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串門親戚誇獎孩子,家長的回覆基本都錯了,來看看正確做法

2020-12-27 J媽學堂

春節快要來臨啦,父母一般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走親戚串門啊之類的,通常串門的時候,都會有人誇獎自己家的孩子,大多數的父母回答都挺謙虛的,甚至會有種自謙過頭的感覺,這樣真的對嗎,來看看正確的回覆應該是怎樣的吧!

春節串門時大多數家長聽到別人誇獎自家孩子時是怎麼回答的呢?

1、不會肯定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讚賞

如果春節串門時有人表揚孩子,家長十分自謙,不停地說孩子的缺點。他們自認為這是一種謙虛,自己臆想孩子聽到後會變驕傲。

2、說別人家的小孩的優點,對自己的孩子不表揚

一般人的做法,愛誇別人家孩子,覺得這樣容易獲得對方的好感,也是禮貌和客氣。如果自己的孩子站在旁邊聽到自己媽媽不停地表揚別人,他會十分地受挫。

3、過分肯定別人的觀點,加倍溺愛

部分家長,特別是祖輩,因為隔輩親,比較容易溺愛孩子。如果孩子在一旁聽到過分的誇獎,以後一旦聽到批評的話就會心理脆弱,不能遭受一點挫折。

春節串門時家長面對別人誇自家孩子時,應該怎么正確回答呢?

1.只有自己家孩子在場,對方孩子不在場。

首先讓孩子感謝對方,然後要客觀地接受別人的認可,這也有利於培養孩子自信冷靜,遇事不驕不躁的個性。

雖然對方孩子不在場,家長也要詢問對方孩子的情況,適當誇幾句,比如,上次看到你孩子練的字了,真的很整齊很好看呢。

2、 雙方孩子都在場。

多肯定對方的孩子,態度要真誠,可以多舉一些例子,來一次說明自己是真的讚賞,不適虛情假意,只說表面的客套話。

最後兩個孩子可以一起肯定,比如:你們在寫字方面都很好看,要繼續保持哦;你們兩個這次期末考試成績真不錯,要再接再厲啊。

如果兩方孩子各有優勢,就這樣說:你家孩子擅長彈琴,我家孩子擅長寫詞,有機會一定要合作一下,發揮各自的優勢。

3、需要注意的問題

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選你家孩子的明顯不足去誇對方孩子,很容易給自己的孩子心裡留下自己不優秀的陰影。以後長大了也許就很難消除這樣的陰影,所以誇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詞,注意孩子的情緒。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希望自己能夠被父母關注,欣賞。這是一個孩子健康自戀形成的基礎。

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含蓄低調,有一句叫"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所以有些中國的父母似乎很少去表達,怕孩子驕傲。

還有就是有些家長會沒完沒了的要求,不管孩子表現得有多好,他都覺得不夠,這樣的家長是有點問題的。

由此可知,春節串門時,別人誇獎你家孩子時,不要太驕傲也不要太謙虛,要善於肯定孩子,給他鼓勵和支持。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親戚稱呼南北有別 ,到南縣來了串門時七大姑、八大姨莫喊錯了
    ,大家期待已久的7天長假終於要來了,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令人痛並快樂著的走訪串門。每逢春節串門,市民白先生就很頭疼,因為常住成都的他要回河南的大家庭,碰上那些好幾年沒見過的親戚,白先生總會「嘴拙」,不知道應該怎麼稱呼對方。而跟白先生有類似煩惱的人還不在少數,也因此鬧了不少笑話。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稱呼大家族裡的「七大姑八大姨」呢?南北方又有哪些區別呢?
  • 春節親戚見面 你會正確稱呼嗎?
    小李回復了一個發懵的表情包,好像還沒回過神來。小李是90後,大學畢業,卻對侄子和外甥的不同都沒搞清楚,而記者發現,在90後、00後中,像小李這樣的人為數不少。尤其是對一些關係比較遠的親戚,很多人都說不出正確的稱謂,見了面只含糊地以「阿公阿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之類來稱呼。
  • 孩子受到誇獎後,成績不升反而下降,誇獎沒有錯而是沒用對方法
    自「鼓勵式教育」盛行我國以來,受到眾多家長和老師的熱烈追捧,一時間大家都樂於用表揚誇獎的方式教育孩子。可是大多數父母只學到誇獎的皮毛,而沒有學到誇獎的精髓與核心。大家只關心是否在誇獎孩子,而忽略誇獎也有對錯之分。
  • 家長好面子,孩子不愛叫人,春節拜年吉祥話分享,提前學習免尷尬
    最直接的就是拜年,如今通訊的發展,讓我們逐漸丟掉了傳統的拜年方式,拜年就是發個信息打個電話,偶爾親戚來串門,還會訂好酒店吃飯。不過對於拜年活動,孩子見了長輩卻不愛叫人,成為不少家長苦惱的事。家長們愛面子,孩子就是不張嘴,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春節親戚之間的走動,其實是一場大型社交活動。小學生在這場社交活動中能學到什麼呢?
  • 誇獎孩子,別說「你真棒」,聰明的家長常說4句話,孩子更自信
    若老師回復[畫的棒],孩子就會高興的手舞足蹈;若沒有被回復[畫得棒],就會瞬間變臉、發脾氣、大哭大鬧,嚷嚷道:「我媽媽說我是[最棒的]」。後來跟學生家長交流後得知,孩子的媽媽特別喜歡用[你真棒]來鼓勵孩子。孩子經過幾年的語言洗禮後,已經默認自己是最棒的,同時也無法接受自己[不是最棒的]。
  • 高抬貴手,三姑六婆春節別再這樣玩我們家孩子了!
    為了喜慶,爸爸媽媽通常會帶上小寶寶一起串門。天空飄來一句話:哼哼,其實也是想順便賺些紅包回來~~親友們看到小寶寶後,經常會做出一些動作,以表現自己對寶寶的極大喜愛。爸爸媽媽們,睜大雙眼看清楚,這些方式都對寶寶有害!跪求各位親戚大人,高抬貴手放過小寶寶吧!如果愛,請正確愛!很多人一看到小寶寶粉嫩的臉就想捏捏捏,但這樣是不對的!經常捏寶寶的臉蛋,寶寶會流口水。因為寶寶臉部皮膚很嫩,口腔內腮腺組織發育不完善,十分脆弱,易受傷害。親吻寶寶這種事就更常見了。
  • 這些春節禮儀一定要教給孩子,不做沒禮貌的孩子!
    春節,又到了走親訪友的時候。拜年串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釐清家族人物關係和各種稱謂;走親訪友,可以讓他們學會年俗傳統文化和禮儀。這個時候,孩子的禮儀往往能體現一個家庭的整體素質。一個人的教養都是在一點一滴中形成的,家長要從現在開始,教給孩子應該遵守的規矩,幫助他們成為舉止得當、彬彬有禮的孩子,學會與世界相處。
  • 家長速看! 省教育廳官方回復! 如何正確上報孩子的健康狀況
    23號下午開始學生和家長記得每天都要在系統裡,告訴老師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 ,對於填報工作,一些家長還有一些疑問,小編梳理省教育廳官方回復的校園防控系統使用指南,供大家一些來學習。一、登錄註冊問題1.怎麼進行註冊?答:唯一途徑——關注「江西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點擊進入「校園防控」,註冊用戶身份。
  • 看到親戚不打招呼不說話,這樣的孩子怎麼教?其實不管也可以
    中國式家庭,講究人多熱鬧,親戚之間要來回走動,保持相對密切的關係,以便於相互了解,互幫互助。每逢節假日的時候,有的家長就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親戚家串門、拜訪。不過現在的孩子,好像越來越不願意「走親戚」了。別說主動到親戚家去做客,就連平時見面的時候,都不願意打招呼,甚至有意迴避。家長認為這樣的孩子不懂事,不懂禮貌,為此還會教訓孩子。其實這是家長自己想多了,孩子出現這種現象,標誌著孩子的心理髮育正在走向新的階段。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走親戚,與同家族的人交流?
  • 「你真棒」已成過去,誇獎孩子的精髓全在這8句話裡,家長學起來
    現如今,相較於棍棒式教育,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對孩子進行「正面激勵」。大家都知道誇獎孩子有多重要,所以總是不吝將「你真棒」、「你真聰明」這樣的讚美之詞掛在嘴邊。然而時間長了,有些家長就會發現孩子似乎對這些讚美已經沒有什麼反應了,家長誇得多了,反而還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 帶娃過年走親訪友,這些做客禮儀家長提前教,別讓孩子成為熊孩子
    畢竟春節是咱們中國人家庭和家族社交活動的高峰期,也是一年裡最喜慶和熱鬧的時候。過年串門,到親朋好友家裡做客,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待人接物的禮儀都應該要知道。今天略略為寶爸寶媽們分享帶娃過年走親訪友,提前要教孩子的的做客禮儀,別讓孩子成為熊孩子。
  • 多鼓勵能讓孩子成長?這句家長常用的誇獎方式,最易毀了孩子
    」為了追著餵孩子吃飯,孩子終於把碗裡的飯吃了不管孩子做什麼事,都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不久,兒子上了幼兒園斌第一天去了幼兒園,高高興興地走進教室,田沙沙覺得自己的誇獎起到了作用,斌沒有哭但到了第二天,斌卻拒絕去幼兒園在得到母親的各種獎勵後,斌說出了不去幼兒園的理由第一天,幼兒園共進午餐後,老師沒有說「好厲害」田沙沙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 面對困難,春節只能宅在家,如何陪孩子有意義地度過假期
    2020年春節,少了很多串門走親戚的活動,出遊的計劃也基本停止,市區的遊樂場、商場、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場所不再是熱門的去處,絕大部分家長選擇宅在家陪伴孩子。但長時間呆在家裡,孩子難免出現煩躁等不良情緒,面對困難,還是希望幫助孩子度過一個愉快有意義的春節。
  • 孩子「偷錢」怎麼辦?這可能是正常的現象,家長的處理很重要
    把辯論說成脫口秀的傅首爾在節目中爆料自己小時候曾經「偷」過鄰居老爺爺的錢,不過被老爺爺發現後老爺爺正確引導了她,讓她意識到了自己的錯並且改正。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在小時候多多少少都有過「偷」家長東西,甚至是錢的經歷,我也有過,但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做法。
  • 以前走親戚孩子黏著媽,如今宅在家拽不動,有些原因和父母有關
    記得我們小時候和媽媽走親戚都是熱熱鬧鬧的,現在卻有些不一樣了……以前走親戚孩子黏著媽,如今宅在家根本拽不動記得80後、90後小時候,家長一說要串門子,孩子高興得一躍而起,迅速給自己「武裝」好,還催著媽媽「快一點」。黏著媽媽,必須帶上自己!
  • 沒有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就不應該懲罰孩子
    那些人沒有讀過書,不知道禮法,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所以我不與他們計較。但是你作為一個讀書人,難道不知道禮法,也不遵守禮法嗎?世上很多人都像你一樣,對於自己做出的一些違背禮教的事情,動不動就說某某人曾經做過,我且不說事情的對和錯,就說事情的有沒有,從古到今,哪件事情沒有人做過,難道別人做過的事情,就可以被用來作為你犯錯誤的藉口嗎?或者是你如此肆意妄為的藉口嗎?」
  • 孩子不喜歡LILY英語網校,都是家長的錯!
    尋找「癥結」,與家長一起正確的引導學生進入「習得」狀態。LILY有一位老員工,她的小外孫今年4歲半了,小男孩聰明伶俐。這位老員工對小外孫期望很高,認為孩子學LILY肯定會輕輕鬆鬆,測評成績全班前五根本不在話下。於是孩子就在今年11月份入學了LILY英語。然而,前幾天這位老員工愁容滿面地找到了Lily老師。
  • 還在誇獎「你真棒」?多數父母都誇錯了,試試這樣誇,效果更好
    誇讚是一種育兒手段,相信多數父母都用「你真棒」來誇過孩子,但是真實情況是,當孩子聽到泛濫的「你真棒」時,孩子其實是困惑的,他們根本不明白自己怎麼就棒了?自己到底棒在哪裡呢?孩子有些失望地去給爸爸說:媽媽是不是不想跟我說話啊?每次都說我很棒,除了這個都沒有其他的話給我說嗎?聽完孩子的話我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五歲的孩子心裡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才意識到自己對她的誇讚確實過於籠統。相比早上閨女對我的誇讚,我的「你真棒」聽起來確實很敷衍。
  • 鋼琴老師:這七種家長,孩子學不好琴
    另一個原因是孩子的精力旺盛,往往不依不饒的哀求下,精力不足的長輩們自然就敗下陣來。長此以往,基本就是孫輩們說什麼就什麼了,這樣不利於孩子正確的自我定位,自我價值觀的形成。 比如,一個學到拜厄下冊的5歲半小朋友,老師的要求中會有很多細節,比如控制速度,控制右手的樂句呼吸,表現出音樂中的基本強弱關係,還包括糾正一些錯誤的習慣動作等等。而老師發現孩子每次的回家都沒有按照上課時提出的要求來練習。 後來在跟家長溝通當中,發現家長正是屬於蜜糖型的。
  • 「中國式」禮貌並不可取,小心毀掉你的孩子,有的家長卻不自知
    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當家長帶著孩子串門的時候,是不是會經常讓孩子表演節目,尤其是孩子本身就有才藝的話,各位親戚們更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這個時候大人們便想要讓孩子表演一段才藝給大家看。因此芳芳的媽媽每次帶孩子出去的時候,也會受到其他家長的歡迎,芳芳也因此經常被人誇獎。有一次芳芳來到了奶奶家,晚上的時候媽媽就讓芳芳給奶奶表演了一段舞蹈,奶奶看到之後特別開心,一直誇芳芳,但是因為平時也不經常跟奶奶來往,所以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