以反而獲得了較其它被德國佔領的國家所沒有的,更為寬鬆的投降條件——丹麥幾乎保留了全部對自己國家內務管理的權利。而丹麥軍隊也在被解除武裝後釋放,沒有進德國人的戰俘營,這也算是丹麥不幸中的幸運吧。

參考文獻:《Denmark and Norway 1940: Hitler's boldest operation .》

《Gathering Storm 1933–39 》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德國的閃電戰,讓陸軍第一的法國只堅持40天,最短的4小時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時期德國的攻勢非常迅猛,那麼到底有多麼迅猛呢?舉個例子來說,法國當初在德國的攻打下,只是堅持了40天就無奈宣布投降,當時的法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它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國力無比強大。
  • 二戰德國多厲害?發動總攻時法國堅持22天,有個國家只抵抗4小時
    二戰期間,德國給世界各國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當年的事至今仍讓人耿耿於懷。雖然德國最終以慘敗收場,但是不可否認,當初的德國確實非常強大。那麼,二戰的時候德國到底有多厲害呢?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德國發動總攻的時候,法國僅僅堅持22天,有個國家只抵抗了4小時。
  • 二戰時德國的攻勢有多迅猛?法國堅持了40天,最短的只抵抗4小時
    德國當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利後,跟世界各國籤署了停戰協議。緊接著,德國以戰敗者的身份,接受了世界各國的嚴厲制裁。當時,有不少軍事專家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戰鬥的終結,它肯定會醞釀出更大的災難。
  • 德國進攻法國,為什麼先要拿下丹麥和挪威?一戰投降教訓很重要
    1940年2月,進攻波蘭的德軍主力已移師西線好幾個月了,進攻法國的命令卻遲遲不下,不是部隊沒有做好準備,而是沒有一個「速戰速決」的進攻計劃。在德國元首例行召見新上任的軍長時,遇到曼施坦因,才知道還有一份更好的作戰計劃。 這就是「曼施坦因計劃」。
  • 二戰中德軍最快攻陷的國家,僅僅只用了4小時,你知道是哪個嗎?
    二戰中,德軍對歐洲各國發起了閃擊戰,在各國還在沒有防備的時候,大量的德軍就已經發起了進攻,就這樣很快就有大量的國家被德軍攻陷,甚至蘇聯也在德軍的閃擊戰中險些戰敗。所幸因為氣候的原因,還有蘇聯的人海戰術成功的阻止了德軍的最後一步,不過德軍的閃擊戰還有一件讓人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僅僅4個小時殺死了9個士兵,就直接攻佔了一個國家。一些人已經猜到這是哪個國家了吧,沒錯,這就是丹麥,雖然丹麥的歷史文化比較久遠,但是他和德國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
  • 丹麥——二戰最慫國家?德國進攻四個小時,他們投降了
    丹麥人舉著這面白旗,臣服在納粹德國的腳下,丹麥的力量成了一個笑柄。當然,二戰期間,被德國佔領的國家有一大把,不是每個國家都會成為笑柄。丹麥之所以如此「顯眼」,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表現太丟人了。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有一定的國防力量,他們的抵抗時間只有四個小時。
  • 二戰德國進攻丹麥和挪威,為什麼放過瑞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席捲北歐,丹麥和挪威都落入德國的口袋,芬蘭也算是德國的「半個盟友」。
  • 二戰德國進攻丹麥和挪威,為什麼最後卻放過了瑞典?
    除此之外,瑞典還把流亡到瑞典的挪威人和丹麥人武裝起來。 一旦開戰,德國即使能贏也得崩掉幾顆牙。幾百萬戰鬥意志極高、野外生存能力極強的瑞典軍隊如果依託複雜的地形和德國人打遊擊,德國人想想就頭疼。不是德國打不過瑞典,是打瑞典不划算。
  • 二戰時,丹麥和哥本哈根為何僅僅12小時就被德軍佔領?
    丹麥、挪威和瑞典對於英法和德國的戰略意義都非常大。德國佔領丹麥和挪威就可以打破英法對德國海軍的封鎖,使德國海軍艦艇進入北海和大西洋可以暢通無阻;海空軍基地在挪威西海岸建立,可以限制英國海軍活動,從北面威脅英國。
  • 當年法國號稱陸戰世界第一,二戰時為何一個月被德國平推?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當年號稱陸軍世界第一的大國在鄰國的軍事進攻下,僅僅堅持了個把月就不得不束手投降,這究竟是為什麼? 德國人認識到了統一的重要性,於是普魯士在僅僅幾十年之後開始了統一整個德國的徵程。普魯士人首先聯合奧地利人對北歐的傳統強國丹麥發起戰爭,在趕走了丹麥勢力之後立馬調轉槍頭對準了奧地利。在擊潰了奧地利軍隊之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力排眾議命令普軍不準攻擊維也納,總算保留了戰敗者奧地利人的顏面,這也使得奧地利在面對隨後普魯士與法國的戰爭中按兵不動,保持中立。
  • 千萬別被《開戰日》給騙了,丹麥在二戰時,不到半天就投降了
    在二戰,可能很多人會把法國人拿出來說事,因為法國在二戰和德軍交手不到幾個月的時間投降了,要知道,法國人當年可是號稱歐洲最強陸軍,這下,可就丟人了,可實際上丹麥的事情更加丟人,丹麥在二戰時,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投降了,德軍進攻丹麥,不到4個小時,就已經來到了丹麥國王的城下了。
  • 二戰投降速度排名:丹麥第一名,4個小時就舉白旗
    丹麥4小時就投降 德國的作戰規劃很明確,它想吞併整個歐洲,但是直接對上英法兩個大國又有些吃虧,於是決定先除去北方的丹麥和挪威。丹麥當時的國王雖然年紀已經有點大了,但是在面對德國時還是非常明智的。丹麥政府深知以丹麥的軍事力量無法對抗德國,而且英法被德國矇騙,一心自保,不可能對丹麥伸出援手。內閣經過緊急會議之後,迅速決定投降,前後不過4小時,丹麥僅損失15人。
  • 德國、法國、丹麥疫情反彈
    8月10日,受新冠疫情反彈影響,法國巴黎沙灘節對部分項目進行了調整。其中,塞納河邊頗受民眾歡迎的噴霧消暑裝置只預留給11歲以下、無須佩戴口罩的兒童使用。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5日更新新冠疫情報告說,德國疫情自7月初以來持續反彈,發展形勢「令人擔憂」。
  • 二戰投降最快國家:法國好歹撐住6周,最快的4小時就舉起白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憑藉其強大的裝甲力量和閃電一般的進攻速度,橫掃歐洲,銳不可當。那在這種猛烈的攻勢下,歐洲各國抵抗時間都有多長呢?提前說明波蘭除外。第7名法國。法國不但是歐洲的第一陸軍強國,還擁有了銅牆鐵壁的"馬奇諾防線"。
  • 二戰中戰敗投降的法國,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嘲笑?
    結果慘遭打臉是,德軍繞過法國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從法國自認為不可穿越的阿登森林地區翻越過來,然後德軍利用快速的裝甲集群優勢,快速的向法國的心臟——巴黎進攻;此時的法國還是有時間和能力抵抗德軍的進攻,但法軍面對德軍裝甲集群快速進攻,法國自己陷入恐慌,自亂陣腳。
  • 波蘭亡國7個月,德國為什麼遲遲不進攻法國?曼施坦因計劃6次遭拒
    實際上,由于波蘭的迅速瓦解,在入侵後的第7天,一部分德軍已經調往了西線,法軍沒有進攻的實力和機會。 從這點看,多少有些誤解了法國。不是誤解的是,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進攻法國。然而,德軍並沒有立刻採取行動,而是在波蘭滅亡後的7個月才發起進攻。同時,雙方的第一次交手不是在法國,而是在相距甚遠的挪威,這都是為什麼呢?
  • 二戰:發動二戰的德國到底有多少兵力?陸上強國法國僅堅持兩個月
    ,德國在歐洲面對的強敵最多,影響最為深遠。並在大西洋利用潛艇封鎖英格蘭,騰出手來,對蘇聯發動了戰爭,長驅直入直達莫斯科,戰爭初期的德國可謂是劍鋒所指,所向睥睨,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德國不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那麼它是怎麼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打擊下短時間內崛起的呢?
  • 德國雄心勃勃的「施裡芬計劃」,為何敗給了法國一架偵察機?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世界各國軍隊裝備的飛機數量超過1000架,其中,英國裝備113架,法國138架,沙俄266架,德國232架,奧匈帝國36架等。1914年7月28日,一戰爆發,8月,德國按照「施裡芬計劃」向西歐發動進攻。
  • 德國不進攻蘇聯的話,有機率能夠獲勝嗎?
    導語:德國不進攻蘇聯的話,有機率能夠獲勝嗎?相信大夥都知道,二戰德國戰敗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進攻蘇聯,本身在實施閃電戰佔領波蘭、比利時、法國後,就出現很多問題,希特勒沒有解決,反而將問題給壓制住,結果在進攻蘇聯落敗之後,問題全面爆發,讓德軍處於絕對的被動狀態。隨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落敗,德軍的侵略主義註定失敗。
  • 戰敗之後,德國元帥保盧斯投降被俘,而莫德爾元帥為何自殺?
    但是戰敗之後的決策卻因各個將領的性格而不同。就比如說二戰時期,德國戰敗之後,德國元帥莫德爾就因為戰敗自殺。在戰後統計中可以看到,德國少將以上的高級將領死亡人數在675人,戰死223人,其中自殺的德國元帥只有戈林、莫德爾、隆美爾、克盧格和格萊姆五人。但是這五個人裡,只有莫德爾和格萊姆是因為戰敗自殺。大家更為熟悉的隆美爾其實是因為捲入了當時暗殺希特勒的計劃之中,被迫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