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但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在國際格局深度變化、全球治理面臨巨大挑戰的情況下,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並積極促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籤署。

拓展全球治理研究路徑

新時代的全球治理涉及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研究議題和路徑正在不斷拓展。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提出,關於全球治理,我們需要研究兩類治理五個層次。兩類治理指的是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其中國內治理包括地方治理和國家治理兩個層次,國際治理包括雙邊治理、區域治理和世界治理三個層次。同時,要研究協同共治的全球治理和全球治理中的國家特色。

全球形勢的變化,給政治學學科發展提出了許多新問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潔勉認為,政治學學者要高度重視「新時代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這一歷史性命題,積極開展「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學科建設。同時,在時政和應用研究方面更上一層樓,加強社會主義新型智庫的建設,培養國際交流人才。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建議,政治學學者要在全球視域下開展研究,將研究工作與我國實際國情結合起來,當好國別區域全球知識的傳承者、發展者和貢獻者,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立足馬克思主義理論根基和中國大地,我國政治學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話語體系。河南大學副校長孫君健提出,中國政治學學科建設需要根據現實情況和未來前景作出改進。政治學門類和政治學學位設置,也要根據時代和學科發展要求進行適當調整。

 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與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帶來了衝擊,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應對。在此背景下,中國有必要也有能力向世界傳達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引領全球治理新風向,促進形成更為團結、公平的國際格局。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張樹華看來,此次疫情是對各國政治經濟制度的一次檢驗。在這場全面而深刻的挑戰背景下,「東升西降」「西方之亂、中國之治」的政治反差與力量格局愈發清晰。世界歷史的跌宕起伏都有著深刻的政治根源,準確分析世界政治大局,正確總結中國政治發展的經驗,努力做到「自信、自主、自為、自強」,是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界的責任和任務。中國政治學人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科學認識冷戰後世界政治演變的特徵與邏輯,準確把握中國政治學的坐標與定位。

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名譽所長蔡拓提到,在當前背景下,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同時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統籌兩個大局實際上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重點在於對全球與國家的理性認知和定位,涉及對理念、價值、政治哲學的探究與思考。對中國而言,既要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要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在我國快速發展進程中,向世界展示中國和平、文明、負責任的國家形象。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韓召穎表示,19世紀的英國通過海外擴張、建立殖民地,確立以大英帝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大英國協作為這種秩序的殘留依然存在。美國在20世紀建立了以美國霸權為主導的國際秩序。中國積極倡導共建「一帶一路」,搭建國際合作平臺,踐行「結伴而不結盟」,助推合作夥伴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在實踐上,中國的國際行為促進了地區穩定、世界和平與發展,有助於推動國際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在全球治理中,我國提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團結世界各國、凝聚各方力量、有效應對挑戰的有力主張。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認為,面對全球性重大危機,人類命運共同體凸顯了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查建國 夏立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新國際秩序觀與戰後國際秩序
    中國的新國際秩序觀尊重戰後國際秩序的本原設計,旨在推動國際秩序回歸《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重構與創新。中國作為戰後國際秩序構建的重要參與者,以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為出發點,堅持不擴張原則,以公平正義為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支持建立強有力的聯合國作為集體安全制度核心,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實行大國合作和大國發揮特殊作用的原則;支持民族自決與非殖民化。可見,從原則立場到具體踐,中國所極力維護的對象主要是相對狹義的"戰後國際政治安全秩序"。
  • 【士派學術】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系列——國際秩序變遷...
    作為一個新型大國,構建符合中國自身歷史和邏輯的外交知識體系,有利於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概念體系和理論框架,以更加自主的姿態參與國際學術對話,設置中國外交學的研究議程,亦有利於中國在建構新型國際秩序進程中的身份定位。近年來,國務學院教師在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和原創知識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 優化數字經濟監管以公平秩序推進技術創新
    從中可以看出,相關監管規則更加系統,更加注重長效機制。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是調和寬鬆制度環境與加強數字監管表面矛盾、推動數位技術創新發展的有效制度設計。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數字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數字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數據使用的公平公開。數字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主要指加強針對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反壟斷,是數字經濟領域本身的公平競爭問題。
  • 人民觀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內容提要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僅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制度保障,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 光明時評:優化數字經濟監管:以公平秩序推進技術創新
    從中可以看出,相關監管規則更加系統,更加注重長效機制。  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是調和寬鬆制度環境與加強數字監管表面矛盾,推動數位技術創新發展的有效制度設計。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數字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數字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數據使用的公平公開。數字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主要指,加強針對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反壟斷,是數字經濟領域本身的公平競爭問題。
  • 人民日報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國際關係理論的中國學派
    中國共產黨自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提高,中國日益走近國際舞臺中央,不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 外交部: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
    外交部: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記者 王昕然 2020-12-10 17:05
  • 朱鋒:國際秩序與中美戰略競爭
    但自川普當政以來,「美國自己開始破壞其建立的國際秩序」,這是世界穩定和繁榮正在面臨的真正挑戰。理察·哈斯認為,川普政府的政策轉型很可能使得未來的世界「缺乏秩序」。那麼,中美的戰略競爭與國際秩序的未來至少存在著三種變化的可能性:美國繼續主導國際秩序、中國開始具有國際秩序的主導性影響力以及未來的世界變得更加沒有秩序。從理論與實證的經驗來看,哪種更加具有可能性呢?
  • 人民日報整版關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在創造出舉世矚目的「中國之治」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切實擔起優化和改善全球治理的責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全球治理變革不是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朝著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意願和利益的方向發展。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依法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基礎性法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9月至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3個執法檢查組分赴北京、黑龍江、上海、湖南、廣東、四川等6省市開展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執法檢查。
  • 在團結合作的旗幟下構建和諧國際大家庭
    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主持公道」「厲行法治」「促進合作」「聚焦行動」四點建議,系統回答「世界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聯合國」這一時代之問,彰顯了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核心作用的堅定立場,為有力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共同發展指明了方向。
  • 優化數字經濟監管 以公平秩序推進技術創新
    原標題:優化數字經濟監管 以公平秩序推進技術創新   近期,數字經濟監管問題成為中央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從中可以看出,相關監管規則更加系統,更加注重長效機制。   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是調和寬鬆制度環境與加強數字監管表面矛盾、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的有效制度設計。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數字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數字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數據使用的公平公開。數字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主要指加強針對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反壟斷,是數字經濟領域本身的公平競爭問題。
  • 張志敏 開鑫 李靜:國際經濟秩序的發展、困境與中國方案——兼論...
    2017年12月美國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中俄意圖通過削弱經濟自由和公平等方式來提高影響力,對美國利益和實力形成挑戰。因此,川普政府發起對華貿易爭端、退出國際組織,不僅是爭奪經濟利益,更在於牽制中國來維護美國國際地位及其主導的國際秩序。據此,長期看來國際經濟秩序的自由主義原則很難改變,但中美之爭也將是曠日持久的。
  • 綜合消息:為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
    多國人士熱議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贊同講話中提出的重要主張,認為講話為國際社會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安東尼奧·維託裡諾表示,「習近平主席今天重申中國支持多邊主義,這是對聯合國的堅定支持」,中國在加強多邊主義,以及為應對新冠疫情和之後的緊迫問題尋找全球共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愛德華·費什曼:舊秩序已死,後新冠病毒時代如何構建新的世界秩序
    正是在這些時期,新的秩序誕生了,新的規範、條約和制度應運而生,以定義國家之間的互動方式以及個人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作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影響最深遠的全球性破壞,新冠病毒疫情正是這樣的時刻。1945年後的世界秩序已停止運作。在一個健康的秩序下,我們希望至少有誠意地進行國際合作,以對抗無國界的病毒。
  • 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制度,加強資本市場結構、功能、制度規範、法律建設;健全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激發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市場活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不同主體的權利義務,規範交易行為和市場秩序;加快完善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構建「保護產權、同權同價、維護契約、平等交易」的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 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湖南這麼做!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 (2020年12月29日)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 公平正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價值體現
    由此可以看出:公平正義是政治、經濟、文化等權益在全體人民之間合理的分配,它意味著權利、機會、規則的公平和司法的公正。在當代世界,尤其是在社會發展迅速、矛盾突出和社會大幅度變革的時代,正義仍然是人們討論的中心。在西方社會,非正義的現象並沒有因為經濟的繁榮而化解,種族歧視問題、社會治安問題、國際單邊主義問題等反而層出不窮。
  • 王昌林: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比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需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激勵企業更加重視技術創新。在要素市場體系建設方面,需要深化土地、戶籍等制度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需要進一步突破制約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更有效激勵科技創新、更有利於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環境,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
  • 彭森: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高水平開放
    其次,改革再出發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際上涉及到很多利益格局的調整。包括政府和市場關係、城鄉關係、收入分配關係等,這些關係的調整實際上就是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進一步擴大內需,擴大市場規模,提升最終消費,實現高質量發展。 最後,改革再出發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需要。