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蕨的福,我們個個生機勃勃,精神抖擻|蕨的供養

2021-02-07 子青太青


當我們不再年少

也不缺吃少穿,是否還記得

貧瘠的日子裡,曾有蓬勃的蕨長滿家鄉的山坡



文/子青

                 

     


時節逼近暮春,山坡上的蕨菜快要退出這個季節,關乎它的記憶卻日益繁盛,而我已按捺了整個春天。
    


山裡的孩子一心想越過山丘,去閱人世繁華,看遼闊海洋,對蕨一類的草木我只是一笑而過。若不是九歲時的一次經歷,任憑蕨千百年的生長、千百次的遇見,可能都留不住我一個回眸。
   
那年春天,我腳踩套鞋,第一次走出生活了九年的小山村。一路上,橫渡湘江,船行江中,江面開闊,水波浩蕩,我一度以為,這就是群山外浩瀚的大海。


下了輪渡,沿著曲折的「海岸線」繼續向東。晚霞像一面旗幟鋪滿天際的時候,我成功登上了馬家河半山腰姑姑家的臺階。姑姑一家像歡迎凱旋的戰士一樣,簇擁著我。

這是我九歲乃至整個生命中抵達的最酷的遠方。我將這份記憶珍藏在遠徵的套鞋裡,時光把它浸染成一個寶藏。這處秘密寶藏,在土壤深處給我的生命源源不斷的供養。
   

 

那時,我常坐在姑姑家的臺階上曬太陽,老人們都說小孩子多曬太陽長得快嘛。不知不覺我就被漫山遍野的蕨包圍了,它們的長勢甚至超過了身邊這個急切盼著長大的九歲小孩。


蕨們很快就秀髮微卷,亭亭玉立了。不過這對一個一心想要從蕨堆裡突圍的山裡孩子來說,並不能掀起內心的波瀾。
   
以賣菜為生的表姐告訴我,這種時令野菜在市場上是搶手貨。後山一個和我同齡的小姑娘掐蕨賣了五十塊錢,然後用這筆巨款買了一塊日思夜想的手錶。我的心受到了不小的刺激。蕨竟然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大到可以實現「不可能的夢想」。

我的大海夢,也隱藏著一塊塊「手錶」。物質匱乏的年代,我無從構想可能實現的方式。這個女孩,在我心中和小小的蕨一樣,是我童年世界的大英雄,其了不起的程度,只有我那兩條跋山涉水的小壯腿可以匹敵。
   

五年後的春天,蕨意外成了我家餐桌上的主菜。那時候,從上一輩繼承下來的家具歷經歲月的消磨,顯現出風燭殘年的老邁。父親請了木匠進屋,對門窗碗櫃、桌椅板凳等進行重新打造。

木材,山上多的是。一日三餐,父母犯了難,一天兩天好解決,一月兩月是個大工程。經濟吃緊、地域受限、農務繁重等諸多因素使得父母根本分不出過多的精力操持夥食。

後來,家裡宰了一頭跌傷的豬,燻成臘肉。春天的山上多的不止木材,還有蕨。臘肉炒蕨以救場的姿態,責無旁貸地成了餐桌上的主菜。
  

  

那一年的春天啊,我們家有吃不完的臘肉炒蕨,餐餐吃,天天吃,吃了一天又一天。我感覺上輩子的蕨都被我們吃盡了,甚至春風一吹,每個毛孔都能長出蕨來。


託蕨的福,我們個個滿身蕨味,生機勃勃,精神抖擻。家具打完了,蕨也老了。不過,直到最後一餐,我們誰也沒有說出過那句差點脫口而出的話:又是蕨。

前不久,在縣城偶遇當年的木匠,我邀請他一起吃晚餐,木匠把菜譜瀏覽了三遍:「有臘肉炒蕨嗎?」服務員說:「必須有啊。」我們會心一笑。木匠有些激動了:「不吃蕨的春天那還能叫作春天嗎?」


是啊,不吃蕨的春天如同錯過了一個如約而至的老朋友。還好,歲月流轉,人生聚散,時隔經年,我們還能坐到一起品嘗同一道菜餚,說著陳年往事,一切都是舊時模樣。



/ 3 /



在縣城遇到的老朋友還有我的高中同學——鄧,每次見面,我們都會說起同一件事情。

高中那會兒,我們吃的是圍席,八個人一桌,三菜一湯。後勤的師傅為了搞好夥食,可謂殫精竭慮,但那些營養豐富的洋蔥、大豆、雞蛋花、豆腐腦……似乎永遠也填不飽我們的肚子。或者明明吃飽了,還是覺得餓。

記得有一次,前座的男生周末返校,帶著心滿意足的表情告訴我,他回家一餐吃了八菜碗飯。搞體訓的室友偷偷跟我說,吃完晚飯後,她還到校外小賣部欲罷不能地吃了十二個燒賣。



「餓」激發了我們無窮的創造力,用熱水瓶煮粥,在寢室生火,加工食堂半生不熟的胡蘿蔔,用開水衝「炒麵粉」,據說還有半夜翻圍牆偷雞摸瓜的,當然,我和鄧絕沒有幹過「拿群眾一針一線」的事,最多也就是把寢室弄得濃煙滾滾,點燃自己的眉毛。

至於以百米衝刺的速度第一個殺入食堂,挨個把每桌的油水「泌」到自己碗裡,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我捫心自問,不是不想幹,實在是實力不允許。

我們發揮了一切聰明才智,仍然沒有獲得期待中的滿足感,鄧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去我家找吃的。那是高三下學期非周末的某一天,大家都懷著「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的勁頭,拼命想多喝點墨水,油水的事退居次要了。

「肚裡有油水,才有力氣喝墨水。」鄧看穿了我的猶豫,進一步向我描述她周全的計劃:下午放學時,我們溜出校門,她騎單車載我,以她的速度,一定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趕在晚自習前返校。


想起有一次中午,她冒著38度高溫從市區騎單車到縣裡,踩著上課鈴,曬得滿臉通紅氣定神閒地出現在教室門口喊報告的霸蠻經歷,學校離我家往返二十公裡的路程,她應該能輕鬆拿下。於是,我果斷地上了她的賊車。

出了校門,微風拂面,風中流動著花草的清香,原來世界已經披上了廣袤的春色。



鄧和我猶如「脫籠之鵠」,但又不敢放肆。鄧飛快地踩著單車,儼然一條卯足了勁的帆船,幾蹬幾蹬,「帆船」就「靠岸」了。


我倆像在知識的海洋廢寢忘食遨遊了一萬年的學子,一到家直奔灶屋,打開碗櫃,翻壇倒罐,一無所有。我爸媽在家難道吃空氣嗎?

我們咽著口水放生了我爸提在手裡準備宰殺的雞,畢竟,時間表在那兒掐著呢。說時遲 ,那時快,只見我媽從山上採來幾把蕨,我媽燒火,我爸炒菜,我和鄧站在灶臺邊眼巴巴地看著。

金黃的清油(也即茶油)在柴火灶的大鐵鍋裡翻滾,蕨的鮮嫩與油的熾熱相遇時,發出長長的「滋」的一聲,吸管戳破牛奶盒般的噴薄,香味四溢,久久縈繞在簡陋的灶屋,撫慰著我們內心的疲憊,覆蓋了萬物的喧囂,寂靜而溫暖,是鄧和我共同記憶裡的動人迴響。


在我倆目不轉睛地注視下,一大鍋佐以大蒜、幹辣椒、少許醬油的素炒蕨很快就做好了。



我和鄧吃了個「勒飽」,剩下的用麥乳精的玻璃瓶裝了兩大瓶。我們揣著兩瓶美味如期回到學校。途中,想起接下來的日子有蕨吃,鄧就得意忘形得哈哈大笑,笑聲驚動了草叢裡覓食的鳥兒,撲稜著翅膀飛向深邃的天空。

晚寢,只聽見哀嚎陣陣,一聲比一聲慘烈,我跑過去一看,鄧當寶貝一樣供在床頭的兩大瓶蕨,吃得只剩下渣了。


原來下第一節晚自習時,鄧的幾個死黨潛入了她的寢室,他們打開裝蕨的瓶子,著了魔似的,你一口我一口,根本停不下來,一不留神瓶子就見底了。我至今都疑心是飛走的鳥兒走漏了風聲。

多年以後,當我們不再年少,也不缺吃少穿,偷蕨的幾個好吃鬼說:沒有那兩瓶蕨,我們怕是捱不過高三。


-End-





PS:《蕨的供養》在5月5日的湘潭日報刊發過,當時受字數的控制,寫到第二部分就剎車了。之後,又想起了一些事情,趁此次發布,補充了第三部分的內容,有些剎不住筆。讀到這裡的都是生機勃勃,精神抖擻的人,子青敬你一碗蕨。



隨手一攬,蕨就斷了。





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轉載需授權。聯繫微信:644235651  發送請求註明:轉載



   長按,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蕨之美
    蕨類植物是恐龍的主要食物來源,如今恐龍滅絕了,蕨類還在;蕨類植物是裸子植物的祖先,現在許多裸子植物都成了孓遺植物,蕨類仍舊生機勃勃;蕨類植物是有花植物的始祖,在花滿原野的今天,蕨類依然欣欣向榮。起源與分類蕨類植物(Fern)也叫羊齒植物。
  • 【鳥巢蕨】鳥巢蕨栽培養殖
    鳥巢蕨又稱巢蕨、山蘇花、王冠蕨,為鐵角蕨科巢蕨屬多年生陰生草本觀葉植物。
  • 寓意吉祥、富貴、清香長綠的鳥巢蕨又名山蘇花,巢蕨、王冠蕨
    鳥巢蕨(拉丁學名:Asplenium nidus),又名山蘇花,巢蕨、王冠蕨為鐵角蕨科巢蕨屬下的一個種,屬多年生陰生草本觀葉植物。植株高80-100釐米,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粗約2釐米,深棕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約1釐米,先端漸尖,全緣,薄膜質,深棕色,稍有光澤。
  • 莢果蕨
    莢果蕨簡介莢果蕨的別稱莢果蕨,別名也叫黃瓜香、廣東菜。莢果蕨的生長習性莢果蕨的養殖並不困難,它對溫度的適應是比較強的,對光照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不過需要比較高的溼度。莢果蕨的特點,總的來說就是喜歡溫暖溼潤,可以耐陰耐寒並且喜歡富有腐殖質的土壤。莢果蕨的作用有哪些莢果蕨又被人們稱為黃瓜香,野雞膀子。那麼,花友們知道莢果蕨有哪些作用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 狼尾蕨
    狼尾蕨簡介狼尾蕨科屬水龍骨目骨碎補科骨碎補屬狼尾蕨別稱龍爪蕨、兔腳蕨,拉丁學名:Dauallia bullata狼尾蕨的形態特徵狼尾蕨是小型附生蕨,株高20cm左右,莖稈粗壯,分枝會拖延到花盆外面狼尾蕨的生長習性狼尾蕨對溫度要求較高,既不耐高溫也不耐低溫,適宜生長溫度為20℃-26℃,在30℃以上或15℃以下都會生長遲緩或停止生長,過冬時不能低於5℃。狼尾蕨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不耐寒;喜歡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冬季需要搬入溫室內越冬,溫室保持在5℃左右,以防受凍。
  • 大連的蕨
    最近有了一個新的積累總結一下吧,關於大連的蕨。蕨類植物是指一類原始的高等植物,它們跟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一樣能夠通過維管束傳輸水分和養料,但比起後者它要更古老,它們的傳導組織更簡單,有些種類不具備真正的葉片而只是低等的鱗片。
  • 鳥巢蕨怎麼養?鳥巢蕨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山蘇花、王冠蕨等,是鐵角蕨巢蕨屬草本觀葉植物,其葉片巨大,蒼翠清新,值得觀賞。1、土壤:鳥巢蕨喜肥沃的泥炭土和腐殖土,鳥巢蕨生長兩至三年以上,株形會擠滿一盆,要及時分株換盆,換盆一般在春季進行,新土中可加入些腐葉土和苔蘚,並加入少許碎石,以提高土壤透氣性。
  • 富貴吉祥:鳥巢蕨
    鳥巢蕨又稱巢蕨、山蘇花、王冠蕨,為鐵角蕨科巢蕨屬多年生陰生草本觀葉植物。
  • 【天府散文】●胡德明||割蕨基草
    人們在這優美的環境中採集蕨基草沒有感到絲毫的睏倦,而是越採集越精神抖擻。沒有半天的功夫,大家已超額完成了區商店所需要的蕨基草的採集。幾個區商店的收購員收到這麼多質量上乘的蕨基草,個個臉上都樂開了花。他們依次給每家每戶過秤,並根據等級付給了錢。他們請了山寨十多個壯小夥將收購到的蕨基草背到區商店,並付給了工錢。鄉親們拿著用蕨基草換來的錢,個個高興得連嘴都合不攏了。
  • 鳳尾蕨:混亂的身份
    花市中常見的鳳尾蕨主要有三種(商品名):阿波銀線蕨(白玉鳳尾蕨、白羽鳳尾蕨)、夏雪銀線蕨(銀線鳳尾蕨)、傅氏蕨(金釵鳳尾蕨、粗蕨草)。另外極罕見有一些鳳尾蕨(歐洲鳳尾蕨)的品種出現。然而,一旦涉及到學名,阿波銀線蕨、夏雪銀線蕨和鳳尾蕨就完全混為一談了,全都認為是歐洲鳳尾蕨(Pteris cretica)的品種。
  • 金雞腳假瘤蕨
    本期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蕨類植物,金雞腳假瘤蕨。金雞腳假瘤蕨,水龍骨科,假瘤蕨屬植物,通常生長在海拔600~1200米的林下石縫中,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區,向北達秦嶺南坡。它的葉片有兩種形態,不分裂的葉片卵形至長條形,分裂葉片常三裂,形似雞爪,故名金雞腳假瘤蕨。
  • 【綠植】鳥巢蕨怎麼養?鳥巢蕨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山蘇花、王冠蕨等,是鐵角蕨巢蕨屬草本觀葉植物,其葉片巨大,蒼翠清新,值得觀賞。今天就介紹一下關於這位花友提出來的鳥巢蕨如何養的問題,希望能幫到這位花友。一、鳥巢蕨的養殖方法1、土壤:鳥巢蕨喜肥沃的泥炭土和腐殖土,鳥巢蕨生長兩至三年以上
  • 鳥巢蕨怎麼養 鳥巢蕨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圖)
    圖:鳥巢蕨一、鳥巢蕨的養殖方法1、土壤:鳥巢蕨喜肥沃的泥炭土和腐殖土,鳥巢蕨生長兩至三年以上,株形會擠滿一盆,要及時分株換盆,換盆一般在春季進行2、溫度和光照:鳥巢蕨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2~27℃左右,鳥巢蕨不耐高溫和霜凍,夏季高溫季節要進行必要的遮陰,避免陽光直射。在室外養殖要選擇明亮、散射光較好的地方,合理的溫度的光照會使鳥巢蕨葉片油綠,有光澤。3、澆水:夏季是鳥巢蕨快速生長的時期,此時應多噴水,提高空氣溼度,也利於降溫。
  • 蕨類植物——鳥巢蕨
    多肉植物:仙人掌、仙人球、金琥、懸掛及攀援植物:綠蘿、吊蘭、常春藤、牡丹吊蘭、錦屏藤、愛之蔓、紐扣玉藤、球蘭、蕨類植物:鐵線蕨、鹿角蕨、波斯頓蕨、鳥巢蕨、翠雲草香草植物:羅勒、孔雀草、驅蚊草、天使花、馬鬱蘭、碰碰香、百裡香
  • 與真菌共生的松葉蕨
    松葉蕨顧名思義,長得就像松樹的葉子一樣又細又長,它沒有根,地下像根的東西是特化的莖,葉子鱗片化,小的幾乎看不見,遠看孢子囊就像一顆顆的小珠子鑲在枝上,十分可愛。近看孢子囊也很有趣,三個三個一組的孢子囊開裂的時候就像三顆貓眼一般瞪著你看。 雖然跟松葉長得像,不過它跟松樹可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松葉蕨是蕨類,而且是比較原始的蕨類。在松葉蕨身上有個有趣的現象,它的根莖以及配子體細胞裡頭住著許多微小的生物-真菌,被真菌寄住體內,似乎不是個好現象,就像人類的香港腳一樣應該是很討厭的吧?
  • 蕨葉人字果
    蕨葉人字果結果了,落地了,小帥哥一枚;我的蕨葉人字果還在腹中,一直未成文。前者說的是人,我們圈內的網紅,一個可愛的小姑娘。
  • 蕨盆景,絕對美!
    室內條件一般較乾燥、陰暗,且要求能耐粗放管理的種類,可以選擇蜈蚣草、腎蕨、烏蕨、鐵角蕨、全緣貫眾和大葉井欄邊草等。鐵線蕨、鳳尾蕨、井欄邊草、銀粉背蕨等株形小巧玲瓏、別致秀麗,適應性較強,是良好的案頭盆栽觀賞植物,如配以山石可製成微型盆景。
  • 荒野維生野菜系列——鳥巢蕨
    鳥巢蕨【別名】王冠蕨、山蘇花、巢蕨。【食用】為鐵角蕨科植物鳥巢蕨的嫩芽和幼嫩葉。【分布】多附生在熱帶雨林或亞熱帶雨林內樹幹上或林下巖石上。野生。也有人工栽培。我國廣東、廣西、雲南、海南、臺灣等大部分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 蕨之美——來自3億年前的植物
    蕨類植物是恐龍的主要食物來源,如今恐龍滅絕了,蕨類還在;蕨類植物是裸子植物的祖先,現在許多裸子植物都成了孓遺植物,蕨類仍舊生機勃勃;蕨類植物是有花植物的始祖,在花滿原野的今天,蕨類依然欣欣向榮。蕨類植物的地下莖年年能隨處長出葉子來,嫩葉上部捲曲著,外面被有白色的茸毛,古時叫它為「拳菜」或「蕨拳」。
  • 蕨類植物——鹿角蕨
    多肉植物:仙人掌、仙人球、金琥、懸掛及攀援植物:綠蘿、吊蘭、常春藤、牡丹吊蘭、錦屏藤、愛之蔓、紐扣玉藤、球蘭、蕨類植物:鐵線蕨、鹿角蕨、波斯頓蕨、鳥巢蕨、翠雲草香草植物:羅勒、孔雀草、驅蚊草、天使花、馬鬱蘭、碰碰香、百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