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竇太后的椒房殿探究古人為什麼會在建築用花椒?

2021-02-13 大方天璽農業

竇太后

生不詳,卒於公元前135年,

雲竇,後名猗房,

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省武邑縣)人,

漢文帝劉恆的皇后,

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

長子漢景帝劉啟、

少子梁孝王劉武。

竇猗房是普通的農家女,平民出身。漢惠帝時竇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后,後被賜予代王劉恆,劉恆即位後竇姬被立為皇后。景帝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后。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諡號孝文皇后。

追溯竇漪房一生,可以用一句話總結:「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從一名普通的農家女到萬人之上的皇后,到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如此看來,也算是歷史上比較長壽的一位皇后,據傳這與她長居的椒房殿有關。

何為椒房殿?

椒房殿是西漢時期都城長安皇后所居住的正殿。之所以命名為椒房殿是因為在建造宮殿時使用過了花椒。

古代人認為花椒的香氣可闢邪,有些朝代的宮廷,用花椒滲入塗料以糊牆壁,這種房子稱為「椒房』,是給宮女住的。後來就以椒房比喻宮女后妃《曹操文集》「假為獻策收伏後」篇及《紅樓夢》第十六回中有「每月逢二、六日期,準椒房眷層入宮請候」之句足以佐證。而在西漢時期,椒房殿是皇后所居住的正殿,竇漪房正是居於此殿。

建築考古學家楊鴻勳教授復原的未央宮椒房殿

由此探究,花椒究竟有什麼特殊性能讓古代建築在鑄造過程中使用呢?

首先,我們知道,在古代,人們是非常講究風水、信奉鬼神。

漢文帝八年,賈誼受召入宮,文帝在宣室接見了他。滿懷治國韜略的賈誼本想進言獻策,皇帝卻不談社稷只問鬼神之說,還聽得入神慢慢向前挪出蓆子。兩千多年前的這一幕被李商隱寫成了詩篇,而這句「不問蒼生問鬼神」也成為千古流傳的諷喻名句。

由此看來,除了老百姓生活供神供佛之外,天子治國中也信奉神明,講風水、信鬼神真的是體現在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築也不例外。

古人在建造房屋時除了看風水,講究八卦之外,也會在房屋建築中加入闢邪之物,比如銅鏡之類的,而花椒因其自帶香氣所以也被認為是闢邪之物,所以,古人會將花椒樹葉、果實等磨成粉狀,粉刷於牆面,以此阻擋邪惡之物靠近。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古代的建築物多為木質結構,而古人認為花椒的香氣可以驅走蛀蟲,有效保護木質結構,所以就選擇用花椒末粉刷牆面。

這裡,說的就是花椒的在建築中的第一個特殊性——香氣。

其次,我們在前文中有講到:椒房殿主要是給女性住的,這又有和緣由?

《詩經·唐風·椒聊》云:「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翻譯出來是:花椒樹生長得是那樣勢茂枝繁,香氣遠播,在豐收的季節,果實纍纍,採摘下來可把「升」裝滿。那高大健壯忠厚善良的男子啊,願他人丁興旺,子孫像是花椒樹上的果實一樣多。

這裡講花椒寓意多籽,寓意「多子」之意。眾所周知,在古代禮法中,綿延子嗣是女子一生最重要的使命,尤其是深處皇宮的女子。因此,使用花椒粉末粉刷牆面而建築的房屋宮殿,給女性居住是寄有深厚寓意的。

這說的又是花椒的在建築中的第二個特殊性——美好寓意。

採山澤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想不到小小的花椒樹孕育的花椒粒,除了用作香辛料之外,竟也能用於建築之中。

如今,我們雖已尋不回椒房殿,更無從嗅到木質建築牆體上散發的椒香,但花椒走過五千年的歷史,至今仍然生命力旺盛。盛夏三伏天,正是採摘好時節,讓我們嗅著椒香回味歷史。

相關焦點

  • 竇太后活著的時候,漢武帝為什麼害怕她?
    漢武帝之所以害怕竇太后,最直接的原因是竇太后手中握有虎符兵權,形勢比人強,讓他忌憚。此外縱觀整個漢朝,有著外戚專權的傳統,所以竇太后在文臣武將中也具有很高的威望。比如侄子魏其侯竇嬰、淮南王劉安、還有跟李廣齊名的程不識等等這些重臣那會都只聽命於她。當時的漢武帝,說難聽點就是一個被架空的傀儡皇帝,只好選擇忍氣吞聲。
  • 漢武帝為何會怕竇太后?在竇太后眼裡,劉徹是「未央宮實習生」
    漢武帝是皇帝,手握大權,會害怕一個老太太嗎?還真不是這麼簡單,事實上漢武帝對竇太后既尊敬又害怕。原因很簡單,在竇太后眼中,漢武帝只是個「未央宮實習生」,如果有必要,她一句話就可以讓漢武帝「摘帽」,提前退休。漢武帝即位的時候才15周歲,少年天子。雄心勃勃的漢武帝,即位之初就圍繞儒家思想,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
  • 竇太后果真很偏心嗎?為了維護黃老學說,竇太后狠批了漢武帝一頓
    影視劇裡的竇太后,整天想著法子陷害漢武帝,而歷史上的竇太后,沒有任何理由去陷害自己的這個孫子,她甚至還很疼愛這個孫子。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孫子身上所承載的,是竇太后兩個孩子的命運。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是竇太后的孫子。
  • 竇太后為什麼懲罰儒生讓和野豬打架?
    西漢孝景帝(前157年-前141年)的母親竇太后(閨名漪房),和她的婆婆薄太后一樣,都是虔誠的老莊信徒。這位老太太讀《老子》頗有心得,她認為,世間之事均應順其自然、水到渠成,治理國家也是,當官的做好分內事,哪怕回家賣紅薯都沒啥,只要有事沒事別去騷擾百姓(寬政待民),則天下必定太平。大家所熟悉的「文景之治」,就有竇太后的功勞。
  • 揭秘:漢武帝與竇太后之間的明爭暗鬥,漢武帝敵不過竇太后?
    然而,劉徹這些小心翼翼的嘗試,引起了她的祖母竇太后的警覺。在竇太后看來,劉徹重用儒生,抑制黃老學派,不僅是對她本人的不敬,還將動搖國家的根基。竇太后他也看到了無為而治的這種好處,竇太后長期的受著這種無為而治思想的影響,所以當她看到這個小皇帝改弦更張的時候,她就不同意了。
  • 竇太后為什麼偏愛梁王劉武,甚至希望他能當上皇帝?
    漢文帝的皇后竇氏,又名竇漪房,景帝劉啟繼位後,被尊為皇太后。竇太后與文帝劉恆育有一女兩兒,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王劉武。竇太后十分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賞賜給他的財物不計其數,而且在不斷削減藩王封地的文景時期,劉武的梁國能夠獲得四十多個縣的封地,可見竇太后在背後給他使了多大力。
  • 西漢的竇太后和東漢的兩位竇太后,她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提到漢朝的竇太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恆的皇后竇漪房,但實際上,整個漢朝時期包括西漢和東漢,共出現了三位竇太后。竇漪房之外,還有漢章帝劉炟的皇后竇氏以及漢桓帝劉志的皇后竇妙。那麼,這三位竇太后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
  • 漢武帝身為一國之君,為何要聽命於竇太后?背後原因有兩個
    漢建立後,便有了呂后的專權亂政,早在劉邦建立時,呂后已是皇后,她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殺了兵仙韓信,另一件則是害死了梁王彭越,劉邦死後,雖然呂雉之子漢惠帝劉盈在位,呂雉仍用自己的權力剝奪了他的親權,漢惠帝反而成為呂雉的傀儡,當時政令都出自呂雉之子。
  • 千古一帝漢武帝,為何在執政初期備受竇太后壓制?
    就像西漢時期的竇太后權傾朝野,經歷三朝而不衰。她從一個家人子一步步做到皇后,即使中年因病失明喪寵,最後卻依然做到了太后的位置上。甚至在漢武帝執政初期都備受竇太后壓制,這是為什麼呢?個人的謀略手段在《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中有記載「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
  • 漢武帝身為一國之君,為何要聽命於竇太后,原來背後有兩個原因
    西漢第一位太后是呂后,第二位太后是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第三位太后就是竇太后,她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奶奶,竇太后一生經歷了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四個朝代,是標準的四朝元老。呂后呂后之後的第二個就是薄太后,薄太后雖然沒有呂后那麼專權,但是經常也會幹涉政事,比如薄太后幹涉漢文帝懲治周勃的事,周勃被人告謀反,漢文帝把周勃下了監獄,薄太后聽說後,把自己的頭巾擲向漢文帝
  • 漢景帝欲立劉徹為太子,卻遭到竇太后的嚴辭拒絕,這是為什麼呢?
    這一天,漢景帝被王美人和姐姐館陶公主所勸,來到竇太后宮裡,向竇太后請示立太子一事。可是,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當景帝提出要立劉徹為太子的時候,卻遭到了竇太后的拒絕。景帝以為竇太后不喜歡劉徹,於是問道:「母后,您不喜歡徹兒,那母后認為,兒皇改冊立哪位皇子為太子呢?」「每個都不可以,你的那些兒子個個都是庶出,沒有一個是皇后所生,他們都沒資格立為太子」。
  • 竇太后逼迫漢景帝傳位梁王劉武,為何劉徹上位?漢景帝:遵從天命
    而在竇太后看來,兄弟倆輪坐一下皇帝寶座未嘗不可,更何況又格外疼愛這個小兒子,所以不時在漢景帝面前袒露心跡。而漢景帝總是曖昧答應。因此,竇太后同劉武如沐春風,臉上都樂開了花。那麼,漢景帝真心想讓位給弟弟嗎?開什麼玩笑,皇位怎麼可能傳給弟弟!不過,漢景帝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他不會當面拒絕母親,在他看來這種事情用根本用不著自己著急上火,關鍵時刻肯定有人替自己「出頭」,要不然手下那幫大臣豈不是太無能了。
  • 「有心栽花,無心插柳」——西漢竇太后
    景帝時期(握有生殺大權)文帝後七年(前157年)六月乙亥,漢文帝崩於未央宮,太子劉啟即位,尊竇皇后為皇太后。但竇太后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景帝三年(前154年),尚未立太子,劉武入朝,景帝曾酒後言將來自己離世後 便將帝位傳予梁王,梁武與竇太后聽後皆大為歡喜。
  • 竇太后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劉徹為什麼那麼懼怕她,絲毫不敢反抗?
    竇太后本是趙國人,就想回趙國。於是送銀子給主管分配的太監,希望能回到家鄉趙國去。結果,機緣巧合,太監可能覺得銀子少,就把竇太后給分到了邊遠貧困的代國。竇太后到了代國,竟然被劉恆給看中了,得到了寵幸了,先後生下了女兒劉嫖,兒子劉啟和劉武。說來,竇太后的命太好了,當然,也不排除是竇太后做了手腳的可能。
  • 竇太后堅持要立梁王為儲君,袁盎說服太后,卻被梁王殺害
    漢景帝時,竇太后特別喜歡梁王,結果導致在諸王中的地位絲毫不亞於景帝。按照漢朝律法,諸侯王未經召見,是不能離開封國私入長安的,就算來長安,也是有時間規定的,到了時間就得走。可是梁王卻經常打著探親的旗號來長安,一來就跑到他媽竇太后那兒撒嬌,一呆就是大半年,賴在長安不回梁地。每次梁王來長安,漢景帝都要派人接他、保護他,還要陪他玩耍。時間長了,漢景帝特別煩,可梁王有竇太后撐腰啊,也不能翻臉把他趕走啊!梁王的這些行為落在群臣眼裡,群臣就經常給漢景帝吹風,漢景帝漸漸對梁王有意見了。可還是架不住竇太后喜歡這個小兒子啊!
  • 漢武帝推崇儒學時,竇太后為何反對他,其實背後另有目的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下在漢武帝推崇儒學的時候,竇太后究竟為什麼要反對他。 一個國家國力充足之後難免會增強軍備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也會去攻打曾經被別人奪去的地方這不足為奇,為什麼竇太后還要反對呢?這個時候的國家也開始應該轉變一些國家政策,竇太后又為什麼要反對?
  • 竇太后的愛子,漢景帝唯一的弟弟,梁王劉武為何鬱鬱而終?
    後來由於竇太后太偏心劉武,遭到館陶公主劉嫖的嫉妒,劉嫖派人到梁國劫殺劉武,劉武死後,竇太后一直認為是漢景帝劉啟暗中派人殺了劉武,對景帝多有埋怨,直到劉啟臨死的那天,竇太后也沒有原諒他,讓劉啟抱憾而終。其實景帝無意傳位,他無非是想討好竇太后,景帝這樣做也給了梁王劉武希望,讓他野心更大。竇太后聽後心裡美滋滋,立即同意景帝的禪讓,這件事情卻遭到竇太后侄子竇嬰的拒絕,他說:法律規定,太子之位傳長子長孫,怎麼可以傳給弟弟呢?為此竇太后開始記恨竇嬰,不久老太太沒收竇嬰出入宮的通行證,不讓他自由出入宮中。
  • 都是親兒子,為何竇太后不喜劉啟,偏愛梁王?親生母親同樣會偏心
    竇太后是漢朝比較出名的一位太后,有關她的故事還被拍成了電視劇。竇太后原名竇漪房,漢惠帝時被選為家生子,得以入宮伺候呂雉,由於竇漪房賢良淑德,品行優良,長得也很端正,呂雉便將其賜予代王劉恆,成了劉恆的妃子,後來劉恆因各種緣由成了皇帝繼承人,即位後就將竇漪房冊封為皇后。
  • 影響了西漢三代帝王的竇太后,憑什麼笑到最後?溫柔的女人最好命
    竇太后名字已不可考,暫且按照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裡記錄,稱呼她為竇猗房。 丈夫指不上,我還有兒女和兄弟 生活太順利的話人往往會遭遇意外情況,竇猗房在29歲時得了一場大病後雙目失明逐漸失寵。漢文帝很快就遠離了她的椒房殿,轉為寵幸慎夫人。 竇猗房失去了健康和丈夫的眷顧,如果她就此頹喪或爭風吃醋,極有可能面臨被廢的風險。
  • 竇太后曾經打算廢掉漢武帝劉徹,她的權力到底從何而來?
    竇太后活著的時候,很明顯擁護她的人比擁護漢武帝的人多,這就是權力。竇太后一生坎稱傳奇,從一介小宮女成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她足足影響力大漢王朝三代帝王,至少輔佐了兩任漢朝皇帝。她在大漢宗室擁有極高的地位,地位加上太后的權威,她的能量足以左右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